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职中学生“读书无用”论调的认识和应对

对职中学生“读书无用”论调的认识和应对

来源:意榕旅游网
对职中学生“读书无用”论调的认识和应对

万州职教中心 幸益佳

[摘要]:在职中学生中泛滥读书无用论调,有学生来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改变、社会教育等多种原因,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采用必要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逐步纠正这一现象。

[关键词]:职中学生 读书无用论调 原因 应对

上世纪70年代,在四人帮粉碎之前学生们不读书,被称为中了刘少奇“读书无用论”的流毒;四人帮粉碎之后还有人不读书,又找到了原因,原来有四人帮的贻害。距离粉碎四人帮都已经32个年头了,但是社会上不读书的人任然不少,近年来,学生群体中的职中学生便是不读书的典型。自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再次兴办以来,进入新的世纪以后,职中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职高生放弃了学习,“读书无用”论调泛滥,又是何原因?

笔者身为职中教师,长期与职中学生打交道,从上世纪80年代兴办到如今,目睹了职中学校与学生的发展与变化,经过观察与分析,归纳了职中校园里泛滥读书无用论的如下几个原因: 1、职中学生的来源

调查一下目前职中的学生来源,我们发现他们主要来自农村家庭,有少数学生来自城市普通居民家庭。这些学生其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自学生进入学校读书之时,有许多学生的父母都已经双双外出打工,还有学生来源于单亲家庭,这些学生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加上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在初中教育这个阶段,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的缺失,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都成了双差生。这些年由于普通大学扩招,凡是有一点看中子女教育的家长,都会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要让学生先读上普通高中,因此造成职中生源相当紧张。不得已之情况下职中招生只好来者不拒,甚至还要上门花钱招生。这些缺乏基础知识且无读书习惯的学生,对于到了一个新环境继续读书会有怎样的认识,在新的学习阶段他们又是在怎样地读书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职中学生当中也不缺乏有理有节、听话守纪、认真学习的学生,但这些学生在某些时候冷不防也会冒出来一些读书无用的论调,又是何原因?

笔者在2007年3月至9月受学校指派,与其他几位老师一道带领几百学生去深圳一电子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有幸体会到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调的思想原因。其实这主要就是一个认识问题,当我们还没有了解到这一个原因之前,我们就忽视了对学生有意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学生们认为,我们所学的书本知识,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我们就应该知道是用的那本书,是那本书的那些章节的内容,工厂里用到的技能就应该是在学校时老师手把手教到过的技能。现在情况是我们到了工厂之后,生产线上的操作技能都要现时现学,那些操作很简单,小学生、初中生就能做到一学就会,因此我们的书就白读了;再有我们今后的就业专业又对不上口,学了也没有用。

2、职中学校内读书的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历史上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的教育三易其家就是很好的说明,现在有些学生的家长不惜重金也要把孩子送到名校去读书,正说明这些家长深知环境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性。

试想大量的双差生涌入一个学校,组成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班,能有良好的学

习氛围吗?!如果学生们还认为读书有用,那岂不是他们承认自己是低能儿!这个年龄的少年会吗?为了找到借口,只有叫嚷读书无用,那表明自己是聪明的、明智的,不为冤枉付出代价。职中学生中那些懂事的,愿意读书、愿意学习技术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学习的劲头必然受到影响,因此他们学习的效果也自然大打折扣。不仅如此,极少部分职中的学生因为不学习,不愿接受教育,在强烈的逆反心理作用下,其所作所为已经变得让人不可思议,抽烟、放荡、做恶作剧不说,更有甚者就是破坏课堂纪律、不尊敬师长,还欺侮小同学,有意损坏公物等等。正所谓不知书不达理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社会人士也包括一些学生家长,对职中学生报有了成见,甚至对学校以及学校的老师都有了不好的看法。

3、学习方式的改变

由于科技进步,科技改变生活,那些能帮助我们学习、工作、人际交流的科技产品正改变着传统学习的意义,现在该读些什么书?该怎样读书?这应该是全社会都要思考的问题。更应该注意到是,这些科技产品既可以是帮助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流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学生娱乐时的玩具,学生在这个年龄缺乏的就是自制力,一旦玩得兴起就难以自拔。一心想着玩,遵守纪律,认真读书的事早就放到一边去了。

4、社会人士、社会现象对学生的教育

学生受到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往往看到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忽视社会教育的极大作用,事实是社会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

前面提到的学生实习,这本来是职中专业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为了让学生职中毕业后能很快融入社会的一项有利措施。然而一线工人的言行就严重影响学生读书的意愿。一线工人大多数属于层次较低的体力劳动者。这一群体的所有成员干的都是用体力换钱的事。他们所做工作的一切都由别人安排,自己做不了主见,也不能由自己做主见。由于从事的劳动属于不需要创造性的简单劳动,没有不好理解的细节,因此能否完成劳动任务与有无多高文化没有太大的关系。同时由于他们所处人才层次的位置较低,人际交往受到局限,用知识、用智慧做事的环节自己都无法经历。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形成只要能够识字、算数就够了,读太多的书用不上的认识就不足为奇,这基本上也就是读书无用的论调了。在笔者带队实习期间,在学生与笔者的聊天中学生们经常谈到生产线上的工友们劝他们放弃读书,赶快挣钱,这其实就是在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此例是社会环境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一个典型。这也实在有违学校组织学生生产实习的良苦用心。

再有社会的用工制度不合理,以及客观存在的一些体脑倒挂现象,对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也有很大影响。回想笔者当年为什么会主动发奋读书,是因为自我国恢复高考以来,在改革开放以前,唯有读书才有工作,才有饭碗。而现在,社会已经存在各种经济体,需要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读了书的,没有读过书的,读书多的、读书少的都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基本不愁没有地方找饭钱。由于社会各界的用工机制越来越灵活,一些企事业单位优先解决关系户的做法,让许多想通过发奋读书找到喜欢工作的学子感到心寒,这给了那些不愿读书的学生一个口实。比较具有喜剧意义的是,学校里老师在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要好好读书 ,读书是有用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老师自己也明白,学生们也看得清楚,作为读书不少的老师收入是较低的,低于社会各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就是在带领学生生产实习期间,学生的月收入也比包括笔者在内几个具有一、二十多年工龄、教龄的老师都要高一点。农村学校的老师不仅收入低,

有的连谈朋友都有困难。这样的示范叫人啼笑皆非。 以下说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 一、解决认识上的问题

1、知书才能达理,读书才能培养情趣、培养情操

有俗语说得清楚: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确,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普遍现象是,凡是学历层次较高,读书程度较好,有一份体面工作的人士,其与人交往有理有节,与人交谈轻言细语,与人共事团结协作,与人争辩据实争理,休闲娱乐浪漫高雅;相反那些学历层次较低,读书较少,以后工作又与文字、书本无关的人士,更有比较多数体力劳动者与无业者,其与人交往不拘小节,与人谈话粗声大气,与人共事唯有老子天下第一,与人争辩几句话不对就辅以拳脚,而休闲娱乐则庸俗低级。何以如此,因为我们的人文教材,社会主流的出版物,都是在主张社会的正统,讲的是社会栋梁,社会精英,社会成功人士的故事,说的是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所必须的为人处事之道,同时也教授了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人事、具体工作之中相关问题的科学方法。再加上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知书之人必然达理,依理工作,依理生活,必然工作、生活充满情趣。这样的人士德才兼备,情操高雅,当然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我们的教材,尤其是人文教材以文载道,但笔者认为,对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现在就读职中的学生,就应该把文中所载之道提取出来,加以强化,结合社会现实,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大讲特讲,促使学生接触书本,喜欢书本,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有用之人。

2、有知识才有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工作能力) 学生对知识有用的认识有相当部分就如前面所述,认为使用知识就如识字查字典一样,这是相当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学到知识是要化作能力来使用。如在小学语文,我们学造句,写观察笔记,分析文章段落大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而形成的能力,实际上就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在我们日后的工作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形成工作能力。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对同一问题的处理,表现出的较大差异,其实就是以上能力的差异。读书与不读书,读书较多与读书甚少就是造成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

对此,笔者认为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这种观点,指出我们学习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这类学科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形成学习力,并且精心设计练习方式来训练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甚至工作能力。职中专业课的教学要注重技能训练,其意义更加重大。 3、提高智商、提高情商

读书、学习对于提高人们智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当今社会人们已经认识到情商在人们追求事业成功过程中更大的影响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完成某项工作需要多人的团结协作,一个人独自完成某项工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因此,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集体显得越来越重要。什么是情商?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

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专家们还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从以上情商的内容、作用以及专家的观点也足以说明读书、学习对一个人培养情商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对学生多例举些实例,来让学生认识情商的作用和读书、学习对提高情商的影响,并有意培养、提高学生的情商。

二、改善学习环境,包括班级环境、学校环境、校园周边环境 首先是班级环境,这要求班主任从一开始组建班级时就要注意抓好班级的班风与学风的建设,制定班规,选好干部,加强督导,同时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加强老师、班主任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改善教育的气氛,使教育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组建班级时这些因素学校方面必须考虑:(1)、男女生的比例。这一点对职中来说会因为专业的原因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要尽力而为;(2)、学生入学成绩优劣的搭配。虽然职中现在是免试入学,但入学后组织学生测试一下再分班是做得到的。在就是班级组建好以后要尽量保持班级的稳定,更换班主任以及班级整合太频繁,会因为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极其容易使班级风气涣散,好班变烂班,既加大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难度,又影响到学校校风的建设。

其次是学校环境,主要体现在对班级建设的引导上,学校环境影响班级环境,但班级环境对学校环境有反作用。

至于学校周边环境,主要是指那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娱乐设施和场所。这一点由于教育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的联手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提高全民素质,期待社会进步,让读书人看到希望

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是事关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大问题,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注意社会各个方面对下一代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由于我国经济比较落后,教育也相对落后,因此民族的素质较低,对下一代教育的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肩上,但教师经济待遇较低,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手段落后制约我国教育的发展。虽然目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但有一个漫长的路程要走。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全民素质的提高,会让读书人看到希望,读书有用会成为全民的共识。

最后顺便一句,多读书多动脑可以改变生存环境,预防老年痴呆。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2008年10月17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