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医苑I中医宝典 广十1药汤剂的煎服看似简单,其实其中有很 多的学问与讲究。为了煎服好每一贴中药, 些有效成分部分溶于水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 一些中药方剂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状的,有些 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建议你在煎服中药汤剂 之前,先学习补充一些中药常识,以防在煎服 中药汤剂过程中出错。下面介绍的中药汤剂煎 服九不宜,可供大家参考。 药材在配药时要研碎,如果先用水洗一遍,必 然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此外,有的药材在 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 而这些辅料都易溶于水,洗后同样会影响应有 的疗效。所以专家建议:中药在煎煮前不要冲洗, 而应该先用水浸泡—下。 ].浸泡前不宜洗 2浸泡不宜用生自来水 许多人在煎煮中药之前,总是要用清水先 将药材洗一遍,认为这样做卫生。殊不知,中 药在煎煮之前是不宜水洗的。这是因为不少药 中药煎煮前先加水浸泡30~60分钟,使 药材组织内部变得疏松膨胀,能煎出更多的有 效成分。但要注意:浸泡中药不宜用生自来7k-(刚 从水管里放出来的水)。因自来水为了达到饮用 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类成分,水洗会使这 2014年第9期保健医苑31 保健医苑I中医宝煦 _I q|要求,郡要花水中加人漂白粉进行消毒杀 ,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彼人体 吸收后蓄积在肝、 等组织中,会对人体相应 器官造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 的铜绿。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 水【11含钉一定 的氯,『而氯是・种较强的 氧化剂, 许多有机物口J‘发生氧化反应。若用 这种水来煎【f】药,必然会对药巾有效成分产生 影响,使药效火打折扣。去除水中氯最简便有 效的方法是:将水烧沸即可。水 加热过程中, 仅会使火部分氯随水汽逐渐蒸发掉,还能使 水Ifl钙和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减少药材中 仃机成分 钙、镁离子发 凝结,从而使药汁 列中药的临床疗效,有的还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此外,如用家里烹饪用的砂锅煎药,一定要刷 洗干净,以放入清水后表面不出现油花为准( 油脂可影响中药药效)。 2不宜过频搅拌 中药存煎煮过程中,要求所有药材都应该 受热均匀,并防止黏性成分粘在容器底部,因 此住煎药时要适时进行搅拌。但有人认为搅拌 次数越多越有助于药汁煎出,其实这种想法是 不正确的。如果搅拌过频,不仅会使药锅中温 度丧失较多,不利于中药有效成分溶出,还会 l}I钉效成分的浓度得到提高。 3浸泡水温不宜高 浸泡中药以冷水(常温)为宜,千万-'f"…I1 ̄ }}t圳烧 的沸水或水温较高的水浸泡,也不能 】I直接煎煮没有浸泡过的中药饮片。研究表明, ・ 药饮片(大多数为干燥植物制成)表层含有 淀粉、蛋白质等成分,如突然受热会引起糊化 或凝固,尤其是蛋白质会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 不可逆的变性层,既阻碍了水分的渗入,又妨 使某些易挥发成分过多挥发,从而影响药物的 疗效。专家指出,一般每l0分钟左右翻动一 次就可以了。 碍淀粉、蛋白质的浸出,也就阻碍了中药材内 部可溶性成分(主要为有效成分)的浸¨{。 确的做法是先把开水放凉,再加入药物中(加 水 以浸过药材许超过l厄水左右为宜),经过 t卜分钟的浸泡,然后置于火上煎蕉(先武 火烧 水冉改为文火)。这样 能使药物有效 成分允分煎…,利j:发挥其最大的疗效。但第 : 璩 lJ不受水温高的l5娃带『J。 3不宜煎得太浓 有人认为,中药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 煎出越多,同时煎的药汁越浓,汤量也就越少, 这样喝起来既方便又效果好。其实不然。煎煮 中药的过程,实际上是中药饮片有效成分不断 地向水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药液中有效成 分浓度达到平衡后,这一释 放、溶解过程就会停 煎药时牢记三不宜 1不宜用铁锅 煎药容器以砂锅和陶罐最好;玻璃容器、搪 I 匕。一般成人每 剂 一 能 毫 瓷容器(完好尢损的)次之;铁锅、铜锅、铝锅 和锡锅 能用来煎药。这是 为铁铜铝等金属 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里的化学成分发生 童 药 不 化学反应。如铁易与鞣酸生成鞣酸铁,使药液 颜色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 于 毫 32保健医苑2014年第9期 保健医苑l中医宝冀 煎焦的中药不宜I昌 有的人不小心,把头煎药熬焦了,于是二 煎时多加些水,以为这样可以把头煎的药量 一起熬出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中药 煎焦后,其中有效成分就会被破坏,甚至完 全丧失:如治疗气喘咳嗽的常用中药麻黄、百 部等,其有效成分生物碱受到破坏,平喘止 咳的作用会大大降低。再如治外感发热的常 片J中药荆芥、薄荷等,其发汗、解热的有效成 分都在所含的挥发油里,一旦被煎焦,挥发 油就会完全消失,因而其发汗解热的作用也 就消失。有的中药煎焦后,其药物性能则完 全改变:如生用荆芥是解表的,煎焦后就变成 荆芥炭,失去解表功能而具有止血作用;蒲黄 生用是活血药,煎焦后就成了蒲黄炭,也变为 Ik血药了。因此,煎焦的中药(特别是药性改 变的药物),劝君千万不要服用,以免耽误治疗, 甚至引发病情加重等不良后果。 2喝中药不宜乱加糖 养胃中药怕糯米: 糯米、肉类、豆类等食物不易消化,正在服 用健脾养胃类中药的人最好少吃,以免增加胃 肠负担,影响患者康复。 有人服苦味汤药后喜欢马上吃点糖或口含 糖果(块)来消除苦味,此举可能会不同程度 清热药躲开辣椒:服用苦寒药(如大黄、 黄连、黄芩等)或寒凉药物(如牡丹皮、黄柏、 金银花、桔梗、桑叶、连翘等),应避免吃辛辣、 影响到治疗效果:如某些健胃助消化的中药, 就是利用苦味来刺激人体味觉,促进唾液、 胃液的分泌,达到增食欲、助消化之目的;若 是服药后吃了糖(或甜食),苦味被完全掩盖, 这种健胃助消化作用便会减弱甚至消失。特别 是一一些治疗胃炎或消化道溃疡的中药,是通 过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来起作用的, 而吃糖(或甜食)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既影 响药物的应有疗效,还可使病情加重(常见的 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喱、酒类等), 否则会减弱清热凉血类中药的疗效。 治过敏别吃芒果:芒果、荔枝、花生及 海产类都属于“发物”,正在服用治疗哮喘、 皮炎等过敏性疾病中药的人,最好不要吃这 类食物。 温热药最怕冷饮:生冷冰凉食物会降低胃 如胃、十二指肠炎症患者在吃糖或甜食后都会 出现“烧心”等不适感觉)。此外,中药成分 比较复杂,其含有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会与 糖(尤其红糖)中富含的钙、铁等元素发生化 肠温度,不利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尤其是在 服用温热性质的中药时,更应该避免吃生冷 瓜果及冰凉食物,否则药物应有》 效将会受 到很大影响。艺 2014年第9期保健医苑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