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生率的增加,医疗需求不断攀升。然而,当前我国在医疗资源配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城市间、区域间的差异较大;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施和技术水平薄弱;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过度集中等。为了使广大民众能够享受到公平、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医疗资源配置与优化方案。
二、一体化分级诊疗模式
1. 重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改革
在此模式下,公立三级综合性大型医院将放弃基层就诊流量,聚焦于复杂重特大类型患者及相关学科最复杂的手术技术应用。
2. 加快发展临床路径管理
通过编制各种常见常见并发指南以及开展深入分析,并确保操作行为规范统一起飞。
3. 加强家庭与社区健康管理机构建设
健全健康管理师制度,加强对患者家属和患者的宣教以及经常性回访及评估。
三、培育发展优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
1. 提升基层医院的人才培养与整合力度
组建专业团队,提供系统性和度的职业培训,将基层医院打造成为“事小效大”的学科特色突出的专科型就诊机构。
2. 推动远程医疗技术应用与推广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影像传输等远程医疗活动。通过资源共享,消除地域差异。
3.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各个社区设置数量,并不断提高其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将一部分非急诊病例引导至社区就诊。
四、促进公立三级综合性医院规模控制与分类改革
1. 完善相关法规并创新融资机制
在国家引导下,在资源配置上对相关好条件价格给予倾斜补贴。 2. 完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
根据医院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促进医院资源配置优化。
3. 推动公立三级综合性医院开展多点执业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公立三甲医院在区域内开设分支部门,实现资源下沉。
五、推进国家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1. 快速发展电子健康档案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广电子健康档案。完善隐私保护,并加强用户授权和数据安全。
2. 构建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起一套集预约挂号、远程会诊、在线问诊等功能为一体的线上平台。避免患者长时间排队等候就诊。
3. 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水平
强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于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与督导;提高工作人员数字素养以及基层和中小型机构使用软件操作能力。
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1. 加强患者体验建设
优化医院的环境以及服务流程,提高就诊效率和便捷性。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估与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2. 开展医生多点执业试点工作
允许医生根据自身专长和地域需求,在符合规定条件下参加另外公立、私立等第二家、第三家医疗机构的执业。
3. 引进国际优质医疗资源
鼓励相关部门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并促使其在我国投资兴业。借鉴培养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海归专家。
七、建设健全监管体系与支撑措施
1. 完善行政审批流程
针对基层机构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开展更多的教育工作及学科特色;远景支持纳入进个人奖金考核。
2. 增加对于卫生事业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
能够改造当前各级别乡镇卫生院的能力,保证其能够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基本就医需求。
3. 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监管与评估
增加专业监察机构,持续监督审查各级别医疗资源配置工作。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落实。
总结:
医疗资源配置与优化是建立一个公平、高效、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一体化分级诊疗模式、优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培育发展、公立三甲医院规模控制与分类改革、国家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推进,将有效提高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更便捷的就诊体验。同时,加强监管体系和支撑措施保障相关改革顺利进行,并确保长期稳定推进。(字数:18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