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苗族飞歌在新时代的姿态

苗族飞歌在新时代的姿态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苗族飞歌在新时代的姿态

作者:杨芳

来源:《艺海》2012年第02期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具有多彩的民族文化,苗族作为56个少数民族的一个,特色的民俗民风让世人侧目。海外一位史学家指出:“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由此产生的苗族音乐,正如一面镜子,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反映出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特别是最具特色的飞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飞歌不再是穷山窝里的“野山鸡”,被苗族优秀的歌手们唱出山寨,传向世界。 一、飞歌的特点

飞歌,苗语称“恰央”,意为飞扬的歌。属山歌型歌种。歌声高亢嘹亮,苗家人生活偏僻,多在山区。生性乐观又豁达,这山对着那山唱,歌声传遍山谷、田野,是放声抒情的山歌。飞歌所唱的内容丰富,关系了生活的各个细节,如生产劳动、季节时令、迎送宾客、男女情爱、节日祝贺等。演唱形式有对唱、齐唱、独唱等,对唱和齐唱多用以表达爱情心声和迎宾送客、敬酒时的礼赞,独唱多用于赞颂党和领袖以及祖国的美好河山。这类歌曲以黔东南地区最为著名。

从演唱特征分析,飞歌的演唱是宽嗓真声唱法,节奏自由,旋律起伏性大,长音的演唱气息应尽其延长,句间可以任意休止,滑音的演唱要求是没有颤音的直滑,收腔处用甩音,但节奏要慢。终止时常加一声吆喝或呐喊,情绪高亢奔放热情,悠扬动听,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二、传唱的时代步伐

随着社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苗族优秀歌手阿泡、阿勒、阿桑把苗族飞歌唱到北京,向世人初步展示了苗族飞歌的风采,同为苗家人的民族歌手宋祖英把苗族飞歌唱出国门,唱到维也纳金色音乐厅。现以飞歌最出名的贵州地区为例,梳理各时期的民歌代表作。 1、五、六十年代。当时艺术追求的口号是“艺术源于生活”、“最贴近生活的才是最美的”,音乐家们纷纷下到黔东南、黔南等苗族聚居地采风,苗歌因此盛行起来。那个时代的歌曲,大多是以歌颂家乡、建设家乡为主旋律。《清水江,我可爱的家乡》的首唱者是贵州省著名的苗族歌唱家阿旺。李维白先生根据苗歌苗谱改编的《清水江夜歌》在六十年代,由同为苗家人的阿泡带到了中南海怀仁堂。这个时期,歌唱劳动的歌曲也占比重很大,如苗族民歌《铁路修到苗家寨》的创作就是以当时湘黔铁路的修建为背景的。

2、七十年代。在全国上下齐唱样板戏的七十年代,文艺创作也是遭遇史无前例的浩劫,出现了时代断层,新的、具时代特征的作品比较少。在歌曲方面、除了五六十年代流传下来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些歌唱劳动的歌曲,如《铁路修到苗家寨》等继续在传唱外,贵州著名的“苗家三姐妹”中的大姐、苗族歌唱家阿桑的歌曲算是“慰藉”。

3、八十年代。文艺创作的又一个春天。这个时期的音乐创作主体旋律虽然还是歌颂家乡,但已经隐约看到了一些时代精神的影子。苗族歌唱家阿桑、阿依、阿多三姐妹的三重唱《大家笑哈哈》,这首作品曾获1996年中国音乐电视铜奖、中国西部音乐电视银奖和贵州“五个一工程”好作品演唱奖。

4、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这个时期的音乐创作,运用现代配器加入苗族飞歌的民族特色,展现了现代与民族的交织相溶。在表现的形式上更为丰富。已经跳出了“民歌”的界限,将表现形式扩展为通俗音乐,如《高原我的家》就是以通俗歌曲的曲风来创作的,由歌星何静演唱,传遍全国。此外,这个时期民歌也摆脱了“泥土味”,“山里人”组合首唱的《苗岭谣》,由三个动感十足的苗族小伙子加上一个热情洋溢的姑娘阿幼朵表现出来,虽然依旧存留原始狂野的感觉,但更传递出浓浓的时代特色。 三、时代特征分析

苗族飞歌声乐作品,在新时期最具特点的姿态主要有几点:①语言:由最初的苗语演唱,到汉语发音。②音乐结构:由较固定的三段式“民歌”,发展为严谨、丰富的作曲形式,融入飞歌的音乐特色。形成民歌、通俗等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③伴奏:从无伴奏到使用现代乐器配器,伴奏丰富、动听。④演唱者:由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民间艺人,到经过专业音乐教育的学院派歌手。

苗族飞歌从最初的“原生态”形势,发展到现在的不固定音乐表现形式。有其进步意义。汉语更适合推广,消除了语言的狭隘性;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让爱好不同音乐风格的人都能了解到苗族飞歌的魅力。如果只限于民歌,那爱好通俗歌曲的人就无缘领略它的风采。

苗族飞歌推向世界是我们音乐工作者的共识和期盼,对于在新时代下苗族飞歌呈现出的姿态,是良性的,成绩是可喜的,值得称赞的。但不能满足与此,呼吁更多的作曲家创作更多的关于苗族飞歌的声乐作品,让苗族飞歌的魅力更加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晓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