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能够描述一种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互、以及所应当遵循的约束条件等,从而提供一种 具有完整性、可理解性和可演化性的系统结构化描述。简单地说,软件体系结构就是软件系统的蓝图,是一种使系统组织与设计清晰明了的表达方式。
二、为什么需要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管理复杂系统的开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系统结构,易于管理
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的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及其交互定义了抽象层,使得系统组织与设计清晰明了。这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开发一个复杂系统时,需要管理好超过数
千个组件之间的代码,数据和接口,而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帮助他们在系统级别上进行管理。
2. 优化软件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优化软件设计,先将整个系统划分成一个个模块,确定哪些模块可以并行设计进行开发,哪些模块需要一起开发和集成,以及如何优化网络通信等,这有助于减少错误和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软件开发成本。
3. 提高软件复用性
软件体系结构还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将较小的组件设计成可复用的部件,从而减少新代码的编写,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还可以加速系统开发周期。一旦组件库形成,开发者就可以通过改变配置来创建新应用程序,而不必从头开始开发新的应用程序。
4. 促进软件可重用性
通过分离普遍的基本构建块,软件体系结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可重用性。这些构建块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上重复使用。组件的重用可以减少开发时间和成本,还可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5. 具有可维护性
利用软件体系结构进行软件开发能够使系统易于维护和可重构。遵循一定的结构标准,在开发大型软件应用程序时,这是至关重要的。必要的维护将变得容易,而重新设计也将变得简单明晰。
三、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原理
从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原理方面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分解法
这是目前软件体系结构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问题分解成一个任务层次结构,具体任务分解为子任务,直到任务细划分到一个点上。同时,在任务分解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来保证
分解结果的正确性,如COCOMO模型、RAD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2.模块化
模块化是将软件模块化表示,是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模块通常定义为软件单元的一部分,可重复使用。这些模块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描述。模块化时需要注意的是,模块必须是可重用的,如果一个模块不可重用,那么系统将失去可重用的优势,而且难以移植或修改。
3.集成
集成是将软件模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以形成完整的软件系统。集成是软件体系结构过程中最难的一个方面,因为它需要对软件质量、参与者和组件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优化和协调。集成有时候可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成为瓶颈,要充分考虑集成的机会和风险。
4.构造
构造是将已经存在的软件构建成以上讨论的体系结构的过程。构造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中需要创建组件的测试、分析和验证,以确保组件及其之间的接口的正确性。
4.基于责任的方法
最近,关于设计软件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基于责任的方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种方法将系统的职责划分为不同的组件,每个组件都对一组职责负责。这样,每个组件都可以很好地处理自己的职责以及与其他组件相关的职责。
五、软件体系结构的实践
针对软件体系结构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建议:
1. 采用可扩展的软件体系结构
随着软件系统不断变化和规模不断增大,软件体系结构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适应性。因此,要为系统增加新功能、适应变化或者重新设计时,可以采用可扩展的软件体系结构。
2.多层次的系统分解
系统分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如果分解的系统层次越多,则软件体系结构的模块化性和抽象层次性就越好。也就是说,当软件分解得更好时,将使得整个系统的设计和组织更加简易。
3. 参考标准化
采用公认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软件体系结构。应用最新的技术和自适应系统的标准,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4.使用软件工程理论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深入了解软件工程理论。软件工程理论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厘清条件和规则,并确保其软件体系架构是稳健、可靠并可持续的。
总结:
综上所述,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完整、可重用、可扩展、具有可维护性的软件系统框架,可以协助软件工程师管理复杂的开发过程,开发出高效、智能、精密的软件应用程序。使用软件工程理论,采用可扩展的体系结构和多层次的分解技术,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设计和实施一个健壮的体系结构,使用户可以更容易地使用和操作软件系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