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高考作文凤头出彩的技法

浅谈高考作文凤头出彩的技法

来源:意榕旅游网
浅谈高考作文凤头出彩的技法

明人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意思是说,开头要精彩,引人注目,让人产生阅读的欲望。起笔精彩不凡,有如凤头,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一见钟情,从而给判分奠定基调。那么,怎样才能营造精彩夺目的凤头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介绍几种作文凤头出彩技法,以供莘莘学子参考借鉴。 一、题记美言现才智

题记以它醒目、蕴旨、精练、隽永,牢牢吸引着阅卷教师的眼球,聪明的考生往往借此出彩,将极具震撼力的名句、哲句、丽句设为题记,“未成曲调先有情”,让阅卷老师先睹为快,在花开之前已享受荷叶之清香。这是考场作文文首出彩的常见技法。请欣赏下列佳作的精彩题记:

(1)鱼说:你看不到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受到,因为你在我的心里。 ——题记(2003年浙江考生《我心依旧》)

(2)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2004年云南考生《那时花开》) 二、托物起兴秀文采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以起兴的方式开头,可以巧妙地引出话题,诗意地展示出观点,形象生动,引人联想,往往能较好地展示文采。深谙此道的考生,以起兴开头,往往会精彩无比,亮丽夺目,文采斐然。请欣赏:

(1)天空有无尽的湛蓝,但仍为白云留出了些许空间,于是,蓝天满足了白云,白云点缀了蓝天;海洋有咆哮的波涛,但仍为游鱼留下了些许空间,于是,海水养育了游鱼,游鱼丰富了海洋。

谁说,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充斥的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想,彰显自己并且承托别人才是立足社会的双赢大智慧。(2005年山东考生《尽显双赢智慧》)

(2)如果鲜花不无私地迎风舞蝶,怎会有春花秋实的代代繁衍;如果大海不慷慨地接纳百川,怎会有惊涛骇浪的雄伟壮观;不要惊叹鲜花因蝶而传承后代,不要羡慕大海纳川而广阔无边。每个人都可以在满足别人时满足自己,挺起助人为乐的肩膀吧,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啊!(2006年辽宁考生《肩膀》) 三、故事寓言显丰富

面对话题,平时注重阅读积累的考生,可以选取新近发生的故事,或历史故事(典故),或寓言故事等来巧妙引出或诠释话题,往往能够以新颖奇特的材料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或以震撼人心的材料撞击阅卷教师的心灵,或以丰富的文化底蕴获得阅卷教师的青睐。请欣赏下面的作文开头:

(1)梵志拿了两束鲜花要献给佛祖,佛祖曰:“放下。”梵志放下手中的鲜花,佛祖又曰:“放下。”梵志曰:“还要放下什么。”佛祖曰:“你还要放下外六根,内六尘,中六识,到了无可舍却的境界,便是明辨事非,探知无阻碍的境界。”(2003年湖南考生《探知的阻碍》) (2)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原来

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去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2004年湖南考生《放飞孩子》) 四、引用名句亮底蕴

名言警句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果考生在文首直接或间接引用名言警句来切入话题,既可显示考生博闻强识,又可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请欣赏:

(1)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傲;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语…… 人要有志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2006年湖南考生《谈意气》) (2)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歌德说,勇敢的人可以用生命冒险,但决不用良心冒险;毛泽东说,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苏轼之勇,在于豁达淡定;歌德之勇,在于坚守诚信;毛泽东之勇,在于沉着大气。因为勇敢,他们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不平事;因为缜密,认清自我,他们永远在青史上留名,在黑暗的迷雾中照亮有志者的奋进之路。(2006年河南考生《做缜密的勇者》) 五、铺设排比见大气

排比句,语言整饬,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文首铺设排比,特别是还综合运用引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定使文章语言熠熠生辉,文采飞扬,气势如虹。高考中,不乏以此技巧开头而取胜的佳作。请欣赏:

(1)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你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你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2004年福建考生《壮哉,猛士!》)

(2)面对大江东去,屈原选择了投江;面对荒漠雪原,昭君选择了出塞;面对田园生活,陶潜选择了弃官;面对昏君奸臣,司马迁选择了宫刑。他们做出了出乎意料的选择,可是,仔细回味一下,这些又全部在情理之中。(2005年高考佳作《看守心灵之树》) 六、悬念激趣扣心弦

悬念是人们急切期待的一种心理状态,可以抓住阅卷教师的心弦,吸引他迫切地看下去,欲罢不能。设置悬念,是文章篇首出彩的常用技法。请欣赏:

(1)妹妹(允许我这样称呼你吧!)在那黑暗的夜里,蜷曲在黑暗角落里低声啜泣的一幕,就如同电影里极其恐怖的画面不时地显现在我的面前,无限的愧疚便一齐袭向我的心头……(2003年福建考生《我的愧疚》)

(2)秋风萧瑟,月落残云。我的城墙飘扬着秦国的旗帜,我的皇宫飞扬着秦国的歌。 泪罗江上泛起的水晕惊醒了幽禁在深宫里的我,楚国的风吹起了昏噩的我。泪水飘洒在记忆的大门里。 (2003年河北考生《亲妻远贤终误我》)。 七、再现意境展才情

意境再现,这本是一种常用的创造性鉴赏诗歌的方法。后来,有人将它用之于写作,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运用特写镜头,艺术地再现历史画卷、诗词意境,会使阅卷教师读来觉得传统文化悠悠而至,耳目为之一新,叹服于文章飘逸的才情。不少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考生,运用此法开头在考场折桂取胜。请欣赏:

(1)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了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2001年广东考生《题乌江亭》)

(2)夕阳残照,映红了这一片沙场,醉人的金辉随着蜿蜒的河流跳动,翻滚。他醉眼朦胧地望了一眼那坠落的夕阳,剑光一闪,颈血冲天,一位英雄自刎于乌江水畔。(2004年河北考生《醉看夕阳》)

总之,文无定法,文亦有法。我们平时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勤于练笔。“腹有诗书气自华”,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而高考作文篇首有意展示才华,显露技巧,就必定让你的考场作文具有凤头之美,精彩亮丽,文采飞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