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肯定、鼓励与表扬的区别

肯定、鼓励与表扬的区别

来源:意榕旅游网
标题 肯定、鼓励与表扬的区别 编号 作者 QT-1.0-2016 罗汉 肯定、鼓励与表扬的区别

在亲子教育中,当孩子有了好的表现,我们就需要去赞美他(她),但是到底应该具体怎么做,什么情况下用“肯定”,什么情况下用“鼓励”,什么情况下用“表扬”,有的父母可能将它们混为一谈,认为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词——表扬。 事实上,肯定、鼓励和表扬是完全不同的,它们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目的,下面举例来看:

案例1:如果老婆做得饭不好吃

有一天回家,当你发现老婆做得饭不好吃,你会怎么说呐?

如果你冲着老婆说:“这饭怎么做得?怎么这么难吃?”!大家想一下,老婆听了会是什么感觉呐?接下来会有什么结果呐?

老婆听了当然不舒服,负面情绪一下就上来了,然后气冲冲的说:“嫌难吃是吧,下次自己做喽…”这样说的结果就是,妻子不但不会改进,为你奉上可口的饭菜,而且甚至会连饭都没有的吃。

接下来,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讲,看会有什么效果?

“今天的菜做得不错,颜色看起来挺好,吃起来也挺香,如果味道再重点,多放点辣椒就更好了。”大家想一下,假如这样说,老婆会是什么反应呐? 她会很开心,然后自我反省说:“是啊,今天盐放少了”。“是啊,忘了你喜欢吃辣椒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上面的案例。 第一种方式是责备

看到问题(饭做的不好)以后去指责、批评对方,因为“责备”是一种打压措施,传递的是负能量,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破坏夫妻关系,问题变得更严重(以后饭都没有的吃)。

第二种方式是肯定和鼓励

肯定的部分是:“今天的菜做得不错,颜色看起来挺好,吃起来也挺香”。人的任何一种行为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们可以肯定她的动机(做饭是关心老公)、肯定她的情绪(你工作了一天也挺累的)、肯定她的角度(我知道你口味比较轻、不吃辣椒)、肯定她值得肯定的部分(菜的颜色不错、饭做得及时等);比如:本案例就是肯定妻子行为中值得肯定的部分,饭菜讲究色、香、味俱全,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其一或其二进行肯定。

肯定的部分,一般都是对方做得正确的部分,可以理解或接纳的部分。当对方有正确行为,我们就要及时地“肯定”,这样是对他个人“价值”(努力与付出)的承认。对方听到心中会产生愉悦的感觉,会变得更加自信。

鼓励的部分是:“如果味道再重点,多放点辣椒就更好了”。什么叫鼓励,通俗的讲就是有目的的去推动一个人的行为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这里老公的目的是什么呐——就是可口饭菜,这句话不但指出了不错,还提出了改进方法,这样的引导才有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老公想要的是什么呐?可口的饭菜——这是目的,这个目的怎么才能实现呐?要通过别人(老婆)实现,但是老婆不是你的佣人,更不是奴隶啊,你责备她,她会乐意去做吗?不会!那样怎么做呐?就是先肯定,让她高兴高兴,然后再鼓励,引导她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同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方法,这样才会更有希望达成目标。

标题 肯定、鼓励与表扬的区别 编号 作者 QT-1.0-2016 罗汉 什么是表扬,表扬与肯定不同,表扬针对的是“好的”行为,而肯定针对的是“正确的”行为。什么事“好”行为?什么事“正确”行为呐?比如:孩子吃完饭,自觉的去写作业,这是正确行为;孩子今天作业写得快,或者孩子作业写得认真,这是好行为。

当孩子表现好了,我们要去表扬,怎么表扬?说什么内容? 表扬的话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孩子做了什么,也就是好行为本身,我们需要用客观地话,陈述的语言描述出来。比如:我看到你帮弟弟穿衣服了;我听说你今天捡了钱,并把它交给了老师;我发现你今天写作业只用了半个小时。

第二部分,我们的评价,比如,针对上面的三个案例分别就是:有爱心,拾金不昧和聪明。

第三部分,父母的感受,比如,针对上面的三个案例,父母可以这样表达自己感受:我很开心,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妈妈挺开心。 以上三个案例,完整的赞美的话就是:

1、我看到你帮弟弟穿衣服了,你懂得关心帮助弟弟,真的很有爱心,妈妈看到很开心;

2、我听说你今天捡了钱,并把它交给了老师,这就是拾金不昧,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3、我发现你今天写作业只用了半个小时,看到你进步,妈妈很开心。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第二有时可以省去。因为当我们说出“第一部分”的时候,孩子就会自己得出“第二部分”这个结论,所以,有时候只说“第一”和“第三”就可以了;有时候我们甚至连“第三部分”也不用说,因为我们开心、快乐的情绪会透过我们的表情和语气语调展现出来,孩子会感觉得到的。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看一下,肯定、鼓励和表扬具体是如何应用的: 比如1:孩子作业潦草

有的家长看到这情况会怎么做?责备!“你怎么写的,乱七八糟,不能好好写!”更有甚者怎么做:看写得不好,直接撕掉(当然,如果你提前和孩子立过规矩,那可以这么做);我们要谈的是如果孩子一直这样,已经形成了习惯,应该怎么办?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犯了错,不教训教训怎么行,现在都已经这样了,再不管岂不是更严重!”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的确是!但是光有道理还不行,我们要看它有没有效果。所谓的道理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它并一定使用于当下的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个道理对别人家孩子有效,对你家孩子就没有效。

事实上,我们发现,责备一次又一次,孩子不但没有改变,而且问题越来越严重。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想任何创新的方法都会比旧的多一分机会。既然旧的方法无效,那么家长不如尝试一下新的方法——肯定和鼓励 如何肯定呐? 作业潦草,一张小字里面总有几个工整点的吧,那我们就肯定孩子这几个做得正确的地方,我们可以这样肯定:“这几个字写得不错,工整漂亮、干净利落,就像人一样,看上去赏心悦目。”

标题 肯定、鼓励与表扬的区别 编号 作者 QT-1.0-2016 罗汉 如何鼓励?

然后再加上鼓励的话:“如果其它字都像他们几个一样就好了!”然后问孩子:“这几个字你是怎么写的呐?”其实这里并不需要答案,估计他想了想,也说不出什么,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反省。

以上,大家发现,肯定有了、鼓励有了、建议(孩子思考)也有了。尝试几次,效果就会出来,当孩子形成了认真的习惯,那我们就不需要一直这样做了。 如果肯定了孩子,就会让孩子产生自信心,就会让孩子有主见,自己决定做一些事,对孩子形成坚毅的性格很有好处。

一些不自信的孩子经常会怀疑自己的行为,本来是简单的事,心里嘀咕:这么做对不对,我得问问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去。这是孩子没有自信心的表现,这与平时家长不给孩子肯定有直接的关系。家长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给孩子肯定。

如果孩子遇到事情犹豫、慌张,他将来走向社会,可能就没有主见,怎么能够成功?古往今来,凡是成功的人大都是有主见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能自己决断大事。

现在的一些家长太庇护孩子,像一只大老鹰一样,两个翅膀保护着孩子,生怕孩子出一点事。家长保护孩子到初中、高中还行,孩子进了大学、社会以后,怎么保护?家长保护不了孩子一辈子,兴许还会害了孩子。

现在好多孩子到了社会上以后,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甚至连家里的一些简单的小事都不会做,这与家长平时不给孩子肯定有关系。

有两个高中生,一个会做饭,一个不会做饭,人们问其中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做饭。他说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老出差,有一次进厨房做方便面、炒鸡蛋,爸爸妈妈说方便面好吃,鸡蛋好吃,告诉他以后方便面里再加点菜就更好吃了,鸡蛋里稍微加点盐就更好了。有了父母的肯定以后,他的胆子更大了,敢做饭了,不光会做方便面鸡蛋了,还会做烙饼、饺子、炸酱面、炖鱼、炖肉等等。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入社会,一定能独立。而另外一个不会做饭的孩子说:“我才不愿意做饭,因为有一次做饭时,好不容易把饭做好了,我妈一进门,劈头盖脸地骂了我一顿,说你这孩子为什么进厨房,烫手怎么办,煤气泄漏怎么办,你应该等妈妈回来做给你吃,你干啥进厨房,气死我了……”

本来孩子做饭家长应该肯定,相反这位家长却埋怨孩子,不肯定孩子,让孩子心理有了问题,觉得我做饭不对,我不应该做饭,做饭是可怕、危险的事,是大人的事,以后孩子就不愿意做饭了。将来一个不会做饭的孩子生活能力一定差,至少他会感觉生活中缺少点什么。 肯定孩子不是简单地表扬,而是恰如其分地告诉孩子什么地方对,什么地方不对,如何改正,提高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独自做事情,无论结果多么糟糕,家长不要急于否定,更不能急着阻拦,应该循循善诱,指导孩子把事情做好。

教育孩子时,家长不能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以免把孩子吓住,使孩子失去自信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