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来源:意榕旅游网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1. 诗歌鉴赏,回答问题。

满江红① [宋] 怒发冲冠②,凭阑处③、潇潇雨歇④。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⑥,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⑦。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⑧。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⑨。

【注释】①满江红:词牌名。②怒发(fa)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③凭阑:身倚栏杆.阅,同“栏”。④潇潇:形容雨势急骤。⑤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⑥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⑦贺兰山:贺兰山脉,当时被金兵占领。⑧胡虏:对女真贵族入侵者的蔑称。匈奴:古代北方民族之一,这里指金入侵者。⑨朝天阙:朝见皇帝。 (1)这首词的作者是( )

(2)用“”给加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他的意思。 (3)这首词表达了______的感情,应当用______一语气朗读。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学习生活实例,谈谈你的体会。

2. 赏析感悟。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 ]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àn)__________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zhuì)__________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里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变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yǎn)______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月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yān)__________没了他的脚印。

(1)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作题目最恰当( )

(2)按拼音,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3)文中[ ]处填关联词,依次正确的一组是( ) (4)对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5)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告诉人们的是( ) (6)这篇文章从表现方式上看,属于( )

3. 根据《对韵歌》连一连。

山清______ 柳绿______ 云______ 雪______ 雨 风 桃红 水秀

4. 对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理解正确的是( )

A .知道还有孩子在捉蟋蟀玩呢!夜深人静了还有一盏灯是亮着的。 B .有几个孩子一直在捉蟋蟀玩到很晚,篱笆旁的灯一直都是亮着。

C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5. 古诗填空。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 阅读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

(2)诗人苏轼认为这里的景色是晴天美,还是雨天美?( ) (3)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

(4)你推测诗人作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

7. 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猹却将身______从他的______逃走了。《少年闰土》

(2)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__的脸上,照着她______大大的眼睛。《月光曲》

(3)人固有一死,或______或______《人民服务》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______此不为______?《两小儿辩日》

8. 选一选或填一填。

(1)一年之计在于______,一日之计在于______。 ①春 ②夏 ③晨 ④早

(2)鱼戏莲叶______,鱼戏莲叶______,鱼戏莲叶______,鱼戏莲叶______ 。

①东 ②北 ③西 ④南

(3)弯弯的______小小的船,小小的船______两______尖。

9. 对《赠刘景文》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理解正确的是( )

A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那开败了菊花也被霜打落了。

B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好像还在顶着霜枝。

C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10. 运用诗句、名言警句填空。

(1)诗中有景,“明别枝惊鹊,清风半夜______“草长莺飞二月天,______醉春烟”。让我们领略到田园的限光多美。

诗中有情,“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几时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______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爱国之情。

诗中有志,“______全不怕,要留清自在人间。”“______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欣赏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诗中有理,“欲穷千里目,______”“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深刻哲理。

(2)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只有那些______的人,才能______迎来光明。

1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12. 回忆古诗词填空。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 (2)______,不是遮头是使风。 (3)草铺 ______,笛弄 ______ 诗中“铺”和“弄”用得妙吗?为什么? ______

13. 语言积累。

(1)草铜横野六七里, ______ 。 (2)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 (3)最喜小儿亡赖, ______ 。 (4)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5)______ ,天连碧水碧连天。

14. 日积月累。

(1)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 (3)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 (4)______,种瓜点豆。

15. 下列诗句中,与爱国无关的一项是( )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B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6. 阅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赠 花 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

,

人间能得几回闻。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人们常用诗歌的哪两句来赞赏精美的音乐和文字?

17. 课文背诵,按课文原文填空。

(1)你看,它把______给了银杏树,______的叶子像一把把______,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______。

(2)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______,争着______呢! (3)小雨滴______,______便开始了。

(4)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______:______淙淙地流向______,______潺潺地流向______,______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5)______在林中互相碰触着,______在狂风里簌簌地响, ______拍着大手。

18. 读一读,连一连。

举着望明月 报得三春晖 举杯邀明月 多少楼台烟雨中 谁言寸草心 低头思故乡 夕阳无限好 对影成三人 南朝四百八十寺 只是近黄昏

1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这首诗是描绘______的,表达了诗人______之情。

(2)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知时节:______ ②潜:______ ③俱:______

(3)诗中哪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认为这场春雨是“好雨”?

(4)解释诗中画线的句子,并说说划线的“潜”字用得好在哪儿。

2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①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② ,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③ , 天翻地覆慨而慷④。

宜将剩勇追穷寇⑤ , 不可沽名学霸王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⑦。

【注释】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②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形容匆忙。③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④慨(kǎi)而慷(kāng):感慨而激昂。⑤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⑥不可沽(gū)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⑦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成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1)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一句?

(2)反复读诗,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你对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进行翻译。

21. 连一连,读一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 春光懒困倚微风 苏 轼 黄师塔前江水东 碧水东流至此回 杜 甫 借问酒家何处有 月有阴晴圆缺 李 白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人有悲欢离合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 牧

22. 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B .《山行》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C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初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23.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______,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 ______,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以动写静,______表达了诗人喜悦、兴奋的心情。这首词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24. 先补全古诗,再完成练习。

村居

莺飞________,拂堤杨柳醉________。 ________散学归来早,忙趁________放纸鸢。

(1)补全古诗

莺飞______,拂堤杨柳醉______。

______散学归来早,忙趁______放纸鸢。

(2)读古诗的前两句,想象描写的景象: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______。______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______。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______般凝聚着,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选一选,填序号)

①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②杨柳 ③烟雾 ④飞来飞去

(3)儿童散学早早归来,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______,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25. 鉴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1)先选择后填空。

这首诗描写的是( )节的场景,你是从诗中的词语看出来的。 A清明 B中秋 C七夕 D元宵

(2)诗中的( )字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写的是失意宫女的生活。诗中写了她们的什么活动?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6.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补充古诗。

______绝,______径______踪灭。 孤______蓑笠翁,独钓寒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找出诗中的两对近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①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②回,乡音③无改鬓毛④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①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②老大:年纪大了。③乡音:家乡的口音。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结合注释,给诗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少______(shǎo shào) 相______(xiānɡ xiànɡ) (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2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卜算子·咏梅”中______是词牌名,______是题目。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的“她”指______,赞颂了梅花______的品格。

29. 写出几句你喜欢的描写“月”的诗句。

30. 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______。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