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行动纲要智能制造 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省建设的主攻方向,标准化是加快推动制造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制造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行动纲要》(浙政发〔〕号)和《省关于加快建设标准强省的意见》(浙政发〔〕号),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按照“突出优势、突出企业主体、突出改革创新、突出实施绩效”的原则,围绕《中国制造行动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产业重点和主要任务,着重推进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订智能制造标准、建立智能制造标准化技术组织、培育智能制造标准化服务、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等工作,进一步发挥标准在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规和引领作用,为标准强省和制造强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年,全省智能制造领域主导或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项以上;筹建全国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个以上,成立省
.
智能制造标准联盟专门标准工作组个以上;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项目个以上;培训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化人才人次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根据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研究建立由“总体”、“智能装备产品”、“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工业云和大数据”、“服务型制造”、“行业应用”等七部分构成的省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并结合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动态管理。
(二)制订智能制造标准。
围绕省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相关全国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制造标准联盟等,制订一批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总体部分着重研制安全、评价和可靠性等方面标准。安全标准主要制定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安全技术与机制标准、产品测评与安全能力评估等第三方测评与服务类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制定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智能制造水平评价实施指南等;可靠性标准主要制定可靠性过程标准指南与可靠性技术方法标准。
、智能装备产品部分着重研制智能装备、智能产品、人机
. . .
.
交互、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方面标准。智能装备标准主要制定传感器、测量仪器仪表、控制系统、执行部件标准;智能产品主要研制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特征的消费类产品标准;人机交互标准主要制定工控设备图形图标标准、工控设备语音命令、工控设备对象属性标准;增材制造标准主要制定模型设计标准、工艺和方法标准、设备与关键部件指标、材料标准等;机器人标准主要制定工业机器人技术条件规、通信控制标准、视觉导航及引导规;工业软件标准主要制定工业软件产品与系统标准、软件产品与系统标准。
、工业互联网部分着重研制体系结构、工业互联网络关键技术、工业网关通信与接口等方面标准。体系架构标准主要制定工业网络体系架构和参考模型标准;工业互联网络关键技术标准主要制定网络组网技术要求和工业控制网络技术规;工业网关通信与接口标准主要制定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软件模块及接口标准。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部分着重研制总体建设规划、制造系统集成、智能生产、智能设计、智能物流等方面标准。总体建设规划标准主要制定建设规划、建模、集成框架、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制造系统集成标准主要制定集成互操作准则、集成能力标准、测试应用服务接口标准、现场设备集成标准;智能设计标准主要制定产品设计仿真类标准、智能优化设计类标
. . .
.
准、协同设计类标准;智能生产标准主要制定系统诊断与维护标准、控制与优化标准、协同控制标准;智能物流标准主要制定在生产过程中存储、运送、装卸、包装等物流信息采集、传输、追踪等有关的技术标准。
、工业云和大数据部分着重研制数据、技术、服务、产业生态系统等方面标准。数据标准主要制定数据质量、数据资产管理等标准;技术标准主要制定包括虚拟化、数据管理等标准;服务标准主要制定云服务、大数据服务、服务管理等标准;产业生态系统标准主要制定工业互联网开放应用框架、制造资源云服务与协同平台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及发布平台技术、工业互联网云操作系统及建模工具技术要求等标准。
、服务型制造部分着重研制个性化定制、远程服务、网络众包等方面标准。个性化定制标准主要制定个性化定制设计规;远程服务标准主要制定远程服务平台接口规、远程服务通用要求、远程服务安全规、远程服务监控规和应急管理规等;网络众包标准主要制定众包管理规、协同制造通用要求。 、行业应用部分着重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和现代交通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专用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软件、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绿色石油化工、时尚轻纺业等优势和战略产业,
. . .
.
主要制定参考模型、实施指南等智能制造行业应用标准。
(三)建立智能制造标准化技术组织。
围绕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工业云和大数据、服务型制造等智能制造领域,结合优势产业,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检验检测等,逐步建立由国际、国家和省级三个层面构成的智能制造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在国际层面,积极参与 、、 等智能制造相关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力争在物联网、传感器、离散制造、流程制造、安全互连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参与度。在国家层面,积极参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智能制造相关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承担一批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工作。在省级层面,成立省智能制造标准联盟,围绕《中国制造行动纲要》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在标准联盟下设立智能纺织装备、智能物流、数字安防、智能家居等一批标准工作组,由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检验检测共同参加,开展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根据我省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需要,以标准工作组为基础,成立一批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四)培育智能制造标准化服务。
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标准化研究、检验
. . .
.
检测、标准化技术组织、行业协会、智能化改造服务企业等为主体,培育一批以标准项目实施、标准信息提供、标准绩效评价为重点的智能制造标准化服务,重点在互联互通、安全可控、检验检测等方面提供成体系的标准化技术服务;结合智能化改造工程,依据智能制造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及成熟度模型标准,对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成效进行综合评价。
(五)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
以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为导向,围绕《中国制造行动纲要》确定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发展重点以及数字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以智能制造标准联盟标准工作组为载体,开展一批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通过试点,形成一批体现技术优势和产业特色、有利于智能制造新模式广泛应用的国际、国标准;开展成体系实施标准,大幅度提高智能制造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切实推动重点产业领域有效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省经信委、省质监局建立联动推进省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工信部、国家标准委的支持,加强与国家级标准化研究和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合作。各级经信和质监部门要充分认识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重要
. . .
.
性,将其作为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的重要抓手和加强工信领域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形成有效推进合力,制定相应措施,强化智能制造标准的实施和推广。
(二)加大支持。省经信委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国家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各类标准化试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基金和各类专项资金。省质监局把智能制造标准化项目优先列入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并重点予以资金支持;对成体系实施标准、推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持续给予资金支持。各级经信和质监部门也应加大对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联合申报各类智能制造标准化项目,联合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
(三)营造良好环境。联合国家级标准化研究和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研讨会、交流会和专题培训,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实施智能制造标准化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智能制造标准化人才信息库,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技术交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智能制造标准化人才队伍。利用现场交流会等形式,总结推广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典型经验,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方式的应用。
. . .
.
附件
省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一、总体 术语定义 (一)基础标准 参考模型 元数据、数据描述和数据字典 标识 . . .
.
信息安全管理 (二)安全标准 安全技术与机制 产品测评与安全能力评估 质量管理 环境管理 (三)管理标准 信息安全管理 能源管理 两化融合管理 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 (四)评价标准 智能制造评价方法 智能制造实施指南 (五)可靠性标准 可靠性过程标准指南 可靠性技术方法标准 二、智能装备产品 (一)智能装备标准 (二)智能产品标准 (三)人机交互标准 主要用于制造环节的产品 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特征的消费类产品 人机交互 模型设计 (四)增材制造标准 工艺和方法 设备指标和关键部件 制造材料指标 机器人技术条件规 (五)工业机器人标准 机器人通信控制 机器人视觉导航及引导规 (六)工业软件标准 工业软件产品与系统 工业软件管理和服务 三、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一)体系架构 工业网络体系架构 参考模型 (二)工业互联网络关网络组网技术要求 . . .
.
键技术 工业控制网络 (三)工业网关通信与通信协议和接口 接口 软件模块及接口 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建设规划 (一)建设规划标准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建模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集成框架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通用技术条件 制造软硬件系统 集成互操作准则 (二)制造系统集成标制造软硬件系统 集成功能能力 准 制造软硬件系统 测试应用服务接口 制造软硬件系统 现场设备集成 产品设计仿真类标准 (三)智能设计标准 智能优化设计类标准 协同设计类标准 生产过程 系统诊断与维护 (四)智能生产标准 生产过程系统 控制与优化 生产过程系统 协同控制 (五)智能物流标准 智能物流标准 五、工业云和大数据 (一)数据标准 工业企业数据质量 工业企业数据资产管理 工业企业数据虚拟化 工业大数据管理技术 工业云服务 (三)服务标准 工业大数据服务 大数据服务管理 工业互联网开放应用框架 (四)产业生态系统 制造资源云服务与协同平台技术 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及发布平台技术 . . .
(二)技术标准 .
工业互联网云操作系统及建模工具技术要求 六、服务型制造 (一)个性化定制标准 个性化定制管理和服务 (二)远程服务标准 (三)网络众包标准 远程服务 网络众包管理规 协同制造通用要求 七、行业应用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 新能源汽车和现代交通装备 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 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 (一)行业应用标准 专用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软件 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 新材料 绿色石油化工 时尚轻纺业 附件
年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制订导向目录
一、年(项)
(一)国家标准(项) 、总体
. . .
.
()智能制造 术语和定义
()智能设备联息安全技术要求 ()智能设备可靠性过程管理规
、智能装备产品
()面向智能产品的电子标签技术规 ()人机交互标准工控设备图形图标 ()工业机器人信息模型 ()包装机器人
()工业软件管理和服务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 体系架构 ()工业物联网 参考模型
()面向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业控制网络应用导则 ()传统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要求 ()智能传感器和工业网关通信协议要求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流程企业建模规
()智能装备集成通用信息模型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建设规
()基于性能评估和故障诊断的生产过程系统维护决策支持体系
. . .
.
、服务型制造 ()远程服务 通则 (二)行业标准(项) 、总体
()石油化工智能制造参考模型 ()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 、智能装备产品
()工业专用机器人技术条件 ()服务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智能设备联网体系架构要求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模规 ()制造软硬件系统 集成互操作准则 ()生产过程 系统诊断与维护 、工业云和大数据 ()工业云服务准则 、服务型制造
()工业定制开发云平台技术规 (三)地方标准(项) 、总体
. . .
.
()化工智能制造实施指南 、智能装备产品
()工业软件产品与系统 数据管理 (四)团体标准(项) 、智能装备产品
()风力发电机组全功率变流器
二、年(项)
(一)国际标准(项)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制造运行管理性能要求 (二)国家标准(项) 、总体
()智能制造 元数据
()智能制造安全 功能安全通用要求 ()离散制造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 ()智能设备可靠性技术要求 、智能装备产品 ()视觉传感器
()工业机器人通信控制技术要求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 . .
.
()工业互联网 安全技术规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互连技术规 ()适用于工业环境的网络技术规 ()智能交互网络组网技术要求 ()基于的工业互联网技术要求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智能包装自动化生产线
()先进控制与优化软件及其系统集成规 ()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关键性能指标体系 ()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制造运行管理性能要求 ()生产过程系统的协同控制规 、服务型制造 ()网络众包管理规 (三)行业标准(项) 、总体
()智能制造评价方法 ()智能制造实施指南 、智能装备产品 ()增材制造 工艺分类 ()增材制造 检验与测试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 . .
.
()智能设备互联网络技术要求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集成框架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通用要求 ()磁性材料智能工厂集成框架 ()制造软硬件系统 测试应用服务接口 ()制造软硬件系统 现场设备集成架构规 ()智能物流技术规 (四)团体标准(项) 、智能装备产品
()风力发电机组双馈式变流器
三、年(项)
(一)国际标准(项)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先进控制与优化软件及其系统集成规 (二)国家标准(项) 、总体
()智能制造标识 ()离散制造 能效评估
()智能制造安全 工业信息安全通用要求
. . .
.
()智能制造安全 智能化可靠性设计要求 ()智能设备可靠性验证方法 、智能装备产品
()工业机器人视觉导航、引导规 ()铸造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自动调容调压变压器智能真空有载分接开关技术规 ()自动调容调压变压器技术规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传输网络技术要求 ()面向工业互联网现场网络技术 ()面向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机制
()用于智能制造数据采集的系统性能测试规 ()物联网平台应用接口规
()工业控制网络 总线接口互连技术要求 ()工业无线通信芯片、模块技术要求 ()工业通信芯片、模块技术要求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机器人本造车间级工厂级的生产工艺要求 ()智能电表自动化校表车间通用技术条件 ()汽车管件数字化生产车间技术要求 、服务型制造
. . .
.
()精准供应链管理通用规 ()协同制造通用要求 (三)行业标准(项) 、总体
()打印用聚乳酸线材 、智能装备产品
()汽车制动钳支架高速精密加工全自动生产线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平台软件模块及接口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制造软硬件系统 集成能力要求 ()生产过程系统 控制与优化 ()生产过程系统 协同控制 (四)团体标准(项) 、智能装备产品 ()光伏并网逆变器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