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方兰英
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20期
摘 要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过分看重测试和练习的成绩,将公式、定理的应用,规律、理论的探究仅局限于题目的解答上,教学目的简单而功利。数学这门本来存在无限可能的学科,变成了无休止的演算和无乐趣的证明,考试的高分成为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动力,甚至演变成一部分学生的噩梦。针对这一现状,高中老师应在教授数学时,将数学文化渗透其中,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并主动探究数学文化的奥妙。本文将就数学文化的内涵、高中阶段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及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对为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思路。 关键词 数学文化 高中数学 渗透 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7.047
高中三年,教师、学生、家长无一不笼罩在高考的阴云之下,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也无一不是以高考分数为导向标。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讲授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领略数学的逻辑之美,感悟数学的规律之妙,同时逐步提升对数学这门学问的悟性。高中数学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中也极具现实意义。教育课改大背景下的今天,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中的渗透势在必行,问题的关键是以怎样的方式和视角进行逐步推进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效果更明显。不能让传统方式束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不能以陈旧的标准衡量学习成果。 1 数学文化的涵义
数学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在相当广泛的意义下对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研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科学的两大门类,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数学生物等都属于自然科学,都就物质的某些运动形态进行研究。文化普遍被认为是一种社会经验、历史文明、思想意识等的混合体,客观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多个层面。数学文化的概念,至今尚无定数,狭义的一种解释是指,数学发展中慢慢形成的思想、方法和观点,以及专门的数学语言。
数学这一学科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推理过程,严谨的推导论证保证了定理公式的正确性。学生学习数学文化,首先要具备数学的属性,能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客观的世界;其次,用数学知识改造自身以及周围的事物。
2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1)高中新课标要求渗透数学文化。高中数学新课标将数学素质定位为每一个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高中数学课程的设置应当明确数学的发展历史、应用过程以及趋势分析。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例题公式、典型题目、重点难点之外,还要增加数学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增加数学的思想体系、美学价值等“课外知识”拓展,培养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大数学观,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和认知层面,体会数学体系中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等。
(2)素质教育要求渗透数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二十几年,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数学素质教育也有了一个明确的界定,其主要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以及信息交流这四个方面。数学素质需要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式的学习积累获取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知识以及数学观念,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运用这些学习积累,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慢慢积累来的能力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是教育部倡导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需要渗透数学文化。学习需要自主性和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逻辑性、准确性、严谨性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属性,但它们不是扼杀学习热情的强行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掌握概念定理、规律公式等都应该是轻松的过程,运用概念定理、规律公式等也应该是在了解其前因后果之后的一种本能反应,应着重注意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讨精神和实验精神。 (4)全面认识数学科学需要渗透数学文化。应试教育下,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一知半解甚至知之甚少,将数学片面地等同于解题算数。数学丰富的内涵,全面的体系,每一个方面都极具研究价值。数学科学是一种举足轻重的文化力量,数学思维方式成功推导出勾股定理、莱布尼兹公式等科学理论;数学演算成功助力桥梁工程的搭建,科学设计列车时刻表、航班飞行计划;数学思想还决定了许多哲学思想的内容观点和分析方法;数学发展过程塑造了一大批艺术形式和文化风格。
3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1)夯实数学知识,基础渗透。高中数学课程的开展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有数学文化的渗透,也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也是辅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所以说,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是保障数学教学任务开展的前提条件。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内在逻辑性极强,前后连贯,环环相扣。务实基础知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真正做到信手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的夯实,一方面需要课堂的讲解分析,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数学题目解答应用的方式强化训练,加以巩固。
(2)融入数学史学,内涵渗透。学习数学学科的历史,理顺概念理论背后的探索过程,总结认可成绩的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数学的求解过程,证明过程枯燥而繁琐,教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穿插一些历史趣闻和案例回顾,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数学发展史中,新概念、新理论的产生,新方法、新思路的探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客观问题刚刚产生,人们用已有的思路方法、概念理论已无法解释新问题,新的数学理论出现有了其必要性之后,数学家顺势才发现了新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结合多种学科,互相渗透。数学这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多种学科联系密切,事实上,从来没有哪一门科学的发展是独立进行的。数学是古希腊哲学的来源之一,欧氏对立体几何的解释源自对哲学的探究“点是没有部分的东西”、“线可以看作没有宽度的长”、“直线就是各个点看齐的线”、“面是有宽度又有长度的东西”,尝试结合多种相关学科分析数学定义原理,可以将原本生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给思维发散提供广阔的空间,并为未知的探索留下思索的余地。数学与史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融合,衍生出新的学科生长点。数学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彰显无余,商超、餐饮、娱乐等的促销方案制定,信用卡、支付宝等的分期付款计算,室内装修、房屋建设、简单测绘等,将这些问题引入课堂,为知识点的讲解寻找一个切入点,让课堂更生动活泼,也更具现实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分析能力。数学与美学的结合处在图形处,也在语言处。 4 总述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重视渗透数学文化,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单纯的应试教育其弊端日益显现,教师们、学生们应一起做出努力,积极改进,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更适宜的环境。高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可以推进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挖掘,还可以加快数学文化体系的建立。作为新课改的重要手段之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意义重大,新环境下,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站在了理解、掌握乃至欣赏数学文化的新高度,对促进我国高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萍.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4).
[2] 张城兵.数学文化在教与学中渗透的几点思考——基于论文中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的研究[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5(10).
[3] 陈修周.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文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5(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