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例中的女孩,在初中拥有非常傲人的成绩,所有人都说她考上重点中学没有任何何问题,但事实上,她中专并没有考好,勉强过了某所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她觉得那仅仅一次失误,高一期中考试,考了班上十多名,觉得自己应该能考得更好些,所以更加倍努力去学习,谁想到,期未考试竟然比上一次还下跌了好几名,面对越考越差的成绩,她油不过生一份深深的挫败感,学习的自信心都没有了,觉得自己脑子太笨了,不是学习的料,期中考试后的加班加点换来的结果这样,她真的无法接受,感觉自己整天精神恍惚,都快要崩溃了。
在她向心理老师述说时,痛苦的泪如决堤的湖水,怎么也止不住。第一次心理咨询时,心理老师任其宣泄,没给她任何建议。谈话结束后,心理老师找孩子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对这女孩印象非常好,说她非常用功,很好强,有服不服输的劲儿,仅仅个性非常执著,也很情绪化,会因考试没考好当场落泪,劝也劝不住……
心理老师调查分析断定,这女孩子表现出过强的学习动机,并由此产生较严重的情绪障碍,其根源在于女孩存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模式,在以后的辅导中,心理老师着重要协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在与不合理信念实行辩论的过程中,改变她的认知模式,让她那过强的学习动机回归理性。
第二次辅导中,心理老师采取辩论的方式让女孩懂得,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获得好成绩的,因为成功需要的因素很多,努力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
当女孩子理解到自己的错误时,她在分析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时就更理性些了,她开始接受自己学习现状,她也明白,自己现在所要面对的,是思考如何来改进
与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受困于“努力一定要考好”的想法中。
在这个案例分析中,专家提到了学习动机过强引发情绪障碍的表现,在第一次咨询时,心理老师并没有做过多的引导,因为女孩需要一个情绪释放的过程,心理老师能够通过注重、倾听与探问来获得辅导所需要的信息,在第二次辅导中,心理老师掌握主动权,采取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澄清不合理信念,对自己现状有清楚的认知,使失衡的心理状态调整过来。
在学习动机过强会导致的情绪障碍,这类案例,肯定会存有目标不切实际,学习方法不得当等问题,但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却是需要解决的首要目标,心理老师在辅导过程中,须有针对性,先纠正学生不合理情绪,这种不合理情绪主要有三种特征:
1、凡事绝对化――这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当事物发生与其对事物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接受不了,感到难以适合并陷入情绪困惑。
2、过度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过度概括化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会将自己评得一无是处,结果常常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引发焦虑与抑郁情绪的产生。
3、糟糕至极――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灾难性的,这种认知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
适当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动作用,而过强或不足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的却会是负面影响了,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他们表现主要是过于勤奋、好胜心强、害怕失败、情
绪波动、心理脆弱,但从表面上看,不会给家长与老师造成更多麻烦;而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则表现为学习懒惰、容易分心、注意力差、对学习冷漠厌倦、依赖心强,这样的学生令家长与老师都头痛。
遇到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要调整他们不合理的认知信念,而面对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应该怎么办呢?
专家认为,学习动机不足与学业成就相关,阿特金森说过,“成就动机”是“希望成功”与“恐惧失败”这两种心理此消彼长的结果。学习动机强的学生敢于选择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以期获得成功的快乐;而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他们在学业上不思进取,实质是避免面对失败的痛苦,面对这类学生,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家长与老师要学会给学生设计一些具体学科任务的“小台阶”,让他们从“小胜”中获得成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感受心得:
在这个案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观注的是那些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而对那些很努力却获取不了好成绩的学生来说,仅仅痛惜他们的努力,觉得他们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如何调整他们的学习模式上,却感到难以入手,通过这个案例才知道,学习动机过强所造成的情绪障碍危害也不浅,它不但会降低学习效率,而且比学习动机不足更能导致心理的困扰与不适,这类学生在投入大量学习时间的同时,还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与家长仅单纯从学生考试失败的原因或学习方法上查找问题所在,后果是让学生根本看不清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会越来越迷茫,这类个案,我们
要向心理老师学习,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收到改进的效果。
另外,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更明确激发孩子学习动机所具备的要求,家长与老师不能只责怪孩子没有学习动机,而要思考自己如何帮孩子建立“成就动机”,怎么帮孩子搭建具体学习任务的“小台阶”,让孩子期望值与实际情况出入不是很大,让成功的愉悦激发孩子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快乐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