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带一路”倡议驱动背景下我国临空经济涉外人才供给侧改革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驱动背景下我国临空经济涉外人才供给侧改革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15卷第2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5ꎬNo.22019年3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     Mar.2019文章编号:1673-1751(2019)02-0107-07

“一带一路”倡议驱动背景下我国临空

经济涉外人才供给侧改革研究

成汹涌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ꎬ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国家利益迈向全球的强劲抓手ꎬ为中国高等教育破茧腾飞迈向国际化提出了更高要求ꎮ基于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ꎬ结合国内航空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临空经济的实绩ꎬ瞄准国内航空港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涉外人才问题ꎬ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探讨适应我国临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端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模式ꎬ在“外语+专业”机制下对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ꎬ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革对策ꎮ关键词:一带一路ꎻ临空经济ꎻ涉外人才ꎻ供给侧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的«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ꎬ我国地方高校必须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重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ꎬ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上来ꎬ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ꎬ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ꎬ形成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ꎮ在我国经济以全新开放姿态融合国际市场的趋势及背景下ꎬ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倡议所需的高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当属我国高校的历史担当ꎮ目前国内高等教育供需结构矛盾突出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趋同ꎬ与产业发展和创新实践脱节ꎬ抢2016—2018年连续3年的«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年度报告»可知ꎬ用人单位对普通外语人才的需求量正逐年下降ꎬ而临空经济区所需的能承担各种会议口译和专业笔译以“外语+技能”和“专业+外语”为特征的“双料”复合型涉外人才却供不应求ꎮ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意识、懂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应用型涉外人才ꎬ既是我国建设人才智力库服务临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ꎬ也是我国政府和学界眼前生源、被就业等教育乱象迭起丛生[5]ꎮ从

2013年3月7日郑州又成功获批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ꎬ这些举措标志着临空经济建设在我国已被纳入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1]ꎮ**总书记于2013年9月和10月相继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ꎬ经过五年多酝酿ꎬ“一带一路”正从倡议性构想走向实处[2-3]ꎮ2015年11月10日ꎬ**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ꎬ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ꎬ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ꎬ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ꎬ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4]ꎮ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再次奏响改革号角ꎬ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严格要求ꎮ国家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出台

2012年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规划ꎬ

收稿日期:2018-12-22

基金项目:2018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8B35)ꎻ2017年河南工业大学智库培育项目(2017SKZK02)ꎻ2018年郑州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188PRKXF0773)

作者简介:成汹涌(1966—)ꎬ男ꎬ河南信阳人ꎬ博士ꎬ教授ꎬ研究方向:经济语言学、涉外教育、外语教学与课程论ꎮchengxiongyong@haut.edu.cn

108

亟待破解的新课题ꎮ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最紧迫的亦是熟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涉外人才ꎬ实施临空经济建设所需涉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ꎮ

1 临空涉外人才需求侧现状

  临空经济全球开放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涉外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升级ꎬ培养高端人才ꎬ引进高端人才ꎬ构筑人才新高地ꎬ建设人才智慧港是发展临空经济的首要任务ꎮ发达国家劳动力的平均职业化水平高ꎬ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1/3ꎬ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劳动力比例2 供给侧背景下临空涉外人才培养

模式短板

2.1 课程设置单薄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ꎬ课程体系

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关键ꎮ国内高校只有超过劳动力总数的1/5[6]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

ꎮ截至2018年上半年ꎬ9.济建设的需要71%ꎬ较发达国家明显偏低ꎮ据统计ꎬ2018ꎬ年我国有高校毕业远不能适应临空经生820万ꎬ外语专业毕业生14.3万ꎬ其中本科毕业生11.6万ꎬ专科毕业生2.7万[6]才市场却供过于求ꎬ超过70%的外语专业毕业生ꎮ外语专业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中的中低端岗位ꎬ但高端或一专多能复合型外语人才十分缺乏ꎮ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ꎬ我国物流业起步晚ꎬ缺乏全国性或全球性的航空物流、出口保税、机务维修等高层次涉外专业技术人才ꎮ国内高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层次偏低ꎬ大部分为职专生ꎬ入校门槛低ꎬ外语基础差ꎬ虽美其名曰职业学生ꎬ但既无系统专业理论素养ꎬ又没经过严格职业培训ꎬ其实际水平与学校写在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上的要求相差甚远ꎮ““一带一路”涉及亚非欧三大洲65个国家ꎬ

斯湾一带、地中海至欧洲”始于中国西北ꎬ“ꎬ一路经中亚”由中国沿海港口绕、西亚、俄罗斯、波南海至印度洋ꎬ再绕到欧洲大陆直至南太平洋ꎮ“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所涉及的语种还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有60余种20ꎬ种目前ꎬ其中某些小语种只有一个25人左右在校生的小班ꎬ并且是隔年招生[7]与中欧班列(郑州)ꎮ途经的城市基本相同郑州飞往欧洲的国际航班ꎬ出发地郑州所在的河南目前尚无一所高校设置白俄罗斯语、波兰语、哈萨克语、乌克兰语等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专业ꎮ仅北京外国语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设置有相关小语种专业ꎬ两校相关语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每年也未能突破100人ꎬ而且绝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到沿海物流业发达城市发展ꎬ致使郑州国际航班所需涉外人才的供给极度紧张[6]从全国“十三五”期间人才需求侧来看ꎬ最短缺和

ꎮ立足现有智库ꎬ融入国外先进理念和创新模式方能培养出临空经济建设所需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新生代“外语+”涉外高端人才[8]外语教学普遍采用“读写+听说ꎮ”的授课模式目前国内高校ꎬ教师依然以单词和语法教学为中心ꎬ翻译教学法贯穿专业培养始终ꎮ大多数外语学院仅设置英语及其相关专业ꎬ只有极少数“985工程”及“211工程”建设高校的外语学院才设置一些小语种ꎬ且数量和规模甚小ꎬ难以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发展临空经济的客观需要ꎮ2015—2018年的连续4年ꎬ外语、计算机科学、会计学已沦为国内最不受欢迎的“红牌”警告专业ꎬ毕业生就业率急剧下滑[6]与相关专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合作效果并不理想ꎮ况且ꎬ囿于学科壁垒ꎬ外语学院ꎬ

外语专业学生只学“外语+二外”ꎬ与涉外经济相关的专业课程不学ꎬ非外语专业学生则只学专业ꎬ外语水平上不去ꎮ我国高校不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ꎬ涉外人才培养已严重滞后于临空经济发展的需要ꎮ2.2 涉外人才培养需要一大批外语精湛师资力量匮乏

、创新能力强、懂经济、懂管理的精英教师ꎮ当下ꎬ国内高校外语教师大多来自师范院校ꎬ其专业方向大多是外国文学和语言学ꎬ其邻近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储备不足ꎬ甚至完全缺失ꎮ教师知识结构过于单一ꎬ对外国文化、外贸经济、对外商务、对外谈判等相关学科知识不够了解ꎬ关注不多ꎬ大多没有实际管理经历和实践工作能力[10]对学生进行简单机械的外语听、说、读、写、ꎮ译等基仅能本技能训练ꎬ大多数教师在外语课堂上依然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语法为中心的传统教法ꎬ对临空经济知识储备较为充分的非外语专业教师ꎬ虽有行业背景ꎬ但绝大多数不能

第2期   成汹涌:“一带一路”倡议驱动背景下我国临空经济涉外人才供给侧改革研究熟练使用外语授课ꎮ

2.3 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体系缺失

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学科通常指语言文学

109

建设中的基础地位ꎬ通过增加专业和学科必修课时量使学生的外语语言基础和基本技能得到充分加强ꎮ其二ꎬ加大应用性涉外专业教学改革力度ꎬ深挖学生专业学习潜力ꎬ狠抓学生使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ꎻ结合我国航空港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临空经济建设实际ꎬ以具体的外语专业课程为主体开设不同方向的选修课ꎬ使选修课成为主体专业课的有益补充ꎬ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ꎮ在条件许可情况下ꎬ中的小语种、世界通史中的相应国别史和政治学中的国际政治经济等[11]ꎮ这些学科自成体系、互不往来ꎬ国内大部分高校没有与之相应的学科设置及教学、研究人员ꎬ更谈不上学科人才的培养ꎮ即便在上海ꎬ除上海外国语大学外ꎬ包括复旦、同济等在内的全国知名高校也没有设置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国家的语言专业ꎬ这跟上海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称[12]愈细的社会分工对人才专业的要求愈来愈高ꎮ如今愈来ꎬ我国高校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适应高端涉外岗位ꎬ这对国家资源和学生的时间造成极大浪费ꎮ截至2017年2月ꎬ国内临空经济区开通了直达“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的客运和物流航线ꎬ涉外人才培养刻不容缓[13]打破精细的学科分类布局ꎬ尝试“外语+专业ꎮ必须”交叉培养涉外人才的模式ꎬ招收具有良好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基础的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攻读临空经济方向研究生ꎬ逐渐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ꎬ保证发展临空经济所需“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供给ꎮ

3 3.3.1 涉外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

1.完善涉外人才培养模式国内高校培养应用性复合型涉外人才的模式

1 外语专业型涉外人才培养

主要有:外语+专业、专业+外语、主辅修、外语+方向等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外语教学强调对学生语言实用能力的培养ꎬ外语教师应充分基于互联互通网络教学平台ꎬ实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与“一屏多显”技术有机融合的云教室ꎬ开展趣味化教学[14]动、直观见长ꎬ教师使用多媒体讲解知识的重点ꎮ云平台教学以形象、生、

难点ꎬ便于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ꎮ移动终端软件平台亦可帮助教师及时化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ꎬ提高学生学习目标语的效率[15]养模式应突出以下两点“一带一路”背景下ꎮ

ꎬ:外语专业型涉外人才培其一ꎬ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外语专业基础教育ꎬ突出外语专业在临空经济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专业实践、实习机会ꎬ以达到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之目的ꎮ3.1.2 特殊用途英语强化ESP课程教学

(ESP)课程涉及各行各业ꎬ将

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与学习者将来具体从事的职业联动起来ꎬ具有针对性强、实用价值性高等优点ꎬ是培养非外语专业涉外人才的最佳途径ꎮ英语在“程已成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属官方语言”沿线国家高校英语教学的ꎬESP课主体课程ꎬ逐渐代替了通识外语教学ꎮ在这种教学模式学习的非英语专业学生ꎬ在学好的专业的同时还学好了英语ꎬ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利用英语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5]教育而言ꎬESP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通过具ꎮ较通识英语体专业学习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活动有关ꎬ更加凸显ESP课程培养涉外实用人才的不可替代性ꎮESP升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措施既是大学教育基础教学的必要延伸ꎬ更是培养复ꎬ亦是提合型应用性涉外人才的重要途径ꎮ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ꎬ绝大多数人学习英语的方向和目标与自己所从事工作或所关心领域息息相关ꎮ空泛而不切合实际的大学外语教学已不能适应临空经济对涉外人才的具体需求ꎬ做好做实ESP教学可为非外语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基础ꎬ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临空经济提供强有力保障ꎮ

3.3.2 2.设置特色课程国内航空港跟1 创建“外语ꎬ打破专业壁垒“+一带一路”课程体系

”沿线国家发展临

空经济ꎬ需要大量从事专业笔译、口译工作的优秀涉外人才ꎬ这些人才不仅要外语水平一流ꎬ而且还要精通至少一门临空经济专业知识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临空经济涉外人才大多有理工科专

110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跨文化领悟力ꎮ航空港是建设外向型经济重要的窗口和平台ꎬ代表着国家形象ꎬ高校有必要在相关专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ꎬ重点介绍我国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ꎬ让中国传统特色文化走出国门实现我国传统文化向世界的有效传播[17]ꎮ在实现非外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方面ꎬ高校完全有必要多开展跨文化交流辩论赛、创新设计大赛、项目课题调研等ꎬ还应开设科学技术史、批判思维业背景ꎬ其外语水平明显高于我国同类专业人员ꎮ我国理工科类高校必须充分发挥专业及人才集中优势ꎬ积极与外语院系沟通ꎬ加大理工类特色专业精英人才培养力度ꎬ突出公共外语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个性化特色ꎬ开设计算机、电子通信、航空、电信等相关专业的ESP课程ꎬ构建特色明显的“外语+”课程模式ꎬ切实强化特色专业毕业生的外语知识和应用技能[16]ꎮ

高校应从临空经济对涉外人才的客观需求出

发ꎬ因地制宜ꎬ因校制宜ꎬ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校将外语专业培养目标定为应用型复合外语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ꎮ目前ꎬ我国大部分才ꎬ但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依然以纯外语语言文学为主ꎬ没有与其他学科交叉ꎮ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纯语言基础理论课时比例过大ꎬ相关实践应用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太少ꎬ学生外语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ꎮ有的外语专业学生除在课堂上与外教互动外ꎬ课外从没跟外国人真正交流过ꎬ更不用说在正式涉外场所实践实习了ꎮ以下三点有助于构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ꎮ其一ꎬ重组外语课程ꎬ突出外语的工具性、人文性、服务性、应用性等特点ꎬ使外语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ꎬ形成外语特色鲜明且专业性突出的课程体系ꎻ鼓励外语专业学生跨界学习临空经济相关专业课程ꎮ其二ꎬ发挥我国农业大国优势ꎬ围绕农业、旅游、物流、农副产品精加工、商贸、出口贸易等临空特色产业开设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并能更好地服务临空经济的通识课ꎮ其三ꎬ突出教学的实践性ꎬ增加外语实践实训基地ꎬ强化实践教学ꎬ凡与涉外业务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应尽可能安排在真实或模拟工作环境中实施ꎬ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临空经济区对涉外人才的实际需求ꎮ3.2.涉外人才既要精通外语又要谙熟国外精神文

2 改革非外语专业通识课程

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思想文化、习俗及价值观念等ꎮ我国传统外语通识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外语语言基础知识的灌输ꎬ忽视对非外语专业学生的西方思想史、英美概况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教学ꎮ我国高校应尽可能多地开设与外语国家特色文化有关的公选课程ꎬ可在专业课堂或者第二课堂上以讲座、小型研讨会、工作作坊、论述、案例分析等形式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ꎬ提高学生的

以及逻辑学等课程ꎬ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ꎮ

3.2.航空港所需涉外人才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3 拓展选修及双语课程

向学生推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原版教材ꎬ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ꎬ增设计算机、电子通信、航空物流、工商管理、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涉外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ꎬ还可以加大选修课培育的建设力度ꎬ鼓励更多外语专业学生选修临空经济相关课程ꎬ培养更多“外语+专业”复合型涉外人才[18]外语水平应始终是其和高校常抓不懈的硬性工作ꎮ对于非外语专业学生而言ꎬ不断提升ꎬ

没有良好外语专业素养ꎬ就很难更好地服务于临空经济ꎬ更难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临空经济建设服务ꎮ国内高校务必要加大双语教学力度ꎬ在法律、金融、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主干课程可采用“浸泡式”教学法ꎬ让学生在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又使外语语言技得到全面提升ꎬ突出“专业+外语”复合型创新涉外人才的培养特色ꎮ3.3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和基校企联袂培养涉外人才

础ꎬ校企合作是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ꎬ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19]济建设所需涉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利用好校ꎮ临空经企合作平台ꎬ结合航空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临空经济共同制定的各种商贸协定ꎬ实现高校和临空企业联手培养人才ꎬ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ꎮ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接触临空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以及对专业的需求等ꎬ避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临空企业的需求脱节ꎮ

涉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者既要通晓外语教育教学规律又要懂商务经济ꎬ对行业发展形势

第2期   成汹涌:“一带一路”倡议驱动背景下我国临空经济涉外人才供给侧改革研究和临空经济人才市场需求情况了然于心ꎬ还要有丰富的专业工作阅历和实践管理经验[20]ꎮ更重要的是ꎬ人才培养方案务必彰显务实性和针对性ꎬ在教学大纲制定、课程设置、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突显临空产业发展对涉外人才的具体要求ꎬ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ꎬ使学校、企业、学生的联系更加紧密ꎬ最终达到三赢甚至多赢的理想效果ꎮ

111

合作ꎬ完善顶层设计ꎬ强化临空产业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与协同创新ꎮ不仅要引进来ꎬ还要走出去ꎬ倡导临空从业者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工作ꎬ真切了解沿线国家的社情民意ꎮ留学人员不仅要接受留学目的国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ꎬ还要依靠自己扎实的外语功底广泛获取经过官方外交不可能获得的商业信息、民间需求和民意ꎬ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符合“一带一路”倡我国高校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业评定通常采用期中加期末考试的评价体系ꎬ平时成绩考核流于形式ꎬ考试内容则大多来自教科书ꎬ甚至有的老师会给学生划定复习范围ꎬ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很容易过关ꎬ少有教师设置外语应用能力测试环节[10]实际上很难胜任涉外业务ꎮ通过此种方式考得高分顺利毕业的学生ꎮ高校外语学院应增加实践能力测试ꎬ改革应试考核体制ꎬ注重学生外语实用能力及跨学科应用能力考核ꎬ变期末统考为过程考核ꎬ变封闭考为开放考ꎬ变学校单一考为校企联合考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ꎬ最终形成课程考核、日常学习过程评价和实践应用能力测试相结合的多元考核体系ꎬ确保学生学业评价的全面性、时效性和科学性ꎬ真正发挥考试考核对教学的促进作用[21]3.4 大数据“外语ꎮ

、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为高校提供了

+”人才的国际合作培养丰富的教育资源ꎬ互联网技术与世界贸易接轨为高校培养高层次涉外人才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ꎮ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ꎬ调整教育策略ꎬ在找准自身定位基础上ꎬ逐步形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高校办学特色耦合的国际化发展战略ꎬ培养适合我国临空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端涉外人才[22]非外语专业背景的海外归国教师从事外语专业教ꎮ我国高校应该积极引进具有学ꎬ加强主干学科话语权ꎬ形成竞争机制完善的学术梯队并努力打造具备“外语+”水平的教学及科研团队ꎮ在专业设置、课程大纲、教法等方面与临空经济相关产业深度合作ꎬ积极构建现代物流业、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运输等临空偏好性主导产业高端人才培养的全球性合作机制ꎬ建立“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外语+专业”涉外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体系[23]外语类高校更应与海外高校开展宽领域、深层次

ꎮ议需要的、知行合一的新型临空涉外人才[24]3.5 课程是专业的载体提升教材编撰质量

ꎬ教材是课程的载体ꎬ教师

又是教材的载体ꎬ教师没有了教材就如同巧妇去做无米之炊[25]后盾ꎬ选择、编撰及出版符合ꎮ再好的教师也要以优秀教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背景且具有临空经济特色的高质量教材是培养创新型涉外人才的有效保障ꎮ我国临空经济发展不够成熟ꎬ相关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并不符合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实际ꎬ急需在深入研究我国具体国情基础上对这些教材进行改革创新ꎬ编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通识教材ꎮ教材编撰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及文化因素ꎻ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对教材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设计的引领作用ꎬ吸纳国外先进教育理念ꎻ增大外语语言在教材中的权重ꎻ邀请国外同行专家全程参与编撰ꎻ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小语种专业的学生编写不同语言版本的教材[26]政府也应积极为教材编撰和出版工作提供政策和ꎮ同时ꎬ资金支持ꎬ全力推进教材再版及改版事宜ꎬ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临空经济建设所需涉外人才的培养提供强劲支撑ꎮ

4 结束语

总之ꎬ中国之大ꎬ世界之广ꎬ若没有航线连接定会落寞ꎮ再长的公路、铁路连接的只能是大陆ꎬ飞机跑道却能连接整个大世界ꎮ“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提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实现强国梦的信心ꎬ为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ꎬ也为中国教育主动与国际接轨提出了更高要求ꎮ为满足我国临空经济建设对涉外人才的需求ꎬ国内高校务必调整人才培养定位ꎬ提供有效供给ꎬ不断创新培养模式ꎬ优化人才培养资源的科学配置ꎬ加大行业共建力度ꎬ将人才需求侧纳

112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学学报ꎬ2011ꎬ19(3):97-100.

[10]成汹涌.郑州临空经济建设中的“瓶颈”因

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5ꎬ11(1):91-95.[11]施展.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战略

[J].俄罗斯研究ꎬ2015(3):3-19.[12]KASARDAJD.Governingtheaerotropolis

17.

[J].Globalairportcitiesꎬ2009(3):12-

入培养过程ꎬ最终形成人才供需的良性互动ꎮ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倡议驱动下的我国临空经济建设所需涉外人才培养新模式ꎬ有利于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未来的人才智慧港ꎬ也必将更进一步推进我国临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步伐ꎮ临空经济做大做强了ꎬ中国就有可能在全球抢先占领一个新的经济制高点ꎬ彻底摘掉长期贫穷落后的帽子ꎮ国内高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ꎬ根据航空港对涉外人才需求状况ꎬ以“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实际为抓手ꎬ加大临空经济建设所需涉外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力度ꎬ创新教育教学理念ꎬ改革教学模式ꎬ明确高端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机制ꎬ为高端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营造全新的教育空间ꎬ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国内航空港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轨ꎬ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空经济新格局、新体系ꎮ参考文献:

[1] 张占仓.建设郑州国际航空港的历史趋势

与战略方向[J].区域经济评论ꎬ2013(3):[2] **142-144.

.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ꎬ[3] **2013-09.携手建设中国-09(1).—东盟命运共同体:

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ꎬ[4] **2013-10.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

-04(1).神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ꎬ2015-11-11(1).[5] 蔡基刚.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

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向右还是向左?[J].外语教学ꎬ2014(2):40-44.[6] 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

报[N].中国教育报ꎬ2018-8-12(1).[7] 杨频萍.“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新

华日报ꎬ2015-11-2(1).

[8] 曹迪.全球化时代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研

究:国家文化利益的视角[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ꎬ2012(4):71-74.

[9] 陈素花ꎬ严世清.基于行业需求的服务外

包英语教学对策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13]成汹涌.“互联网+”背景下郑州临空经济

建设的涉外人才需求及其对策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7ꎬ13(3):57-62.

[14]王丽娟.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运

用与前景[J].外语教学ꎬ2014ꎬ35(4):59-[15]63.

DAVIDLꎬGRAHAMF.ManagingNewZea ̄

challengesland’sairportsinthefaceofcommercial

[16]agement孙延海.ꎬ国外临空产业发展新趋势2006[J].(5Journal):220of-226.airtransportman ̄[J].港

口经济ꎬ2008(6):32-33.

[17]曹允春.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模式及

演进机制分析[J].城市观察ꎬ2013(2):5-[18]李健16..临空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与对

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ꎬ2005(9):188[19]黄建伟-189.ꎬ李程ꎬ姚红光ꎬ等.临空经济对区域

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1(9):46-[20]李慧德49.ꎬ朱金伟.关于武汉空港经济发展的

战略思考[J].时代经贸(中旬刊)ꎬ2008(S5):133-134.

[21]WILLIAMBBꎬSTEPHENJH.KingCounty

studyinternationalꎬ2003(5airport):27-[35.

J].Economicimpact[22]张蕾.空港地区产业布局引导研究:以南京

禄口国际机场为例[J].城市观察ꎬ2013(2):42-49.

[23]赵奇ꎬ武侠.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

第2期   成汹涌:“一带一路”倡议驱动背景下我国临空经济涉外人才供给侧改革研究

J].企业研究ꎬ2012(22):78-80.

113

济发展[J].技术与市场ꎬ2006(11):55-[26]尹建华ꎬ王兆华.北京市临空经济发展战略

研究[J].生产力研究ꎬ2009(11):97-99.56.

[24]吴涛ꎬ王运泉.广州新白云机场对花都区经

济发展影响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5(3):243-248.

[25]肖李春.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推动区域经

TALENTNEEDEDINCHINA’SAIRPORTECONOMYDRIVEN

BYTHEBELT&ROADINITIATIVE

CHENGXiongyong

RESEARCHONTHESUPPLYSIDEREFORMOFFOREIG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ꎬ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Zhengzhou450001ꎬChina)

Abstract:TheBelt&RoadInitiativeprovidesagreatopportunityfor?China’snationalintereststowardstheglobeandputsforwardhigherrequirementsfortheglobalizationandtake-offofChina’stertiaryeducation.BasedonthestructuralreformofeconomysupplysideandtheperformanceofairporteconomyalongtheBelt&Roadcountriesꎬconcernsaremadeaboutthecultivationmodeofhigh-endcomprehensiveforeigntalentstoprocess.Inparticularꎬissuesconcerningmajorcurriculumprovisionsunderthemechanismof“ForeignLan ̄theneedsofairporteconomydevelopmentꎬwhocansolveobstaclesemerginginbusinessandmanagementguagesplusMajors”arehighlightedviafurthersurveyandanalysis.Additionallyꎬoperationalstrategiesare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thefuture.

proposedinviewoftheexistingissuesꎬandsubsequentreferencesareprovidedfortheforeigntalentcultivationKeyWords:theBelt&RoadInitiativeꎻairporteconomyꎻforeigntalentꎻsupplysidereform

(责任编辑 赵枫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