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暑假作业语文古诗鉴赏

暑假作业语文古诗鉴赏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2届语文高三二轮专题测试: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诗中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6

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稍加点评。(4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书边事①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阙是如何表现“凄冷”的?(4分)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第二联中的“钟”与 “割”字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②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及作用。(4分)

一、(1)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仁途不顺(被贬柳州),远离

故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注:必须答出意思;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2)“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上羁思的凄凄,突出其分量之沉重。“乱”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莺啼本无所谓“乱”,是听莺啼之人的心绪烦乱,所以才有“莺乱啼”的感受。

注:分析一个词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二、(1)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1分)也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

(2)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 “秋风”认定为“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1分),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1分)。②红、白使动用法(1分),色彩上对照配置(1分),也最容易使人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魄震限怅调(4分)。

三、(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早行鲁山所见到的千山竞秀、山路幽深、野趣盎然的景象。(2分)

抒写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欣赏之情.写出了作者从容、闲适的心境。(2分)

(2)尾联以设问收束。以“一声鸡”表明白云生处有人家;回应作者“山行”见闻。含蓄蕴藉,令人

余味无穷。(4分)

四、(1)(4分)前一句中“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了出来;(2

分)后一句,“倚”字,则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2分)

(2)(4分):作者表达了渴望民族长久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诗的前三联的描绘,不仅写了

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还展示了辽阔的边塞日丽平和的景象。(1分)末联则用了生动的比喻:蕃情能象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自己的心愿(1分)。

五、(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

(答题建模:词语的赏析=整合句中相关意象翻译+结合前后句分析+表现手法)

(2)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阙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阙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答题建模:分析表现手法=结合全词分析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中心 分析思想感情=陈述全诗内容+结合冷词热词+突出情感主题)

六、①“钟”有钟情之意(或“积聚”也可),大自然似乎钟情于这里,把神奇与秀美集中在这里;表现

了泰山的壮美。“割”有分割之意,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阴阳两面(或“傍晚与早晨”也可);表现了泰山的险峻与巍峨高大。

评分标准:“钟”与“割”的分析各2分,其中解释1分,作用1分。

②此联是说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看那群山在自己的脚下变得矮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展现了蓬勃的朝气。 评分标准:解释诗句2分,情感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