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剔除术285例临床分析
作者:邱文山 王丽峰 郭赛群 谭春燕 作者单位: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廉江 524400
【摘要】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0a间子宫肌瘤摘除术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5例手术患者术后经过均良好,无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随访251例, 术后月经恢复正常者为94.1%(176/187例),术后妊娠率为71.6%(78/109例), 有27例术后肌瘤复发,复发率为10.8%。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解除症状,保留年青患者的生育功能,更重要的是维持卵巢-子宫的内分泌功能,保障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在生育期妇女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子宫肿瘤/外科学;回顾性研究;卵巢功能
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常见手术方法,为年轻未孕者保留生育功能,更重要的是维持子宫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内分泌功能,从而保持妇女的身心健康。本文回顾分析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行肌瘤剔除术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20~40岁,平均30.5岁,其中20~30岁173例,31~40岁112例。未婚50例,已婚235例;无妊娠史38例,21例有流产史(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已生育者226
例。 临床表现:以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多见共127例,自觉下腹部包块92例,以不孕为主诉而检查发现子宫肌瘤者66例。
1.2 肌瘤分类与大小
285例中子宫体部肌瘤283例,子宫颈部肌瘤2例;肌壁间肌瘤95例,浆膜下肌瘤137例,粘膜下肌瘤2例,浆膜下、肌壁间及粘膜下混合性肌瘤51例。单发性子宫肌瘤217例,多发性子宫肌瘤68例,最多1例共挖出大小不等肌瘤23个。肌瘤的直径多为2~5cm,最大者达9cm。
1.3 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
(1) 年轻未婚或已婚未育又渴望生育者;(2) 因肌瘤因素导致流产者;(3) 年龄40岁以上者;(4) 由于心理因素,强烈要求保留子宫者;(5) 剖宫产术中发现肌瘤者。
凡肌瘤恶变及(或)盆腔有恶性病变列为剔除术禁忌证。
1.4 手术方法
1.4.1 基本原则 凡肉眼能看见的、手摸得到的肌瘤均应一一剔除,尽量减少出血和创伤,并注意保护输卵管及“重建”子宫。
1.4.2 切口 根椐肌瘤的位置选择“一个可剜出几个肌瘤”的切口,以利于子宫解剖和功能的恢复,前壁肌瘤多取上纵下横切口,以不影响血运。为不孕者手术时,前上壁忌横切口。宫底部选纵切口,后壁肌瘤可直接选后壁切口,上纵下横,较大肌瘤者方施行梭形切口,需注意勿伤输卵管入口处。切口应切开肌壁并深入到瘤组织,使肌瘤与肌壁间的界
限清楚暴露,分界处用手指进行钝性剥离,剥离出一定面积后,用双爪钳将肌瘤提起继续剥离,最后剔出肌瘤。阔韧带肌瘤常使输尿管行走改变,或输尿管紧靠其旁,应打开阔韧带,用手指分离将肌瘤“娩出”,或切开肌瘤包膜将其剥出,剜出后需认真检查输尿管。切粘膜下肌瘤则必须进入宫腔。对于多发性肌瘤者,为了彻底清除肌瘤,而有意识地切开宫腔。切开宫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机会。
1.4.3 术中出血 为了减少手术出血,除子宫峡部、宫颈及阔韧带肌瘤不能放置止血带外,均可用橡皮条扎紧子宫峡部止血,可持续维持30min,如果肌瘤多,手术时间长,间歇性放松止血带,使子宫恢复循环,切口予血垫压迫,再扎紧止血带,继续完成手术。术毕放松止血带,切口有渗血者,可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并可于子宫肌注缩宫素10u,使子宫呈收缩状态,减少子宫切口出血。
1.4.4 切口缝合 应由底部开始不留死腔,用肠线间断缝合,创腔大者可增强缝合,以彻底止血,切口最后一层应作水平褥式缝合,使切口包埋而光滑。凡子宫后位或后壁肌瘤有切口者,应常规缩短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如果婚后不孕者,术中可行双侧输卵管通液检查,为预防术后盆腔粘连,术毕盆腔放置中分子右旋糖酐200mL加地塞米松5mg。
2 结果
285例病检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无1例恶变;有5例为囊性变,11例伴透明变性,4例伴红色变性。本组无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平均住院7d,治愈出院。本组285例中有34例失访,失访率为11.9%,余251例随访结果如下:(1) 月经情况:251例中术前月经过多及月经紊乱187例,术后月经正常或症状明显改善者176例,占94.1%;余11例月经仍不正常,需进一步治疗。(2) 妊娠情况:251例中有生育要求者109例,其中78例术后妊娠,妊娠率为71.6%,其中术后1a内妊娠者11例,余均于术后2a内妊娠,平均受
孕时间12.2个月。无1例发生异位妊娠及妊娠子宫破裂。孕期均列入高危孕妇管理,78例中有75例足月妊娠分娩,妊娠经过良好,71例剖宫产,4例阴道分娩。(3) 肌瘤复发:251例患者术后肌瘤复发27例,复发率为10.8%,其中7例在3a内复发,均为多发性子宫肌瘤;余20例则在5a以后复发。
3 讨论
3.1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
优点:(1) 手术安全,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2) 手术时间短(尤其单个肌瘤);(3) 能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4) 不影响卵巢功能;(5) 术后仍能维持盆腔及阴道的正常解剖关系及生理功能。缺点:(1) 术后有复发的可能;(2) 对希望生育者在分娩时增加剖宫产机率;(3) 孕期或分娩期有子宫破裂的风险。
3.2 保留子宫的意义
3.2.1 保留生育功能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肌瘤增大可以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也可致宫腔变形妨碍精子运行及受精卵着床,而导致影响妊娠或妊娠后流产。在不孕的原因中肌瘤引起的不孕仅占4%或更低,但子宫肌瘤患者不孕的发生率为20%~ 30%,引起不孕不育的因素较为复杂,许多学者认为术后妊娠率与术前患者不孕时间及其年龄有关。国外文献报道剔除肌瘤后妊娠率一般为40%,国内许如秀[1]报告为63.1%,本组资料为71.6%,说明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使为数不少的肌瘤不孕者受益,因此对不孕而要求生育的子宫肌瘤患者应适时行肌瘤剔除术。由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遗留疤痕,即疤痕子宫,故术后坚持避孕2a,以免过早妊娠增加子宫破裂的机会[2],而且术后妊娠的孕妇,需严密观察,分娩时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3.2.2 有利于维持卵巢子宫的内分泌功能 众所周知,子宫具有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
的功能,近年来已证明,子宫也是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目前已知子宫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激素,如前列腺素、泌乳素、胰岛素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内皮素以及细胞因子、等,子宫内膜中含有丰富的受体,受体在下丘脑
垂体
子宫系统的内分泌调节中
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而且术中保留子宫可保护卵巢,子宫切除术可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卵巢的血液供应,使卵巢的血液供应减少至少1/2[3]。国外研究显示,绝经前切除子宫即使保留卵巢,其术后2a卵巢功能衰退达32%,4a则达54%,从而使更年期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提早来临[4]。同时子宫是女性特有的脏器,并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妇女子宫切除手术会发生特殊的心理反应。Richard将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的忧郁感、眩晕、失眠、精神异常等症状称为“子宫切除后综合征”[5]。显而易见,年轻妇女的子宫不能轻易切除。
【参考文献】
[1]许如秀. 子宫肌瘤剔除术130例临床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1):79.
[2]李家福,刘永玉. 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 15(12):711.
[3]陈常佩,陆兆玲. 妇产科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3.
[4]OLDENHAVE A , JASZMANN L J, EVERAERD W T,et al. Hysterectomized women with ovarian conservation report more severe climacteric complaints that do normal climacteric women of silimar age[J]. Am obstet Gynecd,
1993,168(3pt1):765.
[5]王稚晖,朱荫芝. 子宫切除妇女围手术期心身反应的评定[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 17(6):3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