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
理科综合试题
命题:周攀、廖家(S)辉(B),曾芳
本试卷共页,共38题(含选考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
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或B)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制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次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Ca-40,Co-59
第Ⅰ卷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A. 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 B.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C. 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 D.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2.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 植物叶肉细胞中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的蛋白质不同 C. 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D. 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均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3.根据下列四幅图,对a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a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等 B. 图乙中a点对应的时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等 C. 图丙中若环境温度升高,a点将左移
D. 图丁中若土壤中镁离子供应不足,a点将左移 4.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后期 B.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星射线出现在分裂间期 C. 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D. 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制 的长 5.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A. 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 B. 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 抑制该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 D. 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1页
6.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 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 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7.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与糖类、蛋白质均属于重要的营养物质 B. 醋酸纤维、光导纤维均为常用的合成材料 C. 酒精溶液的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 D. 聚氯乙烯是食品包装袋常用的材料 8.《天工开物》中对制造染料“蓝靛”的叙述如下:“凡造靛,叶者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水性定时,淀沉于底„„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文中没有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A. 溶解 B. 搅拌 C. 升华 D. 蒸发
9.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烷可以和溴水发生光照下的取代反应
B. 等质量的甲烷和乙烯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乙烯的耗氧量更多 C. C5H9BrO2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的有12种 D. 油脂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0.二氯化二硫(S2Cl2,沸点137.1℃)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溶于CCl4、CS2等,遇水分解为S、SO2、HCl,超过100 ℃开始分解,300℃分解完全。可用作橡胶的低温硫化剂和粘结剂。可由CS2(沸点46.5℃)与Cl2在95~100 ℃制备,同时有CC14 (沸点76. 8℃)生成,实验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③、⑥中依次盛放浓硫酸、无水CaCl2 B. 实验中需用酒精灯对④进行直接加热 C. 实验过程中⑤冷凝回流的主要物质是S2Cl2D . 用减压分馏法从④中所得液体分离出S2Cl2
11.中国科学院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铝—石墨双离子电池,大幅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该电池充电时的总反应为:Al+xC+Li++PF6-=AlLi+CxPF6,有关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电子由石墨沿导线流向铝 B. 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Al + Li+ + e- = AlLi C. 充电时,铝电极质量增加 D. 充电时,PF6-向阴极移动
12.M、N、Q、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N是形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元素,M与N、Q可分别形成共价化合物S、T,且S、T分子中含相同的电子数。金属单质R在Q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W可与T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M < N < Q < R
B. W 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 : 1 ,属于离子化合物
C. Q的某单质可作水的消毒剂,该单质在大气中含量越多,对人体越有益 D. M和N、Q均能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分子
13.25℃时,用浓度均为0.1 mol • L-1的NaOH溶液和盐酸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 浓度均为0.1 mol• L-1的HA溶液与BOH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2页
A. HA为弱酸,BOH为强碱
B. a点时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一定为:c(B+) > c(Cl-) > c(OH-) >c(BOH ) C. b点时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且V=20
D. c、d两点溶液混合后微粒之间存在关系c (H+) = c(OH-)+c(BOH)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根据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B. 我国发射的同步卫星可以定位在首都北京的正上方
C.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大于7.9km/s D.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行星在近日点的速度小于在远日点的速度 15.欧姆不仅发现了欧姆定律,还研究了电阻定律.有一个长方体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边长分别为a、b、c,且a>b>c.电流沿以下方向流过该金属电阻,其中电阻阻值最小的是
A.
D. C.
16.如下图所示,铜质导电板(单位体积的电荷数为n)置于匀强磁场中,用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可以测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将电路接通,串联在AB线中的电流表读数为I,电流方向从A到B,并联在CD两端的电压表的读数为UCD=U>0,已知铜质导电板厚h、横截面积为S,电子电荷量为e.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是
B.
A.
neSUneSUnSUnSU、垂直纸面向外 B. 、垂直纸面向里 C. 、垂直纸面向外 D. 、垂直纸面向里 IhIhIhIh17.如图所示,在纸面内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中充满了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点电荷从图中A点以速度v0垂直磁场射入,当该电荷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刚好改变了180°,不计电荷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该点电荷的比荷为A. 该点电荷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通过O点 C. 该点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
q2v0 mBRR3v0
D. 该点电荷带正电
18.在一个点电荷的电场中有一质量为m、带正电q的粒子甲从O点以速率v0射出,运动到A点时速率为3v0.另一质量为m、带等量负电荷的粒子乙以速率4v0仍从O点射出,运动到B点时速率为5v0.若取O点电势为零,忽略重力的影响.则
A. 在O,A,B三点中,A点电势最高 B. O,A间的电势差比B、O间的电势差大 C. 甲电荷从O到A电场力所做的功比乙电荷从O到B电场力D. 甲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乙电荷在B点的电所做的功多 势能大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3页
19.杂技演员站在一块儿被他踩成斜面状的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斜面对演员的作用力,下面说法正确的( )
A. 木板对演员可能有摩擦力作用,也可能没有摩擦力作用 B. 木板对演员一定有摩擦力作用 C. 木板对演员的弹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D. 木板对演员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20.如下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E,M点与P点的连线垂直于电场线,M点与N在同一电场线上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等量正电荷的粒子,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0分别从M点和N点沿竖直平面进入电场,M点的粒子与电场线成一定的夹角进入,N点的粒子垂直电场线进入,两粒子恰好都能经过P点,重力不计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力对两粒子做功一定不相同 B. 两粒子到达P点的速度大小可能相等 C. 两粒子到达P点时的电势能都比进入电场时小 D. 两粒子到达P点所需时间一定不相等
21.如图甲所示,绝缘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在方向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的O点,另一端连接带正电
-
的小球,小球电荷量q=6×107C,在图示坐标中,电场方向沿竖直方向,坐标原点O的电势为零。当小球以2 m/s的速率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细绳上的拉力刚好为零。在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轨迹上每点的电势φ随纵坐标y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3.2×10 V/m
B. 小球重力势能增加最多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了2.4 J C. 小球做顺时针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 D. 小球所受的洛伦兹力的大小为3 N
6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7小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如图甲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装置,开始时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附有刻度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纸带上记录的点迹情况可知,A、E两点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 cm,小车在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m/s ,小车在布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4页
23.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一个定值电阻Rx的阻值。
(1)该同学先用多用电表“×10”欧姆挡估测其电阻示数如图,则其阻值为______Ω;
(2)为了较准确测量该电阻的阻值,现有电源(12V,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200 Ω,额定电流1 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电流表(0~100mA,内阻约15.0Ω) B.电流表(0~500mA,内阻约25.0Ω) C.电压表(0~3 V,内阻约3 kΩ) D.电压表(0~15 V,内阻约15 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实验电路应采用图中的______(选填“甲”或“乙”)。这样测量的阻值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图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在(2)问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
324.如图所示为三维直角坐标系,xoy平面为水平面,质量为1g、电荷量为310C的物体以速度10m/s与y轴正方向成300从O点进入zoy平面,并在电场力、洛伦兹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在 zoy平面内做直线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5页
运动,已知电场沿y轴负方向,磁场沿x轴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10m/s2,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电场强度大小?(最后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5.如图所示,斜边长L=18m的固定斜面与水平面的倾角θ=37°,质量为mA=1kg的小物块A以v0=12 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同时质量也为mB=2kg的小物块B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物块发生碰撞,碰后两物块粘在一起运动。若两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求:
(g取10 m/s,sin 37°=0.6,cos 37°=0.8) (1) A速度减为0时与B相聚多远? (2)两物块碰撞前运动的时间;
(3)两物块碰撞后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6.氮化钙(Ca3N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通常条件下为棕色易水解的固体。某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氮化钙并测定其纯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2
I.氮化钙的制备。
(1)加热条件下,钙和氮气制备氮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___(填仪器接口字母)。 (3)按连接好的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药品:_______(请按正确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字母标号)。 a. 点燃装置C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 b.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c. 点燃装置A处酒精灯 d. 熄灭装置A处酒精灯
e. 熄灭装置C处酒精灯 f.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②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C的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证明Ca3N2中混有钙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测定氮化钙纯度。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6页
i. 称取4.0g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水,将生成的气体全部蒸出并通入100.00mL 1.00mo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稀释到200.00 mL; ii. 取20.00mL稀释后的溶液,用0.2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到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5.00 mL。 (5)所取固体中氮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27.CoC2O4是制备金属钴的原料。利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Al2O3、CaO、MgO、碳及有机物等)制取CoC2O4的工艺流程如下:
(1)“550℃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出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钴浸出”过程中是将Co2O3转化为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4)“净化除杂1”过程中,需在40~50℃加入H2O2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再升温至80~85℃,加入Na2CO3溶液,调pH至5,“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5)“净化除杂2”可将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若所得滤液中c(Ca2+)=1.0×10-5mol/L,则c(Mg2+)为________[已知Ksp(MgF2)=7.35×10-11、 Ksp(CaF2)=1.05×10-10]
(6)为测定制得的CoC2O4产品的纯度,现称取样品,将其用适当试剂转化为草酸铵[(NH4)2C2O4〕溶液,再用过量稀硫酸酸化,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当_________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28.合理应用和处理元素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1)尿素[CO(NH2)2]是一种高效化肥,也是一种化工原料。
①以尿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NH2)2(s)+H2O(l)2NH3(g)+CO2(g) △H=+133.6 kJ·mol-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_____。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在平衡体系中增加水的用量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当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②尿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氮气。
根据图像,结合①中信息,尿素(s)与H-2O(l)还原NO(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密闭容器中以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O2为原料,在120℃、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尿素: CO2(g)+NH3(g)CO(NH2)2(s)+H2O(g),混合气体中NH3 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φ(NH3)]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CO2)_____b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O2)(填“>”、“=”或“<”);氨气的平衡转化率是_______。 (2)在T℃下,分别在三个容积为10L的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CO(g)+SO2(g) S(g)+2CO2(g) △H>0,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7页
A.反应开始时的速率:丙>乙 B. b=1.6 C.平衡常数:甲>乙
(3)ClO2是一种安全稳定的消毒剂。工业上通过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铵和盐酸的方法制备ClO2原理如下:
①a电极上产生的NCl3分子,常温下是一种黄色粘稠的油状液体,该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 ②电解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9.如图一所示,白光透过三棱镜后会按波长不同分散成为七色条带。现有多个图二所示的装置,其中A是活塞、B是玻璃罩、C是某植物、D是清水、E是红色水滴、F是带刻度尺的水平玻璃管,各个装置中植物的大小、生理状态都相同。张华将7套上述装置分别放在图一的1、2、3、4、5、6、7处,除光照外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且均处于最适状态,24小时后读取读数。每个装置红色液滴对应的初始刻度为0,实验结束后的读数记为X,零刻度右侧记为正值,零刻度左侧记为负值。
(1)你认为张华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华的同桌李丽指出,在实际操作中,张华的装置无法准确得到他想要的数据。李丽想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能用于探究“在不同波长的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实际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李丽应添加或改动的地方有:
①将7个装置中D里的清水改为______________。
②添加一个相同装置用于测量呼吸量,D里的溶液应为__________且该装置应置于__________环境中。
③添加一个相同装置作为对照,以平衡环境因素的影响,但该装置中的C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李丽的装置在黑暗处实际测量得到的X值小于0,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A.有无氧呼吸存在 B.呼吸底物中有脂肪
C.有氧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 D.植物呼吸使容器内温度升高
(4)李丽将实验报告拿给当科学家的父亲看,父亲很高兴的表扬了她,但同时也指出该实验有一个缺陷:虽然每个装置所处的环境中光的波长确实不同,但是阳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的____________却一般不会相同。 30.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部分调节示意图,其中甲~丙表示细胞,①~③表示相关过程,X~Z表示相关激素,激素X是一种糖蛋白。请分析回答: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8页
(1)图中与人体节律控制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过程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含激素X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则①、②过程的生理效应_____(“有”或“无”)明显变化。
(3)图中淋巴因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细胞可由_________________两类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4)“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会____________。
31.菜粉蝶是二倍体生物,含50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其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雄性个体的体色有黄色和白色,各基因型的雌性个体的体色均为白色。其眼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有红色和白色。现有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亲本表现型 F1表现型及比例 黄体红眼(雄) 白体红眼(雄) 白体白眼(雌) 白体白眼(雄) 白体红眼(雌) 1/8 3/8 4/8 (1)研究菜粉蝶的基因组,应研究______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上述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控制______(填“体色”或“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2)亲本中雄蝶产生______种配子,雌蝶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W染色体数目可能是____条。
(3)F1中的白体白眼蝶共有_____种基因型。F1中的黄体雄蝶与白体雌蝶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白体蝶:黄体蝶=______。
32.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若需要请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相关数值):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 (2)由生产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
(3)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两道物理题、两道化学题、两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B.由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气体的密度,可以估算出理想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9页
C.分子平均速率大的物体的温度比分子平均速率小的物体的温度高
D.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以转化成机械能 E.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如图所示的气缸距底部h0处连接一U形管(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两边管足够长),气缸内用一质量和体积均可忽略的“T”型活塞密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时,封闭气体温度为T0,活塞距离气缸底部为
1.5h0,U型管内两边水银面齐平。已知水银的密度为,大气压强为P0,活塞竖直长柄长为1.2h0,重力加
速度为g,现缓慢降低气体的温度,试求:
①当T型活塞竖直长柄下端刚与气缸底部接触时,气体的温度T1
②温度降为0.4T0时,U形管内两水银面的高度差h.
34.【物理——选修3-4】(15分)
(1)如图甲所示,在某介质中波源A、B相距d20m,t0时两者开始上下振动,A只振动了半个周期,B连续振动,所形成的波的传播速度都为v1.0m/s,开始阶段两波源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发出的波波长为2 m
B. 在t=0到t=1 s内波源A处的质点传播的距离为1米
C. A发出的波传播到距A点1米处时,质点A开始振动的方向向上 D. 距A点1米处的质点,在t=0到t=22s内所经过的路程为128cm
E. 在t=0到t=16s内从A发出的半个波前进过程中所遇到的波峰个数为10
(2)如图,在真空中有一平行玻璃砖,一束单色光从光源P发出与界面成30角从ab面中点射入,测得折射角45,在玻璃砖的某个侧面射出,假设光源P到ab面上O的传播时间和它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相等,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m/s,ab长为310cm求:
①玻璃砖的折射率n和光线从玻璃砖射出时的折射角. ②点光源P到O的距离.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10页
硼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第一电离能比Be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氨硼烷(NH3BH3)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新型储氢材料之一,分子中存在配位键,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________,写出一种与氨硼烷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________(填化学式)。 (3)常温常压下硼酸(H3BO3)晶体结构为层状,其二维平面结构如图a。
① 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从氢键的角度解释硼酸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小而加热时溶解度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路易斯酸碱理论认为,任何可接受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叫路易斯酸,任何可给出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叫路易斯碱。从结构角度分析硼酸是路易斯酸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立方氮化硼(BN)是特殊的耐磨和切削材料,其晶胞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如图b所示。
①与氮原子直接连接的硼原子构成的几何形状为______。硼原子和氮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为________元环。 ②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图b所示,其中原子坐标参数X为(0,0,0),Y原子的坐标参数为(1/2,0,1/2),则Z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
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立方氮化硼的密度为d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则晶胞参数a=________nm。(列出计算式即可)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常温下,在镁屑和无水乙醚的混合体系中,滴加卤代烷,反应后得到的有机镁化合物称为格氏试剂。制备的格氏试剂不需要分离就可直接用于有机合成,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反应原理为:RX
利用A(A(
)
)来合成B
C(
的流程如图所示: )
D(
)
E(
)
RMgX
F()→G→HI ()
⑴物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⑵写出由A制备环戊酮(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11页
⑶写出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六元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___________种;
⑸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I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已知同一个C原子上不能连接2个羟基)
① 芳香族化合物 ②二元醇 ③分子中有5种化学环境的H原子 ⑹参照上述合成信息,以A和A制备的环戊酮(
)为原料合成
。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其流程如下:
(1)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充分水解后的产物可被酵母菌利用发酵生产酒精。培养酵母菌时,该水解产物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发酵过程中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宜选用_________法或___________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
(3)玉米淀粉经酶解形成的葡萄糖可在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果糖。利用_________________技术可使该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以下是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②过程需使用_______________酶,③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的条件除了模板、原料、能量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
(2)④表示基因工程中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及遗传,并且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基因工程培育良种牛的过程中,选择受精卵作受体细胞的主要依据是其_________较高。在胚胎移植的过程中,胚胎能在受体内存活的生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转基因牛D的牛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基因在个体水平已表达成功。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12页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
理科综合试题答案 1 2 3 4 5 B D B C C 7 8 9 10 11 A C C D C 14 15 16 17 18 19 C A A B D BD 22.7.20;0.925;5.0 解: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AE之间的距离为:xAE=13.20-6.00cm=7.20cm 由图可知匀速运动时,0.02s内的位移为:x=13.30-11.45=1.85cm 所以小车在玻璃板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6 D 12 D 20 AD 13 D 21 BD x0.01850.925m/s t0.02小车做匀减速运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x=1.6-1.4cm=0.2cm
x0.002m/s25.0m/s2 22T0.2故答案为:7.20;0.925;5.0
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AE之间的距离,匀速运动的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解加速度.
本题主要考查了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匀变速运动的基本推论(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个定值),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3.(1)140 (2)A D 甲 偏小(3) 【分析】
欧姆表读数方法:表盘读数×倍率;进行欧姆表读数时一定要乘以倍率;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先选必要器材,再根据要求满足安全性,准确性,方便操作的原则选择待选器材。电流表的接法要求大电阻内接法,小电阻外接法;根据电路图来连接实物图。
掌握多用表的读法和伏安法测电阻的内外接法的判断方法,以及在内外接法中的误差来源。 【解答】
(1)欧姆表读数方法:表盘读数×倍率,为:14×10=140Ω
(2)电源电动势12V,则电压表选择D,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电流I因为
12A86mA,故电流表选A;140Rv15000R140x Rx140RA15则电路选择电流表外接,即选择甲图;因此电路中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电流的测量值偏大,则电阻的测量值偏小。
(3)根据电路图来连接实物图,注意电表的正负极,并分几个回路来连接;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13页
电路如图:故答案为:(1)140 (2)A D 甲 偏小
(3)
24.解:设物体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度为v,所求电磁感应强度为B,电场强度为E。若微粒带正电荷,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水平向左的电场力qE,和斜向右下方的洛伦兹力qvB,知微粒不可能做直线运动,所以微粒只能带负电荷;
微粒带负电,受力为竖直向下的重力、水平向右的电场力,斜向左上方的洛伦兹力,又知微粒恰好沿直线运动,可知微粒应该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如图,
由平衡条件可知:qvBcosmg
qvBsinqE
得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mgmgtan0.67T,电场强度为:E3.3N/C
qqvcos25.解:(1)根据题意,A上滑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1gsingcos8m/s2
B下滑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gsingcos4m/s2
v12A速度减为零用时t'01.5s
a181211.59m,B的位移为:xB41.524.5m A的位移为:xA22AB之间的距离为:184.594.5m
(2)设A、B碰撞前运动的时间为,运动的位移分别为x1、x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v1、v2,则
11x1v0ta1t2,x2a2t2,v1v0a1t,v2a2t,x1x2L
22代入数据联立解得v10,v212m/s
碰撞前运动的时间为t=2.25s
(3)设两物块碰撞后的速度为v3,运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4 由动量守恒定律mv2mv1(m1m2)v3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14页
得v37m/s
共同运动的加速度为:a24m/s2
此后两物块一起做匀加速运动v12v322a2x1 得v447m/s
26.Ⅰ.(1)3Ca+N2Ca3N2
(2)igh(或hg)ab(或ba)ef(或fe)jk(或kj)dc (3)①cbaefd
②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装置C使Ca3N2变质(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③银白色金属逐渐变为棕色 (4)取混合物少量于洁净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净化后,通入灼热的CuO,黑色固体变红,则Ca3N2中混有钙单质(或取混合物少量于洁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入灼热的CuO,黑色固体变红,则Ca3N2中混有钙单质)(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Ⅱ.(5)92.5% 【分析】
本题通过氮化钙的制备实验,考查气体的净化除杂、实验操作顺序、实验装置连接顺序和作用、实验现象分析,设计实验进行物质验证、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纯度等知识,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开放性,注意知识的积累。 【解答】
Ⅰ(.1)加热条件下,钙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钙,反应方程式为:3Ca+N2Ca3N2,故答案为:3Ca+N2Ca3N2; (2)首先利用装置E,通过分液漏斗向试剂瓶中加水,将空气排出,钙为活泼金属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所以要通过装置D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A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以防止空气中的这些物质干扰钙和氮气的反应,除杂后的氮气与钙在装置C中反应,氮化钙易水解,所以在C装置后加F防倒吸后加装置B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所以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igh(或hg)ab(或ba)ef(或fe)jk(或kj)dc,故答案为:igh(或hg)ab(或ba)ef(或fe)jk(或kj)dc;
(3)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药品,先点燃A处酒精灯预热,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进到装置中的空气中的氧气与铁充分反应除掉,然后点燃C处酒精灯使氮气和钙反应,反应结束时,应先熄灭C处酒精灯,继续通气体直到固体冷却,然后再依次关闭分液漏斗停止通气体,最后熄灭A处酒精灯,保证通入C中气体始终不含氧气,故顺序为:cbaefd,故答案为:cbaefd; ②氮化钙易水解,装置B放在装置C的后面,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使Ca3N2变质,故答案为: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装置C使Ca3N2变质(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③钙为银白色金属与氮气反应生成的氮化钙为棕色,所以固体逐渐从银白色变为棕色,故答案为:银白色金属逐渐变为棕色;
(4)若氮化钙中含有单质钙,可利用单质钙和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来检验,使反应后的气体除去氨气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如果氧化铜被还原为红色的铜单质,则证明生成了氢气,也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钙单质,故答案为:取混合物少量于洁净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净化后,通入灼热的CuO,黑色固体变红,则Ca3N2中混有钙单质(或取混合物少量于洁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入灼热的CuO,黑色固体变红,则Ca3N2中混有钙单质)(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Ⅱ.(5)氮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氨气被过量的盐酸吸收,过量的盐酸再用氢氧化钠中和,由ii.取20.00 mL
-
稀释后的溶液,用0.2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到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5.00 mL,可知若将i中过量的盐酸中和完须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的体积为:
25.00ml200ml=250ml;反应中所涉及到的方程
20.00ml式为:Ca3N2+6H2O=3Ca(OH)2+2NH3↑,NH3+HCl=NH4Cl,NaOH+HCl=NaCl+H2O,由此可知n(HCl)=n(NaOH)+n(NH3)=n(NaOH)+2n(Ca3N2),则反应后固体中所含的氮化钙物质的量为:n(Ca3N2)=
n(HCl)n(NaOH)100.00mL1.00mol/L250ml0.2mol/l=0.025mol,氮化钙的质量=0.025mol
223.7g100%=92.5%,故答案为:92.5%。 128g/mol=3.7g,固体中氮化钙的质量分数=
4.0g27.(1)除去碳及有机物
(2)NaAlO2(或者NaAlO2和NaOH、Ca(OH)2也可得分)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15页
(3)2Co3SO32H2O2Co2SO422H
(4)2Fe22HH2O22Fe32H2O Fe(OH)3[或Fe(OH)3和CaSO4与CaCO3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均可得分]
(5)7.0x10-6mol/L
(6)当滴加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由酸性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分析】
本题考查制取CoC2O4的工艺流程分析判断问题解析,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溶度积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难度中等。 【解答】 (1)“500℃焙烧”的目的是:除去碳及有机物;故答案为:除去碳及有机物; (2)“浸出液”的主要成分是:NaAlO2(或者NaAlO2和NaOH、Ca(OH)2也可以);故答案为:NaAlO2(或者NaAlO2和NaOH、Ca(OH)2也可以); (3)“钴浸出”过程中Co3+转化为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3SO32H2O2Co2SO422H;再升温至80~85℃,加入Na2CO3溶液,调pH至5,“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Fe(OH)3[或Fe(OH)3和CaSO4与CaCO3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均可得分];
故答案为:2Co3SO32H2O2Co2SO422H;Fe(OH)3[或Fe(OH)3和CaSO4与CaCO3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均可得分]; (5)“净化除杂2”可将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若所得滤液中c(Ca2+)=1.0×10-5mol/L,溶液中
c(F)Ksp(CaF2)1.051010mol/L1.05105mol/L,则滤液中
c(Ca2)1.01057.3510116-6
;故答案为:7.0x10mol/L; mol/L7.010mol/L51.0510c(Mg2
+
)为
Ksp(MgF2)c2(F)(6)为测定制得的CoC2O4产品的纯度,现称取1.00g样品,将其用适当试剂转化为草酸铵[(NH4)2C2O4]溶液,再用过量稀硫酸酸化,用0.1000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当滴加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由酸性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当滴加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由酸性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8.(1)①c2(NH3)·c(CO2) A
②2CO(NH2)2(s) + 6NO(g) = 5N2(g) + 2CO2(g) + 4 H2O(l) △H= - 1804.7 kJ/mol ③> 0.75 (2)B
(3)① ② 【分析】
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盖斯定律求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平衡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题目难度大,熟悉平衡原理是解题关键。 【解答】
(1)①尿素和水不是气体,不列入,其化学平衡常数=
=c2(NH3)•c(CO2),
①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该反应中只有生成物是气体,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质量和物质的量比值不变,故A正确;
B.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其不变,故B错误;
C.NH3的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故C错误; 故答案为:c2(NH3)•c(CO2);A;
②已知①CO(NH2)2(s)+H2O(l)⇌2NH3(g)+CO2(g) △H=+133.6kJ/mol, ②4NH3(g)+6NO(g)=5N2(g)+6H2O(l) △H=-2071.9KJ/mol,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16页
据盖斯定律,①×2+②得:2CO(NH2)2(s) + 6NO(g) = 5N2(g) + 2CO2(g) + 4 H2O(l) △H= - 1804.7 kJ/mol, 故答案为:2CO(NH2)2(s) + 6NO(g) = 5N2(g) + 2CO2(g) + 4 H2O(l) △H= - 1804.7 kJ/mol;
③氨气的体积分数从50%变化为20%后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b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点氨气体积百分含量大于b的氨气体积百分含量,说明反应正向进行达到平衡状态,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故v正(CO2)>v逆(CO2);
设氨气消耗物质的量x,开始氨气体积分数为50%,假设氨气为50mol,二氧化碳为50mol, CO2 + 2NH3 ⇌(NH2)2CO+H2O
起始量(mol) 50 50 0 0 变化量(mol) 0.5x x 0.5x 0.5x 平衡量(mol) 50-0.5x 50-x 0.5x 0.5x
50x=20%;解得x=37.5mol,
500.5x50x0.5x37.5mol氨气的平衡转化率==0.75,故答案为:>;0.75;
50mol氨气的体积分数=
(2)A.反应开始时的速率丙的起始浓度大,故速率:丙>乙,故A项正确;
B. 对于丙来说,达到平衡时,由于丙起始量多,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左移,故b<1.6 ,故B项错误; C.甲中加入多产物S0.5mol,故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甲>乙,故C项正确;故答案为B;
(3)①NCl3分子是氮原子和三个氯原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
②电解池中总反应是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铵和盐酸生成氢气和N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故
答
案
为
:
①
; 。
29.(1)探究光的波长(或光的颜色或光质)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①二氧化碳缓冲液(或碳酸氢钠溶液) ②NaOH溶液 黑暗 ③已经死亡的同样大小的植物 (3)B
(4)光照强度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
(1)实验装置是放在经过三棱镜后按波长不同分散成七色条带的1、2、3、4、5、6、7处,因此该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的波长(或光的颜色或光质)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要探究“在不同波长的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真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则需要分别测得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净光合速率需要把①将7个装置中D里的清水改为二氧化碳缓冲液或碳酸氢钠溶液。②测呼吸速率需要把添加一个相同装置用于测量呼吸量,置于黑暗中,且该装置中D里的溶液为NAOH溶液,③ 为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需要把C换成已经死亡的相同大小的植物。
(3)在黑暗处实际测量得到的X值小于0,其原因最可能是B呼吸底物中有脂肪。
(4)虽然每个装置所处的环境中光的波长不同,但是不同波长的光的光照强度一般不同。 30.(1)下丘脑
(2)维持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无
(3)促进乙细胞(即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B细胞或记忆细胞 (4)增加(或升高) 【分析】
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17页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
(1)图中与人体节律控制有关的结构是下丘脑。
(2)图中①、②过程是甲状腺激素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生理意义是维持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X是促甲状腺激素,由于激素X是蛋白质类物质,所以用含激素X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会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因此①、②过程的生理效应无明显变化。
(3)由图可知甲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促进乙细胞(即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丙细胞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4)由于Graves氏病人产生的抗体能发挥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而甲状腺激素不能反馈调节该抗体的分泌,因此使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即Y)的分泌量增加(升高)。 31.(1)26 白体、红眼 眼色 (2)2 0或1或2 (3)3 3:1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以及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亲本基因型,根据遗传规律用正推法解答遗传问题。 两对性状分别讨论:
1、由题意知,白体(雄)与白体(雌)杂交,子代出现白色和黄色,说明白色对黄色是显性性状;由于子一代雄性个体中黄色:白色=1:3,说明控制菜粉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在雌性个体中各种基因型都表现为白色,属于从性遗传。
2、白眼(雄)与红眼(雌)杂交,子代中雄性全为红眼,雌性全为白眼,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并且红眼为显性。 【解答】 (1)研究菜粉蝶的基因组,应研究26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由分析可知,上述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白体、红眼,,控制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2)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可以分别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亲本中雄蝶的基因型为AaZbZb,雄蝶产生AZb、aZb2种配子.雌蝶的基因型为AaZBW,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还未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W染色体数目可能是0或1条;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W染色体数目可能是0条或2条。 (3)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以判断,F1中的白体白眼蝶全为雌性,基因型有AAZbW、AaZbW、aaZbW共3种。F1中的黄体雄蝶(aa)与白体雌蝶(
111AA、Aa、aa)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雌蝶全为白体,雄蝶中424一半为白体,一般为黄体,因此白体蝶:黄体蝶=3:1。
32.(1)N2
(2)N6(或N4-N5) (3)N5/N2×100%
(4)负反馈调节 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图文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解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N2)。 (2)蜣螂是分解者,由生产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N6(或N4-N5)。
(3)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既N5/N2×100%。
(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3~34. (一) (1)ABE
(2)解:①降低温度直至液面相平的过程中,气体作等压变化. 初状态:V1=1.5h0s,T1′=T0 末状态:V2=1.2h0s,T1=?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18页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1.2h0sV1V2V,得:T12T1'T00.8T0; 1.5h0sT1't1V1(2)当温度从T1降为0.4T0时,气体作等容变化. 初状态:P1=P0,T1=0.8T0 末状态:P2=P0-ρgh,T2=0.4T0; 根据查理定律得:PP12 T1T2P0。 2g解得,U形管内两水银面的高度差h(二) (1)ACD (2)解:① 如图,光线在O点折射时,由折射定律有:N光路如图,由几何关系有:β=α=45° 光线从玻璃砖的ad侧面射出,在ad面上射出时,有:n解得折射角为:γ=60° (2)光在玻璃砖中通过的距离为:s2又vsin60sin606 sinsin452sin sin1abvt 2c n设点光源p到o点的距离为L,有:L=ct 解得:L3ab15cm。 2(一) (1)【分析】
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分析B选项;因为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的温度比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的温度高;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特别是分子力的特点即可正确解题,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故A正确;
B. 由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气体的密度,可以估算出理想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故B正确; C.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的温度比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的温度高,故C错误;
D. 根据能量转化的方向可知,机械能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E. 根据分子力的特点可知,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故E正确。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19页
故选ABE。
(2)本题关键要判断出气体的状态如何变化,确定不变量,再由力学知识求出气体压强,然后根据理想气体状态列式求解。
①缓慢降低气体的温度时,封闭气体作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求解出温度.
②当温度降为0.4T0时,从先等压变化,后等容变化.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列式求出封闭气体的压强,再根据水银柱高度差求出气体压强表达式,联立得到高度差。 (二) (1)【分析】
由图读出B的周期,由波速公式求波长.波传播过程中,质点不向前移动.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起振方向相同.先求出距A点1米处的质点在先经过左边的A波路程,再求出B波22秒传播的距离,从而求出B波在距A点1米处的质点振动路程,两者之和即为总路程.
波在t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x=vt,根据几何关系求得16 s内两列波相对运动的长度,结合两波的长度,分析E项。
本题要理解并掌握波的叠加原理,要知道波的叠加也遵守矢量的运算法则,能熟练运用波形平移法分析波的传播过程。 【解答】
A.由图知,B的周期 TB=2s,则B波的波长为:λB=vTB=2m,故A正确. B.波源A处的质点只上下振动,并不向前移动,故B错误.
C.由图知,t=0时刻A点的振动方向向上,即质点A开始振动的方向向上,故C正确. D.距A点1米处的质点在先经过左边的A波路程为:s1=2×4cm=8cm B波22秒传播的距离为:x=vt=22m,B波的波长为:λB=2m
B波已经传播过距A点1米处的质点△x=3m,经过此点1.5个波长, 故此点又振动的路程为:s2=6×20cm=120cm;
距A点1米处的质点,在t=0到t=22 s内所经过的路程: s=s1+s2=128cm,故D正确.
E、16 s内两列波相对运动的长度为:△l=lA+lB-d=2vt-d=12 m, A波宽度为:aA2vTA0.2m, 2又 B波的波长为:λB=2 m, 则nlB126,可知A波经过了6个波峰.故E错误. 2故选ACD。
(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光路图,掌握折射定律,依据几何关系和相关物理知识进行求解。
①光线在O点折射时,已知入射角和折射角,由折射定律求折射率n.画出光路图,由几何关系求出光线射到ad面的入射角,再由折射定律求折射角.
②结合条件:光从光源S到AB面上P点的传播时间和它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相等,列方程求解P到O的距离。
35~36.34.(一)
(1)
(2)N C2H6
2 小
(3)①sp 硼酸分子间通过氢键缔合,加热时部分氢键被破坏 ②硼酸分子中B原子有一个2p空轨道 (4)①正四面体 六 ②(,,) 3(二)
(1)环戊醇 消去反应 (2)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20页
333444100107 dNA(3)(4)5
(5)
(6) 【分析】
(一)本题考查了原子电子排布图、第一电离能、杂化方式、结构决定性质的应用、晶胞的结构及其计算等知识点,难度不大,属于选修3常规习题。
(二)本题考查了有机推断和合成,涉及命名、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书写等内容,难度较大,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具有比较高的能力。 【解答】
(1)B原子位于第二周期第ⅢA族,其价电子层有三个电子,轨道表达式为,Be
的最外层电子层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2个电子不易被电离,B原子2p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易被电离,故B的第一电离能小于Be的第一电离能;
(2)NH3的电子式为,其有一个孤电子对,B原子2p能级上存在空轨道,可以形成N→B配位键,因此NH3BH3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为N;等电子体指价电子数、原子数(氢等轻原子不计在内)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有8个原子,价电子数为14,因此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C2H6;
(3)①根据图a可知1个B原子与3个O原子相连,B原子的1个S轨道与2个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3个sp2轨道,分别与3个O原子相连,因此硼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p2杂化;由图a可知硼酸分子之间是由氢键相连的,加热会破坏氢键,使硼酸分子分离开,因此在热水中硼酸的溶解度会大于在冷水中的溶解度; ②硼酸中硼原子还有一个空轨道,可以接受一个电子对,因此硼酸为路易斯酸;
(4)①1个B原子与4个N原子直接相连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B原子处于体心,每个B原子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又因为4个B原子不共面,因此与N原子直接连接的B原子构成的几何形状为正四面体;根据图b可知由B原子和N原子交替形成的最小环为六元环;
②Y原子处于晶胞的面心,因此可知该晶胞边长为1,因为B原子与N原子形成了正四面体,硼原子处于四面体体心,Z原子为B原子,其向晶胞上表面的投影处于(其投影的坐标为(
11,,1)与(1,1,1)两个氮原子连线的中点,故2233,,1),因此可得Z原子的X、Y坐标,同理将Z原子向右侧表面投影,可算知该投影4433333的坐标为(1,,),可得出Z原子的Z坐标,故Z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4444411一个晶胞内部含有4个B,N位于面心和顶点,其个数为864,则一个晶胞的质量为
82m4M(BN)100733,M(BN)25gmg,晶胞体积为V(a10)cmmol1,密度d,则
VNANAa3100100cm3107nm。 dNAdNA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21页
(二)
(1)通过A的结构可知,A分子为五个碳原子之间以单键连接构成的五元环,环上连接一个羟基,故A的名称为环戊醇,环戊醇在浓硫酸的作
用下,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戊烯,故答案为:环戊醇;消去反应;
(2)环戊醇可以在Cu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得到环戊酮,反应方程式为:; (3)通过F和的结构可知,五元环上增加一个双键,故F应先与溴发生加成,引入两个溴原子,生成G,反
应方程式为:;
(4)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六元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结构可以是,此种结构可以形成邻、间、对三种物质,则有3种同分异构体,取代基还可以为-CH2-CHO和-CH2-O-CHO,所以符合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共有5种,故答案是:5;
(5)I的同分异构体中,若为芳香族化合物,则结构中应含有苯环,属于二元醇,则结构中应含有2个羟基,分子中有5种化学环境的H原子,则2个羟基上的H应为1种,与两个羟基连接的碳原子上的H为1种,剩余1个碳原子构成的甲基上的H为1种,所以苯环上的H还有2种,故其结构应为对称结构,可以是:
;
(6)由环成醇和环戊醇为原料合成中已知信信息可知,
,可以先用环成醇与溴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结台题
在镁屑和无水乙醚的条件下反应后得到格氏试剂,再在乙醚的作用下与环戊酮反应,制得
,最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制得,故合成路线为
。
37~38.(1)碳源 显微镜直接计数 18—25o (2)压榨 萃取
(3)葡萄糖异构 固定化酶 (4)玉米馒头
(1)逆转录DNA双链复制引物和Taq酶(热稳定的DNA聚合酶)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表达和发挥作用
(3)全能性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4)血清白蛋白 【分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及酿酒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解答】
(1)培养酵母菌时,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碳源,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o。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不能选用蒸馏法,可以用压榨法、萃取法从胚芽提取。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22页
(3)玉米淀粉经酶解形成的葡萄糖可在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果糖。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使该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发酵做玉米馒头,经过酵母菌利用玉米糖类进行细胞呼吸,部分糖类能量以热能释放和被酵母菌利用进行生命活动,故馒头能量较少。
2018届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九)·理科综合
第2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