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比较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潘立酮相比,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显著,并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 莫沙必利; 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为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喛气以及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但又非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FD的临床治疗原则是进行对症治疗,并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且临床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经验治疗[1]。抑制胃酸分泌药、促胃肠动力药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治疗药物均是临床常用药。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吗丁啉)均是临床常见的促胃肠动力药物,本组就对这两种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以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18~76岁,平均(31.2±2.5)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胀痛、早饱、喛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47例患者伴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23例患者仅伴有一种症状。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罗马Ⅲ型中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经胃镜检查排除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炎、糜烂等器质性疾病,病程3个月~8年,平均(3.5±1.7)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纳入研究前均未使用过任何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商品名:瑞琪;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生产厂家:山东鲁南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15)治疗,5 mg/次,3次/d,并
嘱患者于餐前15~30 min服用。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商品名:吗丁啉;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10003)治疗,10 mg/次,2~3次/d,同样嘱患者于餐前15~30 min服用。两组患者观察周期均为1个月,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健康宣教,包括戒烟限酒,避免个人生活中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同时对可能存在焦虑和失眠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镇静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根据上腹胀痛、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呕吐、喛气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进行记分,其中无上述症状者记0分;上述症状较轻微者记1分;上述症状较明显,但还未对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影响者记2分;上述症状明显并对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影响者记3分。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改善≥2级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1级者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甚至加重者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分别5例(14.3%)、6例(17.1%)患者发生轻微口干、腹泻、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但均不影响治
疗,所有患者均可耐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经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尽管其不会导致严重疾病,但是其临床症状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FD在消化可门诊中占35%,在我国的患病人数约为20%,且在而儿童中也较为常见,并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主要的医疗保健问题[2]。严格来讲FD不是一个单一疾病,其是一个症状群,是经检查排除可引起上腹痛、上腹胀、早饱、暖气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临床症候群,并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且该症状会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超过一个月或在十二个月内累计超过12周[1]。F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但是大量研究认为其与进食后胃底容受舒张发生障碍以及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胃肠激素以及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有关,同时临床普遍认为胃肠动力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3],因此促胃肠动力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而临床中促胃肠动力药物有很多,包括莫沙必利、多潘立酮、胃复安、西沙比利等,其中莫沙必利是新一代的胃肠动力药,为高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兴奋肠肌间神经丛节前以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并间接增加乙酰胆碱释放,加强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和收缩,从而产生上消化道促动力作用[4]。莫沙必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是在口服后吸收迅速,并在胃肠道以及肝肾等局部组织中以较高的浓度存在,半衰期为2 h,所以在临床一般应以3次/d给药。
多潘立酮即吗丁啉,是临床中常用的胃肠促动力药物,其是外周性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并可增加胃肠的蠕动和张力,促进胃排空,同时多潘立酮可增进贲门括约肌的紧张性,促进幽门括约肌餐后蠕动的扩张度[5]。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是在口服后吸收迅速,30 min内血药浓度便可达到高峰。在本组的资料中,对应用莫沙必利治疗的观察组和应用多潘立酮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同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吴启斌等[6]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与多潘立酮比较,莫沙必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疗效更为显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和相关资料认为这可能与多潘立酮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仅仅作用于上消化道,而对大肠运动方面的影响较小有关,而莫沙必利不仅可对上消化动作用,而且可选择性地对5-羟色胺4受体产生作用,并相对增强乙酞胆碱的兴奋作用,从而使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增加,并可改善胃、十二指肠运动的协调性,同时有资料显示,莫沙必利还能加强小肠和结肠的运动,从而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临床有研究表明,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能促进胃排空及结肠运动,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7],因此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疗效优于多潘立酮。
而在安全性方面,在本组的资料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轻微口干、腹泻、腹痛等反应均可耐受,提示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在FD的治疗中安
全性高,且莫沙必利与大脑神经细胞突触膜上的多巴胺D2受体以及5-HT1、5-HT2受体无亲和力,所以不会导致锥体外系综合征及心血管等不良反应[8],同时有临床研究将莫沙必利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结果显示莫沙必利组不良反应与安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进一步说明莫沙必利在FD的治疗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与多潘立酮比较,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精神、心理等因素也一直被认为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且抗抑郁药物如黛力新等也是临床治疗FD常用药物[9],因此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心理方面的问题,并根据患者不同的特点进行心理治疗,包括药物的应用以及心理疏导等,以便更好的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梁伟.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2(6):408-409.
[2]杨文斌,黄展.二联用药与单独应用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工程,2013,22(10):90-91.
[3]吴宗英.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D].成都:四川大学,2006.
[4]李建生.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19(5):139-140.
[5]陈世耀,王吉耀,朱畴文,等.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65-168.
[6]吴启斌,谢崇凡,冯晓霞.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21):2149-2150.
[7]周虎荣.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134-135.
[8]陈永忠.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19-21.
[9]潘小平,李瑜元,沙卫红,等.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0,19(3):162-1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