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继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取得一致,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整体效应。系统生态观告诉我们,“人的心理与行为总是环境的函数”。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与礼仪的形成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在楼梯走廊上张贴关于文明礼仪的宣传标语、常用问候语、名人名言、礼仪故事等,精心布置文明礼仪提示图片、文明行为标志等等。其次,家庭教育氛围更为重要。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素质对其子女的品德行为发展有明显影响,同时家庭气氛和家长的期望程度也是影响儿童品德和良好礼仪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比如,针对家长不同的文化层次及教育水平举办专题讲座,像“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定期召开家长会,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举办“家长咨询会”,为家长提供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长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看电视、上网以及打游戏等。最后,重视社会的大环境优化。
礼仪教育要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结合。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而行为约束的可靠途径是管理制度。美国知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要依靠制度来约束人,而不是用人来约束人。通过礼仪制度建设,在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训练中,以制度作为保障,既给实施者以明确的评定、判断标准,又给受教育者以清晰的方向和认可感,如文明礼仪常规制度、检查考核制度、文明礼仪评比制度、奖励制度、家访制度等。利用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和奖罚、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只有坚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遵循学生身心特点,从点滴细节入手,持之以恒地不断训练,学生才会享受到良好礼仪习惯带给他们的幸福人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