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5年8月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ⅣERSⅡY Aug.,2015 、r01.33 No.4 第33卷第4期 对外汉语声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应对 刘相臣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很多语言中没有声调,声调对于大多数外国学生来说是陌生而难学的,因此对外国学生而言声调有较 大的难度。声调教学是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进行声调教学中应注意从语言理论和语言实践的角度 让学生重视声调的存在和使用,尽可能从各个方面向学生解释声调的发音原理,并进行合理的教学处理,如多角度 地展示声调展示、合理调整声调教学的顺序等。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声调;问题;应对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5)04—0180—02 的,不是跳跃的。近年来流行的区别特征理论对声调教 学可能有更大的启发作用。区别特征理论把普通话阴 平特征定为高,阳平定为升,上声定为低,去声定为降。 上声之所以定为低调,是因为它在单独发音或者在词语 的最后一个音节时才会发出完整的214,但当上声在词 语的前一个音节时,它的214调值往往会随着语流而弱 化为211。按照区别特征理论。在声调教学中就可以只 汉语音节中,除了声母、韵母两个部分外,还有一个 贯穿整个音节的音高升降变化,这就是声调。声调也叫 字调。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同声母、 韵母一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 声调,这四个声调的调值分别是高平、高升、曲折、高降, 对于关于声调一般采取通俗的“第一声”、“第二声”、“第 三声”、“第四声”的名称来对外国留学生授课。 外国学生发音时常会出现“洋腔洋调”,这在很大程 度上是因为声调的问题。很多语言中没有声调,声调对 于大多数外国学生来说是陌生而难学的,因此对外国学 生而言声调有较大的难度。如韩语中没有声调,对韩国 学生来说,学习声调困难很大,主要表现为:把多数字词 都读成阳平和去声,难以分辨阳平和上声。这是受母语 的影响所致,因为韩语中平声居多,在回答问题的时候 多读短而急的降调。对以英语为母语学生也不例外,掌 握汉语声调也非常困难。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 用四个特征分辨四个调类。如王若江(2005:22)就从方 便教学的角度,把211(低调)定为第三声的基本调值,把 35、214处理为变调。 2.从生理方面来解释 人的声带的松紧变化导致了音高的变化。声带松, 发音低;声带紧,发音高。声调有由高而低的,也有由低 而高的,就是说声带有由紧而松的,也有由松而紧的。 这样的解释来指导声调训练更浅显易懂。 (--)了解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难点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在日语中,起始音节和第二 1.第一声(阴平)的问题 (1)第一声起调过低,导致第三声、第四声低不下 去。如韩国学生发阴平调的偏误往往是高度不够,发成 33中平调,或44调;泰语虽然是有声调的语言,但泰语 个音节的高度是不同的,因此受母语影响,日本学生在 朗读时,声调常会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 声调教学是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进 行声调教学时应从语言理论和语言实践的角度让学生 重视声调的存在和使用;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尽可能从各方面向学生解释声调的发音原理 1.从物理方面来解释 声调的变化取决于音高,而这种音高变化是滑动 的声调与汉语普通话不尽相同,泰国学生常会受母语的 影响出现负迁移(泰语的平调是33调),有些泰国学生 发阴平调的音高不够高,而且会拖得比较长;印尼学生 阴平调也不够高。(丁崇明、荣晶,2012:40—43)对日本 学生而言,一般认为阴平最容易掌握,其实日本学生常 [收稿日期]2015—05—21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汉语母语教学和二语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比较研究”(0124B2);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新媒介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新范式研究”(2014一R一28946);南通大学人文社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外国学生现代 汉语否定副词的习得考察”(0308083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韩日学生习得汉语否定副词的中介语考察” (2014SJB613) [作者简介]刘相臣(1980一),男,山东莒县人,博士,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及应用语言学。 一l80— 见的问题也是起调起不高。 生常降不到位,甚至有的读成接近212的调;有的越南 (2)与上面的情况恰好相反,有的学生第一声起调 学生甚至将第四声读成44调,与阴平调一样;泰语没有 会过高,导致第二声升不上去。 汉语去声这样的高降调,泰国学生也会出现降不下了的 (3)还有外国学生在第一声时音高常出现下降,导 情况,并且有的拖得太长;日本学生常见的错误也是降 致一声与四声或半三声相混的情况出现,如将“他们”说 调不到位;印尼学生也降得不够低。(丁崇明、荣晶, 成“踏门”,“拖鞋”说成“妥协”等。 2012:40—42)还有学生会将第四声念成接近53的高降 (4)日本学生在读双音节词时音调,常会出现一高 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声带始终较紧没有放松,在 一低现象,而在汉语中一般后者略高,值得注意。 教学中可以适当拉长第四声的长度,给学生放松声带的 2.第二声(阳平)的问题 时间,这样有助于学好全降调;还有学生会将第四声念 (1)第二声起调不准、升不上去。阳平起调也很重 成接近低降调3l,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开始发音时 要,起调比阴平低,然后逐渐升高。但外国学生常出现 声带不够紧并始终保持较松的状态,在教学中可用第一 第二声升不上去的情况。学生往往由于声带放松得不 声来引导,让学生多练习一、四声连读的词语,因为第一 够,使起点太高,以致终点高不可攀,升不上去,有时会 声是高平调,声带保持紧张状态,然后紧接着发第四声, 导致第二声近似一声,如“镯子”说成“桌子”。对此可以 就能发出全降调。 利用四、二声连读的双音节词语,让学生先读前边的第 (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四声全降调使声带放松,然后再逐渐拉紧声带,发出后 1.合理、多角度地声调展示和强化 边的第二声。还有些学生起点和终点都不够高,且低音 (1)五度声调调型图(55、35、21、51)。 持续过长、高音过短。韩国学生发阳平调的偏误是起点 图如下: 比较低,达不到3的位置,后面只是稍微上升一点,没有 升到位置。(丁崇明、荣晶,2012:40)对此可以借助音乐 的道理来引导学生学习声调,让学生用唱歌的方法把四 声哼出来。 (2)第二声升得太高。与上一情况相反,有的越南 学生就会出现二声升得太高、超过阴平的情况,参照丁 崇明、荣晶(2012:40—41),越南学生可能会出现升得太 高、超过阴平的情况,泰国学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2)手势法或头势法。借助头部摇动或手势帮助学 3.第三声(上声)不会拐弯 生体会四声的变化。如头势法:第一声,头部由左向右 第三声是先降后升,是四声中最难掌握的一种。要 平行移动;第二声,头部上扬,发第二声;第三声,先下垂 从半低音降到低音,然后再升到半高音,其调值为214。 下巴接近胸部,再慢慢上扬;第四声,头部由左向右下用 但上声字很少单念,一般连调时读211调值,所以可把 力摆动。 211作为基本调型。 (3)声带控制法。其中第一声55,拉紧声带并始终 第三声的特点是前长后短,有的外国学生的毛病恰 保持紧张;第二声35,声带呈不紧不松状况后,很快地拉 恰是前短后长,往往在前半段还没降到最低点就急于上 紧;第四声214,放松声带并保持松弛;第四声51,声带突 升,造成曲折度不够,这样容易与第二声相混。日本、印 然拉紧,然后逐渐放松。 尼学生均存在将第三声读为第二声的情况,如日本学生 (4)音乐法。在语音教学中可引入音乐作为辅助工 读“非上声+上声”时,后面的上声音节误读为阳平的情 具,如通过五线谱来让学生用鼻音哼唱四声,通过在乐 况比较多,读“上声+非上声”时,也会出现前面的上声 谱中的不同位置来体会四声的发音方法。 误读为阳平的情况;韩国学生也存在这种出现降得不够 此外,针对学生不能做到字正腔圆,尤其是对某些 就开始升的情况。(丁崇明、荣晶,2012:40—42)越南学 韵母发音感到困难的情况,可以通过教学生一些比较容 生则会出现另外的情况:在单独读上声或上声在末尾的 易上口的中文歌陆来解决。通常来说,在唱歌的时候, 情况下,末尾常升不上去。教学中可以用去声带上声, 吐字要比平时说话时夸张一些,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 利用四、三声连读的词语,如“太好了”“不好了”等,让学 生掌握发音。 生朗读时先把声带放松,然后再拉紧,帮助他们练好第 (5)对比法。用外国学生熟悉的语言中的近似音可 三声。 辅助声调发音,如英语中的“Let’s go!”很像汉语第四声 4.第四声(去声)降不下来 发音,对英语国家或懂英语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对比 第四声从高音降到低音,起点比较高,猛然降到最 上句中的q0发音。 低,调值最短。 (6)连调训练。第一,克服调值不够高,可采用“第 外国学生发四声时常出现起点欠高、终点欠低而近 二声+第一声”的连调训练组合。如:爬山、明天、房间、 似一声的情况。如韩国学生的偏误是起点不高,有的学 国家、前天、昨天、时间。第二,克服调值升(下转186页) 一l81— 及要求学生记录疑问以便课上师生讨论的任务。若任 约。因此以SMCR模型为视角,在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 务不明确,参与效果难以达到,接收信息的效果也就难 中,必须综合考虑作为信源、信息、通道、信宿四要素中 以保证。此外,参与意识与反馈情况也密切相关,若学 生在观看过程中疑问较多且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解答, 久而久之会丧失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做好 强化与学习者互动交流的工作。课中参与意识的提高, 的影响因素,才能使教学信息传播系统高效运转,进而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旭阳,胡文有.SMCR传播模型视角下“翻转课堂”教 学模式分析[J].中小学电教,2o13(1):26—28. 还在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有效设置,包括评价中的奖励 措施等。 [2]郑燕林,马诗婧,刘夹.SMElt模式视角下MOOC建设 的路径选择[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36—64. [3]崔惠萍.从贝罗的SMCR传播模式看网络环境中教师 隐性知识的传播[J].教师发展论坛,2013(11):18—21. [4]冯莹莹.在SMCR传播模式视角下解析中小学教师信 息素养培训过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6):56—58.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掀起一场互联时代 的教育革命,也从本质上颠覆了传统课堂的传播模式。 贝罗提出的SMCR模式,不仅揭示了教学传播系统的要 素,更为重要的是它说明了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影响和 决定教学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 是多方面、复杂的,并且各因素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 [责任编辑:田丽华】 (上接181页)得不够高,而起点又偏高,可采用“第四声 +第二声”的组合训练。如:大学、外国、练习、自由、课 为第二声的终点其实比第一声还要高些。它的调值是 55,我们可先教学生发l1的低平调,再发33的中平调, 再发55的高平调,然后反过来从高平到低平练习。通 过这种练习,学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声带松紧变化的不 同,从而逐渐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声带的松紧。其次,第 四声先教的原因。第四声是个全降调,也是较容易学 的。它的调值是51,从最高点5度降到最低点1度,全 调最短。 文、近年、面条。第三,缺乏语感或在发音不准、第三声 同阳平相混淆,可以在第三声音节前面加上一个去声音 节,构成“第四声+第三声”的词语练习法。如:电影、电 脑、上网、汉语、字典、地址、跳舞、办法。第四,调值起点 不够高,可以在去声音节前加一个阴平或阳平音节,组 成“第一声+第四声”的连调组合。如:书店、工作、开 会、帮助书架、吃饭。第五,多读四声、二声相连的词 语,有助于练习二声。练习材料如: h6任何、g bi6个 (2)应利用第四声来引导学生学好较难的第二声 (阳平)、第三声(上声)。上面讲过,第二声和第三声很 别、dian chi电池、 ni6n去年、zub w6n作文、ji6o xu6教 学、huiati画图、f g t6ng共同、w越gu6外国。 (7)慢咏加指挥方法的灵活运用。将正确的音调放 多学生都存在发音问题:第二声起点太高,以致终点高 不可攀,升不上去;第三声是个曲折调(214),也是个最 长的调子,前长后短,而外国学生会发成前短后长,在前 慢、拖长加以吟咏,并以手势对声调的高低起伏加以指 半段还没降到最低点就急于上升,造成曲折度不够,这 示,以便使学习者明确地体会到该声调的确切音高。如 将“妈妈”读成“骂骂”类的偏误,若采取慢咏加指挥的方 式体,则可以立即见效。 (8)唱四声。为加强四声操练,可采取唱四声的方 样容易与第二声相混。在教学中,如调整教学顺序,利 用先教的第四声,用四、二声连读的双音节词语和四、三 声连读的词语,可有效地帮助他们练好第二声和第三 声。 法。可齐唱、独唱,也可分组轮换唱。如:第一组学生唱 第一、三声,第二组唱二、四声。 2.合理调整声调教学的顺序 传统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教学顺序 可调整为第一声、第四声、第二声、第三声的教学顺序。 (1)应先教会学生发四个声调中的第一声和第四 [参考文献】 [1]对外汉语教学概论[EB/OL].http:llwww.clunese.cn/ teachedarficle/2009—09/14/content-64482.him.2014—10—31. [2]丁崇明,荣晶.现代汉语语音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2. [3]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语音与语音 声。首先,第一声先教的原因。一方面,第一声是一个高 而平的调子,中间没有升降的变化,对外国学生来说比 较容易学。另一方面,第一声具有给另外三个声调定基 教学[EB/OL].http://oee.xlnu.edu.cn/gb/teachedyuyirdindex. hnn,2014—10—31.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OO7. 凋的作用。如果第一声念得太低,就会使第三、四声低 不下去;如果第一声念得太高,第二声就无法升上去,因 [5]王若江.汉语正音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责任编辑:田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