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耳穴压籽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耳穴压籽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来源:意榕旅游网
蛇志Journal of SNAKE(Science&NAture are KEy to health) 2011年第23卷第3期Vo1.23 No.3,2011 耳穴压籽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张玉红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潞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常州 213252) [关键词]耳穴压籽;高血压;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4.8;R259.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1—5639(2011)03--0295--02 doi:10.3969/j.issn.1001—5639.2011.03.028 原发性高血压是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是以动 (12 kPa)。临界高血压为收缩压141~159 1TimHg 脉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 慢性血管疾病。随着该病的发展,可出现脑、心、肾 等脏器的器质性和功能性障碍。临床上以头晕头 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晚 期病人常伴有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由于大部分 高血压患者单纯居家应用化学药物治疗,疗效不是 十分满意。因此,我们发挥中医疗法的优势,在中医 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耳穴压籽法应用于高血压患 者,具有增强疗效、疏通气血、调节阴阳,从而改善患 者的临床症状。现对68例高血压患者应用耳穴压 籽法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男31例,女37 例,年龄53~72岁;病程最短38个月,最长2O多 年;收缩压在21.3 kPa(160 mmHg)以上,舒张压在 13.3 kPa(100 mmHg)以上;属2期高血压者56 例,3期高血压者12例。 1.2治疗方法耳穴压籽:(1)取穴:主穴为“神门” 穴及单侧耳降压沟、降压点、内分泌、脑、耳后肾穴。 (2)方法:①选穴:找准穴位,左手轻扶患者耳背,在 充足的光线下,观察贴压穴位的穴区有无变形、隆 起、血管充盈等,用圆头探针在耳穴区域寻找痛点, 以便在痛点敏感处压豆;②压豆:用75%酒精消毒 穴位皮肤,将王不留行药籽置于0.5 cm×0.5 cm胶 布的中央,并准确地贴压在穴位上,二耳交替使用,2 ~3天更换1次;③耳穴压迫:嘱患者每日按压3~5 次,每穴位按压1 min左右,按压后有胀痛酸麻为 度。若某个穴位过于敏感,使患者感到不能忍受,则 让其自行揭去,下次再按压,不敏感的穴位按压到一 定次数,感觉渐增强。每疗程4次,疗程间休息3 天,2个疗程内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固定时间、肢 体、血压计测量血压,早晚各1次,并记录。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评定。正常成人收缩 压应≤140 mmHg(18.6 kPa),舒张压≤90 mmHg (18.9~21.2 kPa),舒张压91~94 mmHg(12.1~ 12.5 kPa)。(2)症状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症状 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 ;显效:症状 明显好转,75 ≤症状积分减少≤95 ;有效:症状 有好转,30 ≤症状积分减少≤75 ;无效:症状无 好转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O 。 2 结果 临床治愈45例,占66.2 ;显效18例,占 26.5 ;有效3例,占4.4 ;无效2例,占2.9 。 治疗总有效率97.1 。 3讨论 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一般以西医为主,但是化学 药品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且不易稳定控制 血压,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高 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等。而临床实践证实,对高 血压患者实施耳穴疗法,对改善血压状况有显著效 果,且耳穴压籽法较安全,一般无副作用和绝对禁忌 症。耳穴贴压治疗高血压病的切入点在于增强副交 感神经的兴奋性,以抑制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状态, 从而使血压降低。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属眩晕、头 痛等范畴。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在于阴虚阳亢,进 而导致风、火、痰、虚、瘀等病理因素的产生及气血升 降失调,病位主要在肝、脾、肾,耳穴贴压治疗通过调 节以上脏器的功能状态而达到治疗目的[2]。 耳穴压籽治疗的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切,且价 廉,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应用前景广泛。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 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中医 护理在社区的应用较少,融人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 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 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 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 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 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 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 295 蛇志Journal of SNAKE(Science& NAture are KEy to health) 2011年第23卷第3期 Vo1.23 No.3,201l 2004.247. 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 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E23黄丽春.耳穴、体穴、脏腑三者相互关系及临床应用客 观化观察EJ3.针灸学报,1992。8(4):23. 张力带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观察 韦廷强 (广西灵山县红十字会医院,广西灵山 535400)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骨折内固定;张力带固定;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doi!l0.3969/j.issn.1001—5639.2011.03.029 2009年1月~2011年1月,作者采用张力带固 5大肌群(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和外展)的肌力进 行综合评分,总分5分;F:根据肩关节有无脱位、畸 形、假关节形成及其程度进行评分,总分5分],优: 904100分;良:8O~90分;一般:80分以下。 2 结果 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3例,取得满意效 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3例,男1o例,女23 例,年龄62~9o岁,平均73岁。致伤原因多为摔倒 引起,其中左侧肱骨近端骨折12例,右侧21例。术 前均行DR、CT检查。按Neer分型l1]:Ⅱ型19例, 其中伴肩关节脱位9例;Ⅲ型3例;IV型2例。全部 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年,优22例,良6例,一般 5例,优良率84.8 ,无克氏针滑脱、骨不愈合现象, 患侧肩关节活动功能良好。 3讨论 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2天。 1.2治疗方法 33例患者均行臂丛麻醉,均取仰 卧位,适当垫高患侧肩胛部,取肱骨上段前内侧切 国内报道,肱骨骨折的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 2.5 ],国外文献报道为4%~5 l,特别是老年 骨折多伴骨质疏松,因此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有上 升趋势。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多种固定方法, 口_ 。自喙突起,沿三角肌前缘向下、向外延伸至三 角肌止点作弧形切口,牵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向两 侧,沿三角肌前缘切开深筋膜,在三角肌、胸大肌肌 如经皮穿针固定,张力带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钢 板螺钉内固定,髓内钉固定,关节成型与人工肩关节 间隙中找到头静脉,将其连同一狭条三角肌纤维向 内侧牵开,将三角肌牵向外侧,肱二头肌牵向内侧, 显露肱骨上段,切开骨膜显露骨折端,行骨折复位。 用2.0 mm克氏针内固定,加钢丝(1.0 mm)约束成 张力带固定,术中检查骨折端对位良好,固定满意, 关闭切口。术后予三角巾悬吊患肢2周拆线,3周 后被动活动肩关节,4~6周后除去三角巾,逐渐行 肩关节自主活动并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文献l。 对患者治疗前后 置换,关节融合,关节镜手术。而目前对肱骨近端骨 折手术治疗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大多根据骨折的 不同类型施行不同的术式,各有利弊。 本组患者采用张力带固定,效果满意。作者体 会到:(1)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比较简单,能对多数Ⅲ 型以下骨折固定,特别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由于骨 质相对疏松,克氏针横切面小,对骨折块损伤小。虽 然克氏针固定稳定性相对差,但通过加钢丝约束变 成张力带则稳定性大大提高,可达到稳定固定骨折 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根据疼痛(P)、ROM(R)、 ADL(A)、肌力(M)和关节局部形体(F)等5方面进 行综合评估,总分为100分。P:根据患者自觉疼痛 和影响活动评分,总分30分;R:根据患侧肩关节 端要求。这种固定方法较其它固定方式对骨质的要 求及损伤均大大降低,且简便易行。(2)术后3周行 患侧肩关节被动活动(即早期被动锻炼),防止肩关 节粘连,对关节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3)张力带固 定经济实惠,克氏针、钢丝价格较钢板、外固定支架、 ROM评分,总分25分;A:根据7项ADL评分,总 分35分;M:根据Lovette分类法,徒手检查肩关节 296 人工关节等材料便宜,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故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