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1、按照文学的体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写作内容) 2、按照文章的体裁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大类。(写作方式) 一、记叙文(写人,写事,写景,写物) 1、含义: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结构: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地点和时间六大要素。(可根据内容需要,穿插使用 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手法。) 4、记叙文的一般要求: (一)感情真实。
(二)内容具体而有重点。 (三)结构清晰而完整。 二、说明文 1、含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
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议论文 1、含义: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3、议论文的一般要求:
(一)开头时,根据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定下一个立场或论点。 (二)以所持论点为基础,提出有力的论据或道理来令读者信服。 (三)层次须分明、语言要简练 四、应用文 1、含义: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
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2、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基础知识:
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四、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六、六种病句类型:1 成分残缺;2 搭配不当;3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4 前后矛盾;5
语序不当;6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七、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
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九、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
比、借代、反语、双关
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十一、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十二、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三、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
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十四、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十五、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十六、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十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八、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 十九、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二十、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二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1 一般—个
别 2 现象—本质 3 原因—结果 4 概括—具体 5 部分—整体 6 主要—次要 二十二、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十三、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十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
二十五、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六、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七、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
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二十八、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九、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十、 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三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三十三、 引号的作用:1 表引用 2 表讽刺或否定 3 表特定称谓 4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5
特殊含义 三十四、破折号用法:1 表注释 2 表插说 3 表声音中断、延续 4 表话题转换 5 表意思递进 三十五、省略号的六种用法:1 表内容省略 2 表语言断续 3 表话未说完 4 表心情矛盾
5 表思维跳跃 6 表思索正在进行 三十六、其他:
(一) 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 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 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承接:便;就;于是 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 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假设: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 条件:只有„„才„„;只要„„就„„
文学积累
一、名句归类:
1 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 游 《冬夜读书示字聿》 2 惜时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汉乐府 《长歌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 送别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 维 《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 适 《别董大》 4 四季类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5 爱国类 6 友情类 7 思乡类 8 节日类 9 悲伤 高兴 忧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 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 《赋得故草原送别》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 熹 《春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 甫 《绝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游园不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 甫 《春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 牧 《山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 《江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柳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文天祥 《过零丁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绝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 游 《示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 白 《赠汪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 《静夜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 《元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 牧 《清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 轼 《水调歌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 游 《示儿》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 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 白 《早发白帝城》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 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篇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知识归类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知识归类 一、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文的特点
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 内容的文章。 2、分类:
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 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 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 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
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 的需要。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 经过告诉读者。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其好处在于
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 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用
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 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2、倒叙: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或先把后发生的事(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叙述,
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最后落到结果, 使首尾呼应。其注意点:
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 ②开始追述时,文章一般要用一两句话表明以下要追述以往的事; ③追述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 插叙: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
接要自然、完美。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四)记叙的中心与材料
1、记叙的中心:就是作者凭借记人写景,给景状物告诉读者,自己对生活
的看法。
2、中心的把握: (1)、内容:一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二是作者的感受、文章的意义。 (2)、方法: 抓具体材料: 写人为主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意义入手;叙事为主的,通过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进行归纳,从把握文章通过叙写的事件所要说明的道理入手;写景状物为主的,要根据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把握文章通过写景状物抒
发的感情进行分析归纳。 抓文章题目 抓开头结尾 抓议论抒情语句
记叙的材料(内容):就是根据需要围绕中心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叙述的生活内容。材 料必须为中心服务。 抓记叙的要素:如:写人为主的材料主要有:①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②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④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记事为主的材料主要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②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③场面、细节描写④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写景状物为主的材料有:①景物特征②景物与人的关系③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④
作者对景物的态度感情 抓关键性词句 (五)记叙的详略
确定记叙的详略标准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详写:就是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一般说来,与中心
关系密切,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 略写:是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主体全貌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
楚。略写的材料,一般是与中心关系不太的,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 (六)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1、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可分
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其作用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事件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3、说明: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4、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进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或从个别
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理解。 5、抒情:作者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七)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选材剪栽、详略搭配、结构安排、表达方式及语言运用。 (八)记叙文的语言特征: ①具体生动、形象鲜明 ②合乎语法规律和逻辑顺序,并适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
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反问、疑问等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①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如何找中心论点呢? a.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此法适用于论点型议论文,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记叙文。议论文的中心论区一般在开头部分,如《谈骨气》。开篇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便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在结尾,如《纪念白求恩》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自私自利的精神” ,是结论,也是论点;还有少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如《想和做》一文先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空想”和“死做”提出论题,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②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会有说明力;没有根据的论点,既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人。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
为什么赞成,认为某个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如《谈骨气》中文天祥宁死
不投降、齐人饿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拍案而起,就是三件事实。 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并且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
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b.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
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明确道理论据要注意:描述性的话,即便是领袖和名人说的也不能算作道理论据。如《俭以养德》中所用的鲁迅和高尔基的话都是描述性的话,鲁迅的话展示了他节俭的生活作风;
高尔基的话展示了列宁节俭的生活作风,二者都是事实论据。 ③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
的逻辑关系纽带,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按其中心论点的出现部分可分为两类: a.演绎论证:即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先摆论点,后摆论据,也即议论文常用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谈骨气》就是这种论证过程。演绎论证是把论点放在开头,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使所论证的观点主张更突出,旗帜更鲜明,使论据的选
择有理可依,紧紧围绕中心。 b.归纳论证:即是摆事实,再得出结论。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先提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儒家教育理论、中国教育现状、科学发展进程、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等。其间列举了反面事例,如王阳明的观点、自己在美国长大学物理的事例;也举了正面事例,如对竹子的正确研究方法等事例,最后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本文的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
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种论证过程,以真实可靠的道理和事实开路,水到渠成,得出论点,使人不可辩驳。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一篇立论文。 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 。 阅读“驳论文”,首先要弄清文章反驳的观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针对
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批驳。 其次,弄清反驳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
篇三:说明文,记叙文及议论文的区别 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如何阅读说明文
首先要明确说明中心——即说明了一个什么东西的什么特征 还要明白每一个自然段的说明中心——一般是找总起,总结句 然后要清楚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引用等 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如何阅读记叙文? 略读,细读,从读, 1先大概了解意思 2带着问题仔细读
3多读能更好的掌握书的思想感情 最好做笔记,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
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 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 怎样阅读议论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人、事、物或某些现象表明态度,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这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叫议论文,也叫论说文。这种文体有较高的实
用价值,报纸杂志中的社论、评论、杂感等,还有生活中的演讲、辩论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还是两者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基本形式。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
起来的。那么,怎样阅读议论文呢? 一、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 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
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
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
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
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三、明确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
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
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
深理解。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
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
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
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
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的三要素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
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议论文的种类:1 立论文 2 驳论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
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虽然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00年第3期《说明文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篇四: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
文的文体知识
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 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 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
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 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
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 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
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 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
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 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
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 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 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 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 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 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 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 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
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3 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
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 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 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
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
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
事说明道理。而从“事”到议。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
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 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
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篇五: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简而言之,记叙文就是以情感人,说明人就是以知授人,议论文就是以理服人。 (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职能,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
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种常见的文学样式。 如果按照文章记叙的对象来分,记叙文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 从形式上看,
新闻、特写、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都属于记叙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也是记叙文的基本组成部分。 3,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清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以时间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起来。如《挖荠菜》。 (2)以事件为线索。如《连升三级》 (3)以某物为线索。如《七根火柴》 (4)以某人为线索。如《背影》中的“我”。 (5)以见闻为线索。如《故乡》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6)以地点转换为线索。如《桃花源记》。 (7)以感情为线索。如《醉翁亭记》以“乐”这一感情为线索。 4,记叙的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三种。 5,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只择最能体现记叙文体裁、特点和要求的三种,那就是: (1):叙述。又可以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两类。 (2):描写。描写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时间及其所依存的环境进行具体的描绘和刻画的方法。描写有不同的种类,按描写的方法分,有白描和细描;按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按描写的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又可以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包括对自然景物、社会环境和场面的描写)。 (3)抒情。方式有两种:a,直接抒情; b,间接抒情。包括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寓情于理等几种形式。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 说明文事宜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
规律。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如下:知识性、科学性、说明性。 1,说明文的分类: 2,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图表、打比方、摹状貌。 3,说明的顺序:(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进行说明)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者事例的内部联系或者、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关系包括因果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
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三,议论文的文体常识
议论文是一切论证分析说理文章的总称。 议论文的说理、议论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为主,即以“立”为主,成为“立论”;一种以揭露、批驳错误观点为主,即以“破”为主,称为“驳论”。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叫做立论文,凡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叫做驳论文。说理性、逻
辑性和观点的鲜明性是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议论文的类别。议论文的题材多种多样,政治性文章、报告、讲话;党政团体的宣言、声明;报刊杂志的政治性专论、社论、评论;人们平时所写的议论性文章,如学术论文、读
后感、演讲词,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几种。 3,议论文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纵贯式。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结构,它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引论(导论或绪论)、本论(征文)和结论。即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有人称之为“三段式结构”。 (2)并列式。其特点是指部分各层次和段落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它是围绕着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逐个提出问题。分别论证,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各层次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3)递进式。这种结构形式的层次和段落之间是层层深入的关系。它在阐明中心论点时,是层层剥笋,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进而推出结论。各个分论点与全文总论点是目与纲的关
系,是逐层向总论点靠拢的关系。 (4)正反对比式。是指正文部分层次与段落是正反对比的关系。 (5)总分式或者分总式。 4,关于杂文。 (1)杂文有什么特征呢?从广义来说,公认的有三条:一曰“杂”,二曰“文”,三曰“理”,“杂”主要指它的知识性,“文”指它的文学性,“理”指它的思想性和斗争性。当然还有一些,像“短小”“讽刺和幽默”都可以算是它的特点。 (2)杂文的性质。 从广义上来说,杂文就是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性散文,它的种类很多,例如感想、随笔、
杂谈、笔记、小品、游记、演说等。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那种以“激烈的战斗态度批判社会现实的杂文”。它采取的是幽默、讽刺的手法主张直接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正如鲁迅自己所说,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写得“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