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杂志2015年08月第37卷第08期 Hubei Journal ofTCMAUG.2015.Vo1.37,No.08 .——49.-——— ・针灸骨伤・ 巨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彭磊,王仑,刘修卫 (湖北省军区门诊部,湖北武汉430072) 关键词:面神经炎;巨刺;急性期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一o7o4(2o15)o8—0049—02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针灸科门诊的常见病,是世界卫生组织 性面神经炎急性期的针灸治疗推荐方案 取穴:地仓穴、颊车 认定针灸具有确切疗效的64种适应证之一¨ 。长期以来,对于 穴、阳白穴、下关穴以及合谷穴。其中巨刺组面部4穴取健侧; 该病急性期是否适宜针灸治疗存在明显争议,根据近年来的文 常规组面部4穴取患侧。两组合谷穴均取双侧。 献分析,大多数学者认为针灸治疗的早期介入对于该病的良性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75%的酒精常规消毒穴位皮肤,选用 转归及预后有正面作用 。但对于急性期针灸治疗局部取穴方 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针灸针(直径0.30×25mm),快速 式仍有分歧。近年来,我们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采用 刺入穴位,面部穴位均采用沿皮刺,双侧合谷穴朝头面部方向斜 巨刺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刺,小角度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过程中,每10min行针1 1临床资料 次,每次行针时间10—15s,共行针2次,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出 1.1一般资料 血。每日治疗1次,5次1个疗程,每1疗程间隔2d,共2个疗 共观察68例,均为我门诊部于2011年11月一2014年12 程。每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对比疗效。 月之间对收治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39例;年龄28—56岁, 3.1疗效标准 平均(34.7±4.5)岁;病程1—7d,平均(1.3±2.1)d。随机分为 疗效标准:(1)痊愈:H—B分级I级;(2)显效:H—B分级 两组,巨刺法治疗组(巨刺组)34例,常规针刺治疗组(常规组) Ⅱ级;(3)有效:H—B分级Ⅲ级;(4)无效:H—B分级Ⅳ一Ⅵ级。 34例。两组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 采用美国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ckmam分级量 0.05),具有可比性。 表‘5 (简称H—B)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I一 1.2诊断标准 Ⅵ级:I级:面部运动功能正常,没有无力及联带运动。Ⅱ级:面 依据《临床疾病诊疗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中周围性面神经 部运动功能仅有轻度不对称,可能有轻度的联带运动。Ⅲ级:面 炎的诊断标准。 部运动有明显的不对称及明显的继发性缺陷(即并发症),但是 1.3纳入标准 额部有运动,额部运动的出现表示神经功能没有完全变性。Ⅳ (1)符合以上诊断标准;(2)均为急性期 患者(发病1周 级:明显不对称,没有额部运动,面部无力伴有毁容性联带运动 以内);(3)观察前未曾进行任何针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者; 或集团性运动。V级:面部仅有轻微的运动,额部没有运动,面 (4)自愿加入试验,能按计划配合治疗完成者。 部功能没有恢复到出现继发性缺陷。Ⅵ级:患面部没有任何的 1.4排除标准 运动或肌张力消失。 (1)因乳突炎、中耳炎、外伤、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其他疾病 3.2结果(见表1一表2) 并发的面神经炎;(2)亚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 患者;(3)发 表1第1个疗程结束时临床疗效比较(例) 病后经外院针灸、推拿、理疗、药物等方式治疗过的患者;(4)合 并其它重大疾病者以及精神病患者。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后立即开始针刺治疗。 处方:两组均按照《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针灸分册》周围 与常规组比较,}P<O.05。 一50~ 湖北中医杂志2015年08月第37卷第O8期 表2第2个疗程结束时临床疗效比较(例) 穴施治的针刺方法。《素问・缪刺论》日:“邪客于经,左盛则右 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 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由于经脉在人体大都有左右交会 的腧穴,因而脉气能左右交贯,故表现在左经上的症状体征,可 与常规组比较。{P<0.05。 以是表现在右侧的病脉气所致,这种情况应取右经的腧穴来治 4讨论 疗,反之亦然。本病用巨刺法亦即缘于此理,虽面瘫症状表现在 周围性面神经炎主要是指原因不明的茎乳孑L(面神经管内) 左或右,其病源多为“健侧”脉盛,以针刺泻其盛,即可达到协调 面神经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水肿所致的神经性麻痹。可发生于 阴阳使经脉恢复平衡状态之目的。而且可以避免患侧面神经受 任何年龄,以20—4O岁最为多见。发病前可有吹风、受凉史。 刺激后水肿及炎性反应加重,使正气得以恢复,加速神经修复, 该病亦属中医学“面瘫”、“口眼歪斜”、“吊线风”、“卒口僻”等范 从而增强肌纤维的收缩,改善神经冲动的传递,促进神经纤维的 畴,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 再生,使受其支配的肌肉收缩的神经纤维功能得以恢复,且无特 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滞、筋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 殊禁忌证。从本临床实验来看,虽然巨刺法和常规患侧取穴法 病。该病常在晨起时发生面瘫症状,绝大多数单侧发生,发病后 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巨刺法的前期治疗的无 进展迅速,一般于数小时内或1—2d内达到面瘫最重程度。根 效率明显低于常规刺法,且整个治疗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刺 据西医的分期标准 J,该病分为急性期(发病I周以内)、亚急性 法,因此,巨刺法是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的首选针刺方法。 期(发病后I一3周以内)、恢复期(发病后3周一6个月)以及后 参考文献: 遗症期(病程6个月以上)等4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有效治 [1]何巍,童元元,赵英凯,等.基于国外文献的针灸适应症分析[J].针 疗对于该病的预后尤其重要。针灸作为被世界公认的治疗面神 刺研究,2012,37(5):428—430. 经炎最有效的方法,在急性期介入治疗近年来已得到共识。目 [2]王乐荣,张永焕.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四川中医,2012,30(12):138—140. 前,临床上急性期治疗多以患侧取穴为主,针刺手法以轻刺激为 [3]孙传新.I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主。但是,从该病的急性期病理来看,面神经正处于急性炎症水 2002. 肿期,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局部取 针刺,极有可能 [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针灸学会.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针灸分册 会加重面神经炎症及水肿,从而加重症状。这也是长期以来,西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医诟病针灸早期参与治疗的原因。从中医学说来看,该病急性 [5]Liang Fanmng,LI Ying,YU Shuguang,et a1.A multicentral random— 期是正气不足,邪气正盛之时,此时若是强行驱邪,很有可能驱 ized control study on clin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Bell ̄palsy[J]. 邪不成,反伤正气,使邪气缠绵经络,经久不愈。《素问・阴阳应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6,26(1):37—4o. 象大论篇》中就明确提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 [6]韩德民.耳鼻咽喉头颈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而已”。由此可见,该病急性期患侧取穴不是首选之机。巨刺法 168. 首见于《灵枢・官针》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说明这是 (收稿日期:2015一O1—20编辑:任婕) 一种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采取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