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脉搏——节奏》
《音乐的脉搏——节奏》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音乐的脉搏—节奏》 教学对象 中职学前教育一年级 教学手段 讲解示范 任务驱动 游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教材 《音乐》 本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学习音乐后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内容虽极其简单,但是对于毫无知识储备的初学者教学内容 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着重通过加强训练来增强知识的认识和巩固。辅以信息化手段帮助教学目标的完成。 这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初学音乐,对音乐的相关知识掌握的非常少,但却有着极强的兴趣和探索音乐的欲学情分析 望,今后她们都会成为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会用到“律动”,这更是要求学生要把节奏分析透、掌握好。 本课的内容选自谢莉莉主编的《音乐》基础版第三单元节奏知识点。音乐的三要素普遍认为是节奏、旋律及和声,教材分析 其中节奏是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节奏的掌握将为其它音乐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节奏的定义和能够熟练唱出不同增加音乐修养 教学目标 认识不同类型的节类型节奏混合编成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引申奏 的节奏谱。 思考和感悟节奏 的深意 教学重点 掌握节奏的特点并加强练习 教学难点 节奏时值的精准和统一 教学资源 资源名称 对教学的支撑 作用 互联网的时代,网络高效的解决了很多资源极其丰富,网络基础性知识,改变网络 是最强大的信息化了传统学习模式,资源,有效利用网提高教学效率 络,事半功倍 呈现本节课的目标电子白板呈现方电子白板 和教学内容优于传式直观生动,易于统板书对学生的吸学生接受,授课内引力,更加的高效 容分享方便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手机虽小但功能手机 人不可替代的必需强大,通过手机终节拍器APP 品,重点在于如何正端可以查询、沟《视奏练习》网确合理的使用,并作通、替代,使之成络工具 为信息的终端为教为课堂的教具。 学提高便捷。 课前准备 教学设计 课中指导 流程图 课堂检测
课堂反思 课前准备 内容 教师活动 【内容】 1. 分析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法 2. 录制微课视频 3. 在班级群里发布课前学习内容 【目的】 使知识的传授更加精准,课堂效率更加高效。 学生活动 【内容】 1. 复习音符的相关知识 2. 观看学习微课视频 3. 按照要求完成软件的下载和安装 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作用: 微信群速度快,接受程度高,微课视频短小精致,但讲的是最关键的知识点或是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 1. 网络 2. 手机及其班级学习交 流群 3. 微课 节约上课时间,让课堂更高效。 教法 学法 信息化手段 设计意图 课中指导 第一步(课堂导入) 教师活动 【内容】 通过大屏幕为学生播放一段幼儿园日常教学的视频 多媒体、任务驱动 【目的】 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导她 们进入新课程的讲授 学生活动 【内容】 1. 根据教师的引导观看多媒体视频 2. 观察和总结视频中的知识点 电子白板设备 作用: 电子白板呈现的东西直观生动,易于学生接受,授课内容也可以直接以文件形式进行分享 观察法 抓住学生渴望了解未来的工作,渴望尽早成为幼儿教师的心理,借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趣 教法 学法 信息化手段 设计意图 课中指导 第二步 教师活动 【内容】 通过对学情的掌握和知识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 【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她们对网络熟知的优势,建立信心和探索知识的习惯。 学生活动 【内容】 利用手机 知识目标的内容。 通过网络 任务驱动 教法 学法 信息化手段 设计意图 掌握节奏定义并认识不同类型的节奏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手机和网络 作用: 每人都有手机,相当于每人时刻拿着一个信息化终端接收设备,并且及其高效方便。 现在的网络异常发达学生对网络的使用非常娴熟,自主学习完全可以实现。 自主学习,单独或小组合作完成 课中指导 第三步 教法 学法 信息化手段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内容】 1. 依次给出常用的节奏类型组成的单一节奏谱 2. 给出任意两种常用节奏类型组成混合节奏谱 3. 给出由多种常用节奏类型组成混合节奏谱。 【目的】 逐步增加难 度,促成能力目标的有效完成。 学生活动 【内容】 1.分析观察节奏型的结构和特点。 2.小组互助加强训练 3.创新节奏练习的方式,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讲解示范 强化训练 游戏法 投屏仪 电子白板 作用: 电子白板呈现的东西直观生动,易于学生接受,授课内容也可以直接以文件形式进行分享 由简到繁逐步增加练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增强练习的信心。 通过变换不同的表现样式,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热情,进一步强化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 分组合作 课中指导 第四步 教师活动 【内容】 使用手机节拍器APP解决教学难点 【目的】 让抽象化的知识显性化的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 【内容】 在节拍器的帮助下进行对照练习,增加练习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达到节奏时值的精准和统一。 教法 学法 信息化手段 设计意图 前几步练习对质量的要求不1. 电子白板 2. 手机 3. 手机节拍器APP 作用: 抽象化的知识显性化的呈现出来 高,并不意味着质量不重要,而是需要在熟悉、熟练的基础上对练习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这样更有助于目标的完成。 讲解示范 强化训练 分组合作 自主探究 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 内容 教师活动 【内容】 1. 利用《视奏练习》网络工具出题检测。 2. 课后加强混合节奏谱的训练。 【目的】 总结分析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 【内容】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展示,并分小组进行展示形式的创新。 视奏练习 教法 学法 信息化手段 设计意图 检验是最好的总结,也是发现问题最好的方法,通过《观察法 练习法 体验与感受 网络 《视奏练习》网络工具 作用: 更加直观清楚的看到练习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使抽象化的知识显性化。 视奏练习》的检测不仅是学生认识到了错误和不足,也使教师知道了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更好的指导接下来的教学。 课堂反思 讲授法 演示法 教学评价 1. 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2. 信息化手段是知识学习中最好的帮手 3. 使抽象化的“节奏时值”显性化 具体化的呈现出来 1. 略有遗憾的是对混合节奏谱的练唱仍有断、卡、重复等不够熟练的现象,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2. 学生对于手机节拍器和《视奏练习》工具的使用还需进一步磨合、训练,以达到融会贯通、互为一体。 教学效果 通过手机节拍器和《视奏练习》网络工具的使用虽然没有立即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错误或不足,但是!已经能够使所有的学生直观清楚的看到自己错在了哪里,哪里是自己容易犯错的地方,教师也可以总结出哪些知识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收获。 教学设计亮点与创新 1. 充分发挥现在的学生熟悉网络的优势 利用手机 通过网络 自主学习 2. 在信息化手段的帮助下使原本“抽象化”的知识充分的“显性化”“具体化”,一目了然 清晰可辨。 3. 由音乐中的节奏引申思考和感悟“工作中 生活中 学习中乃至人生成长中”的节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