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 古代官职变化词语

1 古代官职变化词语

来源:意榕旅游网
要求:解释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完成后订正答案,巩固记忆,并把小卷粘贴在积累本上。

一、古代官职变化词语

1、察.: 举.: 如: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2、拜.: 如:拜臣郎中 3、除.

: 如:除臣洗马 4、赏.: 如: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5、擢.: 超擢:... 如:过蒙拔擢 6、迁.

:改官。用法复杂,常见有三。 一是: 如:累迁 二是: ,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 三是: ,即“左迁”。 7、徙.: 如: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8、谪.: 如:谪居卧病浔阳城。 9、出.: 如《张衡传》:出为河间相。 10、去.: 如《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1、黜.: 如:罢黜百官 12、放.

: 如:流放 13、陟.: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夺.

: 15、罢.: 16、复.: 要求:写出下列虚词在例句中的具体意思。

二、 虚词“于”“以”整理

于:

1、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

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得复见将军于.

此《鸿门宴》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权起更衣,素追于.

宇下《赤壁之战》 2、放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一般译为“比”,有时译为“胜过” 急于.星火《陈情表》 良曰:“长于.臣” 《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3、复音虚词“于是”

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同。 如:于是..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放在谓语之前或之后,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翻译成“在这”“从这”等。 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捕蛇者说》译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蝉山记》译为 以: 一、介词

(1)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凭、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 臣具以.表闻《陈情表》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

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

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2)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 臣以.

险衅《陈情表》 时操军兼以.

饥疫,死者大半《赤壁之战》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可译为“在”“从” 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表时间“在” (4)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率领”。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

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蝉山记》 (2)表目的 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以.

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3)表因果 可译为“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 《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 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蝉山记》 (4)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如:木欣欣以.

向荣 《归去来兮辞》 三、副词 通“已”,已经 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四、复音虚词“以是”“是以”可译为“因此”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 余是以..

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五、无以 “没有用来……的”或“没有办法” 如: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答案: 古代官职变化词语

1、察、举:考察推荐 举荐 汉代以来选拨人才的一种方式 2、拜:授予官职,任命 3、除:任命 授职

4、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5、擢:由选拨而提升。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6、迁:改官。用法复杂,常见有三。

一是升迁;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三是降职,即“左迁”。 7、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调职。 8、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9、出:出京受任。 10、去:卸职。

11、黜:废免,革职免官。

12、放:放逐 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13、陟:升迁

14、夺:罢职免官。 15、罢:革除官职 16、复:恢复旧职

虚词“于”“以”整理 于:

1、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

①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表动作对象,“对”“向” ②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动作对象“与”。 ③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表动作对象“对于” ④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表动作对象“向” ⑤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表动作处所“在”

⑥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表动作范围“在” ⑦ 权起更衣,素追于宇下《赤壁之战》表动作处所“到” 2、放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一般译为“比”,有时译为“胜过”

① 急于星火《陈情表》 比 ② 良曰:“长于臣” 《鸿门宴》比 ③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比 3、复音虚词“于是”

① 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同。 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之后,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翻译成“在这”“从这”等。

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译为“在这职业上”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蝉山记》译为“对这件事” 以: 一、介词

(1)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凭、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

① 臣具以表闻《陈情表》 把

②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表工具或凭借 “用”“凭借” ③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拿”“用” ④ 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凭借 “凭”“依靠” ⑤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表依据 “按照” 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表身份“凭借” (2)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① 臣以险衅《陈情表》表原因 “因为”

②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赤壁之战》 “因为”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可译为“在”“从” 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表时间“在” (4)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率领”。

①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和” ②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率领”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蝉山记》表并列“并且”或不译 (2)表目的 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 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表目的 “来” ②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来” ③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来” ④ 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来” (3)表因果 可译为“因为”

① 臣以供养无主 《陈情表》 表原因 “因为” ② 但以刘日薄西山 表原因 “因为”

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蝉山记》“因为” (4)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如: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 三、副词 通“已”,已经

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四、复音虚词“以是”“是以”可译为“因此”

①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因此 ②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

③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因此 五、无以 “没有用来……的”或“没有办法”

如: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