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研讨课教案_0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研讨课教案_0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词意,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词作。

2. 品味词句,理解作者在词中抒发的感情。

3. 体会“闲”字的妙处以及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在词中抒发的感情。

2.结合全词内容,体会“闲”字的妙处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定风波》,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种面对人生风雨无惧无畏,豪迈旷达的人生态度不禁让我们折服。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首词,清代评论家陈廷焯评价这首词的作者“笔意超旷,逼近大苏。”,他就是宋代词人陈与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二)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有节奏地朗读。

(1)部分注解:

洛中:指洛阳一带。

午桥:在洛阳城南。据《新唐书裴度传》载,裴度曾建别墅于午桥,号绿野堂,用作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宴饮吟唱之所。

长沟:指河流。

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指雨后初晴时的月色。

渔唱:即渔歌。

三更(gēng):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2)节奏: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 这首词的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明确: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夜点明时间,小阁点明地点,忆洛中旧游是事件。从标题中可知这首词的主要内容。结合内容可知,词的上片主要写“忆洛中旧游”,下片主要写“夜登小阁”。

(三)忆洛中旧游

1. 请同学们有节奏有感情地齐读词的上片,并思考哪一个字统领上片内容。

明确:忆。

2. 词人在上片具体回忆了哪些内容?

明确:词人回忆了午桥桥上饮酒这件事,回忆了坐中的豪英这些人,回忆了“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夜的景。总的来说,词人回忆了人、事、景。

3.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长沟流月去无声”还有怎样的象征意味?

明确:

(1)我和朋友们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杏花”则点明在春天的夜晚,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2)长沟流月去无声,联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有时间流逝,年华不再的象征意味。

(四)夜登小阁

1. 请同学们有节奏,有感情地齐读词的下片。

2. 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说说“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是什么意思?

(1)写作背景:

陈与义于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中上舍甲科进士,当上文林郎,授职开德府教授,此后曾遭谪贬。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北宋灭亡。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因之开始了生涯,自陈留南迁避难,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夏,陈与义抵达南宋首都绍兴。改任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而南宋朝廷在播迁之后,仅能自立。

这首词写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2)“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

3. “闲登小阁”为何不按照标题写成“夜登小阁”,“闲”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结合“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等词句及写作背景理解。

明确:

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居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

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

从20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4.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1)意思: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2)情感:词人把国家兴亡、人生穷通的大感慨,付之于渔唱,表达了自己内心寂寞悲凉的情绪。

(五)总结

这首词上片叙事,回忆了往昔与朋友宴饮聚会的欢乐场景;下片抒情,抒发了词人对国家盛衰兴亡,个人知交零落,时光飞逝而又功业无成的感慨。全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六)名家点评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神到之作,无容拾袭。渔隐称为清婉奇丽,玉田称为自然而然,不虚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笔意超旷,逼近大苏。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豪旷,可匹东坡。上片言昔事,下片言今情。“忆昔”两句,言地言人。“长沟”三句,言景言情。一气贯注,笔力疏宕。换头,忽转悲凉。“二十”两句,言旧事如梦。“闲登小阁”三句,仍以景收,叹惋不置。

(七)课后作业

阅读《无住词》《简斋集》,进一步了解陈与义的诗词风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