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团队小游戏

团队小游戏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班会主题:好习惯伴我成长

二、班会对象:全体学生

三、班会时间:周五下午班会课

四、班会目的:

1.通过本次班会懂得个人的习惯对自己命运有作重要的影响。

2.认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长期的自律和心理暗示来规范。

3.通过同学的实例来展示坏习惯是我们进步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和好习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影响。从而让全班同学自觉摈弃坏习惯,发自内心愿意努力养成好习惯。

4.通过讲解、问答、小品、游戏等班会方式来告知学生好习惯具体有那些?以及我们如何做才能逐渐养成好习惯的具体方法。

五、班会课前的准备:

1.班主任组织召开班委扩大会,在会上明确告知与会的同学们本次班级班会的主题和具体要探讨的内容。

2.班会班会前的准备小组分工,具体分为主持人组、节目组、后勤保障组、资收集组、程序设计组和现场互动组。各个小组的功能在会上都要有具体的布置。例如主持人组主要负责写串词和现场的主持,节目组则负责编排和“好习惯”的养成有关的节目,后勤保障组则负责现场的布置,道具准备等。

3.班主任在准备期间加强和各个小组的沟通交流,及时把想要在班级班会中体现的意志与各个准备组衔接,反馈以确保本次班会的成功。

六、班会流程设计: 主持人:

(一)、梁静贤:(教室已经由后勤保障组布置完毕)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王雅茹:我们有缘走进了同一间教室。

陈燕:我们有幸成为了同学。

李浩:我们将一起走过中学的美妙时光。

大家一起:这里将见证我们火热的青春,让我们用希望点燃我们进取的动力;让我们用激情扬起奋进的风帆;让我们用汗水浇灌成长的乐土;让我们一起对童年的幼稚和不小心养成的陋习告别;让好习惯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梁静贤: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七年级一班“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李浩与陈燕留在主持人的位置其他人暂时退场)

(二)、陈燕:李浩。

李浩:什么?

陈燕:你知道什么叫做“习惯”吗?

李浩:这我当然知道,习惯就是你经常不由自主的、情不自禁的行为。

陈燕:你说得很对,可是你知道习惯有好和坏的区别吗?

李浩:这谁不知道啊,当然了,比如我就只有好习惯没有坏习惯。

陈燕:你还真不知道什么叫谦虚啊,我就知道你有个坏习惯!

李浩:不可能,你说!

陈燕:那我就当着全班同学说了,我就发现你经常咬手指甲。

李豪:你可真是好笑,我爱咬自己的手指甲,又没咬你的手指甲,这么多年了也没见我

为此生什么病,我说这不算什么坏习惯。

李浩:你还别得意,真要是当你为此生了大病后悔可就来不及了,你可别小看了坏习惯的威力,不信你看:(这时候教室的多媒体开始放映资料小组收集的,(班主任 www.banzhuren.cn)关于一些我们认为不起眼的坏习惯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危害的视频)

1.开车打手机遭致车毁人亡

2.看完电视不拔下插头导致的家庭火灾

3.不讲个人卫生(不爱勤洗手,咬铅笔,咬指甲)导致的各种疾病

4.长期坐姿扭曲导致的侧肩、驼背等

5.不爱朗读导致的交流困难、英语单词难记住等

(梁静贤和王雅茹上来主持,李浩和陈燕退场)

(三)、梁静贤:看了刚才的短片,可这是把我吓了一跳,没想到我们认为并不起眼的坏习惯竟然有如此大的危害。

王雅茹:是啊!大家可不要以为刚才视屏里的离我们很远,下面请看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关于习惯的故事。

梁静贤:请欣赏小品《我这是怎么了?》

(节目小组出场表演他们已经排练好的节目)

此处略去具体表演过程,简单交代剧情:

一个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张力,在他的一天中由于自己的坏习惯被各科老师批评,被家长误解,被同学嘲笑,最后连自己也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不能接受自己,非常烦恼。

(四)、(陈燕和梁静贤主持)

陈燕:看了刚才的小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你能说出张力同学烦恼的原因吗?你能为他想想什么办法呢?请同学们给他出出注意吧!

(现场互动小组积极将准备好的问题,疑惑,见解,观点等向主持人和全班同学提出,以此来带动现场气氛,感染同学们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进来。)

现场同学和主持人的互动环节有较强的不可预见性与生成性,所以此环节对于主持人是较大的考验。

(五)、(王雅茹和李浩主持)

刚才大家的讨论可真是十分热烈,同学们也提出了许多帮助张力走出烦恼的办法,我也深受启发,下面我有一个神秘的礼物要送给大家!

(此时教室的多媒体再次播放一段视频)

此段视频内容是关于王雅茹(王雅茹同学是本班同学中有着许多好习惯的榜样)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一天的展示。

李浩:王雅茹同学可以说在我们班的许多方面都能够成为我们榜样。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视频,谈谈你在王雅茹的身上发现了那些好习惯?谁能说说她怎样有那么多的好习惯呢?

(由于这个环节是老师和王雅茹单独准备的,所以现场的互动就完全没有预演,生成性问题和对主持人的考验将更加明显)

现场互动结束后此环节有王雅茹自己来进行小结。

(六)、梁静贤、王雅茹、陈燕、李浩主持

此环节由上面的四位主持人进行“好习惯我知道”接力。

王雅茹:(礼仪习惯)

(1)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2)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住校生在校须外出时,要请假,并跟班主任说明去向)。

(3)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要主动向老师问好,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4)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5)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不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6)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7)讲话文明,不说脏话。

李豪:(学习习惯)

(1)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等老师上课。

(3)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

(4)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梁静贤:(生活习惯) (1)

按时起床,不睡懒觉。

(2)起床、穿衣、洗漱、整理房间、吃饭行动快速、做事利索。

(3)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在路上打闹,不进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不健康场所。

(4)讲究个人卫生,经常剪指甲,不染发、不留长发,不穿奇形怪状的衣服,穿戴整洁,不穿拖鞋进教室。

(5)积极主动打扫教室、寝室、不带瓜子、糖果等进入校园,不乱扔拉圾,不乱涂乱画。

(6)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

(7)住校生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尊重他人,不在寝室里讲话,更不能大声喧哗。

(8)要准时打扫及整理寝室,确保寝室整洁、干净。

(9)注意安全,关爱生命,不攀爬围墙。

陈燕:(节俭习惯)

(1)用水用电要及时关闭开关,节约用水用电。

(2)爱护桌椅、门窗,不乱攀折树木花草。

(3)爱惜礼物,不追求穿戴,不跟他人攀比。

(4)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节约每粒粮食。

(5)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寝室用具。

(6)正确支配零用钱,不乱吃零食。

(7)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8)走读生进出校园要随时配戴出入证。

(七)、小结反思(班主任)

周老师(我):

看了同学们在班会班会中的热烈表现,老师也是深受启发。(此时对刚才在班会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作深入简要的分析和讲解,例如对于好习惯是如何养成,需要我们那些心里品质等)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曼恩说过:“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在我们班会班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周老师最想送给大家的话是:“做习惯的主任,不做习惯的奴隶,你们准备好了吗?从现在开始好习惯伴我成长”

组织班集体活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冬蕾

一、班集体活动的选择

组织班集体活动,常常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但以哪些具体内容、以什么样的具体形式来表现这个主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班主任则常常面临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才智再出众,也顶不上群策群力。因而,在选择班集体活动的内容或形式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收集“点子”。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且其中不乏见多识广的小能人,调动集体的智慧去组织活动,既能迅速作出选择,又能考虑得全面、周到。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一些主题范畴较广、内容形式可以较灵活的班集体活动的选择,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较擅长或较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如组织“学雷锋”活动,表现这个主题的内容和形式很多,就可以不一定进行统一组织,而给学生以选择的机会。学生们能根据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式。一些娱乐性较强的班集体活动,也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给选择的权利,满足他们的意愿。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参与班集体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既有助于充分发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

(三)充分展现本班的特长

在选择班集体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时,要充分展现本班的特长。一般地说,每个班都有各自的“风气”,同学之间的爱好、情趣等常常相互影响。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某个相对集中的爱好才能得到发展,便形成了一个班的特长。如有的班级有名学生从小练过舞蹈,跳得很美,而且能自编自舞,使其他学生羡慕不已。有了文艺演出的契机后,她就编舞帮同学排练,这样拉出了班级的一支“舞蹈队”,使一个班形成了特长。班集体活动充分展现本班的特长,实际上也是有意培养特长。每个学生都很重视班集体活动,一旦有了在班集体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机会,一定全力以赴地准备,力图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这些有特长的同学便再一次得到了锻炼。选择能展现本班特长的班集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自豪感。班集体活动不是封闭的,往往会有对外“开放”或作为“公开观摩”的情况。班级与班级,尤其是平行班级之间,学生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比较。如果班集体活动没能展现本班特长,在比较中便容易失去优势,从而使本班学生自惭形秽,产生自卑感。反之,如班集体活动通过适宜的内容和形式展现了本班特长,则会令本班学生产生自豪感,增强班级荣誉感和自信心。可见,在班集体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过程中,注意展现本班的特长非常重要。

二、班集体活动的准备

在选择好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后,便着手进行班集体活动的准备工作。在准备过程中要注意:

(一)充分重视全班的参与

班集体活动重在“集体”二字,要让全班同学感到,自己是班里的一员,因此必须参与每次班集体活动。际活动中我们常看到的是,有特长的一些学生(有的甚至是一身数长)在活动中说、演、唱、跳,忙得不亦乐乎,而多数学生只充当观众。的确,一个班集体中,能够在活动中表现特长的只是少部分学生,大多数学生常常是一无所长。但即使是这样,也必须充分重视全班的参与,尤其重视那些特长不明显的学生。哪怕是一些零碎的、细小的,但与活动有关的事务安排给这些学生完成,也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在参与。只有重视全班都参与,集体活动才有凝聚力,班集体才有生命力。

(二)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才能

班级干部是班主任的有力臂膀,在班集体活动的准备过程中,班主任一个人无法面面俱到,抓得十分仔细,必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才能。实际组织活动时,我的做法是把各项准备工作“承包”给班干部。例如组织一次公开观摩的主题班会,内容较多,形式也有所创新。学

生既兴奋,又紧张。为保证忙而不乱,我在确定了表演人员及各项后勤工作人员之后,又把这些工作的督促、检查任务“承包”给班干部,并对班干部进行集中教育,要求他们不仅“管”,还要带头“做”,对准备过程中同学的困难要积极帮助解决,遇到难以解决的情况及时汇报给班主任。这样,班干部分工明确,知道自己的“管辖”范围,就能有针对性地督促和检查各项准备工作,从而保证活动顺利地开展。同时,在这个阶段中班干部的以身作则增强了他们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培养了自身的组织能力,增强了责任感。

(三)充分体现教师的关心

在班集体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班干部“承包”管理后,并不是说班主任就可以不闻不问、坐等活动的开展了。还应当不时到学生中去关心准备的情况,鼓励学生全力以赴,提高活动质量。班主任一句关心的话语,常能使学生温暖至心。反之,如果班主任对活动的准备工作不闻不问,对学生漠不关心,则会大大降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他们精益求精地去努力提高,必然会影响活动的质量。因此,在班集体活动的准备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体现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如组织中秋晚会时,我班决定排演一个十人参加的集体舞。考虑到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且人员较多,恐怕难以组织好,第一天我就首先到达了约定教室。果然有几个学生迟到,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表示了关心,询问他们有什么具体困难,我尽量帮助解决。结果这几个学生都很惭愧,在后来排练的过程中再也没有人迟到,排练出的舞蹈质量也较高。可见,充分体现班主任的关心,能增强学生做好准备工作的动力,使他们自觉地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从而提高班集体活动的质量。

三、班集体活动的总结

总结是理性的反思过程,是认识过程的又一次飞跃,也是学生得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方法的必要途径。因此,班集体活动开展后,不论成功与否,都应当进行总结。在总结活动成效时,应当注意:

(一)充分评价活动的质量

班集体活动是全班同学都参与的,评价活动的质量当然也为全班同学所关心。评价切忌泛泛而谈,光一句“总的来说不错,还需要继续努力”远远不够,只会使学生对今后的活动失去兴趣,保持“温吞”。也不能只“说好话”不“说坏话”,这样会导致少年学生盲目自傲。(班主任 www.banzhuren.cn)评价应尽可能具体和中肯,让学生在活动后既得到了付出努力后的赞扬,又清楚了自己的弱点。如一次演讲比赛活动后,我对每位选手的表演都作了详细剖析和评价,某人神态自然大方但语速太快;某人演讲有力度但稿子写得太冗长;某人态势语很好但吐字不够清晰;某人普通话很规范但有不雅的习惯动作,等等。这些优缺点明显的评价用诚恳的语调说出,得到了全体学生及他们本人的认同,选手们纷纷表示,一定针对自

己的缺点,努力改正,提高演讲水平。这样具体而中肯地进行评价,既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能使学生认识不足,摒弃错误。

(二)充分显示学生的感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班集体活动开展后,不光班主任要充分评价活动的质量,也要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感受,总结活动的得与失。我班在与一所小学的学生举行“手拉手”联欢活动后,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自由发言,对该次活动进行总结。全体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对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的准备工作等情况一一作了总结,最后得出如下共识:这次活动表演者准备得充分、表演得投入,但组织者(班干部)没有考虑场地、音响等实际情况,致使表演效果较差。但与小学生联欢、表达爱心的目的达到了,对活动的组织者来说,也是一次“挫折教育”。学生在自己参与、自己总结——显示自己感受的过程中,又一次接受了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