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主干课2-电视编辑

来源:意榕旅游网
《电视编辑制》复习大纲

一、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电视编辑制作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专业必修课。电视编辑学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分支。电视编辑制作对于培养学生接受电视媒体采、写、编、摄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广播电视节目采编制作及主要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视编辑思维方法和基本理论技巧,提高传媒科技应用能力,拓宽电视片创作知识面,提高电视片解读能力;要求学生了解、熟悉电视编辑制作流程,全面掌握制作电视编辑的基本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电视编辑设备,初步具备电视编辑的制作能力,能够进行电视新闻、纪录片(电视专题)、音乐电视等的编辑;要求学生需要独立操作非线性编辑设备,完成形态不同的短片,结合电视节目创作在制作理念上提出问题并讨论 。 三、课程考核方式和题型设置:

本课程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题型包括五种,即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题目类型您可根据科目需求修改)。各种题型的分值为:单项选择题10分,包括10个小题;多项选择题20分,包括10个小题;判断题10分,包括10个小题;名词解释题15分,包括3个小题;简答题30分,包括3个小题;论述题15分,包括1个小题。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四、课程知识要点:

第一章电视编辑导论

重点内容:

(一)电视编辑基本内涵,了解不同节目制作手段的划分以及当前电视节目形态基本格局。我们可以把电视节目的制作程序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包括选题、策划、采访、构思、拍摄;构思阶段一般包含:修改脚本、确定风格基调、撰写编辑提纲、完成分镜头稿本。

(二)录像制作手段可以分为ENG(电视新闻采集)、EFP(电视现场制作)、ESP(电视演播室制作) 三种方式。 (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基本考量要素包括政治导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专业水平,并不以收视率为唯一标准。作为一种监督和考评节目质量的机制,广播电视节目评估由视听统计系统、专家评估系统、受众反馈系统

组成。

(四) 电视导播的任务与技巧。(1)导播任务:1编写台本并分镜头。2调机,

即调动摄像机。3切换画面,也就是操作切换器。4现场监督。(2)导播技巧:1单机调度。2单机换景。3导演手语。

第二章非线性编辑

重点内容:

(一)了解电视编辑系统的发展历程,重点掌握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的比较。线性编辑以磁带为依托,非线性编辑以盘基为记录载体。所谓非线性,实际上指工作流程不是在时间轴线上,而是任意的,分割的,其工作素材是可以前后随意调动的,经各种处理后,重新编排的技术。非线性编辑可以实现的编辑方式有插入编辑、组合编辑、覆盖编辑、叠加编辑。传统的线性编辑无法实现插入编辑方式。

(二)重点掌握非线性编辑的特点与性能。非线性编辑则是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它主要是通过数字压缩技术将视频、音频素材数字化,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然后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对数字化素材进行多种处理。 由于所有处理采用了数字处理技术,信号的多次处理及特技编辑不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视频的多次播放及录制的质量非常稳定。同时设备的新旧也不会影响视频制作的质量。 (三)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构成。系统的操作使用十分简单,非线性编辑系统集成了音视频录入输出 、 特技制作字幕叠加等功能为一体, 使用计算机可以完成以上所有操作,非常直观。系统的性能价格比高,制作效率高。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技术集面了视频处理及特技编辑, 使得系统与传统设备相比价格降低很多,同时对视频常规设备如录像机等数量的要求也降到了最小。从制作来看,将原来的磁带 操作改为计算机操作,编辑效率有很大提高,反复插入修改十分方便。

第三章两种影像语言-蒙太奇与长镜头

第一节 蒙太奇 重点内容:

(一)了解蒙太奇的概念与含义;重点掌握蒙太奇的类别及表现形式;我们把两种影像语言叫做“蒙太奇”和“长镜头”。在影视美学发展过程中,蒙太奇理论和长镜头理论是两种最基本的剪辑技巧和影视思维方式。“敖德萨阶梯”是蒙

太奇学派的实践体现之一,采用了杂耍蒙太奇的手法,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二)理解蒙太奇创造影视的时间和空间。蒙太奇有基本的叙事功能和表现功能两种。《电影语言》中把蒙太奇分为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两种。蒙太奇语言特点:(1)表现的、主观的影像语言;(2)“对列构成”的特点;(3)剪辑的艺术;(4)强制的艺术。

(三)蒙太奇不仅是一种表现手法,更是一种影视艺术基本的思维方式。按照蒙太奇派的观点,影视是剪接的艺术。他们认为电影的意义是在剪接中形成的。蒙太奇语言的特点之一便是,通常体现出封闭性的叙事方式,故事的结尾、实践的结论是由作者给定的。

(四)蒙太奇剪辑把内容含义绝对相反甚至冲突的影像对列起来,用闪出闪回组接,形成戏剧性冲突,可称之为对比蒙太奇。

(五)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在两个以上不同地点的并行事件,用镜头的“闪出闪回”,来制造影像间的平行发展关系,俗称“平行蒙太奇”,它的巨大作用是拓展了银幕及其空间。

(六)若干形象相似、气氛相同、情绪一致的影像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给观众视觉以反复冲击形成高潮,可以称之为“积累蒙太奇”。

(七)用一个影像来暗示另一个影像,即一个影像(甲)是作为另一个影像(乙)的符号而出现的。例如,鲜花喻示着春天、少女、儿童……怒涛预示着人的愤怒等。隐喻蒙太奇实际是一种“非直观”的表现,是“诗的秘密”所在。

第二节 长镜头 重点内容:

(一)了解长镜头的概念与含义;重点掌握长镜头的表现形式与特征。长镜头语言特征:再现的、客观的影像语言。(2)场面调度。长镜头不能用切换,于是就用镜头的运动或者主体的运动来代替切换所要实现的场景变化。(3)摄影艺术的无控制剪接。(4)非强制的、开放型的叙事方式。

(二)理解长镜头与蒙太奇的比较。对电影本性的不同理解就是表现与再现的区别。(1)长镜头的语言是:再现的、客观的影像语言;场面调度:摄像机、拍摄对象、拍摄环境之间连续的空间关系;摄影艺术的无控制剪辑;非强制的、开放型的叙事方式。(2)蒙太奇的语言是:表现的、主观的影像语言;“队列构成”的特点;剪辑的艺术;“强制”的艺术。

(三)在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包括三个元素摄像机、被拍摄主体、拍摄环境。这三者之间是一种空间关系,之间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四)长镜头理论或者纪实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有克拉考尔和巴赞。其中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主张电影的本性是物质现实的复原。而巴赞主张一种长镜头美学,认为剪接可能会破坏

时间及空间的真实性。长镜头的语言常常用来拍摄纪录片,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另外一方面可以达到某些多义性效果的目的。长镜头理论认为一个单独的镜头能够独立地表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者是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片段。

第四章剪接点的处理

重点内容:

(一)理解各类剪接点的不同特征(动作剪接点、情绪剪接点等)。一部电影或电视作品可以分成若干个段落。段落是电影电视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说,影视作品的段落是依据自然段落、时间转换、地点转换、节奏性段落来划分。 (二)重点掌握各类剪接点的不同原则和规律。合理组接镜头的基本规律: (1) 根据影视的主题思想、基本内容来组接镜头;

(2) 按照拍摄方向的一致性(即轴线规律)来组接镜头; (3) 按照主体动作方向的一致性来组接镜头;

(4) 按照主体运动速度、节奏的协调性来组接镜头; (5) 按照影调和光线的一致性来组接镜头; (6) 按照景别大小、远近来组接镜头;

(7) 按照画面主体在构图中的配置来组接镜头。 (三)镜头的长和短明显影响着影视节目的节奏。把一定长度的画面当中的镜头转换频率叫做剪接率。剪接率也就是蒙太奇节奏——由镜头转换快、慢形成节奏的一个标志。

(四)所谓叙述性节奏就是影视片当中主线的发展的曲线,这种主线发展的曲线应该有高潮和低落,发展和停顿,紧张的高潮点和结局,就是应该有张有弛,有起承转合。

第五章画面剪辑的原则

重点内容:

(一)掌握电视画面的匹配原则,能够根据画面的匹配原则对提供的素材进行剪辑。掌握剪辑的景别处理原则。

(二)了解轴线定义及轴线创作规律;掌握一般意义上的合理地越轴,能对越轴的画面进行修改。运动轴线,由主体运动路线所形成的一条无形的线。运动轴线规律要求在拍摄相同环境下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所有的摄影机的机位都必须限定在这根轴线的同一侧。不管是什么形状的运动轴线,都要求所有的机位限定在这根轴线的同一侧。否则,便会出现跳轴的情况。屏幕空间统一感就会遭到破坏。(三)合理越轴的基本原则为:一是要淡化跳轴所引起的不良器官刺激;二是努

力设法提示镜头前的正确空间关系。主要方法有:全景交代;特写间隔;摄移过渡;动作过渡;轴线互换;反复越轴,制造节奏。

(四)正反打镜头也成为三镜头法,通常指的是正反拍,外加一个中景的双人镜头,这是影视最惯用的谈话剪辑手法。

第六章场景过渡的手段

重点内容:

(一)熟悉电视画面的转场镜头处理技巧,能使用不同的转场技巧。逻辑性和节奏性应该成为影视剪辑工作始终要贯穿的基本原则。所以要讲逻辑性,就得全面的考虑: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形象的逻辑。段落转化出画面的合理过度因素有相似性、逻辑性、比喻性、过渡性,这四点段落转换的合理过渡因素,可以保证段落转换的连贯、顺畅。

(二)理解技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内在含义。技巧式画面转场的形式: (1) 淡出、淡入(或称渐隐、渐显),用于大段落的转换; (2) “空画面”转场,用于高潮段落的转换;

(3) 叠化:用于回忆、想象、时间转移、景物频繁变换、软过渡等; (4) 划过,又可分成:圈出、圈入,帘出,帘入。造成时间地点的快速转换; (5) 定格,又称“停帧”,对转场时出现的细节有突出加强的功能; (6) 翻转特技,用于对比的段落。

(三)无技巧转场是指转场手法全部由切换镜头直接过渡,而废止技巧画面。它之所以能够成立,首先是因为影视艺术在时间上的充分自由;其次是来自观众的接受能力。

(四)画面剪辑的任务:(1)保证屏幕形象的恰当使用使节目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精良的艺术、技术质量;(2)用分镜头来解析被拍摄对象,由表及里、有全局到细部;或由里及表、由细部引向全局;(3)分隔场次和段落完成一部影视作品的基本结构框架;(4)运用形象对列来制造戏剧效果。

第七章剪辑的时空表现

重点内容:

(一)运用电视时空艺术化的特点以及时空表现的形式特点来编辑电视作品。 (二)掌握不同性质的电视时间以及电视空间的构成及形态表现,熟悉电视空间

的特点。屏幕上的叙述时间与现实时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打破了后者固有的不可更改的连续性,形成了并非连续的连续感。电视节目中叙述时间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压缩、延长、停滞和实时。

(三)影视中的一切节奏来自运动。影视中运动的的节奏形式:(1).叙述性节奏。所谓叙述性节奏就是影视片当中主线的发展的曲线,这种主线发展的曲线应该有高潮和低落,发展和停顿,紧张的高潮点和结局,就是应该有张有弛,有起承转合;(2)由不同剪接率造成的不同“蒙太奇节奏”;(3)由摄影机运动造成的“背景运动节奏”;(4)由被摄主体运动形成的“表演节奏”;(5)可以由音响、光影、道具、拍摄角度变换造成多种节奏形式。

(四)组接镜头的基本规律:根据影视的主题思想、基本内容来组接镜头;按照拍摄方向的一致性(即轴线规律)来组接镜头;按照主体动作方向的一致性来组接镜头;按照主体运动速度、节奏的协调性来组接镜头;按照影调和光线的一致性来组接镜头;按照景别大小、远近来组接镜头;按照画面主体在构图中的配置来组接镜头。

第八章声音编辑基础

重点内容:

(一)理解影视声音的概念、要素及内涵。声音三要素为:语言、音乐和音响。 (二)掌握影视声音的录音系统展示及制作流程。声音剪辑中音乐、音响和人声的排列方式不是首尾相接的的,是一种“织体”的形式。

(三)掌握影视声音(前期)制作工具(传声器、调音台。录音机)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第十章音响的编辑

重点内容:

(一)理解音响的概念和类别,应用实例对音响编辑进行分析。

(二)掌握音响的录制与采集。音响可采取三种方法录得:同步录音法、后期配音法、前期录音法。(1)后期法配音是指先录图像,编好画面再配音,如电视剧的台词、纪录片解说等。优点是能给画面编辑和声音处理带来自由,发挥各自的艺术效果。(2)同步录音法是指在摄制画面同时录下现场的音响。这是新闻、纪录片、电视剧、演播室节目、体育比赛节目大量采用的方法。省事、简便、现场

感强。

(三)双指向性话筒常用来拾取二组声源,如师生对话,两边乐队演奏、会议双方讨论等。收录声压较高、脉冲较大的声源,比如打铁声、枪声、爆炸声。所选择的话筒对灵敏度的要求是较低的灵敏度。

第十章编导的音乐构思

第一节音乐

重点内容:

(一)了解影视音乐的发展历程;理解影视音乐的功能特性。

(二)掌握编导的音乐构思的方法。简约主义(Minimalism),又称为复奏音乐(repetitive music)、原声音乐(acoustical music)及冥想音乐(meditative music),这些名称也代表着不同简约主义音乐家在音乐上的不同取向。简约主义音乐家都一致有意识地要对抗传统以来教条主义下的十二音阶体系作曲技法,他们更着意在音乐上的回旋反复设计,强调韵律与节奏。

(三)配乐和画面的有机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下列三个方面:(1)模拟作用。(2)渲染作用。(3)暗示作用。编导应当把握以下几点:1.画面段落转换必须明确。2.画面段落不要分得太碎太短。3.配乐素材宜集中不宜过于分散。4.使音乐形象更突出、鲜明。5.注意乐队的使用。5.关于纪录片中歌曲的使用,一定要慎重和有目的性,力求用得恰到好处。

第二节同期录音

重点内容:

(一)了解同期录音的概念及工艺流程,重点掌握同期录音的创作形式及特征。同期录音是指在拍摄画面的同时进行录音,声画完全同步。在此过程中,同期录音师需要录制现场同期声、静场声、现场补录声和音响。同期录音获得高质量声音的方法:(1)话筒尽量靠近主讯号的声源,这是防止声音清晰度劣化的基本方法。 (2)如果摄影机站在较远的位置上,使用高指向的外接话筒。(3)现场过于嘈杂,那就需要用无线话筒,但易收干扰。(4)录音机所录的素材的频率特性等性能不佳。(5)周围的杂音,暗噪音太大。(6)话筒的指向性未对准发言者,使频率特征下降。(7)残响时间太长的室内。控制因素:声压级、噪声、失真、混响。

(二)了解同期录音的技术基础,重点掌握拾音(同期录音)的方法及要求。同

期录音的三原则:语言声音优先于音响、声音录制画内声音优先于画外声音录制、录音助理(话筒员)工作时要而向拍摄对象和摄影机。

第十一章解说词的写作与应用

重点内容:

(一)了解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及语言特征,三种不同风格的解说词类型:诗意性、说明性、评论性。其中,诗意性解说词以一种优美或带有饱满情绪和鲜明意象的语言,通过情绪的感染,试图使观众认同影片的内容。解说词语言的特征:1、断断续续,时有时无,离开画不能单独发表;2、语言朴素无华,切忌华丽词藻堆砌,更不要“玩深沉”,无病呻吟;3、短而精,有概括力,切忌让解说“铺天盖地,充满画面”;4、通俗化口语化。

(二)重点掌握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处理,以及解说词的构思方法。解说的布局,是因画面内容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不能有脱离画面而单独进行的解说构思与撰写、播读。解说的作用是对画面进行补充和提高,而不是简单重复画面。 (三)电视节目屏幕文字的传播功能包含有说明功能、复述功能、信息功能、提示功能等多种功能属性。

(四)解说词的作用:(1)给画面以思想性补充(2)给画面以事实性补充 (3)给画面以知识性补充(4)给画面以艺术性补充(5)对画面进行串联、转场

五、试题举例(每一类型题目举一题即可)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理论认为,一个单独的镜头能够独立地表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者是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片段。 A.蒙太奇 B.长镜头 C闪回 D.景别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不止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上“√”,错误的在括号内写上“×”, 无需改正)

1、“敖德萨阶梯” 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爱森斯坦成功的运用了长镜头手法,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

四、名词解释 1、轴线规律

五、简答题

1、解说词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解说词写作的特殊规律,简述解说词在电视节目(可以纪录片为例)中的作用。

六、论述题

1、结合电视节目的实例,谈谈合理组接镜头的基本规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