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东莞市大朗中学月考1

东莞市大朗中学月考1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东莞市大朗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饶治中 2011.9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感喟/匮乏 孝悌/递增 曲解/曲调 ......B.祈祷/颀长 梦魇/笑靥 称心/称霸 ......C.漂白/剽窃 浣纱/甲烷 屏蔽/屏弃 ......D.拮据/狡黠 隔阂/ 殷红/殷切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据报道,北京大学将在全校实施‚学生学业会商制‛,对符合其标准的十类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了的广泛争议。‚会商制度‛是否是洪水猛兽,尚未知晓。对于制度制定者而言,他们....对思想偏激的学生的关注不是异想天开式的杞人忧天,而是有现实的必要性。当然,‚会商制度‛........

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当学生因为忌惮被‚会商‛而墨守陈规,他们就不愿意表达自己,....生怕走到太‚偏激‛的地方。

A. 洪水猛兽 B. 异想天开 C. 杞人忧天 D. 墨守陈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 A.总体说来,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

B.从自卫队、消防厅海水浇注,到“50死士”冒死进入现场抢修,再到东电宣布几个机组开始通电,人们一度以为看到了遏制核危机的希望,因为通电、注水、冷却是防止反应堆燃料棒熔毁的三个关键步骤。

C.在昨天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胡晓义对上下班车祸不算工伤问题表示,这一改变是由于交强险实施之后,道路交通事故的赔偿有了相应的渠道。

D.擅自收集、刊载和传播广大作者未授权的作品并以此牟利,显然违反了著作权法的规定,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由于有了众多的遗传学证据, 。一些中国学者仍然坚持中国人有自己的起源,大概是出于‚民族感情‛。 。何况,承认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都是非洲人的后裔,无损于民族的尊严, 。 ①单起源说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学说 ②多起源说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学说 ③但是科学事实应该战胜感情

④但是感情不应该凌驾于科学事实之上

⑤正如承认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无损于人类的尊严 ⑥正如承认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无损于中国人的尊严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⑥ D. ①③⑥ 二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1

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

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上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

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

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

起田中从军终日力战用命前驱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

必用。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①阃:外城之门;②私养钱:私人赡养家属的俸钱;③上功:呈报功劳;④首虏:

砍下的首级和俘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辇过郎署(过:拜访) .

B.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因„„获罪) .C.皆自用飨士(飨:享用) .

D.鄙人不知忌讳(鄙:地位卑下)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

B.上乃卒复问唐曰 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

C.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D.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

7.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父家安在? B.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C.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D.复以为云中守。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匈奴为患,孝文帝希望能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来辅佐自己,但冯唐认为廉

颇、李牧这样的人才难以得到孝文皇帝的重用。 B.冯唐的直言不讳令孝文帝很没有面子,盛怒之后的孝文帝还是虚心的向冯唐请教诸如

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C.冯唐以对比的方式,以李牧前后不同的遭遇说明帝王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这样才

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帮助自己建立功勋和霸业。 D.魏尚因故意虚报军功而被责罚,冯唐认为皇帝刻薄寡恩。孝文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就派冯唐前去赦免了魏尚,恢复了他云中太守的职位。

2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终日力战用命前驱斩首捕虏上

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②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7分)

临行与故游夜别

何逊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1)颈联中的“暗”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诗人是如何抒发出心中的“悲”情的?(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论语》十则)

(2) ,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3) ,二十三年弃置身。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

(4)斜阳草树,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张 伟

8月13日,美国重量级的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只有经过仔细鉴别和彼此对照之后,才能弄清这位82岁的老人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作为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政论家,或按他自己喜欢的称呼,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乔姆斯基在短暂的中国之行期间,用沙哑低沉的声音表达了对中国当下事务的认识,并延续了批判美国的老调。他带来一股旋风,除了知识界的欢呼外,《人民日报》也就此发表报道,称他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

事实上,只要对这名学者的生平略作了解,我们便不会感到讶异。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对美国的批评立场一生不变,曾把美国比作‚饿狼‛或‚世界上最大的‛。他甚至抨击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认为它是虚伪的。

这些批评,并未给他带来太大麻烦,相反,却为他赢得卓越的声望。他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全部赞同乔姆斯基的尖锐抨击,以及他彻底的无主义观点。如果说乔姆斯基为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那

3

也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本身,而在于这种观点所持的姿态:批评者。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合格的批评者,以及对待批评者的宽容态度,是我们社会当下亟须拥有的资源。在目前这个变化急剧、事端丛生的发展阶段,缺少合格的批评者,或者缺少对于批评者的宽容态度,将会带来无穷恶果。

在乔姆斯基看来,保持怀疑和批判的姿态,是知识分子的天职,因为知识分子享有知识的‚特权‛,并有专业能力对事物进行深刻剖析。在他看来,知识分子永远面临着两种选择:做一个向权威俯首帖耳的御用文人,或做一个的批评者。他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乔姆斯基成了美国永远的反对派。即使在中国之行的演讲中,他也会时不时地将话锋转回到大洋彼岸那个‚强权‛上。中国的知识界乃至整个社会,有必要对这一番我们略有些陌生的言论进行检视,并且从中得到有益的思考。我想,乔姆斯基的中国之行,是促进这种思考的恰当时机。

我们的社会历来缺少对‚批评‛的集体思考。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有必要从乔姆斯基所带来的信息中学到点什么。

对于那些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社会获得或大或小改进的人来说,学习乔姆斯基强硬而坚持的姿态并不困难。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然而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批评?

而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他们应该从乔姆斯基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

乔姆斯基在对美国社会和提出千般批评的同时,内心却承认,美国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付出一生来对一个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古今的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一个如同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如今,尽管批评声存在于我们社会的诸多领域,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尤其是在乔姆斯基所重视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批评者的角色却愈发稀缺——至少,像他本人那样有品质的批评者日益鲜见。

颇有意味的是,乔姆斯基发表演讲的北京大学,曾经因为引领知识分子的和批判精神而广受美誉,如今却同样因为日渐失去这种精神而饱受批评。不知道乔姆斯基这次来访,是否能帮这所学校乃至整个中国知识界,拾回一些并不久远的记忆。

(选自2010年8月18日《中国青年报》)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

A.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曾经把美国比作“饿狼”或“世界上最大

的”,他甚至认为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是虚伪的。

B.文章认为,相对于被批评者而言,批评者从乔姆斯基身上得到的启示应该更多。 C.乔姆斯基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在当下会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

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

D.乔姆斯基认为自己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因为他认

4

为这是他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

E.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能否存在,可以作为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乔姆斯基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但并不意

味着人们需要全部赞同乔姆斯基的尖锐抨击,以及他彻底的无主义观点。 B.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像乔姆斯基一样的无所不在的反对者。 C.一个卓越的批评者,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

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

D.批评者也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

也正视自己的批评这一问题。

14.文章说乔姆斯基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请问其魅力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

分)

15.为什么说“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回家

【美】演皮特〃哈米尔 寿静心 张来民译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这时,纽约灰暗而寒冷的春天已经在他们身后消失。

公共汽车驶过新泽西州时,他们开始注意到文戈。文戈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他坐在那里,从来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他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

深夜,汽车抵达华盛顿郊外,在霍华德〃约翰逊饭店停下。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文戈坐在座位上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动。几个小伙子感到奇怪,试图猜想他的身世:也许他是一个船长,也许是抛下妻子,离家出走的人,也许是一个回家的老兵,他们回到车上时,一个姑娘坐在他身边,作了自我介绍。

‚我们要到佛罗里达去,‛她欣喜地说,‚听说那儿真美。‛ ‚是的。‛他平静地说,仿佛他想起了曾极力忘掉的事情。

‚想喝点葡萄酒吗?‛她问。他微微一笑,对着酒瓶喝了一大口。他向她道了谢,又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她回到伙伴中间,文戈则打着盹睡着了。

次日早晨,他们一觉醒来发现汽车已停在另一家霍华德〃约翰逊饭店门外。这次文戈进了饭店,那个姑娘坚持要文戈与他们坐在一起。他看来很害羞,要了一杯不加牛奶的清咖啡。他听着年轻人闲聊海滩露宿的情景,紧张不安地抽着烟。回到车上后,那个姑娘又与文戈坐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儿,他讲述了自己辛酸的经历。他在纽约监狱里关了四年,现在回家去。

5

‚你结婚了吗?‛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她问。

‚是这样,在我坐牢时我曾给妻子写过信,‛他说,‚我告诉她,我要离开很长时间,如果她受不了,如果孩子们总是问这问那,如果她太伤心,那么她可以把我忘掉。我能理解。再找一个丈夫。我说——她是一个极好的女人,确实了不起——把我忘掉吧。我告诉她不必给我写信。果真如此,三年半里她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

‚你现在回家,对家里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 ‚是的,‛他羞怯地说,‚不过,上一周,当我确信假释就要批准时,我又给她写了信。我们过去住在布伦斯威克镇,就在杰克逊维海港前边。镇口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你一进镇就能望见。我告诉她,如果她没有改嫁,愿意等我回家,那就在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我看见黄手帕就会下车回家。如果她不想要我,就忘掉这件事——不系手帕,这样我就继续坐在车上走过去。‛

‚哇,‛那个姑娘叫起来,‚哇!‛

她告诉了其余的人,很快大家都知道了。他们都关注着布伦斯威克镇的到来,并相互传看着文戈拿出来的几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妻子和三个孩子——妻子透露出一种纯朴之美,孩子们尚未发育成熟。可以看得出来,照片不知被文戈抚摩多少次了。

现在他们离布伦斯威克镇还有二十英里,几个年轻人都坐在右边靠窗的座位上,等待着那棵大橡树的出现。文戈停止张望,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好像他在给自己鼓劲,决心战胜另一次失望。

这时离布伦斯威克镇只有十英里,五英里……突然,所有年轻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们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只有文戈除外。

文戈坐在那儿望着橡树惊呆了。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这棵树,真像一面欢迎的旗帜,在迎风招展。正当年轻人高声欢呼的时候,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

(原载《美国小小说百家精品》)

16. 回家的标志是黄手帕,作者在写黄手帕时却一波三折,请梳理出黄手帕出现的过程。(4分) 17. “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他坐在那里,从来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他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请分析这段描写的作用。(5分)

18.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成 19—21题。

“短命建筑”现象令人不安

完工没几年就遭到拆除的建筑,现在被网民称为‚短命建筑‛。近年来,因旧城改造加快,各地频现‚短命建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82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3%的人确认身边存在‚短命建筑‛,其中24.2%的人表示‚非常多‛。55.5%的人认为‚短命建筑‛频现会让公众没有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 (一)70.6%的人表示身边‚最短命建筑‛历时不过10年 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身边最短命的建筑是建成几年后被拆除的‛时,70.6%的人选择‚10年以下‛,其中37.0%的人选择‚5年以下‛。 ‚北漂‛5年了,刘晓蕾最大的感触是北京永远在建设中,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新建项目的工地,拆迁新闻也不绝于耳。而她的老家江西省的一个县级市,这两年也在不停地拆建,速度之快让她惊讶不已,同时也让她充满疑惑,‚网上有人调侃‘China’就是‘拆哪’,是我们造不出高质量的建筑,还是因为城市化的需要?‛ 中南财经大学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6

‚短命建筑‛出现不是因为缺乏施工技术或质量管理不到位,而是一些人的观念出现了问题。‚由于地方很多领导的任期不到5年,而拆迁重建最容易看得到‘成绩’。‛ 乔新生指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为了扩大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选择把房地产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建房子收效虽快,建成后就没利润了,所以只有缩短其寿命进行重建,才能不断获利。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 与管理系教师张磊 认为,导致‚短命建筑‛大量出现的深层原因,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问题。‚现在GDP俨然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准。在此情况下,城市规划也就按照短期经济利益频繁变动。‛ (二)‚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 开出租车的王师傅是个老北京人,他感叹北京城 里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和胡同已所剩无几,到处是新建起来的高楼大厦。‚以后的年轻人会不会以为北京城原本就是这样啊?可以拆迁,但也得有保护和继承,你看现在新盖的房子有几个带着咱们中国自己的建筑特色?‛ 张磊认为,频繁拆迁可能会破坏城市固有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给民众生活和心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一些外来居民,由于建筑频繁更新,会导致他们能承受得起的住房单元数量减少,被迫迁移住址或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增大了他们进入城市的成本。 ‚频繁拆迁会让一些人处于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焦虑状态,无法实现安居乐业,这还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乔新生指出,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人还可以去陆羽茶室喝茶,但是在上海,很多人也许只能去星巴克了,传统的东西难以为继。‛ 乔新生认为,频繁拆建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乔新生曾前往全国各地调研,他发现一些城市近郊的农民,也会难掩喜色地告诉他,自己花了几千元钱又盖了一间房,就等着拆迁拿补偿款了。 频繁拆迁会造成什么影响?调查中,66.5%的人首选‚浪费社会财富 ‛,其次是‚城市规划近乎儿戏‛(59.6%),另有55.5%的人认为,频繁拆迁会让公众失去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仅8.0%的人认为‚常变常新,有利于城市发展‛。 (三)‚很多地方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时地方拆迁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环境和营造城市新形象。‛张磊发现,目前很多地方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事实上,旧建筑通过改造也可以具有吸引力,体现融合多元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重建。‚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改造案例,比如将废弃的面粉车间改建成博物馆,把旧厂房改造为创意工作间等。‛ 张磊认为,建筑除了有投资和增值作用外,还应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服务。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需要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0-11-09内容有删改)

19.“短命建筑”频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5分)

20.本文第(二)部分运用的引用和列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

21.根据文本,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城市拆建中存在的问题,请简要陈述。(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面是一些关于学生吸烟的数据,请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个字)

据有关统计,我国吸烟人群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各职业高中生中,超过90%的男生吸烟,我国13~18岁青少年约1.3亿,已超过5000万人吸烟或尝试吸烟。吸烟学生出现斗殴、和观看色情制品的行为是不吸烟学生的2.6倍至4.1倍,吸烟学生出现抑郁、自杀意念和离家出走行为是不吸烟学生的1.2倍到4倍,失足青少年试吸率和吸烟率分别为94.4%和69.7%。

7

23.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材料,完成后面两题。(6分)

①根据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3、分) ②采用“不能„„而应该„„”的句式。写出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3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既可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也可指天然的,非人为的或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是的,自然界总是以万千的姿态呈现给我们,让我们体会无尽的美的存在;而现实中,那些不加装饰的、不造作的事、物,那些流露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的人是否也能让你体会到美丽?

请以“有一种美丽叫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故事,也可以写你的认识或感受。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

2011年大朗中学期中高二语文试卷答题卷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12 13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终日力战用命前驱斩首捕

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2)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10.诗歌鉴赏(7分)

(1)

(2)

11.名句名篇填空(6分)

① 。 ② ③ 。 ④ 。

三.阅读题

14.

15.

9

四.阅读选考题

16/19. 17/20. 18/21. 五.语言表达(12分) 22.(6分)

23.①根据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3、分)

②采用“不能„„而应该„„”的句式。写出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3分)

六.作文(60分)

10

东莞市大朗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1.C(A.kuì/kuì、tì/dì、qū/qǔ B. qí/qí、yǎn/yâ、chēn /chēnɡ C. piǎo/piáo、huàn/wán、pínɡ/bǐng D. jiã/xiá、hã/hã、yān/yīn)

2.D.墨守陈规:比喻思想保守,老规矩不肯改变。应为畏首畏尾,畏首畏尾比喻疑虑太多,胆小怕事。 3. A (B项语序不当,“通电、注水、冷却”应为“注水、通电、冷却”。C项介词不当,“对上下班车祸不算工伤问题表示”中介词“对”应该为“就”。D项缺主语,应在牟利后加上“的行为”)

4.B从本段后面的语句看,本段应该是肯定单起源说,故第一句与第二句中应选第一句;而从语意连贯的角度看,第四句与第三句比,第四句运用顶真的手法,与上句衔接更紧密;从“承认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都是非洲人的后裔,无损于民族的尊严”来类推,最后一空应选第五句,“正如承认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无损于人类的尊严”。

5.B.(A.过:经过; C.飨:款待,犒赏D鄙:见识少。)

6. A.(A..均为连词,表并列;B.副词,于是/副词,才;C介词,向/动词,担任; D.语气词,用于句中

表停顿/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7.D(ABC三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D句为省略句,“以为”之间省略了“之”。) 8.D(“魏尚因故意虚报军功”说法不准确,原文无此信息。)

9.(1)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终日力战/用命前驱/斩首捕

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每错漏三处扣1分,共4分。) (2)①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呢?难道不能在四下无人的场合跟我说吗?(“奈何”“独”“间处”各1分。)

②因此作战失败士兵溃逃,被秦国擒拿消灭。(两句各1分,“是以”“兵破士北”、“为„„所„„”“禽”译错一处则该句不得分。)

皇上辇车经过郎中官署,问署长冯唐说:‚老人家,你家住在哪里?‛冯唐回答说:‚臣祖父是赵人,到父亲时迁徙到代。‛皇上说:‚我住在代时,为我主办膳食的主管高祛好几次对我谈到赵将李齐很贤能。老人家你知道李齐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李齐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将才呢。‛皇上拍着大腿无比惋惜的说:‚唉!我为什么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作为大将呢?如果得到他们这样的人,我又何必担心匈奴祸害呢!‛冯唐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皇上很生气,起身进入禁宫中,过了很久,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呢?难道不能在没有人处对我说吗?‛冯唐说:‚我是个鄙陋的人,不知道避忌。‛皇上最终还是问冯唐:‚你凭什么断定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臣听说上古时候的国君,派遣大将时,跪着推动车毂,对出征的将帅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由将军裁断。’臣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国大将时,驻守在边境,军中市场的租税全部用来犒赏士卒,一切奖赏恩赐都是在朝廷外决定,不由朝廷控制。朝廷委派任用他,只要求他胜利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竭尽他的才智能力。在那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天下。后来遇到赵王迁继立为王,听信郭开的谗言,最后杀了李牧,让颜聚代替他,所以士卒败逃,被秦擒获消灭。现在臣私下听说魏尚身为云中守,把军中市场的租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卒,并且拿出私有钱财,五天杀一只牛,自费慰劳宾客、军吏和舍人,所以匈奴远远避开汉的士兵,不敢接近云中边境。敌人曾经侵入过一次,魏尚亲自率领战车骑兵迎击,斩杀的敌人非常多。一般士卒都是普通人家的儿子,他们整天积极作战,舍命前驱,斩杀、捕捉敌人,向幕府呈报战功,所报告的和实际稍有不合,文吏就用法令来制裁他,该奖赏的不奖赏他,但犯了法,文吏一定依法办理。臣认为陛下奖赏太轻薄,而处罚又太重。况且云中太守魏尚因记录斩杀敌首功劳和实际差了六个首级而被定罪,陛下的文吏削夺了他的爵位,判他一年徒刑。由这一点看,可以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能任用他们。‛皇上听了很高兴。就在当天,命令冯唐拿着符节前驱赦免魏尚,再度任用他为云中太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

10(1)“暗”字既指室内灯光的朦胧昏暗,营造出离别之际的感伤凄清气氛:又说明诗人和朋友把酒话别,彻夜不眠,完全忘记了时间,以至于曙光暗淡了灯光,表现出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不舍的离情。(“暗”字的两个

11

意思占1分,“营造„„氛围,,和。表达„„离情”各占1分)

(2)简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先借一去不复返的江水喻自己与友人离别后将再无相会之日,表达内心无限的惆怅,再写眼前茫茫夜色,缠绵细雨,朦胧灯光,给离别的场面笼罩上浓重的感伤色彩。直接抒情:尾联直接点出心中的“悲”情,表达离别以及相见无期的痛苦。(两种手法各占1分,每种手法联系诗作分析各占1分)

11.(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2)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 (3)巴山楚水凄凉地 怀旧空吟闻笛赋 (4)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12.AE。(B.张冠李戴,被批评者得到的启示应该更多,原文“而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他们应该从乔姆斯基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C.混淆或然与必然,原文“他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D.强加因果,原文“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付出一生来对一个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 。原句是作者对乔姆斯基批评的评价,文中无“因热爱而批评”之意。

13.B。以偏概全,原文“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

14.(4分)(1)所有的批评都缘于对国家和民族无私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3段)(2)对知识分子的天职的深刻而全面的认识;(第6段)(3)给批评者所需要的正确姿态提供了范例;(第8段)(4)给被批评者以诸多的启示和有益的思考;(第9段)(5)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伟大的批评者,往往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第10段)(6)对建设公民社会的重大贡献和意义。(第11段)(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15.(4分)(1)批评是因为热爱。批评的目的不是否定,而是促使其更加完美;(2)一个伟大的批评者总是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社会获得或大或小的改进;(3)对自己国家的批评不是敌视,而是认同;(4)一个伟大的批评者可以帮助一个国家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 (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16.小说先从我遇到一个姑娘听到这个故事说起,后说三个小伙子与三个姑娘乘公共汽车去海边,引人入胜(1分)。接下去才开始注意到文戈,引出主要人物,设置悬念,层层铺垫(1分)。最后在紧张焦虑中亮出黄手帕,读者紧绷的心弦松下了,同时,审美的感受跃上了高峰(1分)。(答全三点即给满分) 17.1.“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暗示他长年坐牢,刚从监狱出来。

2.“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暗示他在监狱里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的痛苦。特别是长期与妻子分开的痛苦。3.“表情冷漠,一语不发”暗示他现在充满心事。4.给下文写文戈身世作铺垫。(每点1分,答全即给满分)

18.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理解、鼓励、支持,尤其是在危难时候。结合全文分析。(主题3分分析3分) 19.①地方领导想出政绩。②地方想搞创收。③城市规划极为短视。④很多地方和民众在营造城市形

象的认识上存在误区。(每点1分,答对四点给5分)

20.(1)引用不同人(包括专家)的说法,能全面真实(作用)反映建筑频繁拆迁造成的危害,具有说服力

(或权威性,或增强阅读兴趣、可读性)。(2分)

(2)采用列数据统计的方法,能客观真实、科学准确地(作用)反映频繁拆迁造成的影响的总体情况,更具有说服力。(2分)

21.(1)保留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2)改造旧建筑,使其体现融合多元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

拆迁重建。(3)新建筑应考虑投资和增值作用,还应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4)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应该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给满为止)

22.青少年吸烟人数众多,出现不良行为及导致严重后果的比率很高。

23.答案:①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3分)②背诵材料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以提高背诵(或识记)效果。(3分)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