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内科1234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支气管哮喘P17

1.定义: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2.特征: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和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

3.本质:气道慢性炎症 4.诱因: ⑴遗传因素

⑴环境因素:①室内变应原(尘螨、家养宠物);②室外变应原(花粉、草粉);③职业性变应原(油漆、饲料、活性染料);④食物(鱼、虾、蟹、蛋类、牛奶);⑤药物(普萘诺尔、阿司匹林);⑥非变应原(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 5.身体状况:

⑴典型哮喘: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采取端坐呼吸 ⑴重症哮喘:持续24h以上称为哮喘持续状态。重症哮喘发作时,哮鸣音可不出现,称之为寂静胸(沉默肺),奇脉,胸腹反常运动 ⑴并发症:自发性气胸

6.首选药物:β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 7.最有效药物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气道炎症最为有效的药物。 8.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脱离变应原 9.正确吸入激素的方法:

①吸入给药:吸药后立即用清水含漱口咽部,以防口咽部真菌感染 ②口服用完:饭后服用

③气雾吸入:可减少其口服量,当吸入剂替代口服剂时,需同时使用2周后逐步减少口服量,病人不得自行减量或停药。

二、支气管扩张(p32)

1.概念: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所导致的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官腔形成不可逆性扩张、变形。

2.痰液分层特点:上层为泡沫,下悬脓性成分,中层为浑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 3.身体状况: ⑴症状

①慢性咳嗽、大量咳痰:痰量估计:<10ml/d为轻度,10~150ml/d为中度,>150ml/d为重度。痰液分层特点:上层为泡沫,下悬脓性成分,中层为浑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厌氧菌感染时痰有臭味。

②反复咯血:部分病人无咳嗽、咳痰,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 ③反复感染。

⑴体征:早期或干性支气管扩张,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重症或继发感染时,在下胸部、背部可闻及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粗湿啰音,有时可闻及哮鸣音。部分慢性病人有杵状指(趾)。

4.体位引流原则:引流时间从每次5~10分钟逐渐加到每次15~30分钟。引流应在饭前进行。患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及高龄病人禁止体位引流。

三、什么叫社区获得性肺炎?(p35)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也称医院外肺炎,是指病人在医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48小时平均潜伏期内发生的肺炎。

1.各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肺炎球菌肺炎主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 葡萄球菌肺炎主要病原体:葡萄球菌球菌 病毒性肺炎主要病原体:甲、乙型流感病毒 支原体肺炎主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 2.肺炎病人的降温处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口腔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多喝水(2000ml/d以上)不能进食者遵医嘱静脉补液,控制滴速以防肺水肿。

3.休克型肺炎的表现:血压降低(最突出的表现) 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大汗淋漓、脉搏细速、口唇及皮肤发绀、尿少或尿无、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等。

四、全心衰的概念(74)

是指左心衰以及右心衰共同存在,多数是由于左心衰诱发右心衰,在症状上表现为体循环以及肺循环均有淤血。

五、洋地黄中毒(78)

1.原因:剂量过大,浓度过高 2.表现:

①消化道症状:是洋地黄中毒最早的表现,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②心律失常:是洋地黄中毒最严重、最主要的反应,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期前收缩,多呈室早二联律或三联律,如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房性期前收缩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有传导阻滞。

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昏、嗜睡、精神改变、视物模糊、黄视、绿视 3.处理

①遵医嘱立即停用洋地黄类药物

②低血钾者补充钾盐,停用排钾利尿药

③纠正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常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0.5-1mg治疗或安置临时起搏器。 4.左心衰的病理生理改变:

一方面是肺循环淤血,另一方面是心排血量的降低,肺循环出现淤血 ⑴呼吸困难: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衰早期

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的最典型表现(急性肺水肿) ③端坐呼吸

⑴咳嗽、咳痰、咯血

⑴乏力、疲倦、头晕、心悸

⑴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⑴心脏体征:奔马律

5.利尿剂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

六、COPD(23)

1.定义:当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病人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

完全可逆时,则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身体状况

⑴症状:①慢性咳嗽、咳痰

②呼吸困难 (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③喘息和胸闷 ④全身性症状

⑴体征:阻塞性肺气肿体征,视诊有桶状胸;触诊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听诊部分并发肺部感染时可闻及湿啰音和干啰音。COPD并发症:可并发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

3.并发症: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肺功能检查有意义的指标: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₁<80%预计值及FEV₁/FVC小于 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5.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及要点

①缩唇呼吸 要点:嘱病人闭口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1:3。

②膈式呼吸或腹式呼吸:用鼻缓慢吸气,经口呼出

七、呼吸衰竭(55)

1.定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在静息条件下亦不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2.氧疗原则::⑴型呼衰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鼻导管吸氧),|型呼衰给予高浓度间断给氧(面罩给氧) 3.表现: 症状:

①呼吸困难 是呼吸衰竭最早、最突出的症状。 ②发绀 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③精神神经状态:二氧化碳潴留常表现出先兴奋后抑制,如多出汗、烦躁不安、昼睡夜醒等兴奋症状;二氧化碳潴留加重时,表现为抑制作用,出现神志淡漠,抽搐等现象。

④心血管系统症状:外周浅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温暖多汗。还会出现右心衰竭症状 体征

部分病人可见视乳头水肿、瞳孔缩小、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 4.治疗: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缓解支气管痉挛 ③氧疗 ④控制感染

⑤呼吸中枢兴奋剂 5.如何确诊呼衰

临床上常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作为诊断呼衰的重要依据。 6.血气分析表现:PaO₂<60mmHg、PaCO₂>50mmHg、SaO₂<75%; pH<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八、冠心病(102)

1.概念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所致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2.控制发作的首选药:硝酸甘油舌下含化 3.确诊的检查:冠状动脉造影

4.发作时首要处理措施: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采用鼻导管或鼻塞法吸氧,2~4L/min,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 5.护理诊断问题:

①急性疼痛:胸痛 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②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③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

④知识缺乏:缺乏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知识。

6.病情观察内容:评估心绞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持续心电监测,描记疼痛发作时心电图,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变化,观察病人有无面色苍白、大汗、恶心、呕吐等。

7.心梗时特异性最高的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I(cTnI)或T(cTnT)

九、风心病

1.定义:是风湿热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炎症所致的心瓣膜损害,主要累及40岁以下人群,2/3为女性。

2.首选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

十、肺结核(41)

1.药物治疗:

2.预防方法:

①控制感染源(呼吸道隔离);

②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空气流畅,禁止随地吐痰,外出戴口罩,病人用的痰纸或敷料应焚烧,被褥、书籍日光下暴晒至少2小时,餐具煮沸5分钟后再洗涤;

③保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定期到院检查,未接受过结核菌感染的人群及时接种卡介苗。 3.早期诊断方法:

胸部X线检查:是早期发现肺结核的重要方法

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最可靠的方法

4.如何处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 5.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①异烟肼:周围神经炎,偶有肝功能损害 ②利福平: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

③链霉素:听力障碍、眩晕、肾功能损害

④吡嗪酰胺: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关节痛 ⑤乙胺丁醇:视神经炎

6.PPD试验观察实验结果的时间及阳性判断标准: ①时间:48~72小时; ②硬结<5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坏死或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十一、高血压(95)

1.定义: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2.分级

3.损害的靶器官:心、脑、肾

4.治疗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总体危险

5.健康指导:疾病知识指导;控制体重;低盐饮食;限酒戒烟;运动疗法;传统的气功和太极拳;用药指导: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漏服或突然停药;定期复查。

十二、窦缓和窦速(81)

1.窦缓

概念:成人窦性心律频率<60次/分

心电图特点:窦性P波,成人P波频率<60次/分,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不同PP间期之间的差异>0.12秒) 2.窦速

概念:成人窦性心律频率>100次/分

心电图特点:窦性P波规律出现,成人P波频率>100次/分,每个P波后有一个QRS波。(pp间期<0.6s) 3.哪些是致命性心律失常: 室扑、室颤

4.房颤心电图特点:

①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等电位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②心室率在100~160次/分,RR间期极不规则

③QRS波群形态正常,当心室率过快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十三、SLE病人的身体状况(270)

1.SLE病人的身体状况:

(1)全身症状:发热(大多数病人的常见症状) ;

(2)皮肤与黏膜:①蝶形红斑(最具特征的皮肤改变) ;②40%病人呈现皮肤光敏现像,如日光或者其他来源的紫外线照射后,出现面部红斑;③40%的病人有头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脱落现像;④30%病人出现口腔溃疡;⑤部分病人出现网状青斑及雷诺现像。

(3)骨关节与肌肉:多为关节痛,以近端指间关节、腕、膝、掌指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分布,多无关节、骨头破坏

(4)泌尿系统:肾损害是SLE病人最常见的表现;尿毒症(肾衰竭)是病人常见死因 (5)循环系统: 30%病人有心血管表现,其中心包炎最常见 (6)呼吸系统;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7)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痛、呕吐、腹泻、腹水

(8)神经系统: 20%病人有神经系统损伤,脑损害最多见,严重头痛是SLE首发症状,表现为精神障碍,癫痫,偏瘫,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炎等; (9)血液系统: 三系下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下降) 2.治疗药物:

①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 ②抗疟药:是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的主要药物(如氯喹); ③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SLE的首选药(如泼尼松); ④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首选) ⑤中医疗法:雷公藤

3.皮肤护理要点:每天3次用清水冲洗患处,用30⑴左右温水湿敷红斑处,每次30min,忌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和其他化学药品,并注意保暖

十四、类风关(274)

1.定义: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主要侵及周围关节,以慢性、对极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2.活动性指标:晨僵

十五、肺源性及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分类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分类: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为吸气过程显著费力,重者出现“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伴有高调吸气性喉鸣。“三凹征”主要是由于呼吸肌极度作用,胸腔负压增加所致,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特点为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 常伴有哮鸣音。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所致的小支气管痉挛,狭窄。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特点为吸气,呼气均感费力,常伴有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常见于重症肺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面积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等肺部广泛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肺换气功能受损。 2.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分类 :

(1)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特点: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或减轻。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入睡后因胸闷,气急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伴咳嗽。

(3)端坐呼吸:为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十六、肺心病(p28)

1.身体状况:

⑴肺、心功能代偿期: ①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活动耐力下降。急性感染时,上述症状加重。

②体征: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偶有干、湿性啰音,心音遥远,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闻及收缩期杂音和剑突下心脏波动,提示右心室肥大。

⑴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以呼衰为主要表现;肺血管疾患引起的肺心病以右心衰为主,呼吸衰竭为轻。 ①呼吸衰竭:(最突出)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夜间加重,严重者出现表情淡漠,神智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升高

②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剑突下闻及收缩期杂音,肝大并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严重者可有腹水。

⑴并发症:如肺性脑病(死亡原因)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 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2.发生的根本原因 :缺氧

3.治疗药物:(强心,利尿,扩血管) ①利尿剂:减少血容量,减轻右心负荷,消除水肿。药物:氢氯噻嗪、氨苯蝶啶、呋塞米。

②正性肌力药:常选洋地黄,因易发生中毒反应,原则上选用剂量小、作用快、排泄快的药物,一般为常规剂量的1/2或2/3。

③血管扩张剂:可使肺动脉扩张,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右负荷,但效果不理想。钙离子拮抗剂和前列环素等能降低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疗效 4.氧疗时间:持续低流量(1~2L/min),低浓度吸氧(24h不间断)

十七、感染性心内膜炎(116)

1.致病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草绿色链球菌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 2.身体状况: ⑴症状

①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隐匿,可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多表现为弛张性低热,一般不超过39⑴。 ②非特异性症状

③动脉栓塞:动脉栓塞为1/3病人的首发症状。脑栓塞表现为意识和精神的改变、视野缺失、吞咽困难、失语、偏瘫。脑栓塞表现为突发胸痛、气急、发绀、咯血等。 ⑴体征

①心脏杂音 ②周围体征:

a.淤点:以锁骨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多见; b.指(趾)甲下线状出血; c.Osler结节:指和趾垫出现豌豆大的红色或紫色痛性结节,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d.Roth斑: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

e.Janeway损害:手掌和足底直径1~4mm的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⑴并发症

①心脏并发症:

心衰为最常见并发症,主要由瓣膜关闭不全所致,主动脉瓣受损者最常发生,其

次为二尖瓣和三尖瓣。心肌脓肿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以瓣膜周围特别在主动脉瓣环多见。急性心肌梗死;化脓性心包炎;心肌炎。 ②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病人 ③迁移性脓肿:见于急性心内膜炎病人

④神经系统:脑栓塞占其中1/2,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最长受累 ⑤肾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