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湖南乾州古城的空间特色研究 Research o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Qianzhou Old Town in Hunan Province:A Combination of Hill,Water and City 李百浩Li Bai hao王纯青Wang Chun qing 摘要:该文结合乾州古城区位环境、军事、经济和文化背 景等因素,分析了湖南省乾州古城的选址布局、城市空间形态、 街巷空间及其建筑的类型和建构特色等,对研究湘西地区地域 建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乾外l古城从明到清,一共建过三圈城垣,分别为明洪武时 期、清康熙及清嘉庆时期(图2)。作为戈矛时代的军事防御城 垣和屯粮之所,从小到大,从以乱石干垒到夯筑土垣,再到用青 石浆砌,规模越来越宏大,城池也愈来愈坚固。历经四百余年风 霜雨雪的侵蚀和无数次战火的洗礼,仍固若金汤,雄峙江畔。 关键词:湖南古城镇吉首市乾州古城军事防卫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ny factors,such as sit— uation geographical,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 background of (3)水陆兼运的经贸优势 乾州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区,清代、明初商业较发达, 1937年(二十六年),湘川公路通车之后,具有水陆兼运的 优势,至此货畅其运,物畅其流。乾州逐步成为湘、鄂、川、黔四 省边境土著人民贸易往来和商业物资流通的集散中心。 military affairs,economy and culture,this thesis analyzes Qianzhou Town’S overall layoutthe urban spatial form,the street structure ,and the architecture features of the historic city.It’S representative of studying the local region construction of the westertl Hunan province· 2.古城空间形态及格局 乾州古城的空间格局可以用“山u水u城u街巷”来概括, 总体上呈现出山水相映、江城相依、两水环绕的形态(图3)。 二、乾州古城总体格局 1.山水化空间形态的中国理念 Key Words:Historic city and town in Hunan;Jishou Ciy;t Qianzhou historic city;Military defense 乾卅f古城地处湖南省湘西山区,吉首市内万溶江河畔以 北,这里交通便捷,209国道和枝柳铁路纵贯南北,319国道距 在城池选型上,乾州古城因地就势依水而建。整个城周, 南面紧依万溶江,江上无桥,自成防线,其余东、西、北三面均修 有护城河。整体平面沿江方向略显长方形,其城市空间布局与 自然环境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一种有机空间形 态。它是中国化的城市空间的集中体现。 此约6km,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境地区的传统物质集散重 地,也是湘西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图1)。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 灵,历史上是明清时的军事重镇,乃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以 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杂居区。几百年来,世居此地的苗族、土家 族、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2“一环~心多支路”的空间结构 乾州古城总体呈现出“一环一中心多支路”的空间结构。 “一环”即古城墙,作为抵挡外敌入侵的第一道防御建筑,极为 一、古城选址及其空间形态 坚固。古城共设城门四座,因南门直通城内.1宁衙,为防不测,又 套城f-j外加修了三十米长的月城,左右各开一城门,形成“品” 1古城选址 (1)环山面水的风水圣地 字形的三座城楼,即著名的“三门开”城楼。“一中心”即序衙,乾 州古城以_l宁衙为核心,厅衙位于城的中心且面南而坐,四周围 墙高筑,与外相隔,后墙设有便门,可通北城门,俨然一座“城中 讲究风水的乾州古城不论从城市选址、城市形态、还是城 市命名都体现出风水的影响。乾州系在武山余脉环抱的十里盆 地中心,两水f万溶江和小河)环绕的绿洲,村庄形如水中浮蚌, 西高东低,南陡北斜。是谓环山面水的风水圣地。命名之初,村 民度地形象,谓其平坦而隆起着三,有乾象焉(很像文王八卦中 的三横乾卦),便名其村日乾州。 城”。其它各级公共建筑与寺庙呈散点状分布。“多支路”即古城 的街巷,因军事防御的需求,街巷格局以丁字形街巷为主导。曲 曲折折,因地制宜(图4 o (2)易守难攻的军事区位 从军事区位上分析,乾州古城处于两水间,两水成为古城 重要的天然屏障,加之武山余脉环抱,必定易守难攻,故历代王 三、街巷布局特色及成因 1.“八阵图”式的防御型街巷布局模式 乾州城内街巷众多且错综复杂,当地人称为“八阵图” (图5)。街巷以丁字形传统街巷格局为主导,_『亍署位于城中心, 城内没有十字路,也无几纵几横贯通的街道,而是七弯八拐九 一朝都选中这块风水宝地,在此建立军事要塞,置官建城,成为统 治者在湘鄂川黔边境一带的“苗防大本营”之一。 30— 图1 {武 I戊 图3古城空间格局图 ——一 图2乾州古城空间形态演变图 图4乾州古城老地图 袁1 连环。入城十步就拐弯,无序岔道到处 武“J余脉 有,长短曲折不规范。敌军即使进入城 内,实为进了迷宫,不需前进十米,就会 遭到左右岔道弄口守兵夹击,形成腹背 门玎城楼 溶 、小w 彤 靛地 防御体系 Il 城 受挫,寸步难行,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 意义。 奄 莒 摈 人i.环境 索 ffJ城格J,0 以J;伯为桉心填它符级公缺建筑与寺庙 敞点状分 J宁玎j传统街巷格“勾l:拧断蛳栩通.J=l1={通八达 灭后搿、城瞠Jfl}、删 、 脏l 街咎格 2功能各异的城内外商业街 蟋 苍 宗教建筑 艾化建筑 铺{t-宅 住宅 I}『笫八小学、贞竹fi螗、杨袈训 、衡 会钟 Iff1宽 进深火,多为莳 肠宅 店l:勘弋 万溶江畔,沿河从西至东有不少码 头,起初码头主要为军事服务,随着社 会发展,开始具有商业意义,因此清代 多为人”』℃、院落式以及灭外院落式矬筑 年问在乾州形成了两条十分重要 人史蚪境篮豢 文化救打 宗教f 仰 氏族 俗 箨 人 的商业街。一条是城外万溶江畔边的 “河街”,另一条是城内中心地区的“正 街”。 一文化艺术 31一 图 仁和居亮斗采光 图8古城内亮斗采光 图5乾州古城街巷分析图 图9马头墙、幺门、青石板路 河街是最早形成的商业街道,从西到东,沿河而下,l 靠万溶江,水运发达,商业经济在此得以迅速地发展。沿街 除商家外,还有一部分为搬运工人,货物运到码头后,由搬 装卸并通过官道。 送到其它地区。码头与官道对河街的形J 有重大意义。 图6古城内天井式建筑 正街的形成缘于衙门的变迁,明国元年乾城撤.『宁改县 后为了便民利民,县后移,将原仪门等拆除后,改建, 道,才形成衙门前大街——正街。该大街逐渐发展为乾州{ 的商业中心街,不少的大商巨贾多在此开店设铺,热闹异常 四、乾州古城空间及建筑特色分析 1乾州古城空间特色构成要素分析 乾州古城的空间特色要素可以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文环境三方面体现出来。乾州古城四周山峦叠嶂,山色翠微 间十里盆地,万溶江穿城而过。古城内纵横交错的青石街巷 香古色的民居,江南奇居胡家塘、九福塘,令人倍感神圣身 庙,富有灵气的观音阁等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名 乾州古城古韵犹存,令人无限遐想(表1)。 图7罗荣光故居平立剖图 32—— 2建筑特色研究 为乡)为核心,以及各级公共建筑与寺庙散点分布,构成了 整个乾州古城“山?水?城”的空间格局。其绝佳的防御体系以及 经贸区位是历史与文化发展、延续和传承的产物。其特有的古 城空间结构、多变的街巷空间以及丰富多彩的建筑类型和建筑 特色对研究湘西地区地域建筑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宝贵的 经验。 (1)丰富多彩的建筑类型 乾州古城不仅是湘西著名的政治、军事重镇,还是邻近诸 县各种货物的集散地。鉴于它特殊的自然环境特色、军事经济地 位以及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因此这里的建筑类型也丰富多彩, 沿江的吊脚楼、沿街的店铺住宅、沿塘的古民居群以及用于宗教 祭祀等的各类祠堂、寺庙和楼阁等,可谓类型齐全,丰富多彩。 (2)形式多样的建筑空间布局 按建筑空间布局古城内建筑可分为天井式建筑(图6)、 院落式建筑以及天井院落式建筑。这些建筑主要体现了明清及 时期的建筑特点,民居依附街巷紧密排列。平面布局形成 两进或三进的空间组合方式,装修与细部处理主要在门、窗、马 注释: ①官道,即旱路,是相对于水路而言的,便于货物运输。 清朝明国,乾州计有大小官道十条之多。其实,堪称官道者,不 过东南西北四条。这四条官道,其宽约五尺,用石板铺就,可以 骑马坐轿而过,故又被群众称为马路。 ②罗荣光(1834—1900),清末将领。字耀庭,湖南乾城人。 头墙、柱础、挑坊等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罗荣光故居,该民 居位于路52号,约240m ,为风火墙式穿斗砖木结构,共 两层,其平面为三进两天井格局(图7)。 古城建筑多采用天井和亮瓦采光,但有两户民居 ̄lJZ5妙 利用了亮斗采光(图8),极具特色。一户是东门路104号,亮斗 位于店铺向后房过渡的过堂内,一层内侧房间正是通过亮斗解 ⑧因其形似斗状,兼备采光功能,所以在当地称之为“亮斗”。 ④杨岳斌(1822—1890),清朝名将。湖南吉首乾州人,原 名杨载福,曾随曾国藩太平军,累官湖北提督、福建陆师和 水师提督、陕甘总督。中法战争中,率湘西苗兵协助左宗棠作 战,再立战功。死后,追赐太子太保。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 ̄K ̄P.g;2010.4) 参考文献: 决采光问题。另一户是位于路上的仁和居(杨岳斌亲家故 居),在其二进建筑内通过将二层楼板局部做成一个倒扣的碗 状,上面没顶,使屋顶亮瓦的光通过二层“倒扣的碗”处透到一 层厅堂来,这种利用“改进式亮斗”采光的方式十分奇妙。 (3)马头墙、幺门与青石板路 【1]李百浩、孟岗因兵而兴的湖北古镇.罗田屯兵堡.华中 建筑,2005.2 『21湖南省吉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所里史话,吉首文史第 五辑.湖南省吉首市文史资料委员会,2003.11 『31湖南省吉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乾州史话,吉首文史第 六辑.湖南省吉首市文史资料委员会,2004 11 f41湖南省吉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乾州史话续编,吉首文 史第八辑.湖南省吉首市文史资料委员会,2007.8 『51湖南省吉首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吉首文史第一辑. 湖南省吉首市文史资料委员会,1991 马头墙的广泛采用可谓乾州古城内建筑的最大特色之 ,其形式多种多样,处理十分灵活。墙体一般由青砖砌成,高 出屋脊的部分做成平行的“阶梯”,一般是三跌,墙顶均有犀头, 脊角作“卷草”向上翘起,几组翘角并列,显得轻I 别致。 “幺门”,或称“头门”,是古城内建筑的一大特色,正街两 侧不少居民家f-1口都有两道门,幺门在外,大门(二门)在内,幺 门只有大门的一半高,为双向开启的弹簧门。据说幺门有辟邪 的作用,平时有人在家时,敞开大门,关着幺门,不仅采光通风 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又不至于外面的人把家里一览无余。幺 门还了小孩的行动,便于大人们照看。 时期,乾州城内外街巷均由青石岩板铺就路面,平整 『61吉首市志编纂委员会.吉首县志.湖南出版社,1996 f71黄家瑾、邱灿红瑚南传统民居瑚南大学出版社,2004 f81唐凤呜.湖南民居研究.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 9 光滑。道路中间为官道,尺寸在60~320间,官道两侧为轿夫 走道,用40宽的青石板条铺成,再两侧为老百姓行走。在历经 沧桑之后,这些极富地方特色的青石路面,在今天已所剩无几 了。只有正街的一段,东正街*n.tL正街等处,还略可看出当年古 色古香的旧迹【图9)。 (4)住宅“住、商、防”三合一 “住”和“商”是古城之根本,沿街商铺住宅室内常设用于 储物的阁楼、搁板,充分利用零散空间。但由于其特殊的军事地 位,在平面布局上,乾城的住宅都是开间小,进深大,各自以合 院为单位,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立面开窗的不多,且尺度不 大,设有后门。狭长的通道前通主街,后通小巷,便于得知情报 后从后门逃生。 结语: 以群山为背景,以河流为屏障,以街巷为骨架,以县衙(现 一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