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_0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_0

来源:意榕旅游网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问题。方法: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来自患者本身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归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医患沟通可以改善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结论:护理安全的最终目标就是病人安全,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促进护理安全。

标签: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医疗风险问题是困扰许多医院发展的问题之一。心血管内科是医院所有科室中医疗风险相对较高的一个科室,常出现因护理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因此,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寻求改进措施是降低护理工作中风险的最佳方法,也是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

1 护理操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 用药及配伍因素

心血管内科用药品种较多,品名、药名复杂。如护士在配药过程没有严格进行药物配伍核对,此外,护士在为患者做静脉滴注或静推过程中,滴注的速度或静推速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心脏负担过大、血压升高等危险,严重者还会导致心力衰竭。

1.2 护理记录书写因素

对临床护理资料书写不正规、不及时。护理记录的书写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护理记录的真实性问题。由于护理工作监督不到位,部分患者擅自外出或离开病房。因此护理记录反映的体温单及其他生命体征并不真实。②护理记录的完整性问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内容繁多,如:急性心机梗死的患者需每30分钟就观测生命体征一次,护理工作中往往待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就不能持续保持这样的观察频率,造成护理记录的漏记或记录不全。因此,提供的护理记录往往并不完整。③护理记录的及时性问题心血管内科患者多是危重患者,发病通常很急,多需进行抢救,因此,记录的书写并不及时。

1.3 医患费用纠纷因素

当前心血管疾病的医药费用和检查费用较高,如护理中不能及时告知各种治疗费用和药费,或者催款方法不当,费用名细不够透明,就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而发生护理纠纷。

2 患者的不安全因素

2.1 不遵医嘱

部分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或经治疗症状已基本消失,就对疾病产生轻视心理,不遵医嘱,请假不按时返回或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就擅自离开病房和医院,但是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病急,变化快,患者处于医院病房外的环境中,会因为缺少及时休息的条件、且噪音较大,再加上疲惫的等因素而导致疾病的发作。因此,患者的不遵医嘱是不安全因素。

2.2 治疗期望过高

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缺少认识,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一旦病情恶化,常把责任完全归咎给医护人员,加之患者对医院治疗过程和治疗环境不适应,患者本身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情绪变化较大,不同的医护人员对病情变化预测不一致,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产生怀疑心理,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3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改进措施

3.1 提高护理水平

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专业素质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管理者要千方百计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并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难点、疑点时才会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强化培训学习。另外,护士还要适当学习一些关于人文、心理、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为彻底杜绝心血管内科的不安全因素,最关键应改进的就是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水平。应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入手,制订各种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章和制度,通过规范化的操作,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处置前、中、后均对医嘱和所配药物以及用药前后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检查。在静脉滴注或静推过程中,严格监控滴注或静推速度,防止因过快引起不必要的危险。

3.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如何保证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所关心的话题。医护人员还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要切实贯彻到护理工作之中,能够用法律知识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在发生医患纠纷时能够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对自己的医护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还应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避免漏记、误记、涂改等现象的发生。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将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的偏差降至最低程度。

3.3 加强医患沟通

主动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事做起,从患者的切身感受出发,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感受;讲究语言的文明、操作的规范和贴心的关爱;努力提高自身的医德,操作中应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或出现的状况,以积极的态度耐心解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认知教育;对因病情变化而改变的诊疗方法和用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避免漏收、错收费用等现象,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各种治疗和护理費用;坚持对患者或家属告知制度,及时通过用药卡告知监护、吸氧费用及费用较高的检查费用等,使患者家属知情;消除和化解因费用误会引起的护理纠纷;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予以安慰和体谅;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杜绝护理纠纷。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应加强各个治疗环节的规范化护理,杜绝患者在住院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通过提高自身专业护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5期

[2]韩高凤;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外妇儿健康;2011年04期

[3]金一;心血管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年06期

[4]张明兰;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与减压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3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