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模式探析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模式探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33卷第2期              山   

2007年1月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220009202

SHANXI ARCHITECTURE

西建

Vol.33No.2筑             

Jan. 2007

・9・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模式探析

刘俊杰 龙明东

摘 要:通过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和建设经验,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及亲

水空间规划和设计的模式,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滨水空间,模式,规划设计,空间形态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选择城址有“靠山傍水扎大营”的古训,古代建城之

所以要靠近水体,主要出于人类生活对水的依赖,无论中外,此理相通,因此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发展最早的地区。中国沿海城市的首先崛起,却已超越了人类生存需求的层次。从边际论可知,是由于它处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冲突的边缘。也正是由于它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水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丰富,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影响城市的整体景观风貌。因此,在规划中,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纳入整个城市的景观体系规划中。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探索滨水景观的设计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城市滨水面临的挑战与经验

回首城市发展的历史,滨水城市有着引人注目的一页。文明古国发源于水滨,几乎所有现代国际大都市都是因借水而得以逐步形成、发展与成熟。

当滨水区价值得以发现后,对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就成为促进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滨水区开发重建过程中,非常注重滨水区的综合开发利用,使很多滨水区由原来的码头、千业区逐渐转变为公共活动繁忙、环

29日)之前李家村服装城综合改造地区940户居民已经全部搬

3 李家村服装城的改造模式城中村的改造采取哪种模式,还要“因村而异”。根据李家村

服装城的实际情况,经过分析,建议使用以下模式:

李家村服装城改造项目总投资较大,建议采取开发商主导型。但是,不是纯粹的开发商主导型,政府和村民也参与改造,协助、监督改造工作。由于李家村服装城改造项目拆迁安置任务极大,仅依靠开发商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必须由政府出面,协调开发商和村民的利益关系,并监督开发商的行为,同时也监督村民的拆迁有关事宜,起到政府引导作用。通过政府出面,开发商、政府、村民三方签订协议,约定改造的拆迁安置方式,补偿措施,项目建设的周期,回迁安置方式,对村民的一些优惠措施等。协议中明确指明各自的工作内容和相应的时间期限,并附有违约赔偿条款,从而在法律上约束了三方的行为,有利于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出现扯皮、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

为了保障商城内的经营户在改造期间的正常经营,碑林区政府已在明胜街租赁了9000m2的临时过渡市场,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以优惠价格租赁给各经营户。

李家村服装城综合改造于2005年12月6日正式启动。由于前期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宣传和政策引导,加上比较完备的拆迁安置和补偿及一些优惠政策,使得大部分住户由不理解、不支持,拒绝与工作人员接触,转变为合作和协商。碑林区政府原计划2006年2月1日至15日为居民的搬迁时间,实际上,在春节(1月

离。春节过后,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进行房屋拆除,建设单位很快就能进入工地施工。按照规划,这里将建成为一座新型的配套设施齐全、经营环境良好的综合商贸城。

4 结语

城中村的改造被认为是西安市城市化进程中最大的问题,村民、集体、开发商、政府及全社会多方利益的交叉;涉及环保、消防、规划、治安、城建等多部门的问题。然而,城中村的改造是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城中村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城中村的改造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李家村服装城是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李家村服装城改造的顺利实施,说明其方法得当,顺应民心。对于西安市的城中村改造,李家村服装城改造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广大城建工作者推广学习。参考文献:

[1]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程家龙.深圳特区城中村改造开发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3]陈 鹏.“城中村”改造的策略转变[J].规划师,2004.[4]韩 荡.“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框架及案例研究[J].规划师,2004.

Researchofrebuildingmodeofvillages2in2citiesinXi’an

LUOFu2zhou XUChao

Abstract:ForinstanceofaccoutermentsbuidinginLiJiavillage,itresearchesthefeasiblerebuildingmodeofvillages2in2citiesinXi’an.Ac2cordingtotheactualsituationofLiJiavillage,itanalysesproblemsexistedinrebuildingofaccoutermentsbuidinginLiJiavillage,andbringsforwardarebuidingmodewhichdominatedbydevelopingdealerandassistedbygovernmentandvillagers.Keywords:villages2in2cities,rebuildingmode,constructingdensity

收稿日期:2006206226

作者简介:刘俊杰(19822),男,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 410075

龙明东(19592),男,副教授,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75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0・

第33卷第2期          

山2007年1月

西建筑                         

境良好、地价不断上升的综合功能区。滨水区能起到这种作用或

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以优质的景观条件、良好的亲水性、清洁的水质来吸引市民,使之成为人们的共享空间。其中,亲水空间是否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滨水区的开发成功,它可以决定滨水区是成为具有凝聚力的城市中心区还是缺乏凝聚力的边缘地带,缺乏凝聚力的边缘地带对激活经济必然会大打折扣。

比较纽约Battery花园城、悉尼海湾、日本横滨MM21、多伦多港区等多个城市的滨水区,它们之所以成为城市的象征,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不仅仅因为它们拥有象纽约商务中心、悉尼歌剧院等著名的建筑,更重要的在于从空间环境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特点:1)适用性:功能上能满足城市和公众的多种需求,形式和功能上与环境相互协调,且对公众全年开放。2)多样性:在保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有限的滨水区内有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开敞空间和各种功能设施为公众提供多种体验和选择性。3)开敞性:水边的空间是向公众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4)可接近性:所有的人包括行动不便者均可步行或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安全抵达滨水区和水体边缘,而不为道路或构筑物所阻隔。5)延续性:林荫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将滨水区联贯起来,且在建设中保持与自然环境和城市文脉的延续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滨水区重建过程中,非常注重滨水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使很多滨水区由原来码头、工业区逐渐转变为公共活动繁忙、环境良好、地价不断上升的综合功能区,在实现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滨水区不适当的开发建设对滨水资源造成的破坏和对城市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采取各种手段进行严格监控和引导,使滨水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类型滨水区的资源潜力,保障滨水区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建设形式、环境设计上各具特点,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适应城市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

2.2 滨水空间形态的类型

滨水空间形态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处理好滨水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见图1。

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紧凑型:各滨水空间要素以简练、紧凑的形式组合,通常其组成要素会简略到只有城市活动场所和滨水步行场所两个要素。然而其往往以最经济的用地和空间,求得最大限度的环境效益。如澳大利亚悉尼展览中心以一条较宽的滨水步行道作为滨水空间的主体而获得了很好的空间效果。2)集约型:对于代表一个城市景观风貌的滨水区,往往因其标志性的建筑群体和较大规模的滨水开敞空间而引人注目,此时各要素得以充分的展现,相互映衬,并以其高度的集约而形成非常具有凝聚力的开敞空间,它不仅使这个滨水空间充满活力,也使其成为城市的象征。集约型的特点是滨水区的职能成为主导因素,绿化空间以城市中心绿地的职能而成为其依托,标志性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点。3)松散型:各滨水空间要素以相对活泼、自由的方式组合,滨水空间融为自然之中,风景名胜和湖光山色成为滨水空间的主体。松散型的滨水空间多出现于以游憩功能为主的滨水区。如大型的城市公园、风景旅游区等。其主要特点是四要素的关系由于其地域的广阔而得以充分延展,体现出宁静、开阔的空间特点。

3 结语

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由于缺乏良好的城市设计指导,导致不少城市面貌雷同,特色丧失,缺少宜人的环境与丰富多样的公共生活场所。文中着重进行了水系和滨水环境的设计,尝试重现滨水商埠、滨水住区、滨水文化建筑群景观;着意布置亲水岸线、水埠头、休憩步道、场地和个性强烈的绿化,控制滨水两岸建筑界面,绿化、设施建设,营造亲切、优美的亲水环境和景观。

总之,现代人对城市生活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空间使用功能的满足,更主要是在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物理、生理、精神和心理要求等等,都需要在设计中加以考虑。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具有人性的空间,这也是作为设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参考文献:

[1]张庭伟.滨水地区的规划与开发[J].城市规划,1999(2):50255.[2]马良伟.漫谈城市设计[J].北京城市规划,1998(1):56257.[3][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项秉仁,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刘抚英.城市海滨风景区的景观组织[J].新建筑,1996(1):91292.

2 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模式探析2.1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基本模式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基本模式应该是:确立核心思想→提出战略目标→拟定总体框架→进行空间设计。

核心思想:围绕如何保持并增强滨水区的经济活力和社会职能作用而展开。

战略目标:1)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持滨水区的生态平衡,从而保护人类聚居环境和生物栖息环境;2)满足多元化的城市职能需求,维持滨水区的活力;3)保护滨水区现有的文化遗迹,塑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和城市形象;4)再现滨水区的发展潜力,吸引公众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合作和投资。

总体框架:1)滨水空间在城市分布的网络形态特征;2)滨水区各职能分区分段特性;3)标志性的核心区域;4)辐射影响范围。

空间设计:1)活动空间,即活动的城市功能区带来的城市活动;2)自然空间、绿化空间及生物自然生长栖息地,无人工修饰的开敞区域;3)交通空间通往并连接各滨水区的必要的动静态交通空间;4)亲水空间、滨水界面空间(包括滨水步行空间)。

Designmodeofurbanwaterfrontspace

LIUJun2jie LONGMing2dong

Abstract:Baseduponanalysisofthechallengesconfrontedinwaterfrontspacedesignandsummaryoffeaturesandbuildingexperiencesofur2banwaterfrontathomeandabroadpracticaldesignandplanningmodesofurbanwaterfrontspaceandapproachedwaterspaceareproposed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sforurbanwaterfrontspacedesign.Keywords:waterfrontspace,mode,planningdesign,spatialform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