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支架模板工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某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支架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第1章 工程概况

某地铁车站位于民田路下,呈南、北向布置,北端位于民田路与福华路口交叉路口,南端位于民田路与福华三路交叉路口,民田路道路红线宽为15m。车站西侧主要建筑有中海大厦、中海华庭,东侧为Coco Park购物公园。

车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无柱车站。车站全长148m,标准段宽19.1m,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底板埋深为30.6m,顶板覆土厚度平均约为3.5m。

车站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框架结构。 车站主体结构主要尺寸的设计如下:

顶板厚500mm,中板厚分别为300mm和700mm,底板厚1000mm+990mm,内衬墙厚度300mm,且与连续墙形成叠合结构。地下一、二层无内衬墙。主要构件尺寸见下表:

位 置 顶板 板 厚 500 梁截面 1500×2700 1200×1500 1500×1500 中一层 300、700 1200×1200 1200×1500 1000×1200 1000×1000 1200×1000 1300×1500 构件分类 板:300、500、700 梁: 800×1200 1000×1000 1000×1200 1200×1000 1200×1200 1200×1500 1300×1500

中二层 300、700 1400×1200 1200×1200 800×1200 1400×1200 1500×1500 1500×2700 第2章 结构模板与支架系统施工设计与检算

1、 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深圳地铁龙岗线西延段工程某地铁车站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2)本工程土建工程相关合同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

(3)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深圳地区在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7)我单位在地铁工程结构方面的施工经验。

(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江正荣编《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模板与支架系统设计检算说明

2.1 设计检算范围

标准段主体结构工程包括:顶板、中板、侧墙、横梁等内容。

由于底板采用直接在垫层施作结构砼,底板的模板与支撑形式相对简单,根据施工经验进行模板与支撑施工,不再做设计检算。

本方案仅对顶板、中板、梁、侧墙的模板及支架进行设计检算,确保模板与支架系统

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满足要求。

2.2 设计检算原则

1)在满足结构受力的前提下考虑挠度变形控制。 2)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 3)采取比较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进行计算。

2.3设计参数

1)水平板模板支架

本工程顶板和中板有300、500、700三种,统一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满堂模板支撑系统,步距1200,立杆纵横向间距800×800,100×100木方间距300mm,双钢管大横杆,支撑托节点,最大搭设高度8m,以700厚顶板为验算对象,考虑到施工时荷载不均匀计算时按800mm。计算参数: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0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0.80米,立杆的横距 l=0.80米,立杆的步距 h=1.20米。

2)梁模板支架

本工程梁宽和梁高都小于1400的有:800×1200、1000×1000、1000×1200、1200×1000、1200×1200五种。统一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满堂模板支撑系统,步距1200,100×100木方平行于梁截面布置,间距250mm,梁下每排设4根立杆,横向间距400,沿梁长度方向纵距800,双钢管大横杆,支撑托节点,最大搭设高度8m,以1200×1200梁为验算对象。

本工程梁宽和梁高都不小于1400的有:1200×1500、1300×1500、1400×1200和1500×1500四种。统一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满堂模板支撑系统,步距1200,100×100木方平行于梁截面布置,间距250mm,梁下每排设5根立杆,横向间距400,沿梁长度方向纵距800,双钢管大横杆,支撑托节点,最大搭设高度8m,以1500×1500

梁为验算对象。

本工程中最大的梁是1500×2700,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满堂模板支撑系统,步距1200,100×100木方平行于梁截面布置,间距250mm,梁下每排设5根立杆,横向间距400,沿梁长度方向纵距400,双钢管大横杆,支撑托节点,最大搭设高度8m。

2.4模板变形值的有关规定

为了保证结构表面的平整度,模板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验算时其变形值不超过下列规定:

1)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2)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

3)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

3、模板与支架材料力学性能

3.1 木枋(松木枋)

惯性矩截面尺寸 抗弯强度值f 弹性模量E I=bh3/12 100×50 10N/mm2 mm 100×100 10N/mm2 mm N/mm2 N/mm2 10000 8333333mm4 166667mm3 10000 6666667mm4 83333 mm3 抵抗矩W=bh2/6 3.2 18mm厚胶合板

尺寸 弹性模量E 10000 2440×1220×18mm N/mm2 13N/mm2 抗弯强度值fm

3.3 扣件式钢管支架

截面模量外径 壁厚 截面积A 惯性矩I W 48 3.5 mm mm 钢管、扣件钢材Q235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489mm2 121900mm4 mm3 205 N/mm2 5078 15.78 mm 38.4 N 回转半径i 每米自重 (直角、旋转)扣件抗滑移承载力设计值Rc 水平杆件(小横杆、大横杆)容许挠度值f 钢管的弹性模量E 8.00kN (l/150) 206000N/mm2 4、梁底模板与支架施工设计、检算

4.1 第一种梁的检算

计算依据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0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1200mm×1200mm,梁支撑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80米,立杆的步距 h=1.20米,梁底增加4道承重立杆。梁顶托采用100×100mm木方。

120080004674674671200120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集中力大小为 F = 1.20×25.500×0.800×0.500×0.250=3.060kN。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具体计算结果见附件1.

4.2 第二种梁的检算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0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1500mm×1500mm,梁支撑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80米,立杆的步距 h=1.20米,梁底增加5道承重立杆。梁顶托采用100×100mm木方。

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F = 1.20×25.500×0.500×0.500×0.250=1.913kN。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具体计算结果见附件2

150080004004004004001200150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4.3 第三种梁的检算

计算依据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8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1500mm×2700mm,梁支撑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40米,立杆的步距 h=1.20米,梁底增加5道承重立杆,梁顶托采用100×100mm木方。

1500675040040040040012002700

图1 梁模板支撑

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集中力大小为 F = 1.20×25.500×0.500×0.500×0.250=1.913kN。 钢管类型为Φ48×3.5。具体计算结果见附件3

5、水平板的模板支架设计与检算

计算依据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本工程顶板和中板有300、500、700三种,统一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满堂模板支撑系统,步距1200,立杆纵横向间距800×800,100×100木方间距300,双钢管大横杆,支撑托节点,最大搭设高度8m。考虑到施工时荷载不均匀,以800厚板为验算对象,计算参数: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0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0.80米,立杆的横距 l=0.80米,立杆的步距 h=1.2 0米。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示意简图

具体计算结果见附件4

6、侧墙模板支架设计与计算

侧端墙尺寸:侧墙厚300mm,侧墙计算净高取7.6m。

侧墙采用18mm厚胶合板组合拼装。模板背侧设10cm×10cm的方木内楞(间距0.3m),外侧设φ48双钢管外楞,采用中(顶)板施工时的扣件式φ48钢管满堂红支架大横杆和加密水平杆作为水平受力支撑杆件。纵向间距与板支架纵向间距同,竖向间距为步距0.6m。

具体计算结果见附件5。

7、剪刀撑布置方法

本支架设置竖直纵、横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在外侧周圈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间隔5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为4~5跨,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中部设置水平剪刀撑。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

第3章 结构工程模板与支架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模板与支架施工准备工作

1.1 技术准备

组织现场管理人员熟悉、审查施工图纸,重点对侧墙模、柱模、梁模板、板模板结构施工等分项工序的技术、质量和工艺要求进行学习,并将其质量和工艺要点向作业班组作详细的交底,并做好文字记录。

1.2 物资准备

按照施工机具计划和主要材料计划,施工平面图的要求,组织好所需的材料、机具按计划进场,在指定地点,按规定方式进行储存、堆放,确保施工所需。

1.3 劳动力组织准备

根据项目经理部架构,按照劳动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并对其进行安全、防火、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向施工班组、工人进行施工方案、计划和技术交底。并建立、健全各项现场管理制度。

2、模板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2.1 模板施工规范要求

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性。模板安装、预埋件、预留孔允许偏差见表2-1。

表2-1 模板安装、预埋件、预留孔允许偏差表

序号 1 允许偏差 (mm) 刨光模板 不刨光模板 刨光模板 2 表面平整度 不刨光模板 宽 模 内 3 尺 寸 长 高 梁、桁架 板 梁、桁架 板 梁、桁架 板 4 侧向弯曲 梁、桁架 板 预留孔 洞位置 预应力钢筋孔道 其他 1 3 3 5 +2、-5 +2、-3 +2、-5 +2、-3 ±10 ±5 L/1500, 且≯15 L/1000, 且≯15 (梁端)3 10 每个孔洞 1 每个构件 1 沿构件全长拉线量最大矢高 1 用尺量 每 个 构 件 1 用尺量 4 检查频率 范围 点数 4 检验方法 用尺量 用2m直尺验 项 目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1 用尺量 5 用尺量

钢板联结板6 预埋件 等 螺栓锚筋等 位置 平面高度 位置 外露长度 3 2 10 ±10 每个预埋件 1 1 1 1 用尺量 用水准 仪量测 用尺量 注:表中L为构件长度、H为构筑物的高度。 2.2 模板施工要求

1)顶板、中板采用胶合板,模板下方铺方木进行衬垫,提高板模刚度,保证板面平整度要求,并且相邻两块胶合板横向拼缝保证在同一根方木上进行搭接,并固定牢固,避免出现错台。

2)侧墙采用胶合板,各板之间设置3mm厚胶布,保证模板接缝拼贴平密,避免漏浆。

3)模板用于结构施工前,先进行清污处理。胶合板板模在模板拼装校正完成后、板梁钢筋绑扎前进行脱模剂涂刷,侧墙钢模板在模板支立前涂刷脱模剂,脱模剂采用专用水性脱模剂均匀涂刷,保证后期脱模效果。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对侧墙、板梁模板所有拼缝进行一次细致检查,对可能造成漏浆的拼缝采用玻璃胶在模板外侧进行密封,以保证模内混凝土面的光滑平顺。混凝土浇注前,对模板表面进行彻底清洗润湿,清除焊碴、杂物,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以提高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性,控制好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

4)模板安装后仔细检查各构件是否牢固,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是否有所遗漏,安装是否牢固,位置是否准确,垂直度采用吊锤控制,要求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是否在规范允许值以内,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是否良好,不留施工隐患。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经常检查模板的工作状态,发现变形、松动现象及时予以加固调整。

2.3 侧墙模板安装

1)侧墙钢筋绑扎完成后,彻底清理施工缝,随后进行侧墙立模施工,按预定的施工

单元进行。

2)侧模安装施工顺序:钢筋绑扎→侧墙模板→内外楞安装→压檩→安装支撑系统→浇筑侧墙混凝土→拆部分侧墙模板→混凝土养护。

3)侧墙模板安装前,严格测量定出模板边线,弹出墨线。

4)结构板施工时,在侧墙外侧预埋Φ28的锚固钢筋(埋深30cm),在锚固钢筋与模板之间夹塞100×100mm的方木,以确保模板底部牢靠。

5)按模板与支架施工设计安装内楞和外楞,以及搭设支架,并紧固。

6)模板与主体围护结构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梅花型设置定位短撑,为了保证侧壁的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在侧墙内用Φ16钢筋设置限位筋。在模板顶部采用硬木支撑。

7)模板支立完成以后进行校模,调整垂直度偏差至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按设计的间距对支架支撑系统进行纵向和横向剪刀撑加固,确保模板及支架系统的稳定性。

2.4 梁模板安装

1)梁模采用胶合板,支架采用钢管支架。安梁模板与支架施工设计见前面章节。 2)梁底模板:梁的起拱高度按规范施工。可参照板模板的方法施工。

3)梁模板下设一层木枋、一层双(三)钢管、顶托、扣件式钢管支架作为支撑,详见梁模板设计计算。

4)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对拉螺杆等。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确定。可参照侧墙施工方法施工。

2.5 中(顶)板模板安装

1)模板采用胶合板,支架采用满堂红钢管支架。

2)施工顺序:搭设板模板的支架→水平方木→搭设板模板→楼板钢筋绑扎→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板。

4)搭设支架前必须首先检查钢管、扣件等材料的状况,对损坏严重的材料坚决不予使用。支架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给定的间距和形式按要求搭设。支架两端设托撑,底托、顶托旋出丝扣的长度不超过20cm,以防失稳。各层楼板支架支点位置上下对应在同一铅锤线上,确保垂直传力。

5)支架搭设后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布置木枋、纵向钢管,纵向钢管必须精确定位,端截面竖向中心线必须与立杆轴线重合。其最大偏心不超过20mm。

6)模板采用吊车或龙门吊吊装,人工配合安装,安装前必须提前清理模板并涂抹脱模剂。模板安装完后绑扎钢筋浇筑砼。铺模板时可以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应清扫干净。

7)由于混凝土的质量要求高,对模板的安装质量要求高,因此在模板安装时模板的接缝要用胶纸贴缝,防止跑浆。楼面的模板要按设计与规范的规定起拱。

8)为了保证楼板的平整度和减少模板体系的变形,贴面板的木枋需进行刨平处理。另外旧枋在使用上为保证模板体系的安全在使用上要双枋使用。

2.6 模板的拆除

1)模板拆模时间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执行。混凝土浇筑时留置足够数量的同条件养护试块,依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报告及现场施工要求进行拆模控制。拆除模板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砼及棱角因拆模板而受损,以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各部位模板拆除具体时间如下表所示:

部位 底板端模 侧墙 中板 底模 拆模时间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24小时 上层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的100%

端模 底模 端模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 顶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的100%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 顶板 2)拆模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后拆承重部分的原则。

3)侧壁模板的拆除:模板的拆除原则是由外到内,分段拆除。先拆除钢管支撑后,再拆外钢管压檩,拆除纵横内外楞,当该段范围内所有支撑、内外楞拆除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将模板逐块传下堆放。

4)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先将钢管支架上的可调上托松下,先拆上层排架,拆下连接模板的附件,再用钢钎撬动模板,使内楞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拿下模板和靠带,待上层模板全部运出后再拆下层排架,最后拆除水平拉杆和支架。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在安全的地方。

5)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3、支架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3.1支架搭设

摆放纵、横向扫地杆→逐根树立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步小横杆→安第三步及以上大横杆和小横杆→加设剪刀撑→放置、调节顶托→安放双钢管纵梁→安放模板底方木→安放梁板底模并调平。

支架架的搭设除了按顺序搭设外,还得注意下列事项: (1)按照规定的构造方案和尺寸进行搭设;

(2)支架构件质量及安装精度、扣件联结抗滑承载力等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

(3)拧紧扣件(拧紧程度要适当);

(4)有变形的杆件和不合格的扣件不能使用; (5)支架各节点与模板必须顶紧,防止脱空受力不均。

(6)顶托上双(三)钢管其中心必须与立杆中心线对齐,并固定牢固。 (7)立杆、大横杆的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8)搭设过程中随时校正杆件的垂直和偏差避免偏差过大; (9)搭设工人必须持证上岗并佩挂安全防护用品齐全;

(10)没有完成的支架,在每日收工时,一定要确保架子稳定,以防止发生意外。

支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mm)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检查方法与工具 表面坚实平整、不积水、不晃动、不滑动、不沉降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 钢板尺 钢板尺 钢板尺 1 地基基础 观察 2 立杆垂直度 ±100 3 4 5 步距 纵距 横距 ±20 ±50 ±20 ±20(一根杆的两端) 6 纵向水平杆高差 水平仪或水平尺

±10(同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高差) 主要节点处各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 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 7 ≤150mm 钢板尺 8 ≥500mm 钢卷尺 9 ≤(步距×1/3) 钢卷尺 10 40N.m65N.m ~扭力扳手 11 45°~60° 角尺 3.2支架拆除

为确保安全,必须待顶板浇筑完毕且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拆除中、顶板下支架。 严格遵循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搭者先拆、先搭者后拆。具体如下:

向下调节顶托→拆除梁底模板及方木→拆除剪刀撑→拆除顶层小横杆→拆除顶层大横杆→拆除下层大横杆→拆除下层小横杆→拆除第一层大小横杆→拆除立杆→拆除扫地杆。

在脚手架拆除前应作好以下工作:

(1)对脚手架进行安全检查,确认不存在严重隐患。如存在影响拆除脚手架安全的隐患,应先对脚手架进行修整和加固,以保证脚手架在拆除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2)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先清除脚手架上的垃圾杂物,清除时严禁高空向下抛掷。 (3)脚手架在拆除前,必须进行详细技术交底,明确拆除范围、数量、时间和拆除顺序、方法、人员组织,指挥联络的方法和用语,拆除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

拆除时做好以下工作:

(1)拆除脚手架时,设立警戒区域,在坠落范围内应有明显“禁止入内”字样的标志,并有专人监护,以保证拆脚手架时无其他人员入内;

(2)拆除支架时,班组成员要明确分工,统一指挥,操作过程中精力要集中,不得东张西望和开玩笑,工具不用时要放入工具袋内。

(3)拆除时操作人员要系好安全带,穿软底防滑鞋,扎裹腿。

(4)拆除支架和脚手架的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往下顺杆子,不得往下乱扔。

(5)拆除的支架和脚手架杆、脚手板、钢管、扣件等材料应往入传递或用绳索吊下,不得往下投扔,以免伤人和不必要的损失。

(6)拆下的支架钢管、扣件及其他材料运至地面后,应及时清理,将合格的,需要整修后重复使用的和应报废的加以区分,按规格堆放。对合格件应及时进行保养,保养后送仓库保管以备今后使用;

(7)本工程脚手架拆除时遇大风、大雨、大雾天应停止作业;

(8)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断,如确需中断应将拆除部分处理清楚告一段落,并检查是否会倒塌,确认安全后方可停歇。

4、模板、支架的检查验收

4.1检查验收程序

模板支架施工前由工程部按照该施工方案编制详细的模板、支架施工技术交底书。总

工程师组织召开有监理工程师、分管副经理、安质部、工程部、现场施工员、作业班组等参加的模板支架技术交底会,并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及检查验收程序如下图:

施工的检查验收必须执行三检制即:工程完工后班组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管段工程师检查,管段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上道工序未检查验收通过之前严禁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测量放样 混凝土达到要是 模板拆除 求强度 不合格 管段工程 复核 否/养护 混凝土工程 合格 钢筋验收 支架拆除 合格 支架搭设 不合格 支架验收 合格 底模施工 不合格 不合格 钢筋安装 合格 模板验收 4.2检查验收内容

1、支架工程:

检查验收依据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检查验收内容:

(1)支架搭拆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技术交底文件是否齐全。 (2)支架搭设所用钢管、连接件、扣件、顶托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立杆基础表面坚实平整,不积水、垫板不晃动、底座不滑动。 (4)立杆垂直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立杆纵、横向间距及平面位置,水平杆件步距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纵向水平杆高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7)扣件的安装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采用扭力扳手检 查。

(8)剪刀撑是否按设计要求设置。 (9)杆件的连接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10)支架拆除时混凝土结构是否达到设计强度条件。 2、模板工程:

检查验收依据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检查验收内容:

(1)模板工程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技术交底文件是否齐全。 (2)所用模板、方木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模板的接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是否浇水润湿、有无积水。 (4)隔离剂的涂刷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轴线位置、底模上表面标高、截面内部尺寸、层高垂直度、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表面平整度等)

(6)模板起拱高度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7)预埋件、预留孔洞允许偏差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预埋钢板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尺寸、预埋筋(螺栓)中心线位置及外露长度等)

第4章 结构模板与支架施工安全措施

1、现场管理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措施到位的原则,严格按照设计和相关安全规范进行现场操作。施工

中应密切注意以下问题:

(1)施工现场需配备专门的安全员和调度员,负责指挥检查现场施工的安全问题,维护现场秩序。

(2)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带等安全工具。配备必要的安全劳保用品,高处作业时拉好安全网,系好安全带,并合理安排工班交替,杜绝疲劳作业。

(3)严禁酒后作业;严禁身体条件不适合的人员参与施工。 (4)所有作业人员坚持持证上岗;施工场地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5)如果需要夜间施工,应提前做好照明准备。

(6)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及支架稳定情况,并做好应急准备。

(7)控制混凝土浇筑顺序及速度,确保浇筑工况与计算工况一致,即:侧墙尽量对称浇筑,柱浇筑速度小于2m/小时,侧墙浇筑速度小于0.7m/小时。

2、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1)从事高处作业要定期进行体检,不适于高处作业的禁止其作业。 (2)高处作业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衣和带钉易滑的鞋。

(3)高处作业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4)遇有雾、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露天高处起重作业。 (5)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

(6)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禁止在支架和脚手架,挑架上行走,高处作业应与地面联系,专人负责。

3、支架工程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

3.1安全管理要求

(1) 支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 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2) 搭设支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3) 支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准许使用。

(4)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支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5) 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应停止支架的搭设与拆除作业。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扫除积雪。

(6) 支架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应按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进行。 (7)在支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 2)交叉支撑、水平架;3)加固杆件:剪刀撑、水平加固杆件、扫地杆、封口杆等等;

(8) 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支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

(9) 搭拆支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人内。

3.2日常维护管理要求

支架大多露天使用,搭拆频繁,耗损较大,因此必须加强维护和管理,及时做好回收、清理、保管、整修、防锈、防腐等各项工作,才能降低损耗率,提高周转次数, 延长使用年限,降低工程成本。日常维护管理要求如下:

(1)使用完毕的支架架料和构件、零件要及时回收,分类整理,分类存放。堆放地

点要场地平坦,排水良好,下设支垫。钢管、角钢和其他钢构件最好放在室内,如果放在露天,应用毡、席加盖。扣件、螺栓及其他小零件,应用木箱、钢筋笼或麻袋、草包等容器分类贮存,放在室内。

(2)弯曲的钢杆杆件要调直,损坏的构件要修复,损坏的扣件、零件要更换。 (3)做好钢铁件的防锈和木制件的防腐处理。钢管外壁在湿度较大地区(相对湿度大于75%),应每年涂刷防锈漆一次;其他地区可两年涂刷一次。涂刷时涂层不宜过厚。经彻底除锈后,涂一度红丹即可。角钢、桁架和其他铁件可每年涂刷一次。扣件要涂油,螺栓应在每次使用后用煤油洗涤并涂机油防锈。

(4)搬运长钢管、长角钢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弯曲。拆架应拆成单片装运,装卸时不得抛丢,防止损坏。

(5)支架使用的扣件、螺栓、螺母、垫板、连接棒、插销等小配件极易丢失。在安装支架时,多余的小配件应及时收回存放,在拆卸支架时,散落在地面上小配件要及时收捡起来。

(6)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减少损耗和提高效益是支架管理的中心环节。由架子工班(组)管理,采用谁使用、谁维护、谁管理的原则,并建立积极的奖罚制度、做到确保施工需要,用毕及时归库、及时清理和及时维修保养,减少丢失和损耗

4、模板工程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 4.1安全管理要求

(1)模板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电锯、电刨要按照电锯、电刨的操作规程要求去做。以上机具电源接线必须符合三相五线制规定。

(2)模板现场安装时首先检查支撑架或临时操作架是否稳固牢靠。

(3)临边操作,操作事先要检查临边保护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如果存在不安全因

素要及时排除。

(4)与其它工序交叉作业时,要采取自身保护措施,并设专人检查监督指导安全工作。

(5)作业人员进入现场操作时必须戴好安全帽,穿软底防护鞋,进入现场作业,严禁穿硬底鞋和拖鞋进入现场操作。

4.2日常维护

(1)木胶合板选择水性脱模剂,在安装前将脱膜剂刷上,防止过早刷上后被雨水冲洗掉。

(2)模板贮存时,其上要有遮蔽,其下垫有垫木。垫木间距要适当,避免模板变形或损伤。

(3)装卸模板时轻装轻卸,严禁抛掷,并防止碰撞,损坏模板。周转模板分类清理、堆放。

(4)拆下的模板,如发现翘曲,变形,及时进行修理。破损的板面及时进行修补。

5、台风、雨季施工管理措施措施

本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大部分时间处于深圳地区的雨季,雨季施工做好以下措施: (1)每天及时收集气象预报资料。

(2)做好模板、钢管覆盖防止雨淋后腐蚀、生锈,扣件等置于库房内保管防止生锈。遇台风时,模板必须用钢丝绳牢固固定。

(3)遇大风大雨时停止支架搭设及模板工程的施工。雨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 (4)未搭设完成的支架及未完工的模板需设置必要的斜撑、压重等取保支架模板处于较安全状态。

(5)做好基坑及边坡的防排水,防止基坑内泥土被雨水带入模板内(特别是底板施工时。

(6)雨后及大风后必须重新对支架重新进行检查及验收,检查及验收内容详见前面章节。

6、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识别及控制

详见《危险源评估识别表》

危险源评估及控制措施表

序号 1 危险源 控制措施 所用钢管、扣件、模板、方木、拉杆、按照国家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配件顶托等破损、材质不符合要求 等要及时更换,进场材料要求具备产品合格证书或材质证明材料。 2 支架没有严格按照评审过的方案施工,架子班应严格按照支架设计方案及《建筑随意搭设。各杆件搭设允许偏差不满足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标规范要求 准的要求进行施工 3 施工人员不佩戴或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进品 行教育和处理,加强管理力度和安全教育 完善各种防护措施,挂设安全标志牌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4 钢管、扣件、螺丝、工具等高空坠落 5 搭设或拆除支架时,没有设置监护区域项目部派专人进行监护,设警戒区,挂设或无人监护 警示标志并加强管理 检查作业人员的持证、对无证人员禁止其上岗作业 6 架子工无证上岗 7 作业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打闹、情绪低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人员,并适当调整落,作业时间过长,体力下降等 和安排作息时间。

8 指挥失误 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并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和教育 9 支架或模板上集中堆载超设计荷载的钢加强现场的监控,严禁集中堆载钢筋、机筋、机械、料具等 械、料具等。 10 施工临时用电未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加强现场检查和整改力度、严格按照《按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布置。 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临时用电的管理。 11 切割机、吊机等操作不当 严格按照各类施工机械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2 高温中暑 适当安排作业时间,备足清凉消暑饮料。 第5章 应急预案

1、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应根据危险性较大模板工程的现场环境、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法等工程特点进行危险源辨识与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救援方案,提高整个项目部对事故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发生意外事故时能有序的应急指挥,有效的保护员工的生命、企业财产的安全、把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2、应急领导小组

此危险性较大模板工程施工前成立了专门的应急领导小组,来确保发生意外事故时能有序的应急指挥。

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张某

副组长:张某、张某

成员:张某、张某、张某、张某、张某、张某、劳务队伍各作业班组长。

3、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领导各单位应急小组的培训和演习工作,提高其应变能力。

(2)当施工现场发生突发事件时,负责救险的人员、器材、车辆、通讯联络和组织指挥协调。

(3)负责配备好各种应急物资和消防器材、救生设备和其他应急设备。

(4)发生事故要及时赶到现场组织指挥,控制事故的扩大和连续发生,并迅速向上级机构报告。

(5)负责组织抢险、疏散、救助及通信联络。

(6)组织应急检查,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对危险性大的施工项目应与当地医院取得联系,做好救护准备。

4、应急反应预案

(1)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班组长、现场负责人、项目部安全主管领导应立刻逐级上报,并联络报警,组织急救。 (2)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一般为现场事故知情人员、作业队、班组安全员、专职安全员。发生重大事故(包括人员死亡、重伤及财产损失等严重事故)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在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3)现场事故应急处理

危险性较大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机具伤人、火灾事故、触电

事故、高温中暑、高空坠落、支架垮塌、落物伤人等事故。 1)火灾事故应急处理

①当火灾发生时,当事人视火势情况及时进行扑救、报告给值班人员和义务消防队或及时报警拨打119,并说明火灾位置和简要情况。

②集中力量控制火势。根据就地情况,利用周围消防设施对可燃物的性质、数量、火势、燃烧速度及范围作出正确判断,迅速进行灭火;

③消灭飞火。组织人力密切监视未燃尽飞火,防止造成新的火源;

④疏散物资。安排人力物力对没被损坏的物品进行疏散,减少损失,防止火势蔓延; ⑤注意人身安全。在扑救过程中,防止自身及周围人员的重新伤害; ⑥积极抢救被困人员并配合医疗救护人员做好伤员的救治。 ⑦配合好消防人员,最终将火扑灭。 2)触电事故应急处理

①立即切断电源。用于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工具将电线挑开,放置适当位置,以防再次触电。

②伤员被救后应迅速观察其呼吸、心跳情况。必要时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术进行抢救。

③在处理电击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而做相应的处理。

④局部电击时,应对伤员进行早期清创处理,创面宜暴露,不宜包扎。由电击而发生内部组织坏死时,必须注射破伤风抗菌素。 3)高温中暑的应急处理:

①应迅速将中暑人员移至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服,让其平卧,头部不要垫高。 ②降温:用凉水或50%酒精擦其全身,直至皮肤发红,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降温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和心跳情况。当腋温降到38摄氏度左右时,应

立即停止降温。

③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能饮水患者应鼓励其喝足凉水或其它饮料;不能饮水者应静脉补液,其中生理盐水约占一半。 ④及时处理呼吸、循环衰竭。

⑤转院:医疗条件不完善时,应及时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 4)人生伤害事故处理

当发生如高空坠落、机具伤人、落物伤人等而造成人身伤害时: ①向应急领导小组进行汇报。

②应立即排除其他隐患,防止救援人员遭到伤害。 ③积极进行伤员抢救。

④做好死亡者的善后工作,对其家属进行抚恤。 5) 支架垮塌 当发生支架垮塌时:

①立即停止现场作业,所有人员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

②立即将现场情况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包括垮塌范围、人员伤害情况、大致原因等。应急领导小组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报警等外部救援。

③立即组织人员、吊车等对被压、被埋、受伤人员进行抢救。 ④抢救过程中注意周围环境情况,防止发生次生灾害事故。 ⑤做好死亡者的善后工作,对其家属进行抚恤。 (4)应急培训和演练

应急反应组织和预案确定后,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组织所有应急人员进行应急培训。

组长按照有关预案进行分项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预案进行补

充完善。

在确认险情和事故处置妥当后,应急反应小组应进行现场拍照、绘图,收集证据,保留物证。

经业主、监理、安监等单位同意后,清理现场恢复生产。 项目部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在事故处理后,将所有调查资料分别报送业主、监理单位和有关安全管理部门。 (5)应急通信联络

遇到紧急情况要首先向项目部汇报。项目部利用电话或传真向上级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救援措施。

附件1: 梁1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 q1 = 25.500×1.200×1.200+0.350×1.200=37.140kN/m 活荷载标准值 q2 = (1.000+1.000)×1.200=2.400kN/m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20.00×1.80×1.80/6 = 64.80cm3; I = 120.00×1.80×1.80×1.80/12 = 58.32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37.140+1.4×2.400)×0.250×0.250=0.300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300×1000×1000/64800=4.623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37.140+1.4×2.400)×0.250=7.189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7189.0/(2×1200.000×18.000)=0.499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l/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37.140×2504/(100×6000×583200)=0.281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50.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一)梁底木方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500×1.200×0.250=7.650kN/m (2)模板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250×(2×1.200+1.200)/1.200=0.263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1.000+1.000)×1.200×0.250=0.600kN 均布荷载 q = 1.20×7.650+1.20×0.263=9.495kN/m 集中荷载 P = 1.4×0.600=0.840kN

3.06kN 0.84kN 9.50kN/m 467 467 3.06kNA 467B

图2 木方计算简图

0.254

0.204

图3 木方弯矩图(kN.m)

0.002

0.047

图4 木方变形图(mm)

3.593.590.530.532.640.420.420.530.532.643.593.59

2.95

2.95图5 木方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3.588kN,N2=5.589kN,N3=5.589kN,N4=3.588kN

经过计算最大弯矩 M= 0.254kN.m,最大支座反力F= 5.589kN,最大变形 V= 0.0mm 木方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54×106/166666.7=1.52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587/(2×100×100)=0.538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0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466.7/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顶托梁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0.096kN/m。

5.59kN 5.59kN 5.59kN 5.59kN 5.59kN 5.59kN 5.59kN 5.59kN 5.59kN 5.59kNAB

800 800 800

图6 托梁计算简图

1.384

1.276

图7 托梁弯矩图(kN.m)

0.058

0.809

图8 托梁变形图(mm)

8.238.232.642.642.952.9511.1811.185.595.590.000.008.548.542.952.952.642.648.238.23

8.548.545.595.5911.1811.18

图9 托梁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1.383kN·m,最大支座 F= 19.719kN,最大变形 V= 0.8mm 顶托梁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1.383×106/166666.7=8.30N/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8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800.0/250,满足要求! 三、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上部荷载没有通过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无需计算。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9.72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0.161×8.000=1.547kN N = 19.719+1.547=21.266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8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30m; 公式(1)的结果:l0=1.185×1.700×1.20=2.417m φ=0.298

=21266/(0.298×489)=146.096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2417/15.8=153.000

公式(2)的结果:l0=1.200+2×0.300=1.800m

=1800/15.8=113.924 φ=0.497

< [f],满足要求!

=21266/(0.497×489)=87.560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14; 公式(3)计算结果:

l0=1.185×1.014×(1.200+2×0.300)=2.163m

=2163/15.8=136.890 φ=0.367

=21266/(0.367×489)=118.388N/mm2,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表1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1

——————————————————————————————————————— 步距 h(m) h≤0.9 0.9———————————————————————————————————————

表2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2

———————————————————————————————————————————

H(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1.35 1.0 1.014 1.026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

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047 1.056 1.064 1.072 1.092 1.111 1.129 1.149

1.53 1.0 1.007 1.015 1.024 1.031 1.039 1.047 1.055 1.062 1.079 1.097 1.114 1.132

1.62 1.0 1.007 1.014 1.021 1.029 1.036 1.043 1.051 1.056 1.074 1.090 1.106 1.123

h+2a 1.80 1.0 1.007 1.014 1.020 1.026 1.033 1.040 1.046 1.052 1.067 1.081 1.096 1.111

1.92 1.0 1.007 1.012 1.018 1.024 1.030 1.035 1.042 1.048 1.062 1.076 1.090 1.104

2.04 1.0 1.007 1.012 1.018 1.022 1.029 1.035 1.039 1.044 1.060 1.073 1.087 1.101

2.25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7 1.070 1.081 1.094

2.70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3 1.066 1.078 1.091

—————————————————————————————————————————————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附件2 梁2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 q1 = 25.500×1.500×1.500+0.350×1.500=57.900kN/m 活荷载标准值 q2 = (1.000+1.000)×1.500=3.00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50.00×1.80×1.80/6 = 81.00cm3;

I = 150.00×1.80×1.80×1.80/12 = 72.90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57.900+1.4×3.000)×0.250×0.250=0.461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461×1000×1000/81000=5.685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57.900+1.4×3.000)×0.250=11.052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1052.0/(2×1500.000×18.000)=0.614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57.900×2504/(100×6000×729000)=0.35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50.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一)梁底木方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5.500×1.500×0.250=9.563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250×(2×1.500+1.500)/1.500=0.263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1.000+1.000)×1.500×0.250=0.750kN 均布荷载 q = 1.20×9.563+1.20×0.263=11.790kN/m 集中荷载 P = 1.4×0.750=1.050kN

1.05kN11.79kN/mA 400 400 400 400B

图2 木方计算简图

0.1980.138

图3 木方弯矩图(kN.m)

0.0010.023

图4 木方变形图(mm)

2.511.311.312.212.82

2.822.211.311.312.51

图5 木方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311kN,N2=5.327kN,N3=5.460kN,N4=5.327kN,N5=1.311kN 经过计算最大弯矩 M= 0.197kN.m,最大支座反力F= 5.460kN,最大变形 V= 0.0mm 木方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197×106/166666.7=1.18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815/(2×100×100)=0.422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T< [T]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0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400.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顶托梁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96kN/m。

5.46kN 5.46kN 5.46kN 5.46kN 5.46kN 5.46kN 5.46kN 5.46kN 5.46kN 5.46kNAB 800 800 800

图6 托梁计算简图

1.352

1.247

图7 托梁弯矩图(kN.m)

0.057

0.790

图8 托梁变形图(mm)

8.048.042.582.582.882.8810.9210.925.465.460.000.008.348.342.882.882.582.588.048.04

8.348.345.465.4610.9210.92

图9 托梁剪力图(kN)

经过计算最大弯矩 M= 1.351kN.m,最大支座反力 F= 19.266kN,最大变形 V= 0.8mm 顶托梁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1.351×106/166666.7=8.11N/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8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800.0/250,满足要求! 三、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上部荷载没有通过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无需计算。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9.27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0.161×8.000=1.547kN N = 19.266+1.547=20.812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8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30m; 公式(1)的结果:l0=1.185×1.700×1.20=2.417m

=2417/15.8=153.000 φ=0.298

=20812/(0.298×489)=142.981N/mm2,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1800/15.8=113.924 φ=0.497

公式(2)的结果:l0=1.200+2×0.300=1.800m

=20812/(0.497×489)=85.692N/mm2,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14; 公式(3)的计算结果:

l0=1.185×1.014×(1.200+2×0.300)=2.163m

=2163/15.8=136.89 φ=0.367

=20812/(0.367×489)=115.864N/mm2,

< [f],满足要求!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表1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1

——————————————————————————————————————— 步距 h(m) h≤0.9 0.9———————————————————————————————————————

表2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2

———————————————————————————————————————————

H(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1.35 1.0 1.014 1.026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

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047 1.056 1.064 1.072 1.092 1.111 1.129 1.149

1.53 1.0 1.007 1.015 1.024 1.031 1.039 1.047 1.055 1.062 1.079 1.097 1.114 1.132

1.62 1.0 1.007 1.014 1.021 1.029 1.036 1.043 1.051 1.056 1.074 1.090 1.106 1.123

h+2a 1.80 1.0 1.007 1.014 1.020 1.026 1.033 1.040 1.046 1.052 1.067 1.081 1.096 1.111

1.92 1.0 1.007 1.012 1.018 1.024 1.030 1.035 1.042 1.048 1.062 1.076 1.090 1.104

2.04 1.0 1.007 1.012 1.018 1.022 1.029 1.035 1.039 1.044 1.060 1.073 1.087 1.101

2.25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7 1.070 1.081 1.094

2.70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3 1.066 1.078 1.091

—————————————————————————————————————————————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附件3 梁3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 q1 = 25.500×2.700×1.500+0.350×1.500=103.800kN/m 活荷载标准值 q2 = (1.000+1.000)×1.500=3.00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50.00×1.80×1.80/6 = 81.00cm3; I = 150.00×1.80×1.80×1.80/12 = 72.90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103.800+1.4×3.000)×0.250×0.250=0.805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805×1000×1000/81000=9.935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103.800+1.4×3.000)×0.250=19.314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9314.0/(2×1500.000×18.000)=1.073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 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103.800×2504/(100×6000×729000)=0.628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50.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一)梁底木方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500×2.700×0.250=17.213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250×(2×2.700+1.500)/1.500=0.403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1.000+1.000)×1.500×0.250=0.750kN 均布荷载 q = 1.20×17.213+1.20×0.403=21.138kN/m 集中荷载 P = 1.4×0.750=1.050kN

1.05kN21.14kN/mA 400 400 400 400B

图2 木方计算简图

0.355

0.248

图3 木方弯矩图(kN.m)

0.002

0.041

图4 木方变形图(mm)

4.502.352.353.955.05

5.053.952.352.354.50

图5 木方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2.350kN, N2=9.550kN, N3=8.957kN,N4=9.550kN,N5=2.350kN 经过计算最大弯矩 M= 0.354kN.m,最大支座反力F= 9.550kN,最大变形 V= 0.0mm 木方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354×106/166666.7=2.12N/mm2<13.0N/mm2, 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5.048/(2×100×100)=0.757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T < [T]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0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400.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顶托梁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96kN/m。

9.55kNA 9.55kN 9.55kN 9.55kN 9.55kNB 400 400 400

图6 托梁计算简图

0.622

0.680

图7 托梁弯矩图(kN.m)

0.011

0.094

图8 托梁变形图(mm)

12.3012.306.806.804.782.7512.3012.304.782.752.752.754.784.786.806.80

图9 托梁剪力图(kN)

经过计算最大弯矩 M= 0.680kN.m,最大支座反力F= 17.075kN,最大变形 V= 0.1mm 顶托梁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680×106/166666.7=4.08N/mm2 <13.0N/mm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1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400.0/250, 满足要求! 三、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上部荷载没有通过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无需计算。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7.08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0.161×6.750=1.305kN N = 17.075+1.305=18.380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8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30m; 公式(1)的结果:l0=1.185×1.700×1.20=2.417m φ=0.298

=18380/(0.298×489)=126.269N/mm2,

=2417/15.8=153.000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 满足要求! 公式(2)的算结果:l0=1.200+2×0.300=1.800m φ=0.497

=18380/(0.497×489)=75.677N/mm2,

< [f], 满足要求!

=1800/15.8=113.924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14; 公式(3)的计算结果:

l0=1.185×1.014×(1.200+2×0.300)=2.163m

=2163/15.8=136.890 φ=0.367

=18380/(0.367×489)=102.322N/mm2,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表1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1

——————————————————————————————————————— 步距 h(m) h≤0.9 0.9———————————————————————————————————————

表2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2

———————————————————————————————————————————

H(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1.35 1.0 1.014 1.026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

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047 1.056 1.064 1.072 1.092 1.111 1.129 1.149

1.53 1.0 1.007 1.015 1.024 1.031 1.039 1.047 1.055 1.062 1.079 1.097 1.114 1.132

1.62 1.0 1.007 1.014 1.021 1.029 1.036 1.043 1.051 1.056 1.074 1.090 1.106 1.123

h+2a 1.80 1.0 1.007 1.014 1.020 1.026 1.033 1.040 1.046 1.052 1.067 1.081 1.096 1.111

1.92 1.0 1.007 1.012 1.018 1.024 1.030 1.035 1.042 1.048 1.062 1.076 1.090 1.104

2.04 1.0 1.007 1.012 1.018 1.022 1.029 1.035 1.039 1.044 1.060 1.073 1.087 1.101

2.25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7 1.070 1.081 1.094

2.70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3 1.066 1.078 1.091

—————————————————————————————————————————————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附件4 800mm

厚板扣件钢管模板支架计算书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 q1 = 25.500×0.800×0.800+0.350×0.800=16.600kN/m 活荷载标准值 q2 = (2.000+1.500)×0.800=2.80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80.00×1.80×1.80/6 = 43.20cm3; I = 80.00×1.80×1.80×1.80/12 = 38.88cm4;

图1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16.600+1.4×2.800)×0.300×0.300=0.215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215×1000×1000/43200=4.967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16.600+1.4×2.800)×0.300=4.291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4291.0/(2×800.000×18.000)=0.447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 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16.600×3004/(100×6000×388800)=0.39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二、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 木方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 25.500×0.800×0.300=6.12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300=0.10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1.500+2.000)×0.300=1.050kN/m 静荷载 q1 = 1.20×6.120+1.20×0.105=7.470kN/m 活荷载 q2 = 1.4×1.050=1.470kN/m 2.木方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7.152/0.800=8.940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8.94×0.80×0.80=0.572kN·m 最大剪力 Q=0.6×0.800×8.940=4.291kN 最大支座力 N=1.1×0.800×8.940=7.867kN 木方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572×106/166666.7=3.43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 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4291/(2×100×100)=0.644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6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6.225×800.04/(100×9500.00×8333333.5)=0.218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800.0/250, 满足要求!

三、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7.87kN 7.87kN 7.87kN 7.87kN 7.87kN 7.87kN 7.87kN 7.87kN 7.87kNAB 800 800 800

图2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1.704

1.426

图3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0.1462.686

图4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11.8011.804.754.753.933.1110.9810.983.9310.9810.983.113.9311.8011.803.113.113.934.754.75

图5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1.704kN·m 最大变形 vmax=2.686mm 最大支座力 Qmax=22.781kN 单钢管抗弯计算强度 f=1.704×106/5080.0=335.38N/mm2 双钢管抗弯计算强度 f=1.704×106/5080×2=167.69N/mm2 双钢管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8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22.78kN

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应采用可调支撑托节点! R≤8.0 kN时,可采用单扣件; 8.0kN12.0kN时,应采用可调托座。 五、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49×8.000=1.191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0.800×0.800=0.224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500×0.800×0.800×0.800=13.056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14.471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1.500+2.000)×0.800×0.800=2.24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0NG + 1.4NQ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20.50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5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30m; 公式(1)的结果:l0=1.155×1.700×1.20=2.356m

=20501/(0.312×489)=134.376N/mm2,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 满足要求! 公式(2)的结果:l0=1.200+2×0.300=1.800m

=20501/(0.497×489)=84.413N/mm2,

=1800/15.8=113.924 φ=0.497 =2356/15.8=149.127 φ=0.312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 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14; 公式(3)的计算结果:

l0=1.155×1.014×(1.200+2×0.300)=2.108m

=2108/15.8=133.424 φ=0.382

=20501/(0.382×489)=109.848N/mm2,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 满足要求!

表1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1

——————————————————————————————————————— 步距 h(m) h≤0.9 0.9———————————————————————————————————————

表2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2

———————————————————————————————————————————

H(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1.35 1.0 1.014 1.026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

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047 1.056 1.064 1.072 1.092 1.111 1.129 1.149

1.53 1.0 1.007 1.015 1.024 1.031 1.039 1.047 1.055 1.062 1.079 1.097 1.114 1.132

1.62 1.0 1.007 1.014 1.021 1.029 1.036 1.043 1.051 1.056 1.074 1.090 1.106 1.123

h+2a 1.80 1.0 1.007 1.014 1.020 1.026 1.033 1.040 1.046 1.052 1.067 1.081 1.096 1.111

1.92 1.0 1.007 1.012 1.018 1.024 1.030 1.035 1.042 1.048 1.062 1.076 1.090 1.104

2.04 1.0 1.007 1.012 1.018 1.022 1.029 1.035 1.039 1.044 1.060 1.073 1.087 1.101

2.25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7 1.070 1.081 1.094

2.70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3 1.066 1.078 1.091

—————————————————————————————————————————————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附件5 300mm厚侧墙模板支架计算书

侧端墙尺寸:侧墙厚300mm,侧墙计算净高取7.6m。

侧墙采用18mm厚胶合板组合拼装。模板背侧设10cm×10cm的方木内楞(间距0.3m),外侧设φ48双钢管外楞,采用中(顶)板施工时的扣件式φ48钢管满堂红支架大横杆和加密水平杆作为水平受力支撑杆件。纵向间距与板支架纵向间距同,竖向间距为步距0.6m。大横杆两端采用可调节托撑对口支撑在基坑两侧的侧墙模板外楞上,加密的水平杆处设置斜撑。大横杆在侧墙施工时为承受水平荷载的受压杆件,沿基坑纵向的小横杆起连接杆件、稳定支架体系的作用。

计算示意图:

一、荷载计算

采用内部振捣器,导管浇注混凝土,新浇砼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采用以下二计算

公式取小值:

按公式一:F=γh=25×7.36=184kN/m2 公式二:F1=0.22γct0β1β2V1/2

F1-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取为25 (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用t=200/(T+15)计算; T -混凝土的温度,取25(℃);

V -混凝土的浇灌速度(m/h)取1.5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 则:F1=0.22γct0β1β2V1/2

=0.22×25×1.0×1.15×1.51/2×200/(25+15) =38.73kN/m2

取二者小值为:F1=38.73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F2=2KN/m2 计算承载能力时:

模板最大总侧压力F总=k1F1+k2F2 式中分项系数k1取1.2, k2取1.4

F总=38.73×1.2+2×1.4=49.28kN/m2

验算刚度时:

模板最大总侧压力为F总=k1F1 式中分项系数k1取1.2

F总=38.73×1.2=46.48kN/m2

二、模板受力检算

计算模型与计算荷载

模板按三跨等跨连续梁板计算。计算跨度按内楞作为支座,跨度为内楞之间的间距,l取0.3m。

取模板宽度1m计算,计算荷载q=49.28kN/m(验算强度时)或q=46.48kN/m(验算刚度时)

模板最大弯矩

模板的计算最大弯矩:M=Kmql2,式中弯矩系数Km取0.1 则M=0.1×49.28×0.32×1000=443520N.mm

强度验算

抗弯拉应力:σ=M/W

板的截面面积矩:W=54000mm3

则σ=M/W=443520/54000=8.21N/mm2

故:σ<[σ],[σ]-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N/mm2,满足强度要求!

刚度验算

板模板的挠度:ωA=0.677ql4/(100EI) 式中E取10000N/mm2,I=486000mm4

则ωA = 0.677×46.48×3004/(100×10000×486000)=0.524mm 故:ωA<[ω]=300/400=0.75mm,满足刚度要求!

三、内楞检算

计算模型与计算荷载

内楞按三跨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按外楞作为支座,跨度为外楞之间的间距,L1

取0.6m。内计算模型见下图。

q

L L 内楞计算模型图

L

计算荷载q为:q=49.28kN/m2×0.3m=14.78kN/m

内楞最大弯矩计算

内楞的计算最大弯矩:M=Kmql12,式中弯矩系数Km取0.1 则M=0.1×14.78×0.62×106=532080N.mm

强度验算

抗弯拉应力:σ=M/W

内楞截面抵抗矩:W=166667mm3 则σ=M/W=532080/166667=3.19N/mm2 故:σ刚度验算

内楞挠度:ωA= 0.677ql14/(100EI)

式中E取10000N/mm2,l1取0.6m,I取8333333 mm4

则ωA =0.677×(46.48×0.3)×6004/(100×10000×8333333)=0.147mm 故:ωA<[ω]=600/400=1.5mm,满足刚度要求。

四、主楞

外楞采用间距0.6m的φ48双钢管计算简图如下:(L=0.8m,L1=0.3m)

P L1 P P L1 L1 P L1 P L1 P L1 P L1 P P L1 L L L

计算荷载P为:

P=49.28kN/m×0.3×0.6m=8.87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1.731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23.65

强度验算

抗弯拉应力:σ=M/W

外楞采用双钢管,则W=5078×2=10156mm3 σ=1731000/10156=170.44N/mm2

σ=170.44N/mm2刚度验算

第二层钢管的挠度:ωA=KωPl23/(100EI)

式中挠度系数Kω取1.883,E取206000N/mm2,l2=0.8m,双根钢管I= 121900×

2=243800mm4

ωA1= 1.883×8870×8003/(100×206000×243800)=1.70mm 故:ωA1=1.70mm<[ω]=2.0mm,满足刚度要求。

五、支架检算

计算荷载

将作用于模板上的线性均布荷载,简化为每一根大横杆上的集中荷载,每一大横杆为

受压杆件。

P1=49.28×0.8×0.6=23.65kN。 l0=h+2a=800+300*2=1400mm。 长细比λ=L/i=1400/15.9=88.05

查表得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系数φ=0.673,大横杆轴心受压轴向力限值: σ=N/(φA )=23.65/(489×0.673)=71.8N/mm2 σ<[σ]=205N/mm2,满足要求!

目录

第1章 工程概况 .................................................................................................................................... 1 第2章 结构模板与支架系统施工设计与检算 ........................................................................................... 2 1、 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 2 2、 模板与支架系统设计检算说明 ............................................................................................................................ 2

2.1 设计检算范围 .................................................................................................................................... 2 2.2 设计检算原则 .................................................................................................................................... 3 2.4模板变形值的有关规定 ..................................................................................................................... 4

3、模板与支架材料力学性能 ...................................................................................................................................... 4

3.1 木枋(松木枋) ................................................................................................................................ 4 3.2 18mm厚胶合板 ............................................................................................................................... 4 3.3 扣件式钢管支架 ................................................................................................................................ 5

4、梁底模板与支架施工设计、检算.......................................................................................................................... 5

4.2 第二种梁的检算 ................................................................................................................................ 6 4.3 第三种梁的检算 ................................................................................................................................ 7

5、水平板的模板支架设计与检算 .............................................................................................................................. 8 6、侧墙模板支架设计与计算 ...................................................................................................................................... 9 7、剪刀撑布置方法 ....................................................................................................................................................... 9 第3章 结构工程模板与支架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 9 1、模板与支架施工准备工作 ...................................................................................................................................... 9

1.1 技术准备 ............................................................................................................................................. 9 1.2 物资准备 ............................................................................................................................................. 9

1.3 劳动力组织准备 ................................................................................................................................ 9

2、模板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 10

2.1 模板施工规范要求 ......................................................................................................................... 10 2.2 模板施工要求 ................................................................................................................................. 11 2.3 侧墙模板安装 ................................................................................................................................. 11 2.4 梁模板安装 ..................................................................................................................................... 12 2.5 中(顶)板模板安装 ..................................................................................................................... 12 2.6 模板的拆除 ..................................................................................................................................... 13

3、支架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 14

3.1支架搭设 ........................................................................................................................................... 14 3.2支架拆除 ........................................................................................................................................... 16

4、模板、支架的检查验收 ........................................................................................................................................ 17

4.1检查验收程序 .................................................................................................................................. 17 4.2检查验收内容 .................................................................................................................................. 18

第4章 结构模板与支架施工安全措施 ................................................................................................... 19 1、现场管理措施 ......................................................................................................................................................... 19 2、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20 3、支架工程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 ............................................................................................................................ 20

3.1安全管理要求 .................................................................................................................................. 21 3.2日常维护管理要求 .......................................................................................................................... 21

4、模板工程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 ............................................................................................................................ 22

4.1安全管理要求 .................................................................................................................................. 22

4.2日常维护 ........................................................................................................................................... 23

5、台风、雨季施工管理措施措施 ............................................................................................................................ 23 6、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识别及控制........................................................................................................................ 24 第5章 应急预案 .................................................................................................................................. 25 1、编制目的 ................................................................................................................................................................. 25 2、应急领导小组 ......................................................................................................................................................... 25 3、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6 4、应急反应预案 .........................................................................................................................................................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