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话的道德,教师说出的话要符合道德规范。对于教师来说,良好的口德是 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的灵魂。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教 师的口德在教学中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教师不修口德的危害 1.不利于学生成长。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暴力现象已明显减少,但教 师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 严、个人名誉遭到侵害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教师口中无德是违背职业道德的表 现,它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创伤,而且还会阻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 发展。 2.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内心非常敏感。教师的说教与责骂很容易伤害学生 的自尊心。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连同家长一起批评,使得家长无地自容。 这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还会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 至发生冲突。 3.影响学校和教师的形象。 部分教师不注重口德修养,给学生和家长留下了负面印象,使学校和教师 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二、部分教师口中无德的原因 1.心理压力过大,情绪失控。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日昌说:“目前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中有80%以 上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受应试教育和学校的各种奖惩制度的影响,许多教 师在工作中过于急功近利。当某个目标不能达成时,教师就会产生紧张、焦虑、 N2015.7 烦躁等消极情绪。随着这种心理压力的不断增大,部分教师就会情绪失控,从 而导致口中失德。 2.教育观念落后。 “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等传统教学观念是导致教师口中失德的一个重 要因素。现如今,仍然有教师认为,打骂是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对那些经常 犯错、屡教不改的学生,有些教师不是因材施教,而是通过严厉的责骂来进行 教育。 3.法制观念淡薄。 部分教师法制观念淡薄,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等法 律法规不屑一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漠视学生的权利,不尊重学生,缺乏对学生 的人文关怀和保护。 4.个人素质不高,教育方式不当。 部分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不去修养口德,缺乏 对学生尤其是顽劣学生的教育方法,除了责骂无计可施,这就会导致教师口中 无德现象的出现。 三、修养口德的方法 1.自我减压,注重心理素质修养。 学生的不良表现有可能会诱发教师宣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从而导致教 师口中无德现象的出现,如对学生进行语言攻击、嘲讽、挖苦等。因此,教师在 Et常工作中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修养。 2.自我提高,加强语言艺术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将学生置于平等的地 位,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同时,教师要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帮助学 生树立自信心。 3.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 教师口德的养成,既靠教育,也靠激励和监督。教育是基础,激励和监督是 手段。学校要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教师提高修养,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 制,将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集体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 这样的机制下,教师就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 养,加强自我调控,监督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以身作则。 立德树人,口德先行,让口德成为教师的第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