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2000523 A(43)申请公布日 2020.11.27
(21)申请号 202010861098.5(22)申请日 2020.08.25
(71)申请人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浪潮路
1036号浪潮科技园S01号楼(72)发明人 王腾飞 高传集 张晖 于昊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100
代理人 阚恭勇(51)Int.Cl.
G06F 11/14(2006.01)G06F 16/174(2019.01)G06F 21/60(2013.01)G06F 16/182(2019.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发明名称
一种云备份的系统及方法(57)摘要
属于本发明提供一种云备份的系统及方法,
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包括:备份客户端:接受备份服务器的指令,将备份数据上传到云存储平台;备份服务器:负责给客户端下达备份指令,并保存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信息;备份控制台:提供给用户操作的UI界面,方便客户进行管理备份的任务;云存储平台:负责存储备份数据,根据不同的存储类型对接不同的存储介质,能够根据备份数据生命周期的转换,将数据迁移到不同的存储介质上。本发明能够更快速、更安全的保护用户的数据,节省大量人力及存储成本。
CN 112000523 ACN 112000523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云备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备份客户端、备份服务器、备份控制台、云存储平台;其中,
备份客户端:接受备份服务器的指令,将备份数据上传到云存储平台;备份服务器:负责给客户端下达备份指令,并保存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信息;备份控制台:提供给用户操作的UI界面,方便客户进行管理备份的任务;云存储平台:负责存储备份数据,根据不同的存储类型对接不同的存储介质,能够根据备份数据生命周期的转换,将数据迁移到不同的存储介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备份客户端和备份服务器交互的仅仅是备份数据的元数据,而非真正的上传数据;备份客户端结束上传数据后,将备份的结果及备份数据的相关信息发送给备份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将这些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存储平台采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通过设置生命周期自动实现数据存储类型转换和过期管理;云存储平台保存备份数据的生命周期,当触发时可将备份数据移动到对应存储类型的存储介质上,或设置定期清理的规则,触发时会自动删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存储平台采用跨区域复制技术,在云存储平台上设置跨区域复制的规则,将备份数据从一个区域自动备份到另一个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控制台具体包括:1)管理备份客户端;生成备份客户端的下载地址和秘钥,使用此秘钥激活备份客户端并向备份服务器注册;
2)、管理备份任务。可以创建备份任务对数据进行周期性的备份;3)、查询历史任务及备份任务的执行结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备份客户端有以下流程:
1)通过备份客户端可以向备份服务器提供备份机器的信息;2)执行备份服务端的指令,将备份数据上传到云储存平台;3)将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上报给备份服务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这里的指令包括:压缩、加密备份数据,是否采用多通道来加快备份的速率,上传到云存储的位置及要以哪种存储类型保存在云存储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备份服务器是整个备份系统的调度中枢,具体包括:1)接收并处理备份控制台的请求
2)将备份服务器的请求转换成相应的指令下发给备份客户端执行3)保存备份客户端发过来的备份元数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2
CN 112000523 A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备份服务器和备份客户端采用异步通信。10.一种安全高效的云备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构成:1)、从备份控制台下载备份客户端,并将其安装在需要备份的机器上,安装过程中,填写秘钥,向备份服务器注册本机的相关信息;
2)、控制台创建备份任务,设置备份数据的存储类型,生命周期,上传通道,是否加密压缩的信息;
3)、备份服务器将控制台传过来的信息保存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创建周期性的定时任务,定时任务触发后,通知备份客户端按照要求上传备份数据到云存储平台;
4)、备份客户端按照备份服务器的要求准备数据,压缩或者加密备份数据;然后将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上传到备份服务器,将备份的数据上传到云存储平台;
5)、云存储平台收到数据后,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哈希比对,对已经存储的数据块不再进行存储,只用索引来记录该数据块;对没有存储的新数据块进行物理存储,再记录索引;
6)、云存储平台根据设置的备份数据的生命周期进行存储类型转换,即对数据块从热数据的存储介质迁移到冷数据的存储介质上;
7)、在云存储平台上设置异地容灾的策略,利用跨区域复制技术,将当前区域的备份数据,通过存储专用网络,将数据复制到另一区域。
3
CN 112000523 A
说 明 书
一种云备份的系统及方法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云备份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数据井喷式增长,数据保护也在逐步加强,大量的数据对本地存储也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云备份应用越来越广泛。[0003]云备份就是将客户的数据存储在云端。相比于传统的存储在本地,云备份成本低,易于管理和维护,尤其是发生重大灾难时,易恢复,更加安全,也可根据自身使用情况灵活扩容。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云备份的系统。[0005]本发明采用将备份数据直接上传到云存储平台,而不是先将数据传到备份服务器再上传到云平台,简化流程;上传数据时采用加密的方式,增加数据安全性。尤其是根据备份数据的重要程度及访问的频率设置存储类型,并根据设置的生命周期规则实现存储类型的自动转换,实现冷、热数据分开存储,从而节省大量人力及存储成本。云存储平台支持跨区域复制技术,满足客户的容灾需求。[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0007]一种云备份的系统,包括备份控制台,备份客户端,备份服务器,云存储平台。[0008]所述备份客户端直接将备份数据上传到云存储平台;
[0009]所述备份客户端和云存储服务器交互的仅仅是备份数据的元数据,而非真正的上传数据;
[0010]所述云存储平台采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通过设置生命周期自动实现数据存储类型转换和过期管理;
[0011]所述云存储平台采用跨区域复制技术,满足备份数据的容灾需求。[0012]进一步的,
[0013]所述的备份客户端直接将备份数据上传到云存储平台,备份客户端接收备份服务器发过来的命令,是否压缩加密、是否开启多通道等信息进行备份数据上传。按照权利要求书1所述备份客户端和备份服务器交互的仅仅是备份数据的元数据,而非真正的上传数据,其特征在于:备份客户端结束上传数据后,将备份的结果及备份数据的相关信息发送给备份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将这些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0014]所述云存储平台采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云存储平台保存备份数据的生命周期,当触发时可将备份数据移动到对应存储类型的存储介质上,也可设置定期清理的规则,触发时会自动删除。
[0015]所述云存储平台采用跨区域复制技术,可以在云存储平台上设置跨区域复制的规则,可将备份数据从一个区域自动备份到另一个区域,满足客户的容灾需求。
4
CN 112000523 A[0016]
说 明 书
2/4页
进一步的,
[0017]1、备份控制台
[0018]备份控制台是备份服务器的前端应用程序,提供的前端界面是为了方便客户操作,备份控制台有以下作用:[0019]1.1)管理备份客户端。生成备份客户端的下载地址和秘钥,使用此秘钥激活备份客户端并向备份服务器注册。[0020]1.2)管理备份任务。可以创建备份任务对数据进行周期性的备份。[0021]1.3)查询历史任务及备份任务的执行结果。[0022]2、备份客户端
[0023]备份客户端需要安装在需要备份的机器中,支持Windows、Linux、macOS等操作系统,备份客户端有以下流程:
[0024]2.1)通过备份客户端可以向备份服务器提供备份机器的信息,如:备份机器的IP,备份数据的目录结构,数据大小。[0025]2.2)、执行备份服务端的指令,将备份数据上传到云储存平台。这里的指令包括:压缩、加密备份数据,是否采用多通道来加快备份的速率,上传到云存储的位置及要以哪种存储类型保存在云存储平台。
[0026]2.3)将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上报给备份服务器。[0027]3、备份服务器
[0028]备份服务器是整个备份系统的调度中枢[0029]3.1)接收并处理备份控制台的请求
[0030]3.2)将备份服务器的请求转换成相应的指令下发给备份客户端执行[0031]3.3)保存备份客户端发过来的备份元数据。[0032]更优的,备份服务器和备份客户端采用异步通信,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效率。[0033]4、云存储平台
[0034]云存储平台采用分布式存储,扩展性高。支持标准存储、低频存储、归档存储,对象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即自动化实现数据存储类型转换与过期管理。基于跨区域的复制技术,满足备份数据容灾的需求。[0035]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云备份的方法,数据备份由以下步骤构成:[0036]1)从备份控制台下载备份客户端,并将其安装在需要备份的机器上,安装过程中,填写秘钥,向备份服务器注册本机的相关信息。[0037]2)控制台创建备份任务,设置备份数据的存储类型,生命周期,上传通道,是否加密压缩等信息。
[0038]3)备份服务器将控制台传过来的信息保存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创建周期性的定时任务,定时任务触发后,通知备份客户端按照要求上传备份数据到云存储平台。[0039]4)备份客户端按照备份服务器的要求准备数据,压缩或者加密备份数据。然后将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上传到备份服务器,将备份的数据上传到云存储平台。[0040]5)云存储平台收到数据后,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哈希比对,对已经存储的数据块不再进行存储,只用索引来记录该数据块;对没有存储的新数据块进行物理存储,再记录索引,以此达到数据去重的目的,减少占用的存储空间。
5
CN 112000523 A[0041]
说 明 书
3/4页
6)云存储平台根据设置的备份数据的生命周期进行存储类型转换,即对数据块从
热数据的存储介质迁移到冷数据的存储介质上。[0042]7)在云存储平台上设置异地容灾的策略,利用跨区域复制技术,将当前区域的备份数据,通过存储专用网络,将数据复制到另一区域。[004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44]与将数据先上传到备份服务器再上传到云存储平台相比,省去上传备份服务器这一步,提高上传的效率。更优的,与备份服务器交互的仅仅是元数据,而非真正的上传数据,减轻备份服务器的压力,节省大量购买服务器的费用开支。与普通的云存储系统相比,本系统采用的云存储平台提供了标准、低频、归档存储类型,通过设置生命周期自动实现数据存储类型转换和过期管理,覆盖从热数据到冷数据多种存储场景,大大降低用户的存储成本。附图说明
[0045]图1是本发明的云备份的系统图;[0046]图2是本发明的备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48]本发明包括以下模块:备份控制台,备份客户端,备份服务器,云存储平台。如图1所示,
[0049]1、备份控制台
[0050]备份控制台是备份服务器的前端应用程序,提供的前端界面是为了方便客户操作,备份控制台有以下作用:[0051]1.1)管理备份客户端。生成备份客户端的下载地址和秘钥,使用此秘钥激活备份客户端并向备份服务器注册。[0052]1.2)管理备份任务。可以创建备份任务对数据进行周期性的备份。[0053]1.3)查询历史任务及备份任务的执行结果。[00]2、备份客户端
[0055]备份客户端需要安装在需要备份的机器中,支持Windows、Linux、macOS等操作系统,备份客户端有以下流程:
[0056]2.1)通过备份客户端可以向备份服务器提供备份机器的信息,如:备份机器的IP,备份数据的目录结构,数据大小。[0057]2.2)、执行备份服务端的指令,将备份数据上传到云储存平台。这里的指令包括:压缩、加密备份数据,是否采用多通道来加快备份的速率,上传到云存储的位置及要以哪种存储类型保存在云存储平台。
[0058]2.3)将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上报给备份服务器。[0059]3、备份服务器
6
CN 112000523 A[0060]
说 明 书
4/4页
备份服务器是整个备份系统的调度中枢
[0061]3.1)接收并处理备份控制台的请求
[0062]3.2)将备份服务器的请求转换成相应的指令下发给备份客户端执行[0063]3.3)保存备份客户端发过来的备份元数据。[00]更优的,备份服务器和备份客户端采用异步通信,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效率。[0065]4、云存储平台
[0066]云存储平台采用分布式存储,扩展性高。支持标准存储、低频存储、归档存储,对象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即自动化实现数据存储类型转换与过期管理。基于跨区域的复制技术,满足备份数据容灾的需求。[0067]如图2所示,工作流程如下:
[0068]1)从备份控制台下载备份客户端,并将其安装在需要备份的机器上,安装过程中,填写秘钥,向备份服务器注册本机的相关信息。[0069]2)控制台创建备份任务,设置备份数据的存储类型,生命周期,上传通道,是否加密压缩等信息。
[0070]3)备份服务器将控制台传过来的信息保存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创建周期性的定时任务,定时任务触发后,通知备份客户端按照要求上传备份数据到云存储平台。[0071]4)备份客户端按照备份服务器的要求准备数据,压缩或者加密备份数据。然后将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上传到备份服务器,将备份的数据上传到云存储平台。[0072]5)云存储平台收到数据后,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哈希比对,对已经存储的数据块不再进行存储,只用索引来记录该数据块;对没有存储的新数据块进行物理存储,再记录索引,以此达到数据去重的目的,减少占用的存储空间。
[0073]6)云存储平台根据设置的备份数据的生命周期进行存储类型转换,即对数据块从热数据的存储介质迁移到冷数据的存储介质上。[0074]7)在云存储平台上设置异地容灾的策略,利用跨区域复制技术,将当前区域的备份数据,通过存储专用网络,将数据复制到另一区域。[0075]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更快速、更安全的保护用户的数据,尤其是根据备份数据的重要程度及访问的频率设置存储类型,并根据设置的生命周期规则实现存储类型的自动转换,实现冷、热数据分开存储,从而节省大量人力及存储成本。[007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7
CN 112000523 A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