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山铅锌矿勘查设计书提纲

红山铅锌矿勘查设计书提纲

来源:意榕旅游网
红山铅锌矿勘查工程设计书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1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1.4 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第二章:区域地质(略)

第三章: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第四章:矿体(层)地质

4.1 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 4.2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 、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 4.3 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 、分

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 4.6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

第五章:勘查工程部署

5.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据。 5.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 5.3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K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参照《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关条款)

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

6.1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参照《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关条款)

6.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6.3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 6.4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外推的原则。 6.5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矿床总资源/储量的比例。

第七章:经费预算

7.1 预算编制依据 简述

7.2 采用的费用标准

依据《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对勘查工程所需资金进行预算,化验分析、岩矿鉴定和采样等项目费用根据设计工作量确定的,最终根据工程费用和其它费用核定项目所需总的资金数。 7.3 项目总经费 7.3.1 探槽工程费用 顺序号 1 工程编号 2 探槽横截 2面积(m) 3 探槽长度 (m) 4 土石方量(m) 3×4 5 3单位费用 3元/m 6 总费用(元) 5×6 7 总计 (万元)

7.3.2钻探工程费用 顺序号 工程编号 1 2 总计 孔深 (m) 3 单位费用 元/m 4 总费用(元) 3×4 5 (万元) 7.3.3 化验分析、岩矿鉴定等费用(略) 7.3.4 总费用

本项目地表工程所需经费**万元,钻探工程所需费用**万元,其它费用需**万元,项目预算总的费用为**万元。

第八章:预期提交成果

基本探明勘查区海拔高度1200m以上的资源分布情况,提交探明储量,并提交专题研究报告。

最终提交报告时间:****年*月*日

第九章:组织管理和项目组人员设置

9.1 组织管理

本项目承担单位与实施单位为***地质勘查总院。在***地质勘察局等上级主管部门指挥领导下,遵照国家资源勘查项目的各项和规则,实施项目的全部工作。项目设置项目负责人。

为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地质勘查总院拟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兼任组长,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人员担当各项目专业组负责人。统一组织、协调,实施单位在本项目的立项设计、项目实施成果总结报告等全过程中的运作。项目承担实施单位的“全面质量管理科”,在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执行国家最新的有关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与参加项目实施的各部门单位,把好各相应地质研究工作的质量关。

9.2 项目组人员构成

项目主要人员情况表

姓 名 年 龄 学 历 专 业 职 称 工作职责 姓 名 年 龄 学 历 专 业 职 称 工作职责

附件1:红山铅锌矿工程布置图,2: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