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类型
作者:高 岚
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05期
[摘要] 语文是发展学生情思的学科,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增强语文课堂活力就需要良好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 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 情境教学 竞争激趣 1 师生互动的理论基础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该学派把人类学习过程解释成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部刺激,即理解和吸取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国绝大多数学生缺乏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 [1]。
而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则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那么教师究竟应为学生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呢?要唤回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民主化、兴趣化、生活化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活力,发挥潜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释放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交往。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所以语文课堂应建构师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2 师生互动的主要类型 2.1 情境互动
学习环境中的良好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应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学生情趣、情感和思想的情境,将儿童引到情思的情境中。当学生的情思被激发起来,使之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时,教学便能达到好效果。 2.1.1 角色扮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在教学时常可编排一些课本剧,让学生饰演文中的某一角色,从朗读或表演中体会各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品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从朗读中让学生悟情,教师首先要有热情。这样才能做到从自己的感情去指导学生朗读,用真情感染学生。知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游记文等写景的课文,“导游”的角色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如实习期间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然后扮演一名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小兴安岭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学生们可神了,不但将课文的优美描写介绍给大家,还说出喜欢的原因,甚至在复述时还添加自己的语言。这一角色的扮演将朗读、复述、背诵等要求融入所创设的“小导游”中,使整堂课变得情趣盎然。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如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寻找识字的方法及注意点。(课前预习又是重头戏)课堂上让学生当小老师,“教给”其他学生自己是如何从音、形、意上认识这些字的。教师此时起到总结作用,抓住关键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示,并且介绍学生中比较好的识记方法,让学生们明白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记住要学的生字。 教师所创设的角色还为学生创设了口语练习的大好机会,促进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见,“创设角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愉快教学。 2.1.2 合作学习
师生互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影响。教师为学生之间创设的相互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的内在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讨论,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有两种:⑴同桌合作:主要适用于解决难度不大的问题。由于学生交往的范围小,占用时间短,易操作,所以特别适于低年级。⑵小组合作:邻座4-8人组合成的学习小组,适合于中高年级。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思路,课堂上的指导也应与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步。现引用《爬山虎》一文的教学,说明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情况 [2]。
师生共同提炼学习主题:主题一:弄明白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主题二:爬山虎的脚是靠什么爬墙的?
围绕学习主题,设计小组合作菜单:主题一:⑴读课文第三段,画出并读懂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颜色、形状的句子。⑵结合课文描写和爬山虎的实物,动手画画爬山虎的脚。⑶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主题二:⑴读课文第四段,画出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动作的词,动手做一做这些动作,体会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⑵爬山虎为什么是“一脚一脚”地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爬?
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分好工,根据学习菜单,先个人读书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最后达成相对统一的意见。教师随时给学生提供资料、辅导、帮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充分为孩子提供一个说话和讨论的机会,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堂课还有几个闪光点:教师让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2.2 竞争互动
研究表明,人脑处于竞争状态时的学习效果要比平时的学习效果好很多。学生对即使是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竞赛活动,因渴望竞争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争中去。为此,教师应设法把课堂变为“智力竞技场”,积极创设竞争氛围,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自学比赛活动。
2.2.1 比赛竞争。课堂的比赛以小组间开展的集体比赛为宜,这会更有助于学生了解竞争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培养良好的竞争精神,塑造热爱集体、志在必胜的竞争性格[3]。
现以小学语文第五册《群鸟学艺》一课的训练朗读为例。笔者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通过自读体会每一种鸟学习搭窝的特征,并用一个词来形容。然后让发言的学生读一读课文,把鸟搭窝时的表现读出来。这个时候,是最好的互动环节,让其他学生在认真听的同时思考:“他读的好不好?”自由发表看法。接下来让每一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扮演一种鸟,读出它学习搭窝的特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读得最好,最准确。经过个别到全班同学的朗读,实现朗读“以点带面”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2.2 辩论。辩论是一种竞争比较激烈,素质能力较量比较突出的竞争性活动。由于辩论对口语表达能力要求较高,比较适合四到六年级。
各种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的最佳学习状态,能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率,同时培养了现代人所需要的竞争意识。 3 师生互动方法的实施重点
师生互动需要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在表达语言时,语气要自然、态度要真诚,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学生也会高昂、无拘无束,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在亲切、融洽、平等的氛围中进行。 3.1 在角色扮演中,以情入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教师的情感与知识的传授有机组合的外显行为是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协同发生变化的关键。其核心就是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情感。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情感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就如“小导游”一角色,教师以自己对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然的热爱之情把学生引导到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向学生揭示自然奥秘,欣赏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进而能书写赞美大自然的美丽文章。此外,“小导游”这一互动类型要以充分的预习为前提。因为课时的,学生要想在八十分钟内能流利地朗读,较全面地复述,甚至达到最后的背诵,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必须制定预习提纲,使预习任务具体化、目标化。再者,教师的“点睛”也应恰到好处。每一个季节都有鲜明的特征,教师应捕捉学生语言中的关键字眼,做好板书。最后将一副条理清晰的画面展现给孩子,让他们能够从整体上认识。
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师为学生创设的角色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教师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去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有助于师生心灵的交流,实现真正意义的师生互动。 3.2 在合作学习中,以议促思
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之间是一种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他们会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会全身心地参与。讨论中要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善于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发。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要求很高,时间和内容都要精心安排。
3.2.1 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才会产生讨论和探求的兴趣,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和观点的需求,也才会有话可说。
3.2.2 时间分配要合理。老师用多少时间、学生讨论互动用多少等都应充分考虑。只有保证学生的互动时间,互动内容才会有深度,否则只能停留在表层,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另外,互动的时间也可由师生协商确定。这有利于增强监控意识和责任感,并提高互动中学生的参与率。
3.2.3 辩论,以问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设计的问题应难易适度。“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让学生充分享受努力后顺利“摘到苹果”所带来的喜悦。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学生学习中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及其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思维。 (2)抓住学生之间不能理解的矛盾,引起相应的争论。
(3)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即学生所学的新内容已经成了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可以自由灵活地提取它来建构新知。能够体现学生对知识有着深层理解的问题主要是关于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所以教师多多设置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从几个角度思考的?”[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本质上讲,师生互动是一个包括发生在多情境中的,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师生互动给了学生一个愉快的情感课堂,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EB/OL].http://www.edu. cn/jiao_xue_153/20060323/t20060323_13625.shtml.
[2] 党雪妮. 小学生合作学习运作程式的研究[EB/OL]. http://ccejpkc.ecnu.edu. cn/dedu/fwyl/books/gugan/42dxn.doc.
[3] 方晓敏. 增强语文课堂活力的策略研究[EB/OL]. http://ccejpkc.ecnu.edu. cn/dedu/fwyl/books/gugan/04fxm.doc.
[4] 陈玲,贺学根. 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关系的有效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