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6例

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6例

来源:意榕旅游网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8月第8期 Fami Iy psychoIogiCaI doctor 药物I临床 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6例 王本信 冷兆建 (云南省牟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牟定 675500) 摘要:目的:探讨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性胸膜炎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4月中l心门诊治疗胸膜炎患者,把接受治疗时用加与不 加胸腺五肽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胸水吸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热时间,胸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促进胸水吸收,加快病情好转口。】。 关键词:胸腺五肽结核性胸膜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171一O1 20世纪8O年代结核病卷土重来,结核菌感染率、发病率、耐药率和病死率 逐年升高 。牟定县是云南省73个贫困县之一,经济支柱单一,农民收入增长缓 慢,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人员流动性加大,务工体力劳动强,生活不规律,结核 性胸膜炎发病率增高,防治难度大,笔者回顾分析了2010年一2014年4月在牟 定县疾控中心门诊治疗的胸膜炎患者资料 ,现报告如下。 2010年1月 2014年4月牟定县疾控中心治疗胸膜炎 4l例,36例愿意接受该方案治疗。把接受治疗时加用与不加用胸腺五肽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l7岁~68岁,平均(38 ±3.4);对照组l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16岁~63岁,平均(37±3.2) 岁,两组年龄、姓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临床应用抗结核、激素、能量、抽胸水治疗 。观察组在上述治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病例选择增多,务工中体力劳动量大,生活不规律,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感染结核菌而发 生胸膜炎,治疗时药物到达胸膜病灶部位的浓度低,治疗效果不尽如意,按传统 方法治疗疗效差,胸腺五肽可以提高其疗效,这时应用胸腺五肽配合治疗就显得 尤为重要了 。但是,胸腺五肽量一定要用足、要按疗程用,否则效果不好。 表1 两组体温恢复、胸痛、胸水吸收时间比较 疗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北京悦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lmg静脉滴注,一次/d,7 天为一疗程。首先用两个疗程,停用7天,观察ALT再用两疗程,共用4疗程, 记录两组体温、疼痛、胸水等恢复时间 。 1_3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t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考盅 献: 2.1体温恢复时间观察组l9例中无发热5例,余14例于治疗3—7天, "{沈鸿端, 培势;免瘦勰 蒂 成胸腺 髓 安徽医药;2fmj年{)2期 }2l张峰 鞋湖5铂1997—200f‘ 结授流行嘴况栅控制对策 安徽 防医学祭 ‰ 强H镪鸷 诧弹I 张霞 黝强五赫酗 膨锚拨}自跨r}s的 j1{=_j;旗础燃学沧坛;201 3年j7期 [4] 陈晓北.胸腺肽对结核病辅助治疗作用概述[J].中国现代药物应 用,2011,21:119.120. 平均(4.04± 3)d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17例中无发热4例,余13例于治疗4~ 8,平均(4.05±3)d体温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311,P>O.05), 见表1。 2.2胸痛缓解时间观察组19例中无胸痛9例,余l0例于治疗10—24d, 平均(16±5.0)d胸痛缓解。对照组17例中无胸痛6例,余11例于治疗13~ 29d,平均(17±6.0)d胸痛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341,P>O.05)。 2.3胸水吸收时间观察组19例于治疗15~26d,平均(10±4.0)d抽水1~ 2次胸水吸收。对照组17例于治疗15—31d,(19±3.0)d,抽水2—3次胸水吸 收,观察组胸水吸收时间明显由于对照组(g=-2.167,P<O.05)。 3讨论 [5]史祥.结核性胸膜炎治疗近况介绍[J].中国防痨杂志,2009,01:37 ̄0. [6]魏继英,史久利.国内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和治疗现况[J].中国现代医 生,2008,叭:143—144. [7]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2年)(第二部分结核病临床治疗)[J].中 国防痨杂志,2013,07:488.510. [8] 闰宝环,董玉霞,崔晓燕,梁会贞,王弱.中医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研究进 展阴.河北中医,2013,08:1253 1255. [9] 陈雁,乔旭霞.胸腺五肽辅助治疗老年空洞性耐药肺结核临床效果分析[丁]. 安徽医学,2O14,03:353 355. [10】雷香翠,陈丹丹,李先馨.胸腔置管注药联合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 效观察[J】_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5:1637—1638. 胸腺五肽是免疫调节剂 ,可增强人体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增强红细胞免疫 功能,增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l生的功能。而结核病是细胞免疫,结核菌浸 入后首先巨噬细胞作出反应,抑制其扩散,降低炎症 。当前外出务工人数不断 小儿药物性血尿18例临床分析 严幼红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卫生院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315193)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1 71—02 1.2临床表现 本组发现的药物性血尿均因肉眼血尿而就诊,尿色为鲜红 色、暗红色或洗肉水样,患者除原发疾病的感染症状外,均无低热、盗汗、尿频、 尿急、尿痛、浮肿、少尿、高血压、关节痛、皮肤粘膜异常出血点等,也无外伤 史。常规体格检查也未发现有明显的泌尿系统的异常,如肾区叩击痛阴性,尿 道口无红肿等。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外观颜色为淡红色或暗红色,镜检红细胞为 l+—4+,伴有蛋白尿1+--2+者7例,未发现管型,而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均为非 肾小球性;血常规中HB87m130g/L、PLT正常;ESR正常;抗0正常;肝功能、 肾功能均正常;尿培养均阴性;出凝血功能检查均正常。所有病例先后都进行过 药物性肾损害是指由药物所致的各种肾脏损害的一类疾病。肾脏是药物代谢 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日趋增多,其中最常见而又明显的症状 就是血尿。常见引起肾损害的药物包括氨基甙类、头孢菌素类、解热镇痛药、磺 胺药和抗肿瘤药等,还有一些药物具有潜在性肾毒性。而在小孩的常见疾病中, 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性疾病居于首位,常常需要使用上述提到的氨基甙类、头 孢菌素类、解热镇痛药和磺胺药等具有肾毒性不良反应的药物,因而小儿期的药 物性血尿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现收集我院2010年一2O13年儿科门诊诊 治的18例药物性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0~3岁6例,4~5 岁5例,6~14岁7例。原发性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7例,支气管炎6例,腹泻 病2例,支气管肺炎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使用过的药物为头孢唑啉8 例,头孢拉啶6例,感冒通3例,复方甲基异恶唑1例。既往均无急慢性肾脏病 史,无出血性疾病史,家属中也无类似病史。在药物剂量的使用上未发现有明显 的超剂量使用,但使用方法上发现头孢拉啶及头孢唑啉一般均为一日量一次性静 滴完成,浓度为10—2O异,L,约一小时左右滴完。血尿出现的初始时间:静滴药 物最短时间为半小时,最长时间为25小时;口服药物最短时间为1.5小时,最 长时间为30小时。 B超检查,其中有2例发现有集合系统的回声增强、增粗,其余病例的B超均未 发现有明显异常;X线检查均无异常。 1.3治疗转归发现血尿后,立即停用引起血尿的药物并予以止血剂、补 液、维生素C,维生素 等药物对症治疗,及时更换其他药物治疗原发 疾病,并且需要卧床休息。本组患者的肉眼血尿在1—3天消失,镜下血尿 在一周内消失,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3—6月均无异常。 2讨论 本组患儿均有明确的用药史,用药前除原发病症状外均无血尿,用药后出现 血尿,停药后肉眼血尿很快消失,有关检查排除引起血尿的其他原因,故可确定 (下转第”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