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积极人格教育的机理与建设路径

积极人格教育的机理与建设路径

来源:意榕旅游网
积极人格教育的机理与建设路径

作者:许志勇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期

摘要:积极人格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心理学与教育相互交融的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积极人格教育立足于过程本体论、整体效能论、摄入原理进行创新教育,以积极心为引领,充分发挥智慧脑、坚强志、高效能、高境界、创造性、美趣、善用工具、交流合作的融合生成作用,最终目标不仅是培育新时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塑造拥有积极情绪、形成积极组织系统、充满正能量的积极人格。

关键词:积极人格;积极教育;路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新增的强国中则把教育强国摆在了优先位置,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然而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就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进行革故鼎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而输送积极、优秀的人才。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教育已成为一种可选路径,它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立足于过程本体论、整体效能论、摄入原理进行创新教育,在育人目标上不仅培育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塑造拥有积极情绪、形成积极组织系统、充满正能量的积极人格。

一、积极人格教育的内涵与判断标准

(一)积极人格教育的内涵

2013年3月**总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现,迫切需要激发正能量、增强信念的力量。如果想要有一个成功的人生,首要的就是剔除那些性的信念,并代之以积极的信念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2016年4月**总在北京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青少年教育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引导,需要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涵养心灵。积极、正能量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优良风气,这是我们国家的精神食粮。

“积极人格教育”作为一个新生词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心理学与教育相互交融的产物。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融合教育、有机教育。其教育目的是培养以积极心为核心,拥有智慧脑、坚强志、高效能的积极人才,这种积极人才具有较高的理想境界、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善用工具并且拥有强有力的、乐观的交往合作能力。

(二)积极人格教育的判断标准

判断一种教育模式是否是积极人格教育的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1)是否以塑造拥有积极情绪、具备积极人格特质、形成积极组织系统的积极人格为目标。(2)是否运用了积极的、正面的、能够增加学生积极心理资源、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教学手段。(3)是否关注积极心、智慧脑、坚强志、高效能、高境界、善用工具、创造性、美趣、交往合作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动生成。(4)是否具有开放性。积极人格教育是一个由诸元素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诸元素之间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这种互动保证了元素之间的互动生成。

二、积极人格教育的方

(一)积极人格教育的过程本体论

有机哲学强调过程,认为一个现实实有如何生成便构成该现实实有本身,它的生成构成它的存在。有机体每时每刻都在生成转化过程中,现实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就是现实实有的生成。同样,积极人格教育也是一种过程,智慧脑、坚强志、高效能围绕积极心不断实现新的合成,同时这种合成又促进高境界、创造性、美趣、善用工具、交流合作五元素的发展完善,正是这种合成过程才塑造了积极人格。

(二)积极人格教育的整体效能论

怀特海在《过程哲学》中指出有机体的一部分一旦离开了整体,就如同人的“手”一旦离开了身体,就不再是“手”一样。部分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整体。整体效能论在重视各元素的基础上,强调各元素之间的合作,追求系统整体效能最大化。同样,积极人格教育也并非是一种孤立教育——积极人格教育中的诸元素其实是一种共生存在。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追求以积极心为核心的诸元素生成合成的整体涌现性。

(三)积极人格教育的摄入原理

摄入原理是揭示创造性内在机制的一个原理。它表明,现实存在之所以具有自发的创造性,是因为每一个现实存在都会为先前的现实存在自发的提供客体性材料,同时形成自身的主体性目的。诚然,这种积极人格教育其实是一种创新教育,它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鼎新。积极人格教育中,各元素之间既相互自发地摄入先前的客体材料以实现新的生成,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积极摄入各主体的材料以实现自身良好发展。

三、积极人格教育的建设路径

(一)基于学生自我效能感开发“智慧脑”潜质

首先,积极人格教育要以积极的心态为核心,不断增加学生的积极“心里资源”,在坚强意志的支撑下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在强有力的自我效能感下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发其“智慧脑”潜质。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搭建师生机体的“智慧脑”联系,在交流合作中发挥积极指导用语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境界。最后,在积极心的引领下改善心智模式,实现“智慧脑”高效运作。在交流合作、审美中,在使用工具、创造性中练就自身的反思技能;在高的境界中探寻拥有积极人格特质的积极文化。

(二)以积极心态锻造师生坚强意志

意志力其实是一种积极情绪,它的英文名字叫“Flow”,它是人们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积极人格教育要推动这种“福乐体验”的完善发展,师生之间就要建立“结构性特征”,不仅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动机,同时还要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其次,要通过审美、交际合作等方式扩展和建构学生的积极情绪,以学生的潜在力量和美德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爱和胜任的能力、复原力和创造力、克制和智慧等方面的能力。

(三)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师生教学境界

首先,运用认知策略在积极心的指导下建立积极人格教育的共同愿景。要把创造性、美趣、高境界、善用工具、交流合作内化于学生的学习中,在情境教学中帮助学生加工整理信息。其次,教师要积极自我,生成新的教学境界。以智慧脑坚强志和高效能为桥梁进行入静冥想练习,实现理性与直觉的融合,不断体会新的收获感与愉悦感,生成新的教学境界。

(四)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注入高效能的教育观念

积极人格教育要充分运用整体效能思维,重视诸元素彼此之间的连接与整个积极人格教育系统的运作和效能。一方面,要杜绝传统形式主义教育,师生之间要自我提升,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专注自身的兴趣,在教育情境中挖掘自身潜能,过滤不相关的干扰因素。另一方面,对现实生活和学习状态要保持一种肯定态度和积极感受,提升自身主观幸福感,实现自我超越,培养自身的沉浸特质。

(五)建立积极的师生交流系统,形成师生动机感染发生机制

师生之间要在一定的思维境界基础上、在智慧脑的指引下对共同的旨趣和实践意图进行积极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度。教师要树立积极人格典范,通过日常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将积极情感、积极心态定向传递给学生。同时,学生要在有意识的过程中自觉地采纳和追寻教师传递的积极能量,以满足个体基本的心里需要。

(六)接受审美教育,培育师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人运用审美实践活动,对自身与外界进行美化的过程。积极人格教育中师生之间要拥有积极的心态,以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感悟社会真理和真知;充分发挥冥想的作用,培养独特的审美想象力:以美启智,借助美感的功能使智力得到激发和开掘。转变审美教育的策略,重视情感体验,关注自然万物,关注充满正能量、拥有积极人格特质的自我。

参考文献:

[1]离江.**强调激发社会正能量意味深长

[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11/c241220-20746904.html.

[2]A.N.怀特海.宗教的形成、符号的意义及效果[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3]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编辑/岳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