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来源:意榕旅游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鲁迪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取知识。思想政治课内容理论性强,教师如果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必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诱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诱发兴趣 激发兴趣 提高兴趣 增强兴趣 1.政治课教学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主要

阵地。目前在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厌烦疲劳”的问题亟须研究改正。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既累倒了教师,拖垮了学生,又导致学生厌学。只要一提到政治,乏味、厌烦是它的代名词。这一局面不扭转,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政治课教学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迫在眉睫。

2.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

2.1 “在政治课教学中注意’布百’艺术”趣

,就是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不是口若悬河、滔

滔不绝地唱“独角戏”,而是要巧妙地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给学生有回味、思考、消化甚至于演练的余地。实际上,画家绘画总是

[1] 激发兴

要留点空白,比如“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目的是留给欣赏者以遐想的余地;音乐家演奏注意无声胜有声,时而“千山咆哮”,时而“万马齐喑”,目的是让听众于无声处想音乐。这里的“空白”、“无声”都是有名的“布百”之作。同样,教师课堂教学也应如此,在鞭辟入里分析时,也要留一点“空白”给学生。这实质上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更是课堂教学中一种美的升华。 “布百”艺术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在“布百”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或“悟”,或“做”,或“记”,让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趣呢?

2.1.1 存疑激趣法

,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

解决的问题,既存疑,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或者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或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反问一句:真的是这样吗?然后留有一定的时间,激发学生再回味或思考。

题时,学生通过分析讨论

文中案例,总结出一些帮助小玉战胜沉溺于武侠小说诱惑的方法后,我不失时机的追问一句:“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帮助小玉的好主意?”七年级的学生聪明好学,喜表现,都想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赛诸葛”的丰采,于是学生的思维随着我的追问又处于为小玉的出谋

划策中。不一会,婉言谢绝法、避开诱因法、制定计划专时专用法、请人帮助法等良方妙策从学生口中侃侃而出……

2.1.2 鼓励激趣法

,沉醉在自己的演讲中,

或惟恐学生不懂,把问题逐层细致分析甚至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结果学生完全依赖于教师,惟师,惟上,盲从,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学性。

:“好学生是老师夸出来的。”的确如

此,老师的鼓励能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从而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记得在讲“学校保护”一节内容时,我鼓励学生就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安全,丰富学生生活等问题,给学校提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既是对课本知识的学以致用,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激发了学习政治的浓烈兴趣。

2.1.3 幽默激趣法

式是一种轻松、诙谐的情调来表达深刻

的内容。政治课教学恰当地运用幽默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吸引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既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融洽师生感情,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法国著名演讲家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我出示了一

组幽默漫画《乡村新曲》:“吃水不用担(用上了自来水)”、“做饭不冒烟(用上了沼气灶)”、“看戏不出门(买了大彩电)”、“学校大改观(盖了教学楼,绿化了新校园)”。通过欣赏这一组 幽默漫画,学生很直观的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2.2 在政治课教学中注意“二原则”——提高兴趣 2.2.1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认

识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

活起来,动起来。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许多同学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还真这么管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一些同学还成了小哲学迷,立志将来要当个哲学家……

,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

主人。

2.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明确

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政治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如果

我们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社会调查、主题班会,举办展览、壁报,观看影片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做到兴趣贯穿课堂并延伸到课外,既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能寓教于乐,使好奇心、好动心、好胜心得以表现,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政治学习当中,品尝活动中的乐趣。

2.3 在政治课教学中注意“三优化”——增强兴趣 2.3.1 教学内容的优化

,是教学的首要要求。已故哲

学教授李秀林《哲学教学法》一本书说:“内容充实丰富,教法得当的课是一流的;内容充实丰富,教法失当的课是第二流的;内容凭乏,教法得当的课是第三流的;内容凭乏,教法失当的课是最差的。”这个见解已被课堂实践反复证明是正确的。所以,教师讲课,一定要充实内容,在内容上多下功夫,科学地、艺术地处理教学内容。

,而且在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生活的各领域”

[2]

,就会使

思想政治课变为封闭、静止,失去活力。因此我非常注意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事例、新闻,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活泼,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思考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1 教学情景的优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反馈,

来安排讲课内容的详略。在讲解原理的方式上,有时先结论后展开,有时则通过事例引出原理,有时由抽象到具体,有时则由具体到抽象,有时通过问题把要讲的全部内容逻辑地串通起来,有时还需要对教材本身的内容作一定的调整。总之,各个不同的环节我从不千篇一律使用一个模式。

2.3.3 教学手段的优化

,使知识通过一定的

物质形式作用于学生的一切媒体或物质条件。可以说凡是能够帮助教师顺利传递教学信息,帮助学生获得信息的所有物质工具都是教学手段。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运用,把学生带入

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它动感有吸引力和渗透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延伸、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对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教学的实效及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等方面起到了传统手段不可取代的作用。

,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客观

事物的习惯和规律,体现为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营造一个促使学生学习的环境,另一方面,又要求给予学习时间保证,使学生乐学、趣学、会学,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转向“辅助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优化教学资源。

,首先播放了著名

摄影师卢彤景《沙漠摄影师,为哭泣的骆驼榨干自己》一文的录音片断,之后展示淮河水污染以及98特大洪灾、2008年南方八省冰冻雪灾的图片。这些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进而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们讨论

(1)这几组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这些问题带来哪些后果?

(3)作为国家的青少年分别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环境?

,画出这样一张表格: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率的方法途径还很多,只要

我们精心策划,无论采用任何方式都能在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主动地汲取知识,增长才干,接受教育。

[1] 政治课教学 作者:祝碧青《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讲授的“布白”艺术》2001年7月,第35页

[2]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作者:段永秀《处理教学内容的新思考》2001年8月,第2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