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教学效果
作者:田成芸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12期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走什么样的路,作为我们这些推行课改的教师,都要潜心钻研、不断探索、认真总结,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效果才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05-02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
1.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动力之源,是成功的催化剂。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1 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既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过努力成功地解决问题,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
1.2 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逐步形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兴趣得到升华。
1.3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要抓住机会多表扬、鼓励,特别是后进生我们要把他的积极的情绪转化到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 试题教法。只要多练,不断进行正误对照,还要学生说每一步的运算依据。此法实施过程分为\"课前预习、板演练习、指导自学、学生评改、教师讲评\"五个环节。\"板演练习\"应抽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板演。针对板演暴露出的问题,使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加深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开路排难,为精讲提供可能。
2.2 概念教法。在概念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或理解不透,抓不住关键、重点。正因为如此,在上课前,把主要新课内容简要说给学生,指出重难点,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和相关知识点的内容,所以宜采取\"讲解阅读议论练习\"教法。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联想,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自己的知识。课上组织前后四位同学把读书产生的问题都提出来,四人一起议论,用书本知识加以回答。对于解答不了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探讨,求得彻底解决。最后再小结、巩固练习。
2.3 习题、复习课。以层次结构教法为主,将全班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即A、B、C三类,此教法分单式层次结构教学形式和复试层次结构教学形式。单式层次教学形式是:A、B、C三组学生接受同样的信息,但在教学时把B、C组学生看作信息反馈的窗口,尤其对C组学生做到\"四优先\",既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评改,并在知识难点、疑难处利用启发评价、自读课本动手操作、议论矫正、尝试练习之机,有意识的对B、C组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学帮助。复试层次结构教学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时空内,根据需要,利用某一教学层次对A、B、C组学生输入相异的教学活动形式,从而使C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水平,B组达到一般水平,A组略高于目标水平。即对B组安排强化性练习,A组安排高层次练习。 3.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