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如何引领女性消费
女性消费已经冲破传统的桎梏,成为大众消费的主力军,占领女性市场变得尤为重要。新媒体的出现,将消费注意力从大众传播拉向了精准狠的窄向传播,把握女性消费心理,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实现新媒体与女性消费者的联姻。
一、女性消费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消费特征
(一)年龄差异
因年龄的不同对新媒体产生不同的消费特征。新媒体是指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虽然新媒体已经铺天盖地的席卷每一个生活的角落,但是由于年龄的差异,对其接受和接收程度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老年女性消费者基本上对于新媒体呈现一种不信任的状态,无论对其传播内容还是传播形式都抱着深度的怀疑甚至是嗤之以鼻。中青年女性消费群体相对容易接受,特别是青年消费群体,将新媒体作为她们获取外界信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以独特的传播模式为傲,以特立独行的传播内容标榜自身。
(二)经济差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不仅仅停留在政治、国家的局面,同样也渗透到了传播模式的选择上。经济收入越高的女性消费者接触、了解并使用新媒体的机会更大,反之亦然。在传播内容的接触上,经济收入偏高的女性更倾向于接受时尚、心理、美容护肤、阅读等强调丰富个人生活、绽放个人魅力的内容,收入偏低的女性更倾向与接受购物、家庭等可以为生活带来某些便利和启蒙的内容。
(三)教育水平差异
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女性消费者对于新奇事物的接受程度。充分的知识架构基础以及猎奇心理为教育水平偏高的女性探索新媒体、理解新知识开辟了绿色通道,事实证明微信、微博等最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总是最先在大专以上的学历群体中传播开来。教育水平偏低的女性对于不熟悉的新事物会不自觉产生害怕、抵抗的情绪。媒介具有赋予社会地位的功能,同样教育水平的差异,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女性内心世界的丰富程度的高低,也为新媒体划上了不等价的符号。
(四)文化习惯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人具有自然人与社会人双重属性,通过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活动、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自然人顺利实现了社会化的过程,完成了自我认识与社会认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与人会形成共同的经验范围,造就共同的意义空间,这些意义空间潜移默化的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同的女性消费者处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她们必须履行相应的社会群体规范,遵守社会群体秩序,与之相背离的传播方式、信息内容必然会不留情面的拒绝,与之附和的传播方式、信息内容会得到更好的渲染与传播。
二、不同消费特征下新媒体传播模式构建
(一)从媒体选择层面
即便女性消费者中老年消费者对于新媒体持有一种怀疑态度,却仍然不能改变时代发展的趋势,新媒体成为最具特色、最小众化的传播媒介已成为必然。新媒体可以根据其呈现形态的不同主要分为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新型电视媒体。正如同人与人的联姻一
样,新媒体与目标消费者也是一次信息联姻,强扭的瓜不甜,针对不同的女性消费特点,使用合适的新媒体,才能放大传播效果。
网络新媒体的联姻对象以青年、中年女性消费者为主,有客观的经济收入,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习惯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搜索与自身匹配的信息。
手机新媒体的联姻对象以青年高知识水平女性消费者为最佳,她们渴望个性的释放,享受并融入了“快消”的时代,强调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与交互性,可以玩转微信、美图、淘宝等各种手机APP,不仅能实现信息的撷取,同时能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释放信息。
新型电视媒体则是留给老年女性消费者融入新媒体的最佳渠道。新型电视媒体继承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模式,是从传统悠闲的信息传递过渡到“快消”时代的缓冲地带,即沿袭了老年女性消费者固有的信息阅读习惯,又通过更加便捷、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为她们提供了便利。
需要强调的是新媒体根据不同的消费特征进行女性消费者联姻的模式并不是绝对的,他们是以各自的阵地为基石相互渗透的。
(二)从信息生成方面
1、意见领袖的培养
意见领袖是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女性群体特有的心理特征而作用愈发明显。著名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了“意见领袖”这一概念,意见领袖是在人际交
往中,经常为他人提供意见,同时能够释放影响力的“活跃分子”,意见领袖未必都是大人物,更多的是我们身边所熟悉和信赖的人,意见领袖分为单一型与综合型,分别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成就的一类人,以及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声望的一类人。
六度分割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间隔不会超过六个人,因此新媒体以目标女性消费者为对象进行信息传播就必须着重培养意见领袖,或者说是挖掘某一群体内的意见领袖,以她们为精准目标对象,投放信息,培养忠诚度,借此影响一批女性消费者。
2、文化内涵的传播
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女性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时,不仅仅是消费使用价值,同时也是消费起文化内涵,通过一种符号意义的认同来达到自我认同。对待不同消费特征的女性消费者,我们要更准确的把握她们的需求,青年消费者追求自我个性的实现,中、老年消费者更在意社交需求与尊重的需求;经济收入偏高者更在意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而经济收入偏低者还必须保证自身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的满足;教育水平越高对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越迫切;不同的文化习惯决定了对不同需求的偏重与选择。因此新媒体必须在充分了解目标女性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层次,以此为基础,迎合并引导她们的关注热点,达到信息的有效送达。
新媒体不断通过模仿与借鉴走向成熟,成为女性消费者认知世界,改变自身的重要窗口,它们成为女性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动力,解放自身的手段。合理利用新媒体,科学引导女性消费必然成为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谢萍萍.媒介接触对青年女性时尚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7.
[3]谭可可.新媒体广告传播形态及表现拓展[J].新闻导刊,2009.
[4]冯广圣,唐宏.时尚杂志对青年女性消费营销分析[J].总裁,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