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04201801020180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04201801020180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上学期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04

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恁地(nèn) 玷辱(zhān) 迤逦(lǐ) 搠倒(suò) ....

B.剜心(wān) 髭须(zī) 洗漱(shù) 不省得(xǐng) ....C.提.防(dī) 彤.云(tónɡ) 庇.祐(pì) 仓廒.(áo) D.赍.发(jī) 供.桌(ɡōnɡ) 央浼.(měi) 模.样(mú) 2.下列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天理昭然 礼尚往来 溯流而上 鸦鹊无声 B.贪脏枉法 鬼鬼祟祟 碎琼乱玉 余音绕梁 C.果品酒撰 没精打彩 毕恭毕敬 纷至沓来 D.素不相识 吃饭防噎 人才汇萃 厚颜无耻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好歹要结果..

他性命 (结束,杀死)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冒犯、触怒) B.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从来) 当时管待..

林冲酒食 (款待,招待) C.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 (消息) 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给) D.我自在门前理会.. (懂得,领会) 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

(办交接手续)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旬有五日而后反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5.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选出全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①屈贾谊于长沙 ②窜梁鸿于海曲 ③四美具,二难并 ④襟三江而带五湖 ⑤乐琴书以消忧 ⑥眄庭柯以怡颜 ⑦或棹孤舟 ⑧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⑨历职郎署 ⑩臣具以表闻

A①②⑥⑩ B①③ ⑦⑧ C①②⑦⑩ D④⑤⑦⑨ 6.下列句式中是状语后置句的一组:( )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刘夙婴疾病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 刘备,枭雄也 ⑤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⑥寓形宇内复几时 ⑦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⑧问征夫以前路

⑨南冥者,天池也 ⑩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②④⑨⑩ B③⑤⑦⑧ C②⑦④⑩ D ①③⑤⑦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在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上下________,尤其是要重视建立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机制,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2)中国留学生直击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也目睹了“”分子的捣乱行径,但是“在捣乱的究竟是些什么人”成为大家最大的________。

(3)虽然会议仅有半小时,却达到了两个小时的目的,与会者聚精会神,听完领导和各方人士代表的发言,既没有疲劳感,更没有________感,而觉轻松愉快。

A.工夫 疑惑 絮叨 B.工夫 困惑 絮烦 C.功夫 疑惑 絮烦 D.功夫 困惑 絮叨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假如没有这场金融危机,家具网络营销的春天也许不会来得这么快。但一切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应该是顺应历史的浪潮,寻找汹涌波涛中的商机。也许,下一个机遇也是被逼上..梁山的。 ..

B.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一般闪过,快捷异常。 ....

C.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 ....D.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

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涴:弄脏。②狃:因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询问 .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友好 .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 .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记载 .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分别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 ( )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A.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

B. 于是渐不信孤

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C.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起初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1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1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4.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15.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16. ,愿乞终养。

1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 18. ,知来者之可追。 19. ,帝乡不可期。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共16分)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2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曹操退兵之后,周瑜急忙率军来攻南郡,守将曹仁与周瑜展开大战。激战中,周瑜中了毒箭。曹仁败退后,诸葛亮却乘机占领了南郡、荆州等地。周瑜火气攻心,伤口迸裂。这是孔明一气周瑜。

B.鲁肃向刘备讨荆州,孔明借口荆襄九郡是刘表地盘,刘表虽死,其子刘琦尚在,刘备以叔辅侄为由,将鲁肃赶了回去。

C.刘备听从马良的建议,出兵南下,一举攻取了零陵,赵云乘势又攻取了桂阳。桂阳太守想把自己刚刚守寡的嫂子嫁给赵云,被赵云严词拒绝。

D.关羽见赵云、张飞双双立功,便带领五百人马来攻长沙,与老将黄忠展开激战。在阵前黄忠的战马马失前蹄,关羽刀下留情,作为回报,黄忠对关羽箭下留情。太守韩玄大怒,要杀黄忠,最后魏延杀了太守,献了城池。

E. 玄德待黄忠甚厚。云长引魏延来见,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玄德惊问其故。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玄德听了孔明的话,就把魏延赶走。

21.简答题(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字数在120字左右,应标明所选择的题号)(5分) (1)请简述“舌战群儒”的情节。 (2)请简述曹操“割须弃袍”的故事。 22.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

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是要看时机合适与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于是登门拜访,但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就应该把握机会,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马上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等他,于是他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 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 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 们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后来又答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青花瓷瓶 史雁飞

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在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这样的鬼天气,有谁会来当东西呢?

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孩子,你要当东西吗?”他问。

“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那你要做什么?”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颤。 “哦,孩子,进店说吧。”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我……我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当铺老板很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钱?”

“噢,不,不,我不是。”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痨。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湮散。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儿弄来的?”老板眼睛盯向男孩。 老板娘听说有人来当青花瓷瓶,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说:“在哪呢?快让我看看。哇,这么漂亮的青花瓷瓶。”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他躲闪着老板的目光,慌忙说:“是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

“你爸爸——那你爸爸为啥不来当啊?”老板问。男孩目光黯淡,说:“我爸老早就去世了。”

“那,是你妈让你来当的吗?”老板娘一边仔细翻看着青花瓷瓶,一边问。男孩低下了头,半天才说:“不,不是,我妈不知道。”老板疑惑地盯着男孩:“你是背着你妈,来当这个瓷瓶的?”

男孩流泪了,默默地点头。

老板娘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赶紧把瓷瓶递给老板。老板接过来,又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一会,没吭声,拿着瓷瓶走进柜台,然后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娘急了,三步并做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你要做什么?你看仔细了,那瓷瓶……”老板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我已经仔细看过了,没问题。把这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吧。”

说着,老板把瓷瓶递给老板娘,老板娘半信半疑地边看边向屋里走去。

老板笑了,回过头来对男孩说:“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

男孩不解地看着老板。老板说:“噢,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男孩笑了,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阳光照在雪面上,耀眼刺目。老板眯着眼,看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男孩再也没来。

又是一个春天,天气格外好,明媚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当铺的生意红红火火。当东西的,赎东西的,出出进进。

一个少妇带着一个男孩远远地走来,走到当铺门口,少妇一下就跪下去了,当铺老板慌忙走出来,看见站在少妇身边的男孩,明白了一切。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23.小说开头的雪景描写很精彩,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

24.当铺老板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当铺老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3分)

25.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你对文中画线处的细节作具体的赏析。(3分)

26.青花瓷瓶到底是真是假,小说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样的情节安排好吗?请联系小说谈谈你的看法。(3分) 六、作文(7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基础知识

1、答案 B

解析 A项“玷”读diàn,“搠”读shuò;C项“庇”读bì;D项“供”读ɡònɡ。 2、答案 C

解析 A项鹊—雀;B项脏—赃;C项撰—馔,彩—采;D项汇—荟。 3、答案 D 解析 理会:料理。

4 D:知—智 B闵—悯 C反—返

5A:①屈:使……受屈②窜逃③美难:形容词作动词 ④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襟以……为带)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⑥怡:使……愉快⑦名词作(用桨划)⑧名词作状语(象雾一样,象星星一样)⑨名词作动词(担任……官职) 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上闻)

6 B:①宾语前置句 ②⑩被动句 ④⑨判断句 ⑥省略句 ③⑤⑦⑧状语后置句 7 C

解析 工夫:时间,时候;功夫:本领,造诣,武术等。困惑:感到疑难,不知该怎么办;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絮烦:因过多或重复而感到厌烦;絮叨:形容说话啰唆。

8 B

解析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与句意不符。A项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C项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D项崇论宏议:指与众不同,超出一般的见解。 二. 9 D录:抄录

10 B(“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的是王生的认识,而非郭生的谦虚。) 11C

“狐狸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有误,应为“于是渐不信狐”。 1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译文: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副词;只是、仅仅;异:以之为异,感到奇怪;白:告诉。)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译文: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饭菜,供给狐狸吃喝。(以是:因此;德:感激、感恩;恒:常常;啖饮:吃。) 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一看,他惊呆了: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

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当时,叶公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他还是怀疑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

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刚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真害人就是这样的啊!

13.(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案:(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附林景熙《溪亭》鉴赏材料: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 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 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

“微风酒初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

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4.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15.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16.乌鸟私情 17.声断衡阳之浦 18.悟已往之不谏 19.富贵非吾愿

四、20.答案:BE.(B.不是把鲁肃赶回,而是哄骗鲁肃。E.刘备未把魏延赶走,而是请孔明宽恕,留其在军中。)

21

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

为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随鲁肃来到江东。(1分)在东吴的朝堂上,诸葛亮沉着冷静,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舌战群儒,有力批驳了东吴儒生的“降曹”论,东吴群儒皆失色无语。(2分)面对孙权的疑虑,诸葛亮频用激将法,(1分)终使其茅塞顿开,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统一战线。(1分)

曹操割须弃袍☆(第五十八回)

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1分)又听见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1分)又听见:“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1分)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1分)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曹操逃脱。(1分)

22.(1)D(“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是等他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因为孔子不想见阳货,但依礼又必须回礼。)

(2)在孔子的观念中,出仕为官是为了替君王分忧,使国家安定,百姓富足。但是,当时的当政者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因此,不屑与之为伍。但是,如果一个人有兴邦的能力却听任国家误入歧途,这也是“不仁”,于是又答应出仕。

五、23.开头的雪景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2 24.有同情心,扶危济困,他留下男孩的青花瓷瓶,给男孩救命钱,并告诉男孩钱不够还可以再来拿。性情温和,对男孩和自己的妻子,耐心而沉着。机敏,善于经营,当铺的生 意做得红红火火。(3分)

25.形象地写出了老板娘的担忧和焦急,从侧面表明青花瓷瓶有可能是赝品(或仿品、“假的”),也反衬出老板故作糊涂的善良。(3分)

26.答案示例1:这样安排好。从老板娘对青花瓷瓶的强烈怀疑,到小说结尾小孩母亲下跪,都已经清楚地暗示了青花瓷瓶是假的,没有必要再给出明确答案。这样安排,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小说的意蕴更为深远丰厚。(3分)

答案示例2:这样安排不好。小说如果明确指出青花瓷瓶是假的,就能更鲜明地表现出老板拿钱给男孩纯粹是出于帮助人的目的,不带有商业色彩,也能更好地突出主题,有利于突出老板扶危济困的德行。(3分)

六.27.【写作提示】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