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万古山河。安徽正高举旗帜、凝心铸魂,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做好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强担当,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文化强省。为此,学校组织“探源传承发展,激发创造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澎湃力量”系列活动,争当“守根护脉,滋养‘创新安徽’人”。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7分) 【活动一:古诗文中的情思】 1.默写。(10分)
(1)文人的笔是有生命的,自然万物一经诗人的笔墨浸润,便有了情思。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明月当作信使,吟出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王维《竹里馆》中明月也多情,“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中的花木同样有情,“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2)文人的笔是有声的乐器,能奏出动听的乐曲。王维《竹里馆》中
“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奏出了内心的淡定;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3)文人的笔是有感情、有精神的。岑参《逢入京使》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展现出诗人思乡的悲苦;《孙权劝学》中鲁肃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体现出吕蒙虚心好学的精神;柳宗元《江雪》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诗人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活动二:品读小人物人生的辛酸】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15分)
A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可是,连做这点事,他.也不算个好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的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sù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个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
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残( )存 sù ( )静 锣( )声 ..
(2)上面材料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文中A处的人物是________,被他看作
“孔圣人”的是________。(2分)
(3)A的性格随着命运的多舛(chuǎn,不幸,不顺遂)而变化:由最开始一个
________________的人力车夫变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尸走肉。(2分)
(4)结合原著内容,简述“骆驼祥子”这个名称的来历。(4分)
(5)下面是不同版本《骆驼祥子》的封面,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对小说的理
解,用一两句话谈谈理由。(4分)
【活动三:感受家国情怀】
3.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
之本在身。”七年级(1)班组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12分)
(1)【“家国文字”我传承】汉字,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
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汉字有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以“家”字为例,A为篆书,( )为行书,( )为楷书。(2分)
(2)【“家国情怀”我诵读】小亮同学参加班级举办的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
下面是演讲稿的一部分,请你按照要求补充和修改。(6分)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甲】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消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乙】__________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理由。【丙】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即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①【甲】句有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②在【乙】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③【丙】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3)【驳观点】小徽同学在参加活动后说了如下的话。你同意小徽同学的观点吗?
请你结合本次活动回复小徽同学,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90字左右。(4分)
小徽:我们中学生搞好自己的学习不就行了吗?社会和国家关我们什么事! 我的回复:
二、阅读(5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6分)
理财①(节选) 王愿坚
①访问胡行长,是为了给一篇革命回忆录补充材料。
②红军主力长征了,一支不满200人的红色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南方一片苦寒的山区里。他们餐风饮露、茹苦含辛地坚持着,从1934年到1937
3
年,整整3年。胡行长就是当年那支游击队的供给部长、现在省人民银行的行长。我找到了他的家。这是一所平常的四合院,北房门口的向阳地里,有两个人在忙着。右窗下是个老头,正往一排花盆里浇水。盆里栽着些花不像花、菜不像菜的秧子。左窗前的一位,蹲在那里做煤球,做得那么专心,直到我走到他面前他才发觉。
③听我打听胡行长,他放下煤球,揩着手站起身。“叫我老胡吧。”他笑着说,一双眼睛清亮,炯炯有神。
④“噢——,要抖落老账哩!”看了介绍信,老胡哈哈笑着,显然是个开朗爽快的人。他给我介绍了旁边的老李:李老根,做过地下党交通站长,游击战时,对于支持山上的斗争出过好大力。十几年没见了,这次他路过这儿,顺便把老胡三番五次要的东西带了来。
⑤老李笑着和我握了握手,转身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个钉着大红五角星的挎包,说道:“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他打开挎包,掏出一个账本,冲着老胡一扬,板起面孔说:“咱俩还有银钱官司哩!你看,白纸黑字,”他揭开账本,找出一行,用手指戳着念下去,“‘4月8日,老根购粮,支洋980;吃饭打尖,铜圆6枚。’6天只给6个铜子。6个!他要把我的喉咙捏断哩!”说罢,他抹了抹胡子,开心地笑了。
⑥账本纸页发了黄,麻布面子也磨损不堪了。里面,一笔笔账目,日清月结,很是清楚。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一点也不错,那时,敌人向山区反复开展了‘搜剿’。粮源断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勒紧裤带子,熬!究竟该勒多紧?我夜里想到天明。”
⑦老胡拿着账本边念边说:
⑧“‘17日,发出米24斤半’——每人减成2两。‘18日,发出米12斤4两’——每人只1两米,煮成饭还不够一口吃的。看着那一翘一翘的秤杆,眼眶子又酸又涩,我把秤杆一扔就去找政委了。
⑨“政委正把洗净的野菜,一把把往清水里扔。我眼泪呼地涌出来了,说:‘政委,这米实在发不下去了。’
⑩“政委头都没抬,厉声说:‘先把眼泪擦干!’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又说:‘发不下去就不发!前边还不知道有什么风风雨雨等着我们呢!咱们跟吃苦
受罪没交情,可是它来了,咱也不躲躲闪闪。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服补药呢!肚子里的东西少了,脑子里的东西——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可就越来越多了。’说到这儿,政委哈哈大笑。这回轮着他揩眼泪啦!……这番话着实使我开窍。”
⑪老李这会儿说:“发2两粮时,有人已经光吃野菜了……”老胡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有实物为证。这次特地托老李找了几种带来。”
⑫这时,我才知道盆里栽的不是什么奇花异草。“这叫苦麻菜,可以像牛吃草一样生吞活嚼。这叫苦栽,上好的猪草。那是野芹菜……栽起来,偶尔吃一点,它能教你看得远,想得透,学会对待富裕和贫困!”说着,老胡抱出一大把菜叶子,“这点儿栽不了的残余,咱们消灭它。承晔,来,拿去让妈妈洗洗!”
⑬屋里跑出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接过菜叶子跑走了。
⑭望着那蓬在红领巾旁微微颤动着的翠绿的野菜叶子,我心头热乎乎的。 ⑮当我怀着一种感激和激动的感情,喝着那碗苦涩的野菜汤时,我已经忘掉了到这里是为了采访,倒像跟他俩一道坐到那浓密的山林里了。(有删改) 【注释】①《理财》:讲述了胡行长等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节省开支、求存图强的故事,节选的这一部分与“账本”有关。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讲述的革命往事发生在1934—1937年南方红军游击战争时期。 B.老李戳着账本强调6个铜子,表明他一直记恨着老胡当年的行为。 C.第二次写盆栽,列数野菜名,有助于读者捕捉人物性格的闪光点。 D.结尾部分“我”心头热乎乎的,是因为“我”感受到革命精神在延续。 5.主人公老胡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3分)
6.政委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请结合文中画线句简要分析。(6分)
5
7.文章中的“账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8.本文以回忆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请运用你的学习经验,尝试从情节安排
或主题表达方面,简要分析本文这样写的好处。(4分) 9.
电视台拟制作主题为“传承革命精神·生生不息”的节目,向
社会征集相关素材。大家一致认为应将“胡行长”推荐给节目组。请你写一段话,向电视台推荐“胡行长”。要求:结合选文内容,紧扣节目主题。(6分)
[二](10分)
新乡村 新生活
2023年7月21日,在美丽的新安江畔,安徽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召开。会议要求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材料一】“马郢蝶变”
马郢村位于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这里四季皆宜旅行,春游鲜花满村,夏游避暑解热,秋游稻谷满仓,冬游乡村春晚。这里虽然是中国千千万万的乡村中的一个,但也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它曾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如今却从破败中崛起,绽放光彩,成为一座合肥人周边旅游必须打卡的网红村庄。
近些年,马郢逐步成为一个特色农耕体验基地。游客来到这儿,可以感受最有农村风格的民宿,可以参与农家乐里的各种休闲活动,更能体验到田园农耕的艰辛和快乐。
2020年8月26日,马郢社区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马郢村的旅游业快速发展,以乡村旅游为驱动,以村民为主角,以乡村为产品,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材料二】“马郢计划”
马郢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都源于“马郢计划”的带动。何为“马郢计划”呢?
“马郢计划”是一项以扶贫为主要任务的志愿者公益计划,由“助学”“助农”“助村”三个子计划组成,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扶贫公益计划,也不是单方的给予,而是期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城市和乡村的资源可以自由置换互补,满足各方的需求,并最终实现让乡村更美好,让农民更富裕,让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得到更多关爱的目标。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
走在江淮之间的马郢,越过一道木质围栏,就是一排百年无声的黄连木,沉浸在秋日的微风中,守护一方土地的宁静。漫步马郢,一种幸福感会油然而生,一系列农产品乡村品牌,展示着这个村落缓慢流淌着的幸福。
【材料四】“马郢梦想”
马郢人在积极探索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点,以打造全国高质量乡村共富标杆为目标,落实好管理和运营的架构,形成自主管理的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和管理,完善旅游业态,把马郢打造成村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创客拼搏逐梦的创业乐园、游人流连忘返的诗意田园。如今马郢的田野依然宁静,不过宁静中透露着自豪和自信,透露着无穷无尽的活力,更透露着人民不断追逐的新梦想——“新乡村,新生活”。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1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7
A.马郢社区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带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 B.马郢计划只是一项对马郢村简单的扶贫公益计划。
C.马郢是集休闲活动、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充满创意、时尚鲜活的“旅游村”。 D.马郢的田野不再宁静,但透露着自豪和自信,透露着无尽的活力。 11.通读四则材料,给材料三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相应横线上。(3分) 12.马郢由“三无村”变成“网红村”是非常励志的,请结合四则材料说说马郢
变形成功的原因。(4分)
[三](17分)
小徽准备在“时代与青年”主题活动中分享巾帼英雄木兰与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请帮助他一起整理。
【甲】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②之。飞曰:“主
上宵旰③,岂大将安乐时?”却④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
⑤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或⑥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注释】①素:一向,向来。②遗(wèi):赠送。③宵旰:指皇上昼夜烦忧。④却:推辞。⑤第:贵族的住宅。⑥或:有人。
13.讲好故事首先要疏通文意,请结合相应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语句 方法 加点词释义 (1)________ (2)________(填序号) 卿异时到河朔 联系课内:卿今当涂掌事 .遣人求访 .玠益敬服 .遂绝不饮 .查阅词典:①派遣;②排除,排遣;③使,令 关联成语:精益求精、多多益善 (3)________ 结合语境 (4)________ 14.小语发现下面的句子不通畅,应该有三处停顿,请你帮忙用“/”划分。(3分) 飞 曰 文 臣 不 爱 钱 武 臣 不 惜 死 天 下 太 平 矣
15.讲故事时要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等。请为【乙】文画线句设计方案。(4
分)
16.小语想将岳飞与木兰的人物故事共同选入主题为“爱国赤子”的故事演说
中,请你结合两文,仿照示例,撰写解说词。(6分)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认为邓稼先与闻一多两个人的故事能共同入选“爱国赤子”故事演说。邓稼先国难当头时以身许国,为中国两弹工程呕心沥血;闻一多一身傲骨,大骂特务,慷慨淋漓,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宁可倒下也不愿屈服。他们都有深切的爱国情怀,都是有铮铮铁骨的战士。
9
三、写作(55分)
17.班委决定出一期“家园魅力”主题专刊,邀请全班同学积极投稿。
家园是美丽的,它带来山的静谧,海的悠远;家园是温情的,它铺展着生活画卷,诉说着动人的故事;家园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自拟题目,完成写作。 写作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要有细节描写;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⑤请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
一、1. (1)明月来相照 草树知春不久归
(2)独坐幽篁里 何人不起故园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 (1)cán 肃 luó (2)祥子 曹先生
(3)吃苦耐劳、憨厚老实 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4)祥子被抓了壮丁后从军营逃跑,顺手牵走了三匹骆驼,并卖了三十五块大洋。然后祥子在小店时,因生病昏睡时嘴里老是叨叨骆驼的事,人们便称呼他为“骆驼祥子”。
(5)示例一:我最喜欢第一幅,通过剪影的方式象征性地表现出黑暗社会对祥子的压迫,设计美观,回味无穷。
示例二:我最喜欢第二幅,直观明确地点明本书的中心事件——祥子与车。 示例三:我最喜欢第三幅,单独的一辆人力车,引人联想与想象;并且人力车是全文的故事线索,放在封面,让人阅读时易抓住线索。 3. (1)E B
(2)①“消化”改为“融化”。 ②又 ③“孝”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3)示例:小徽同学,你好。你的看法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分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国家就是什么样子。因此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好基础,还要关心社会发展情况、国家大事。
二、[一]4. B 点拨:老李戳着账本强调6个铜子,表明他一直记着老胡当年的
行为,突出老胡的精打细算,恪尽职守,并非“记恨”老胡。 5. ①革命信仰坚定;②恪尽职守;③不忘革命本色。
6. ①政委就近取喻,创造宽松对话氛围,能缓解下属工作压力。②政委智慧乐观,
对穷和富有辩证认识,能说服下属转变态度、改变认识。
7. ①增强故事的历史感和真实性。②连接现实和回忆,串联人物和事件。 8. 示例一:以回忆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安排相对自由。南方红军游击战争长
达三年,本文根据需要只选取了“银钱官司”“粮源断绝”“与政委交谈”
11
等回忆,穿插在现实采访的过程中,故事似断实连,节省了不必要的交代。 示例二:以回忆的角度叙述故事,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本文在老胡、老李回忆的往事中融入他们的新感受,也写及“我”的新认识,凸显了革命意志、革命精神的历史传承和现实价值。
9. 略。 点拨: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围绕节目主题及“胡行长”的精神写,
言之成理即可。
[二]10. C 点拨:A.马郢村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B.马郢
计划不仅仅是简单的扶贫公益计划,而是期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城市和乡村的资源可以自由置换互补,满足各方的需求,并最终实现让乡村更美好,让农民更富裕,让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得到更多关爱的目标。D.如今马郢的田野依然宁静,不过宁静中透露着自豪和自信,透露着无穷无尽的活力,更透露着人民不断追逐的新梦想——“新乡村,新生活”。 11. 示例:“畅游马郢”(或“漫步马郢”,或“幸福马郢”)
12. 示例: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四季皆宜旅行;政府的乡村振兴政策;娱
乐项目多;马郢人的实干等。(答案合理,四点即可) [三]13. (1)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①
(3)更加 (4)戒绝
14. 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15. 示例:面对吴玠为交好而送上的美女,岳飞义正词严,以皇上昼夜烦忧,将
领不能在此时安于享乐的理由严肃回绝,讲故事讲到此处的时候语气要坚定严肃,表达出反问语气中强烈的拒绝含义,可加上适当的蹙眉表情,以突出岳飞为君分忧、正气凛然的将军形象。 16. 示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认为花木兰与岳飞两个人能共同入选“爱国赤子”故事演说。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得胜归来。在战场上,木兰与伙伴浴血厮杀,出生入死,可见她的英勇和对国家的忠诚。岳飞一心为国,忠肝义胆,曾说“敌未灭,何以家为”。他们都具备赤子之心,都有强烈的爱国之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乙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岳飞)年少时就很
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家中虽然贫困却努力学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回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他一定要亲自调理药物。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三天不喝水。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美女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昼夜忧心天下,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接受,吴玠更加敬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将来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尚未被消灭,怎么能够为家庭筹划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三、17. 略。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