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8卷第4期 水 利 渔 业 2008年7月 ・95・ 温州市深水网箱养殖发展现状和对策措施 吴树敬,杨星星 (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广东深圳325003) 摘要:回顾温州市海水网箱养殖的发展轨迹,总结基本做法与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对 策与措施。在规划、抗灾、选择品种、科研支撑、产品营销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在发展规模、养殖品种、饲料投 喂、科技管理、防风防浪、产业化等方面提出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海水网箱养殖;深水网箱;温州市 中图分类号:¥9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278(2008)04—0095—02 1发展轨迹回顾 为广大渔民的强烈呼声和要求。 2000年始,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把发展抗风浪深水 温州海水网箱养殖是在传统的海水网箱养殖的基础 网箱作为实施建设“海上温州”、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战 上发展起来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渔区走上自主 略的重要举措,列入议事日程。洞头、平阳、瑞安、苍南等 经营、对外开放之路。温州海域盛产石斑鱼、真鲷等,这 县(市)渔业主管部门也纷纷组织科技人员和渔民南下广 些名贵海水鱼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十分畅销,供 东、海南等省考察学习深水网箱新技术,并邀请挪威等国 不应求。香港富隆公司盯上了洞头、南麂列岛海域的石 水产专家介绍了国外深水网箱技术发展新动向。洞头县 斑鱼,派出水产岛传授、推广钩钓石斑鱼以及“刺鳔放气” 渔民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率先用塑料硬管仿制了3口 保活新技术,将捕获的活石斑鱼在硬木结构的小网箱(俗 直径20 m的圆形深水网箱,试验取得初步成功。之后该 称“鱼排”,体积为27 m ,即3 m×3 m×3 m)进行暂养, 县又组织渔民赴海南考察浮绳式深水网箱养殖,并参照 然后将活鱼运至上海机场,空运直销东南亚地区,年出口 海南的浮泡式网箱结构仿制20余只深水网箱(10 m×10 量达260 t以上。 m×6 m),投养美国红鱼等鱼类进行试养,效益显著。与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温州毗邻的福建省宁德地区 此同时,平阳县南麂岛开发公司从舟山海洋科技公司引 培育大黄鱼取得成功,掀起海水网箱养殖热,且经济效益 进4只HDPE深水网箱进行破坏性实验,并取得初步成 显著,温州沿海渔民纷纷前往参观学习。洞头县双朴乡 功。并与国内外(上海、舟山、青岛、厦门、深圳及美国、挪 渔民郭志锋等人考察回来予以效仿,筹资20多万元,购 威)多家深水网箱设备生产厂商和研究单位进行广泛接 置了36只小网箱,排成4组,考虑到洞头海域风浪大,试 触与交流,邀请各单位技术人员到洞头、南麂等海区进行 验海域选择隔海相望的玉环县漩门港,该港自20世纪80 实地考察,洞头与南麂两岛屿被命名为“省级深水网箱养 年代拦海筑坝后风平浪静,自然条件十分优越。郭志锋 殖示范基地”,先后建造HDPE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各100 试养了黑鲷、石斑鱼、大黄鱼等,获得成功后,逐年扩大, 只。2002年瑞安市北麂养殖场投资100多万元,引进了 总投资达100多万元,由于经济效益可观,带动了当地的 挪威产的重力式全浮网箱1组。洞头县引进杭州飞鹰公 海水网箱养殖业迅速崛起,使漩门港水域成为一片“海上 司与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研制的碟形网箱1只。 田园”。由于该水域养殖容量有限,加之“借海养殖”在管 2004年全市深水网箱养殖总数达1 278只,其中框架全浮 理上存在许多弊端,于是1990年初,他们将小网箱搬回洞 式网箱208只,水体达31.2万m ,占19.5%;延绳式深水 头三盘港海域。当时由于传统网箱养殖技术日趋成熟, 网箱1 070只,水体120万m ,占80%;自制大型深水网 所养殖的真鲷、石斑鱼等以出口创汇为主,全市传统小网 箱4只,水体1万m ,占0.6%。此外挪威产重力式全浮 箱突破1 000只,总水体2.7万m ,养殖产量约500 t。 网箱与国产碟式网箱各1只,水体0.6万m 。其养殖规 1994年8月,50年一遇的14号强台风从温州正面登陆, 模居全国前列,中央电视台、中国海洋报、中国渔业报等 全市传统养殖网箱损失殆尽,但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 新闻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标志着温州深水网箱养殖已逐 广大渔民奋起生产自救,很快地恢复生产。但温州作为 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新格局。 台风频发地区,近40年的台风资料表明,平均每年为2— 3次,其中每隔1.5年就有1次12级以上台风,因而传统 2主要措施与成效 网箱无法抗御自然灾害,发展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已成 2.1合理规划布局,促使深水网箱养殖规范化管理 为确保深水养殖健康快速发展,首先对全市深水养 收稿日期:2007—04—25 殖海域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编写了《温州市深水网箱养 收修改稿日期:2008—05—21 殖发展规划(2001年至2010年)》,使深水网箱纳入统筹 作者简介:吴树敬,1947年生,男,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主要 兼顾、综合利用、合理布局、全面发展的轨道,达到有章可 从事水产工作。 依、有规可循,并为上级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6・2008年7月 水利 渔 业 第28卷第4期 2.2夯实基础,突出抗灾,使深水养殖网箱经受住强台 风考验 温州沿海历来为台风通道,尤其是洞头、南北麂列岛 每年受台风影响多达5~6次,在2004年和2006年,连续 经受丁“云娜”、“艾利”、“海棠”、“麦莎”、“卡努”、“龙 王”、“桑美”等强台风的正面袭击。因此,必须把好网箱 抗风浪的质量关,特别足没备的引进、安装和锚泊固定, 每当台风过境后,立即进入海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破坏 程度与薄弱环节,投入补救抢修,为下一次台风到来做好 充分防御准备,并将有关情况向生产网箱厂家报告,对症 卜药,不断完善整改方案和措施。如2006年“桑美”台风 从温州苍南马站登陆,是50年未遇的超强台风,洞头、南 麂海最大风速达60 m/s,风力达l7级,最大波浪13 133,在 近岸港湾内的传统小网箱几乎全军履没,而抗风浪深水 『蜘箱除框架损外,个别网箱被风刮走,灾后找到后很快得 到修复。 2.3突出名优,合理选择深水网箱适宜品种 为了配合深水网箱养殖,温州市率先进行深水刚箱 适养鱼类筛选研究,先后在洞头县与平阳县7个不同海 ,共1 000口浮绳式和50口HDPE框贺式深水网箱,投 放r美国红鱼、大黄鱼、鲈鱼、黑鲵、黄姑鱼、鲵状黄姑 鱼、双棘黄姑鱼、日本黄姑鱼、花尾糊椒鲷、青石斑鱼、真 鲷、黑鲷、黑鳃、褐菖鼬、高体刨币、海鲶、斜带髭鲷、双斑东 方纯、黄斑篮子鱼、卯形鲳鲣等19种鱼类,进行养殖试 验。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试养,根据各种鱼类对养殖环 境的适应性、生长特性、苗种培育的容易程度以及产品销 路、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和综合分析。此外,在 南麂列岛建立了适合鱼类苗种培育基地,建筑面积达 2 000 ITI ,育苗面积1 000 ITI ,鱼苗水体1 500 ITI。。先后开 展了大黄鱼、真鲷、黑鲷、花尾胡椒鲷、三线矶鲈、美国红 鱼、黄姑鱼、鲳鱼等多种鱼类繁育和中间培育,逐批培育 大规格卣种陆续投放深水网箱。 2.4注重科研,为深水网箱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必须依靠科技,近年来,温州市 紧紧围绕着深水网箱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先后开展了 一系列的科技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深海潜网养 鱼技术研究与开发》、《海珍品深海潜网养殖技术开发和 示范》、《夫型深水抗风浪破坏性试验》、《南麂石斑鱼等鱼 类育苗技术引进研究》、《深水网箱养殖鱼类鱼种引进试 验》.并在南麂列岛建立r我国首家海洋类博士后科研工 作站,利研工作效果十分显著。目前已经结题评审的项 目l9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5个、市级11个,而且不 少项目评为优秀奖。一些科研成果也很快地转为生产 力,有力地推动深水网箱的发展。 2.5致力产品营销,努力实施深水网箱养殖的品牌战略 随着海水网箱养殖的兴起,为了推销深水养殖鱼类, 温州市组织精十的营销队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拓 展经营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如平阳县南麂岛深水网 箱列为省级示范基地之后,养殖产品大幅度提高,为找开 销化市场,南麂岛开发公司还专门和浙江工商大学合作 进行 箱产品营销策划,并有香港、北京、上海、杭州、温 州和鳌江等地建立营销网络。并通过注册“南麂”和“大 潮”商标,还积极开展深水网箱产品的精深加工和保鲜保 活技术。目前已开发出脱脂腌渍黄鱼鲞、酒糟大黄鱼、大 黄鱼罐头等10多种,陆续投放市场。其中有5个产品在 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农博会、渔博会上评为金奖、优秀奖, 颇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运用单体充氧保活运输新技 术,使深水网箱中的名贵鱼类,在充氧的尼龙袋中,可保 活30 h以上,使其可在各大都市开辟活鱼直销连锁店,成 活率达到80%以上。 3问题与对策 纵观温州海水网箱养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仍 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提出合理对策。 3.1发展规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 新,鲜活海水鱼消费量以惊人的速度递增,而近海渔业资 源继续衰减,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深水网箱养 殖势在必行。但网箱养殖成本过高,风险较大,故不能一 哄而上,盲目乐观,必须掌握一定的“度”。关键是要有前 瞻性,认真研究分析可能出现的超越水域容量的现象,避 免无序膨胀的现象。因而必须进一步地作全局的规划, 加强科技引导,以免再次出现“转产转业”危机。 3.2养殖品种 经过多年实践,温州已筛选出一些适养鱼类品种,随 着规模的扩大,养殖品种也将不断增加,但其品种选择合 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此项工 作的科研力度,把握好如下几点原则:养殖品种生长速度 较快,最好当年养成,尽量不越冬。经济价值高,市场前 景好。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首先应选择出口创汇 的优良品种。适应能力要强,以提高存活率。引进任何 的一个新品种经养殖一个阶段后,其物种必然退化,对自 然环境适应能力差,易发生病害,因此需积极引进优良品 种,采用杂交、复活、转基因等手段使其本土化、适应多品 种混养。由于网箱水体空间较大,一种鱼不可能占据各 个水层,应考虑合理利用有限水体,搭配混养,改善环境, 增加效益。 3.3饵料投喂 目前深水网箱养殖所投喂的饵料一直以小杂鱼为 主,虽使用过专为深水网箱开发的配合饲料,其效果并不 理想。由于实行伏季休渔期制度等,鱼类生长旺盛时,鲜 活饵料供应困难,一般鲜活杂鱼饵料系数在8以上,加上 水流原因饵料流失较大,导致养殖成本上升。而且饵料 投喂方式仍采用手工操作。如遇上大风暴雨等恶劣天 气,投喂困难,直接影响鱼类生长,迫切需要开发生产深 水网箱养殖专用配合饵料,以及饵料投喂的机械,其配合 饵料要求价格适宜、质量优良、可口,使鱼类喜食且营养 全面,必须时可添加适量的防病害的绿色药品,以防突发 性鱼病发生。同时,加大投入,加快深水网箱投饲机械 化、自动化操作水平。 (下转第129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8卷第4期 水 利 渔 业 2008年7月 。129・。。 构造,即前部由成对的毛基粒排列组成,单动基列仅在体 后部出现。口区达体长的40%,为前尖狭长的三角形。 口区内有3片小膜(M1、M2、M3),均为短小的三角形,并 以及原虫染色方法才能将病源鉴定至种;同时,贪食迈阿 密虫的鉴定也证实了牙鲆纤毛虫病病原存在多样性,不 止1种纤毛虫能引起发病。 参考文献: [I] 宋微波,徐奎栋.纤毛虫原生动物形态学研究的常 用方法[J].海洋科学,1994,(6):6~9. 『2] Croliss J 0.The ciliated protozoa.Characterization classiifcation and guide to the literature.2nded IM 1. Newyork:pergamon press,1979.455. 且前后紧密相联。小膜右边有1条口侧膜(PM),起于第 二小膜右前端,其自身为异相结构,即前部为单动基列, 后部为双动基列且略分离。口区内单一尾毛(CC)由虫体 尾端发出,伸缩泡开孔(CVP)位于第二体动基列末端。 虫体大、小核各1个,位于体中上部。大核(MA)为不规 则的椭圆形,长7~141xm,小核近球形,紧位于大核侧边。 3讨论 通过对活体以及银染标本,将牙鲆的纤毛虫病的1 种病原鉴定为贪食迈阿密虫。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还 『3] Iglesias R.Paramu A.Avarez M F,et a1.Philasterides dicentrarchi(Ciliophora,scuticociliatida)as the caus- ative agent of scuticociliatosis in farmed turbot Scoph- thalmus maximus in Galicia(NW Spain)[J].Dis Aquat Org,2001,46:47—55. 未见贪食迈阿密虫(Miamiensis avidu)能引起牙鲆发病的 报道。在国外,有关于贪食迈阿密虫能引起大菱鲆发病 的报道,西班牙学者Iglesias等 认为,感染大菱鲆的病 原纤毛虫鉴定为Philasterides dicentrachi,隶属于盾纤目、 嗜污虫属。然而,Song和Wilbert_4 根据Iglesias提供的 [4] Song W,Wilbert N.Redefinition and redescription of some marine scuticociliates from China I,with repo ̄ of a new species Metanophrys sinensis nov.spec.(Cil- iophora,Scuticociliatida) [J]. Zoologisches Anzeiger,2000,239:45~74. 口器结构及纤毛图式,认为正确命名应为贪食迈阿密虫 (Miamiensis avidus Thompson&Moewus,1964)。 [5]周丽,等.牙鲆体表溃烂综合症病理组织观察[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0,30(4):593~597. [6] SUNG MI KIM,JAE BUM CHO,EUN HYE LEE,et a1.Pseudocohnilembus persalinus(Ciliophora:Scutico— 贪食迈阿密虫引起的症状为体表黏液增多,病灶部 位浮肿变白,呈毛绒状。通常病鱼首先是口唇部、鳃盖、 鳍发白,陆续出现尾鳍断掉、溃疡现象,严重者出现体表 溃烂和充血、鳍烂、鳃黏液增多;另外,病灶处常与细菌复 合感染,造成组织溃烂。这些症状与指状拟舟虫(Parale— mbuss digit@ s) 、水滴伪康纤毛虫(Pseudocohnilembus persalinus) 引起的病症非常相似。因此,单从患病鱼 外观症状难以确定由何种纤毛虫引起,必须借助显微镜 ciitida)is an additional species causing scuticociliato- sis in oliv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J].Dis— 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2004,62(3):239~244. (责任编辑万月华) (上接第96页) 3.4科技管理 水下网衣发生损坏也一时难以察觉,待发现为时已晚,鱼 类早已逃逸,造成较大损失。为此,进一步提高深水网箱 的科技含量,继续探索消浪减流的技术与设施,并积极引 包括养殖密度、病害防治用药与越冬等技术要点问 题,密度如何做到适中合理,用药必须采用广谱、高效、环 保、无残留的绿色渔药,定期更换和冲洗网箱,挂药袋浴 鱼体,发现病死鱼及时处理等。据病害测报数据显示深 进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现代化监控技术与设备,强化现场 监管,减少深水网箱养殖的风险性是十分必要的。 3.6产业化开发 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率明显低于普通网箱,但发病后 很难控制。尤其是网箱水体大,流动性强,用药困难,治 疗效果不理想。此外,冬季养殖鱼类易受冷空气影响出 现冻死,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因此,必须继续强化深水网 箱鱼类的病害防治和抗御自然灾害的研究,组织科技攻 关,坚持“预防为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方针,防患于未 然,确保网箱养殖健康发展。 3.5防流与防浪 现在深水网箱养殖鱼类采取鲜活销售为主,由于养 殖鱼类起捕季节集中,往往造成“鱼多价贱”现象,不少地 方虽已开展养殖产品加工,但产品附加值并未提高,迫切 需要精深加工开发,形成终端产品,打人国内外市场。只 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同时还 必须主动出击,寻找市场,运用现代化营销手段,如电视 直销、网上直销等。特别要瞄准国际市场,根据欧美大陆 以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对鱼类的?肖费习惯,改良引 进驯化新品种,满足国外市场需求。只有更好地开拓市 场,才能促进深水网箱稳步发展。 总之,深水网箱养殖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 化产业,其发展前景十分美好,且正朝着箱型体积大型 化、配套设施完善化、养殖模式多样化、管理科学化方向 发展。只要我们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应对,必将迎 来深水网箱养殖更加美好的明天。 目前一个周长50 m,深8 m的HDPE网箱理论计算 水体为1 500 m ,按放养33尾/m 计算,每只网箱养鱼为 5万尾。但受内海区海流影响,网衣顺海流方向发生漂 移,造成有效养殖水体减少,一般深水网箱只能放1.5万 一2万尾;若遇大风天气,网衣漂移更加严重,导致鱼体擦 伤,影响成活率。此外,深水网箱除网架、网衣、固定设施 外,尚缺乏电脑成像跟踪等现代高科技管理设备。靠驾 艇进行巡视,遇大风大浪天气,根本无法观察鱼类活动, (责任编辑杨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