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现有Internet环境下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探讨

基于现有Internet环境下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探讨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28卷第3期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V0l_28.No.3 2012年3月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College Mar.2O12 基于现有Internet环境下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探讨 张艳,闭 海 (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在概述混合式协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结合现有Intemet的技术 特点,提出一种可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了设计:教学目标设计,阶段任务安排,协作学习 小组角色分配,在线完成阶段任务跟踪以及混合评价。另外,举出了Web2.0网络条件下几种可应用的软件。 关键词:混合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Web2.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98(2012)03一o027—05 On the 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based on internet ZHANG Yan,Bi Hai (CoH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blended learning.and proposes a practical teaching pattern combining tIl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Inter- net,which is designed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the design of teaching goal,stage task arrangement,eollab— orative learning group role assingment,finish stage task,task tracking and mixing the evaluation stage.In addition, cited several available softwal'e in the Web2.0 network eondiiton. Key words: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teaching mode based 0n 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Web 2。0 1 背景 究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领域,它主要研究 学习者在计算机支持下是如何在一起协作学习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 的。协作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参与到一定社会 飞速发展,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现代的教学 文化情境中进行意义建构的实践活动,新的意义 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正发生着 和知识是协作过程的产物,是小组成员共同建构 很大的转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得 的成果…。但是随着人们对CSCL研究的深人, 到迅速发展。 发现在协作学习中,常常出现学习效率低、时间被 近年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 拖延、“搭便车”、流于形式、有名无实 等伪协作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的研 现象,协作活动并没有真实、有效地进行。 收稿日期:2012—02—15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大学校级项目(校教发[2007]75号):IP追踪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局域网中的实现,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2011](批 准号:2111号):重特征值的有限元外推。 作者简介:1.张艳(1979一),女,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信息化,zy@gznu.edu.cn. 2.闭海(1977一),女,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教育信息化,bihaimath @gznu.edu.cn. 一27— 另一方面,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有 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监控整个 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教 学目标的达成。但它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病:以教 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 “学”,全部教学设计内容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 开,很少涉及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 综合上述,基于混合学习理论,自然提出了混 合式协作学习。混合式协作学习(Blended Collab. orative Learning,简称BCL)是指恰当选择与综合 运用各种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策 略中的有利因素,使学习者结成学习共同体,并在 现实时空与网络虚拟时空的小组学习活动整合、 社会交互、操作交互以及自我反恩交互中,进行协 同认知,培养协作技能与互助情感,以促进学习绩 效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利用现有Internet环境 中已经提供的服务,完成混合式协作学习。 2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探讨 混合式协作学习能够较好地体现优势互补的 “学教并重”思想,在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上则兼取“以 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学设计之所长,北京师 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提出其实施环节主要包括: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教学目标分析,确定与该 目标相关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 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教与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既包括传统教学 策略的选择与设计,也包括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学习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既可在一节课的开 始实施,也可在课中实施;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作形 价,并根据形成l生评价所 图1 混合协作式教学模式 一28一 根据上述思想和教与学的实际,混合协作式 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如图1所示。 混合协作式教学模式中的各环节设计如下: 2.1教学目标设计 所有的协作学习过程都与教学目标有关,教 学目标直接决定后续环节的安排。教学目标包括 课程教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I)初始阶段。教师对学习者了解甚少,主 要通过课程教学大纲和之前课程学习者的分析资 料,确定课程教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2)调适阶段。教师根据本阶段学习者和协 作学习小组情况,以及综合评价,调整下一阶段的 教学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教学总目标。 (3)总结阶段。在课程结束后,根据此次教 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总结得失,用于下一 次课程教学。 2.2阶段任务安排 阶段任务的安排包括五个方面内容:设计任 务内容,确定协作学习的组织方式,确定阶段性成 果,整理和发布学习资源,以及确定阶段评价的具 体形式。 任务内容根据教学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设 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任务和协作学习任务。 协作学习的组织方式包括:个人学习、协作组 内学习和协作组间学习。 阶段性成果的形式可包括:作业、文档、小组 讨论过程、小组讨论结果、专题报告会、协作学习 小组间讨论等。 整理和发布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书籍资料清单和参考关键词汇列表等。 阶段评价的形式包括:阶段J陛成果评价、个人 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 2.3协作学习小组角色分配 在课程教学初始阶段,需要确定小组规模、小 组成员以及角色分配。 (1)确定小组规模 根据Roge ̄的研究,小组规模与小组成员参 与程度呈现一定关系:人数越多,主动参与的人越 少。因此,要适当控制小组的规模。在选择小组 规模时,可参考图2所示的小组规模轮 J。从大 量文献调研来看,CSCL协作组人数大多在3~5 人之间。 图2小组规模轮 (2)确定小组成员 (3)确定小组角色 小组成员的划分大致包括以下三种方式:随 协作学习小组中的学习者,又称为学习个体, 机分组、教师指派分组和学生自由结组,每一种分 是协作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协作学习对于一个学 组方式都各有其优缺点。另外,在小组划分的依 习小组中的每一个学习者来说并不是总有效的。 据上可以采用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异质分组有 教育专家认为,在协作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轮 利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互相交流和支持,彼此 流担任一些角色进行合作,比如让学生轮流担任 受益。总的来说,坚持以下小组划分原则: 导师、学生帮助者或助手等角色。在协作学习中, 分组层次性:组内学生个体水平要有层次性, 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会主动地与他人 以组内异质为主,充分保证和促进学生之间能够 或同伴进行交互共享学习知识从而发展自身的技 交流。 能。学习成效主要取决于学习者在协作学习过程 教师指导性:将分组的细则提前告知学生,以 中交互的程度。 学生自由结组为主,在学生自由结组的基础上,教 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中,小组 师进行调整和指派。 成员的角色分配及相对应的责任分工如下: 分组公平性:为了保证各个小组之间的公平 组织者:负责协调与其他兄弟组之间和本小 竞争,应采用同一小组内异质,不同小组之间同 组成员之间关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角色分 质,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协作活动中。 配,进行任务分工;对本小组内的活动进行组织和 分组动态性:一次小组划分后,组内成员并不 管理。 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活动情况及学生表现, 汇报者:汇报小组的活动进程、活动成果;汇 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促进更广泛地交流与协作。 ] 报小组对组员的表现的评价;汇报对小组的成果 一29— 自我总结性评价。 记录者:在线记录活动开展的重要事件;在线 记录课堂协作学习活动的过程及活动成果。[9] 在课程教学进行阶段,尽量保留学习协作小 3现有Internet环境的混合式协 作学习环境 在本文提出的混合协作式教学模式中,需要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如下问题: (1)学习资源的发布和获取; (2)学习协作环境的搭建; (3)学习过程的跟踪; 组的规模和成员,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和本阶段 的任务调整小组成员的角色,原则上让小组中的 每个成员都有角色上的变化,便于调动积极性。 2.4在线完成阶段任务 在现有Internet环境下搭建混合式协作学习 (4)协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字资源的进一 环境,完成以下任务: (1)发布教学资源。 (2)记录在线协作学习过程。 (3)实现教学跟踪。 (4)教师可以加入到在线协作学习过程。 (5)协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字资源可被进 一步利用。 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采取的是非在线协作 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小组角色中的记录员,将相应 的文档上传至网络。 2.5阶段任务跟踪 此环节对于是否能实现学习绩效最优化至关 重要。有了协作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可以很大程 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着个别的消 极怠工现象。另外,学习者对于协作学习的方式 在开始时也存在一定的陌生,不知道如何开始,如 何更有效地开展协作式学习。此时,就需要教师 在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学会如 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 的分工,并且对于消极怠工的学习者能给予一定 的惩罚。 2.6混合评价 混合评价主要是指评价人的混合,评价时间 的混合以及评价内容的混合。 评价人的混合包括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 评价和教师评价。其中: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是 对学习者的评价;组间评价是对学习小组的评价; 教师评价包括两部分:对学习者的评价和对学习 小组的评价; 评价时间的混合包括每一个阶段的评价和最 终的总结评价。 评价内容的混合包括学习小组的协作印象评 价、学习小组的协作学习记录评价、学习小组的阶 段学习成果评价。 一30— 步利用。 在不购买教学软件的前提下,如何利用现有 的Intemet环境解决上述问题?答案是Web2.0 网络。Web2.0带来了网络社会化,其以Blog、 RSS、IM等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为社区用户之间的 信息共享、相互间的协作与合作,乃至群体成员间 的信任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平台。通过该平台,用 户能够从事在线各种信息资源的生成、社区成员 信息与知识共享。 Blog(博客),中文意为网络日志。博客包括: 基本博客、小组博客、协作式的博客等。其中:基 本博客是Blog中最简单的形式,指单个的作者对 于特定的话题提供相关的资源,发表简短的评论。 小组博客是基本的博客的简单变型,一些小组成 员共同完成博客日志,有时候作者不仅能编辑自 己的内容,还能够编辑别人的条目。这种形式的 博客能够使得小组成员就一些共同的话题进行讨 论,甚至可以共同协商完成同一个项目。协作式 的博客与小组博客相似,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共同 讨论使得参与者在某些方法或问题上达成一致, 通常把协作式的博客定义为允许任何人参与、发 表言论、讨论问题的博客日志o[103 RSS(简易信息聚合,也ⅡLl聚合内容)是一种 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RSS目前广泛用于 网上新闻频道,Blog和wiki。使用RSS订阅能更 快地获取信息,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 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最新更新。网络用户还可以在 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 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 网站内容。-l iM(即时通讯),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 联网消息等的业务。自1998年面世以来,即时通 讯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 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即时通讯不 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 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 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是一种终端连 网即时通讯网络的服务。即时通讯不同于e— 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 ,目前已经广泛的 意义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96— 100. [2]郭炯,张程程.协作学习在研究生教育中应用状况的 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5):77—81. 应用于班级管理、资源共享、信息交互等方面。 上述的技术都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技术支持, 只要能连人Internet的地方,都能通过简单的注 册步骤,免费获取。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Blog 发布教学课件。利用协作式的博客可以搭建协作 [3]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电化教 育研究,2011,(1):1—19. [4]彭绍东.从面对面的协作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 习到混合式协作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10,(8): 42—50. [5]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 学习平台。教师还可以通过RSS软件完成对多 个协作小组协作学习过程的追踪。利用IM工具 还能完成协作学习小组内部、协作学习小组之间、 以及和教师的即时通讯。并且最后形成的文档还 能通过聚合进行分析和进一步利用。 4 结语 基于现有Internet环境下混合式协作学习的 教学模式,兼取“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 学设计之所长,在课堂之外,在教师的指导追踪之 下,利用已有的成熟技术及服务,使学习者在混合 式协作学习的环境之下,尽可能地促进学习者学 习绩效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柴少明,赵建华,李克东.基于活动理论的CSCL协作 (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0,(6):39—77. [6]伍新春,康长运.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8(1):24. [7]郭宁.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设计[D].河 北大学,2010. [8]沈映珊.CSCL协作角色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 教育,2011(8):19—27. [9]曹刚.在线合作学习项目设计[D].河北大学,2008. [10]Blog,百度百科[OL].http://baike.baidu.corn/view/ 560.htm [11]RSS,百度百科[OL].http://baike.baidu.corn/view/ 1644.htm [12]IM,百度百科[OL].http://baike.baidu.cow/view/ 15O95.htm [责任编辑:吕 娟] 一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