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 guonannan056 学员编号: 年 级: 课时数:2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化学 学科教师:郭楠楠 课 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 溶液专题复习 2014 年 月 日 :00 — :00 好题精讲 一、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固液混合物,且不稳定,易分层。如:黄河水,豆奶,石灰浆。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液液不稳定混合物,易分层。如:色拉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特点:一种可长期稳定存在的分散体系。它不一定是无色,但一般透明。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呈气、固、液三态。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一般为液体,也可以为气体。 例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碘晶体与酒精 B.硫酸钡与水 C.煤油与水 D.氢氧化铁与水
解析:煤油和水互不相溶则形成乳浊液;BaSO4和Fe(OH)3不溶于水,则形成悬浊液;碘晶体溶于酒精,即得碘酒。
例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解析: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若采取增加溶质法,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但若通过改变温度让溶液恰好饱和,溶质、溶剂的质量均未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D物质溶于水有以下几种情况:
(1)物质不含结晶水,在溶解时也不发生化学变化,溶质为物质本身,如KNO3。所得溶质质量分数为:5%。 (2)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变化,则溶质为其生成物,如Na2O、CaO。Na2O+H2O=2NaOH,根据Na2O计算NaOH质量大于5g,所得NaOH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CaO+H2O=Ca(OH)2,根据CaO计算Ca(OH)2质量为大于5g,但由于Ca(OH)2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故所得Ca(OH)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远远小于5%。
1
(3)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为无水物,结晶水成为溶剂,如CuSO4·5H2O。由CuSO4·5H2O5g计算CuSO4质量为小于5g,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 例3、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1)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 (2)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4)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因素有关。 (5)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解析:此题给定生活中的实例,归纳总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相关因素。 由(1)知: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由(2)知:在同种溶剂中,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由(3)知: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其溶质的性质是决定因素,还与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强(气体)相关。
应试策略所述)
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混合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一定要理解透彻,掌握其本质(见前
考点精练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石灰石 B.汽油 C.纯碱 D.面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是纯净物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D.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无色液体
B.20时,100g钾钾饱和溶液里含有24g钾,则20℃时钾的溶解度为24g C.在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1.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的途径
(1)升温(也有例外,如:气体及熟石灰) (2)加溶剂稀释
4.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的途径
(1)降温(也有例外,如:气体及熟石灰) (2)蒸发溶剂 (3)加入溶质
例4、20℃时,向50g碳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下列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溶液质量
2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此题将化学反应引入对饱和溶液中各种量变化的分析,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原溶液中各种量的影响。保持温度不变,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Na2CO3+10H2O=Na2CO3·10H2O,溶剂(水)的质量将减少,又由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则溶质(Na2CO3)将会以Na2CO3·10H2O晶体形式析出,但因为变化过程前后的温度保持不变,反应后的溶液仍未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例5:今有t℃时A物质的溶液100克,向该溶液中加入10克A物质后,结果完全溶解,则下列说法中肯定正确的是( )
A.t℃时该溶液中加入5克A物质后溶液还未达饱和 B.原溶液是一种稀溶液
C.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克
D.原溶液不能通过降温的方法达到饱和
解析:t℃时溶液中加入10克A溶质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只加入5克 A,溶液一定不饱和,并且100克溶液中溶剂量小于100克,所以可以判断t℃时A的溶解度大于10克。
例6、 ⑴若中和反应需要60g 10%的NaOH溶液,现提供50g 20%的NaOH溶液、40g 5%的NaOH溶液以
及足够的NaOH固体和水,请选用以上提供的药品设计两种配制方案(只要说明配制所需的各种药品用量)填入下表中。
序 号 举 例 方案1 方案2 配制方案 6 g NaOH固体和 g水 ⑵下图是某学生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60 g10%NaOH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该同学在称量氢氧化钠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3
①a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
②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a操作中砝码和氢氧化钠放错盘 B.b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c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0 mL D.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解析:此题为溶液配制的方法归纳题。要配制10%的NaOH溶液,可选用的方法较多,但前提是①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60g×10%=6g;②溶液总质量保持60g不变。 方案1:
NaOH固体和水。
NaOH固体质量为60g×10%=6g,水的质量为60g-6g=g。 方案2:
20%的NaOH溶液和水。
20%NaOH溶液质量为 加水的质量为60g-30g=30g。 方案3:
20%的NaOH溶液和5%NaOH溶液。
设需要两种溶液的质量依次为x、y,则
方案4:
NaOH固体和5%NaOH溶液,设需要两种物质的质量依次为x、y,则
答案:
⑴方案1:30g20%NaOH溶液和30g水。
方案2:20g20%NaOH溶液和40g5%NaOH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⑵①氢氧化钠直接放在纸上称量,②AB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而稀溶液也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
应试策略不饱和溶液的大,即使是同种溶液也不一定,因为温度不确定,如:0℃时的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60℃时的KNO3不饱和溶液。
考点精练 1.下列物质随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变小的是 A.食盐 B.熟石灰 C.纯碱
( ) D.钾
4
2.在保持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欲使一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取的措施是 (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蒸发一部分水 D.加入钾固体 3.t℃时,往一定量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充分搅拌后,溶液仍保持原来的温度,下列对此时溶液中发生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变大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剂的质量不变 D.溶质的溶解不变
( )
三、溶解度和质量分数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克数。 (1)理解溶解度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状态:必须是饱和溶液,且溶剂固定为100克 ②条件:某固定温度下 ③单位:克
溶解度 溶质质量 (2)计算公式: = 100 溶剂质量 2.质量分数
(1)任一溶液中溶质所占的质量百分含量,溶液可为饱和,也可为不饱和。
溶质质量 (2)计算公式:质量分数= ×100%
溶液质量 显然质量分数在0%~100%之间。 例6:下图是A、B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50克A、80克B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这时( )
A.A、B均析出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A、B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只有A析出
解析:曲线图表示了温度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而不是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思维的转换。由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求出溶质的溶解度,只有饱和溶液才能析出晶体,A、B各溶解在150克水中又蒸发了50克水,则A、B在100克水中分别溶解了50克和80克,计算出t℃时A、B的溶解度与之比较,即可判断析出的晶体是何种物质。
t℃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40%,则A、B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S为:
100∶40=(100+S):S S=
400060=66.7(克)
则可知,对于A物质,因只溶有50克,所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对于B物质,因溶解了80克,大于66.7克,所以蒸发50克水冷却至t℃时,有晶体析出。A、B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因A不饱和而B饱和,所以t℃时二者不可能相等。
解此题时要非常细心,考虑要面面俱到,否则极易出错。
5
例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减少 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解析:此图要求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温度对溶液中各种量的影响。由溶解度曲线知,随温度的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将浓硫酸加入水中,稀释放出大量热量,温度上升,使得固体乙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而甲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例8、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提取许多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问题的讨论: (1)我市某盐场测得:
①海水中含NaCl约为3.5%;
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晒盐最好用__________(填序号)作原料。 (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B.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3)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又称卤水)中含有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钾(KCl)等物质。参照下图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卤水中提取KCl晶体采用下列方法:
①将卤水加热到60℃以上蒸发水分就会逐渐析出__________(写名称)晶体; ②将①中的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将它降温到30℃以下,又析出晶体氯化镁和氯化钾,然后用少量的____(填热水、冷水)洗涤,就可以得到较纯的氯化钾晶体。
6
解析:
(1)井水中氯化钠含量高,故答案②。
(2)日晒后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略有升高,故B错。
(3)从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高于6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硫酸镁会析出。在低温时,KCl的溶解度比MgCl2小,因此用一定量的冷水洗涤晶体时,就可将MgCl2和杂质溶解除去,大部分KCl不溶解,成为较纯的KCl晶体。
例9、下列有关“溶解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衣物上的油污,我们可以使用汽油洗涤或者采用洗洁精,两种做法原理相同 B、对于食盐和细沙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利用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
C、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增加溶液导电性 D、在相同条件下,碱面(碳酸钠)和面粉一样能在水中易溶解
例10、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装有水12克及钾9克,搅拌后试管底部尚有部分未溶的固体。将此试管放入烧杯中水浴加热并摇动试管,当烧杯中的温度达60℃时,试管中的固体恰好完全溶解。若不计加热过程中所蒸发的水量,则有关此试管内溶液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
A、加热前此溶液已达饱和状态
B、由室温加热至60℃的过程中,此溶液的浓度不变 C、在60℃时此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5%
D、由60℃加热至65℃时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应试策略 对于数据型曲线图,关键要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深刻理解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并结合相关化学知
识分析题意,一般要求我们数学、物理等学科有一定基础和实力。
1、正确、全面的理解概念。例如溶液的概念中有三个要点:均一、稳定、混合物。溶解度的概念有四个要点: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则做题的关键是找准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几乎所有题目的解决都是建立在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上。
2、能识别溶解度曲线,直到曲线中原点、交点、拐点的含义及曲线变化趋势的含义等。
考点精练 1. 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一烧杯中盛有A、B两种溶质的60℃的溶液,且杯底尚有少量A、B固体,若让其冷却到20℃,则( )
A.溶液中A增多,B减少
7
B.溶液中A减少,杯底固体B减少 C.溶液中A、B都减少
D.溶液中A增多,杯底固体B减少
2. mg 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浓度(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
3.将10克粉末物质完全溶解于50克热水中,当冷却到0℃时,有5克晶体析出;将这5克晶体滤出,溶解于25克热水中,又冷却到0℃时,有3克晶体析出,据此可以得出的判断是( ) A.该种粉末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该粉末一定是纯净物 C.该物质0℃时的溶解度为10克 D.该粉末是结晶水合物
专题训练
测试时间 45 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3分×10=30分)
1.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 D.溶解度增大
2.在25℃时,向足量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入16g无水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等于16g B.等于25g C.大于16g而小于25g D.大于25g
3.某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该温度时KNO3的溶解度是( ) A.20g B.25g C.30g D.40g 4.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剂的质量
5.20℃时,NaC1的溶解度为36g,向100gNaC1饱和溶液中加5克食盐晶体后,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A.25% B.26.5% C.29.5% D.30%
6.现有一杯20℃时的Ca(OH)2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
A.温度不变,往溶液中加蒸馏水
B.温度不变,往溶液中加入Ca(OH)2固体 C.温度不变,往溶液吕通入CO2气体
D.温度由20℃升到50℃(忽略水的蒸发)
7.下列是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 ( )
8
A.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不断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 D.蒸发完毕后,待其冷却,由于食盐无毒,可用手指将食盐转移到纸上称量
8.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2.5gM物质;30℃时,80g水中最多溶解4.0gN物质,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较是 ( )
A.M>N B.M A.60g B.50g C.40g D.100g 10.20时120g质量分数为15%的A物质的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掉22g水后析出2g溶质,则A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 ( ) A.20g B.9g C.18g D.16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除注明分数外,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1.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这是因为 。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 。 2.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碘酒写名称)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硫酸溶液 ;澄清石灰水 ;碘酒 ;锌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钾溶液 。 3.把5g食盐、20g蔗糖完全溶解在100g水里,此时形成的混合物中,溶质是 ,溶剂是 ,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 4.澄清的石灰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向石灰水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静置一会儿就有 (填化学式)沉淀下来,这时滴加稀盐酸,待沉淀恰好完全消失,剩余溶液中 是溶质, 是溶剂。 5.如图4-2所示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在 ℃时,Y与Z溶解度相等。 (3)t3℃时,X,Y,Z的饱和溶液各Wg,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4)要从含X,Y,Z的混合物中分离出Z,最好采用 。 6.t℃时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A克水时,析出晶体a克;再恒温蒸发A克水时析出晶体bg克(a≠b),回答下列问题:(本小题4分) (1)a b( “>”或“<”) (2)时KNO3的溶解度为 。 7.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的经验,你能想到哪些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② ,你的预测 , 因素① ,你的预测 。 8.(1)图4-3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9 (2)温度高于t℃时,将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同时从相同的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 是a b(填大于、等于、小于); (3)时,将接近饱和的a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若要求溶液的质量不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若要求溶液的温度不改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 图4-3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然碱产地之一,每年的10月至来年的4月为天然碱的开采期,这时,人们砸开湖面上的冰层,深入湖底捞取“碱块”,称之为“破冰取碱”。试简要解释其中的道理。 2.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CH4+2O2 CO2+2H2O C3H8+5O2=3CO2+4H2O 现在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为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石油的进入量 B.增大空气的进入量,减少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 C.增大空气的进入量,也增大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 D.同时减少空气、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 四、综合题(共6分) 两瓶试剂瓶中分别盛放蒸馏水和食盐溶液,试分别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分别鉴别出来。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8分)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3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NaC1、KNO3、Ca(OH)2TK 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NaC1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Ca(OH)2未溶。 实验结论:在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10 因素2:温度(以KNO3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KNO3)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3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G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KNO3未溶,试管③中KNO3 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在水里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六、计算题(第1小题5分,第2小题9分,共14分) 1.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现有NaC1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水60g,与NaC1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混合来配制溶液中NaC1质量分数为15%的选种液,则配制这样的选种液需NaC1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多少克? 2.现有20%的钾溶液,2%的钾溶液,钾固体和水。请选用上述不同物质配制10%的钾溶液,将用量的最简整数比填入下表相应的位置。 示 例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20%钾溶液 4 2%钾溶液 7 钾固体 水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