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惊人发现:彝族八卦与帛书易同源(文李守力)

惊人发现:彝族八卦与帛书易同源(文李守力)

来源:意榕旅游网
惊人发现:彝族八卦与帛书易同源(文李守力)

惊人发现:彝族八卦与帛书易同源(文/李守力) 【提要】

最近夏至日,研究彝族八卦与帛书周易,忽然发现两者八卦经卦卦序完全相同,此学者所未发现。

学者往往把帛书周易与传本周易作对比研究,而研究彝族八卦的学者也往往把彝族八卦与传本周易作对比研究。把2178年前的帛书易与少数民族彝族文化对比研究,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堪乎惊人发现。

提纲:

一、彝族文化源头与龙山文化,共同的祖先。 二、帛书易简介,帛书易与传本周易关系

三、彝族八卦介绍,彝族八卦伏羲八卦,帛书八卦: 四、分析彝族八卦重少男的历史渊源

一、彝族文化源头与龙山文化,彝族夏族同源伏羲。

发现于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的龙山时代的晚期陶文,残存五行十一字,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详实的研究释读,证明丁公龙山时代陶文是古彝文。丁公陶文的时代属龙山文化晚期, 时间约当中国历史上夏王朝的初期或者更早。大坟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以及殷周时期的东夷文化, 都应是早期的彝族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及淮北地区,在殷卜辞中,活动于

这一带的早期先民被称为“人方”,史称东夷,甲骨文“人”、“夷”同字。“人”在甲骨文中作为方国名称,同时在古彝文中又是彝族的始祖名,且彝族传统文献始终自以“夷”为族称,新中国建立后,误以“夷”有歧视之意,遂改为“彝”。这表明彝族族称显然源于彝人对其始祖的称谓,即彝人以其祖名作为族名。

事实上, 彝文文献中有关反映彝族具有悠久历史的证据相当充分。据《帝王世纪 人类历史》所记水西土司安氏家谱可知, 自人类始祖希母遮到撮侏渎之世共三十代, 撮侏渎之子渎母吾传八十四代到安坤, 于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被吴三桂所灭, 安坤以后到民国十九年又传六代, 共计一百二十代。若参考安坤以后至民国十九(1930)年有确切纪年的彝族世系, 每代可以44年计, 则彝族历史至今已有5350年。

彝族文化一直认为,彝族与汉族同祖同宗,《彝汉教典》( 彝文书名音译为“ 耐莎慕谜”,其意亦可译为《彝汉史论》) 所说:

彝族与汉族,古时同祖宗, 同祖子裔多,后来举分支: 老大迁东方,后来成汉族; 老二迁南方,就是我彝族。

后边我们还要专门介绍,彝族实行幼子承嗣宗法系之制,所以每

一代的年岁比汉族要长。(李守力按:参考孔子世系, 每代可以32年计。按周公世系,每代37年:周公七十七代孙姬肇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诏封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周公约公元前1100年,到1778年是77代,平均每代37年),如此看彝族世系按每代44年计算比较准确。

彝族《帝王世纪》说:“在希母遮(即希慕遮)的第二十九代后裔武老撮之世,由宓阿叠(即密阿叠)开始“兴奠祭,造文字,立典章,设律科,文化初开,礼仪始备”。武老撮所在的时代,据《彝族古代史》中所提供的彝族先祖世系推算:从渎母吾开始传了八十四代到安坤,安坤于康熙四年(1665)为吴三桂所灭。武老撮是渎母吾(即“仲牟由”)的祖父。

武老撮到安坤康熙四年(1665年)有86代,按每代44年,为3784年,即公元前2119年。与丁公陶文龙山文化晚期的时间符合,约当中国历史上夏王朝的初期或者更早。

陈平《从“丁公陶文”谈古东夷族的西迁》也考证:孔子云:“礼失而求诸野。”信乎哉!斯言也!既然,这种“丁公陶文”文字在夏代或夏末商初,就在我国东部以山东为中心的古东夷族分布区内因华夏文化的同化而消亡了,那么,一个随之而来的必然推论就是:携带并使用这种古文字的古东夷族西迁活动,一定起始于这种文字在我国东部古东夷族分布区内消亡之前,即夏代或夏末商初之前。

易谋远《彝族史要》认为:彝族是以母族昆夷而祖古东夷族。彝族多元起源的一源是昆夷,而昆夷是源出古东夷的颛顼族。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夷族”为古东夷后裔,故解放前彝族一直叫“夷族”。1954年彝族代表到北京中南海开会,毛主席提出将“夷”字改为“彝”字。他认为彝是宫殿里放东西的,房子底下有“米”又有“系”,有吃有穿,日子就富裕了。大家听了都很高兴,一致表示赞成。从此,“彝族”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个支系的统一族称。主席很高明,《礼记正义》曰:“夏后氏以鸡夷者,夷即彝,彝,法也。”

滇东北彝族传说远古洪水泛滥时,伏羲兄妹躲在葫芦中逃生,两

人结婚后生三子,即汉族、彝族和苗族的祖先。因此,闻一多在其《伏羲考》中就指出:“伏羲”即“葫芦“,“女娲”即“女葫芦”,其说甚是。

二、帛书易简介,帛书易与传本周易关系:

帛书易为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第三墓出土,共分三部分:六十四卦经文,共约4900余字;卷后佚书,估计原有11000余字,现存约9600余字;系辞约6700余字。

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

帛书六十四卦与现行本,卦序、卦名、爻辞均有不同之处。卷后佚书,除很少一部分与《系辞下》第四章的四节相同外,其余均未见流传,是孔子与其门徒讨论卦、爻辞的记录。帛书《系辞》,没有通行本《系辞上》的第八章和《系辞下》的五、六、八、九节。除此以外,帛书包括了通行本的《系辞》和《说卦传》的前三节,尚有2000余字是现行本所没有的。

帛书《周易》有经有传。经文除个别字残损外,六十四卦完备无缺。以帛书与传世各本对校,卦爻辞的异文大多属于文字通假,并没有根本的差别。帛书经文的特点,在于六十四卦的排列次第,也就是卦序。传世诸本都是始于乾,终于未济,而帛书本则始乾终益,卦序完全不同。

京氏八宫卦序与帛易八组就是在两种绝然不同的易学思想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排序。京氏八宫分组,先后顺序为: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帛易八组虽同以八纯为首,但其顺序却是:乾艮坎震坤兑离巽。六子长幼顺逆相异,反映了排序者对易卦不同的认识。

三、彝族八卦介绍,彝族八卦伏羲八卦,帛书八卦:

彝族八卦缺少卦画,借助五行代象,停留于八个经卦的初级阶段,没有进一步重卦演化为六十四别卦。就彝族八卦没有卦画这个基础来看,它不像是从外面输入的汉族八卦,而是地地道道彝族特色的八卦。

前边已论述,彝族文化的形成是在武老撮约公元前2119年前后。这个时期古人主要以龟卜为主,筮数为次。彝族与汉族(夏族)可能在夏朝前期分离,于是彝族保存了夏朝以前的文化。

彝族八卦是彝族万物雌雄观的发展和宇宙时空观的形象体现,故有着自己的一些特点。其八卦产生的基本程序是(《彝族源流》第108 、139页):

由清、浊二气的升降形成天地。天地交合产生“哎”、“哺”,“哎”为父是阳之长、“哺”为母是阴之长。哎哺交合产生“且”(子)“舍”(女) ,分别掌管大地四方的转动。

随着清浊二气的变动,从四方漫到中央,产生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它们各有本源各主一方:木主东方,金主西方,火主南方,水主北方,土主中央。从此会动的生命与万物出现。

宇宙有四角后又形成八方,是天地福禄的根本。“哎”为父主南方,“哺”为母主北方“, 且”为子主东方“, 舍”为女主西方。宇宙四角起变化, 变到东北由“鲁”子管, 变到西南由“朵”女管, 变到东南由“哼”子管, 变到西北由“哈”女管。

(注:上图彝族八卦图引自王天玺《宇宙源流论》第100页,彝族八卦本无卦符,图中的八卦卦符是《宇宙人文论》的译者按照伏羲先天八卦标示的,实际是错误的。)

《西南彝志》说:

“哎(乾)为天为父, 首先生变化, 变成午方,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丙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丁方。哺(坤)为地之母, 首先生变化,变成了子方,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壬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癸方。且(坎)为中男, 首先生变化, 变成了卯方,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甲方, 右边一变化,变成为乙方。舍(离)为中女, 首先生变化, 变成了酉方,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庚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辛方。鲁(震)为长男,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丑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寅方。朵(巽)为长女,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未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申方。亨(艮)为少男,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辰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已方。哈(兑) 为少女,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戍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亥方。”

彝族八卦图:

哎(乾),哺(坤),且(坎),舍(离), 鲁(震),朵(巽),亨(艮),哈(兑) 。

艮 乾 巽 坎 离 震 坤 兑

伏羲先天八卦图:

兑 乾 巽 离 坎 震 坤 艮

彝族八卦与伏羲先天八卦不同。乾坤震巽位置相同,作为中男、中女的且舍二卦和对应的坎离二卦,作为少男少女的哼哈二卦和对应的艮兑二卦,方位正好相反。

于豪亮先生遗作《帛书〈周易〉》(《文物》1984 年第3 期)云:

“为什么上卦排列的次序是键(乾)、根(艮)、赣(坎)、辰(震)、川(坤)、夺(兑)、罗(离)、筭(巽),下卦排列的次序是键(乾)、川(坤)、根(艮)、夺(兑)、赣(坎)、罗(离)、辰(震)、筭呢?帛书《系辞》有这样四句话:‘天地定立(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榑(薄)。’

今本《说卦传》作‘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我们以帛书的四句话作为排列的依据,只把‘火水’改为‘水火’,再根据传统的乾为天、坤为地、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的说法,于是便可以把这八个卦作如下排列:

帛书易八卦图

艮 乾 巽 坎 离 震 坤 兑 彝族八卦和帛书易八卦成图逻辑很简单:

左为阳卦,右为阴卦;所以乾艮坎震居于左,坤兑离巽居于右。 彝族施行“幼子承嗣宗法系”,乾之后先艮少男,后坎中男,最后是震长男;坤之后先兑少女,后离中女,最后是巽长女。

彝族八卦与帛书易八卦一模一样!

二者与伏羲先天八卦不一致,与后天八卦更不一致。

伏羲先天八卦的依据是《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伏羲先天八卦的形成,我曾有文章破译之。只要画三个同心圆,从最外圈开始画,左右两分,左为阳,右为阴;中间上下两分,上为阳,下为阴;最里边上下分,上为阳,下为阴。这样自然就把伏羲先

天八卦圆画成了。

该图,

从左上角开始,逆时针(左旋)依次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从右上角开始,顺时针(右旋)依次为: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这个图即是伏羲先天八卦图,也是太极图的雏形(见《周易密钥》:太极图与伏羲六十四卦演化之猜想)。

所以,先天八卦图的成图逻辑是非常简单的。按照以上法则,继续画下去,就得出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所以伏羲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原理非常简单。

彝族八卦与帛书易八卦同源,然而彝族八卦没有阴阳爻卦符,且一直停留在原始八经卦阶段,并没有重叠为六十四别卦。根据数字卦的考古资料,我们基本确定这个阶段当在夏朝前期,与冯时等专家的考证一致。

四、分析彝族八卦重少男的历史渊源

彝族八卦和帛书易八卦按“幼子承嗣宗法系”排列,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与彝族的宗法制度相对应。

彝籍明载:“ 在普天之下, 父母靠幼子。”(《彝族源流》),这里所说的“ 普天之下”,是指彝族地区。今例举一些史实如下。

前引彝籍传述从希慕遮到迫勒道共13世的世系, 只有人名, 别无其他史迹可寻, 不一定可靠。但从第14世道慕尼始,记述较多, 应是可信的。道慕尼, 一作度姆尼、窦米能。《彝族源流》:“ 窦生舒九支, 分布天地间, 八支发展武氏, 或发展啥氏。幼为舒米能, 跟随窦朵氏, 来自窦朵地, 在窦朵境内,在窦朵住地, 做窦朵继子, 取名窦米能, 建根仿窦氏, 窦米能立业。尼苦姆之女, 叫苦姆舍楚, 是窦米能之母。窦米能传人,是六祖根本”。可见, 在早期蜀人迫勒道与昆夷女苦姆舍楚结婚生的9个儿子中, 道慕尼是幼子, 他是后来“ 彝族六祖”( 详后)即彝族六大支系之“ 根” 、“ 传人( 彝族)” 之祖。

所以, 早在道慕尼作为彝族的地缘部落之祖时就行幼子承嗣宗法系了。

又如道慕尼的第14世裔孙娄珠武共有12个儿子, 其中有11个儿子“ 过河去变了”, 主要是“ 变” 为武僰系统的多支系,只有幼子武洛撮才没有“ 变”, 继续留在原地“ 笃佐能甸” ,“ 叙谱建基业,祭祖立基业”, “ 传为彝族”, 故又有彝族自认为是“ 武洛撮的子孙们” 之说。武洛撮,是彝族跨人文明时代之后的民族始祖( 详后)。

又如武洛撮之孙笃慕( 笃米) , 史称“ 笃米三兄弟” , 长为笃米举额、次为笃米舍特、幼为笃米俄( 笃米) 。相传古蜀地洪水之灾后,“ 笃米举额, 不见了踪迹, 笃米舍特他, 消声匿迹了”, 只剩幼子笃慕传为彝族公认的古蜀地洪灾后的民族再生始祖( 详后) 。笃慕有6子, 史称“ 彝族六祖” 。在六祖分支前, 长子都是迁出另辟新地盘而由幼子守原地祖业。如六祖的15家嫡长就往南( 以六祖分支地卓雅纪堵为中心,“ 南”指滇西、滇南一带) 迁了。六祖第5支系布( 毕) 部的阿德毕家( 或作德布, 是乌撒、磨弥、安顺三部之祖) 的一支嫡长, 在鲁尼俄鲁变成了外族( 指改变习俗语言) , 这在《彝族源流》中有详述。

《彝族源流》称:到了至少是秦汉时代, 长子才由迁出而改变为守原地祖业,迁出则是次子以下的事。有些学者认为彝族的八卦(以

及阴阳五行河图洛书)是秦汉以后甚至是宋代有了先天图以后传入彝族地区的,如果那样的话,就不会“幼子承嗣宗法系”排列的彝族八卦体系了。

由于彝族八卦“幼子承嗣宗法系”的文化暗示,幼子承嗣宗法系之制,一直延续到1949年以前的彝族家庭仍存其残迹。1949年以前, 彝族仍实行个体小家庭制, 家庭一般由夫妻和子女组成, 属于典型的核心家庭。儿子成人结婚后,便和父母析产, 另立门户; 幼子不和父母分居, 可分得较多财产。

【参考文献】:

1.冯时:《龙山时代陶文化与古彝文》,《光明日报》1993 年6月6日第6版;

2.冯时:《山东丁公龙山时代文字解读》,《考古》1994年第1期;

3.陈平:《从“丁公陶文”谈古东夷族的西迁》,《中国史研究》1998年01期;

4.王玉玺:《宇宙源流论——彝族古代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5.易谋远:《彝族史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6.于豪亮:《帛书〈周易〉》,《文物》1984 年第3 期 7.丁润生:《伏羲虎文化与彝族八卦初探——兼谈伏羲文化是全球最古老的文化》

8.陈飞鸿:《彝族早期葫芦图腾阐释》,《丝绸之路》 2009年第20期

9.李守力:太极图与伏羲六十四卦演化之猜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