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无粘结筋布置 ............................................................................. 1 第二章 无粘结筋及张拉配套锚固系统 ..................................................... 2 第三章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施工顺序 ......................................................... 3 第四章 无粘结筋的下料及铺放 .................................................................. 4 第五章 模板安装与拆除 ............................................................................... 6 第六章 混凝土浇筑 ....................................................................................... 7 第七章 张拉与封端 ....................................................................................... 8 第八章 标准层施工进度计划 ...................................................................... 9 第九章 技术要求 .......................................................................................... 10
第一章 无粘结筋布置
该工程楼盖框架柱之内无粘结筋呈双向布置,形成双向板,无粘结筋多为曲线形状,楼板周围为悬挑板,无粘结筋有曲线型、直线型两种,此部份除配有预应力底筋外,尚有部份无粘结面筋,以经受负弯矩,板配筋详见图4-1-1(图中除注明直束外,其余均为曲束)。框架持续梁内配有7Uφj15无粘结钢绞线,暗梁内配3Uφj15无粘结钢绞线,见图4-1-2。
第二章 无粘结筋及张拉配套锚固系统
1.预应力筋用φj15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极限强度达l860MPa,无粘结筋用量约90t。预应力筋张拉端用QM夹片锚具(图4-1-3),固定端用挤压锚具(图4-l-4)。
2.张拉设备采用YC一20D型千斤顶,ZB4—500型电动油泵及前卡千斤顶。预应力张拉吨位用量程60MPa精度级的压力表控制。利用前由国家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在油泵、千斤顶和压力表配套的条件下逐套标定。
第三章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施工顺序
放线下料→固定端挤压→修补盘放→铺筋验收→混凝土浇筑养护→张拉→封端拆模。
第四章 无粘结筋的下料及铺放
l.下料长度的计算:预应力筋分一端张拉和两头张拉两种。
一端张拉时(图4-1-5): L总=L1+L2+L3 两头张拉时: L总=L1+2L2
式中L1—对直线筋,两头承压板之间的长度;对曲线筋,.按照反弯点位置分解为多段单波抛物线,分段计算,然后累加;
L2—张拉端预留长度,对一般千斤顶为700mm,对前卡千斤顶为250mm; L3—由挤压锚具型号肯定,一般情形下为100mm。
2.无粘结筋的下料组装:采用砂轮切割机下料,固定端组装用YCJ一600千斤顶。 3.无粘结筋的铺设固定:板内绑扎非预应力底筋后,开始铺设无粘结预应力底筋,最后铺设非预应力面筋及无粘结面筋。
双向持续平板中,无粘结筋多数是沿两个方向曲线布置,彼此穿插,施工操作较困难,铺设前按照双向钢绞线各交点的标高,编出无粘结筋的铺设顺序图,标高低的先放,高的后放。板内无粘结筋用φl2钢筋制成各类标高的支架固定,在反弯点位置及中间每隔1.5m设1个支架。
梁内无粘结筋在支座处可直接用铅丝绑在非预应力筋骨架上,在中点及反弯点位置沿梁宽方向每隔1m用φ12钢筋焊在梁箍筋上,无粘结筋从此筋上通过并绑扎牢固。
预应力筋的净保护层在梁中为40mm,在板中为20mm。水电预埋管铺设时要避
免移动预应力筋的垂直位置。
张拉端的承压板用铁钉固定在端部模板上,以维持张拉作使劲与承压板面垂直。
第五章 模板安装与拆除
模板模采用18mm厚七合板,木龙骨,钢管顶撑。无粘结预应力楼板除框架柱之间用扁梁连接外,其余都是平板,支模比肋形楼板方便,但张拉时上部的施工荷载及楼盖的自重对结构产生较大的应力。为避免梁板出现裂痕,设计要求梁下支撑及板下位于1/3跨度处支撑刚张拉后不能拆除,也不能先拆后撑,所以在支模时要考虑所保留的支撑不受其他位置拆模的影响,按设计要求该支撑需保留至张拉层以下第三层。
第六章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C40级,塌落度3~5cm,振捣时要避免碰坏钢绞线涂包层。浇筑前如发觉聚乙烯套管有裂痕,可用塑料胶带缠绕修补,并设专人观察无粘结筋及承压板的位置,如被移位或振斜应及时校正。
承压板处有螺旋箍筋必需振捣密实,以确保张拉时混凝土有足够的承压力。
第七章 张拉与封端
1.张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即可张拉。用4台YC-20D型千斤顶,采用应力控制,伸长值校核。每根张拉力为。
张拉顺序:先张拉梁内预应力筋,后张拉板内预应力筋,梁内预应力筋从梁中轴周围开始,再按左右对称方式张拉其余各束。通长的预应力筋在一端张拉后,另一端补拉。
2.封端:张拉结束后,无粘结筋多余部份用气焊切断,切割后露出锚具夹片外约30mm,再用C40混凝土封锁张拉槽孔(图4-1-6)。
第八章 标准层施工进度计划
标准层施工进度计划见图4-I-7,图中墙混凝土的夜间浇筑未列出。
标准层预应力施工人员:下料与固定端挤压8人×5d=40工日,铺设固定20人×2d=40工日,张拉8人×2d=l6工日,共计96工日。
第九章 技术要求
l.预应力完成后每层楼面施工阶段允许的面荷载(含本层楼板自重)不得超过l2kN/m2。张拉结束后,对7层○F外净悬挑2700mm的楼板加荷m2,测得端部挠度2.3mm。
2.由于该工程内筒比柱的刚度大得多,为避免张拉后给转换层留下较大的残余弯矩使柱开裂,原设计在这两层柱周围留设后浇带。后决定取消后浇带,采用在这两层柱内加筋的办法,柱配筋率从%提高到%,张拉后未发觉异样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