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隧道名词

隧道名词

来源:意榕旅游网
1、隧道长度:隧道进、出口端面与路线轴线交点间的距离。

2、隧道埋置深度:指地层表面距隧道顶的垂直距离,即隧道的覆盖层厚度,也叫隧道埋深。

3、浅埋隧道:覆盖层较薄,围岩难以形成具有自稳能力的拱结构的暗挖隧道。 4、深埋隧道:覆盖层较厚,围岩能形成自稳能力较强的拱结构的暗挖隧道。 5、沉埋隧道:是用沉管法修筑的水下隧道。

6、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常用于埋置很浅的隧道洞口处及受塌方、落石等危害的路堑地段。

7、导坑:因隧道断面较大或因围岩条件差,采用全断面开挖困难,而在隧道开挖断面内超前开挖中小断面的坑道,称为导坑或导洞。

8、斜井:指在垂面上按一定倾斜角度开挖的地下通道,其作用是增加作业面、通风道、排水道、逃生道。

9、竖井:指垂直开挖的坑道,可作为隧道与地表的连通道、通风道、排水道。 10、衬砌:将隧道的开挖面被覆起来的结构体,具有防止围岩坍落、确保洞身稳定、阻止坑道涌水或漏水、使隧道的内空整齐美观。 11、复合衬砌:指在两类嵌套的衬砌间夹有防水层的组合结构。

12、初期支护:隧道开挖后,除围岩完全能够自稳而无须支护以外、在围岩稳定能力不足时,则需加以支护,称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是为了解决隧道施工期间的稳定和安全的工程措施。

13、锚杆:安装在隧道围岩壁面内可锚固岩块的或加固围岩的杆状构件。

14、系统锚杆:指在坑道内壁面上,按照预设围的位置、长度等打锚杆,对危岩进行加固的方法。群锚将坑道四周一定深度围岩的裂隙、破裂面联结形成加固带,加大锚固区围岩强度,达到补强围岩的效果。

15、局部锚杆:指在坑道内壁面上,按照判明的围岩状况而确定锚杆的位置、长度等,对危石进行加固的方法。

16、矿山法:采用钻孔爆破开挖,整体模筑混凝土衬砌的隧道施工方法。 17、新奥法(NATM):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New Anstrian Tunnelling Method)简称,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进行量测来指导隧道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22、光面爆破:利用岩石抗劈能力低,用缩小周边眼距、严格控制周边眼方向、装药量、正确掌握起爆顺序等措施,使爆破面沿周边眼劈裂开来,从而避免周边眼以外的岩石受

到破坏,并使坑道达到规整的效果。炮眼起爆顺序: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