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

《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

来源:意榕旅游网
《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3)

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

第一节 市场结构

一、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各个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结构。我们根据三个标准来划分市场结构。

1.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

市场集中程度指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场占有额来表示。一般用两个标准来判断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

一是四家集中率,即某一市场中最大的四家企业在整个市场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如果用R代表四家集中率,用T代表整个市场的销售额,A1,A2,A3,A4分别代表这个市场上最大的企业的销售额,我们把四家集中率的计算公式是写为:

二是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英文简称为HHI)。这个指数是计算某一市场上50家最大企业(如果少于50家企业就是所有企业)每家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取百分之的分子)的平方之和。如果用Si表示第i家企业的市场占有额,则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显然,HHI越大,表示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高。 2.行业的进入。

一个行业的进入门榄越低,即进入越低,企业越容易进入,从而竞争程度越高。反之,一个行业进入门榄越高,即进入越高,企业进入越困难,从而垄断程度高。

进入来自自然原因和立法原因。 3.产品差别

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

产品差别引起垄断,所以,产品差别越高的市场,垄断越高;产品差别越低的市场,竞争程度越高。

二、市场结构类型

根据上述标准,我们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我们用下表概括市场结构的类型。

表7-1

市场类市场集中程度 型 进入 产品差举例 别 完全竞零 争 无 无 农产品 垄断竞零 争 无 有 餐饮 有 高(四家集中率60%寡头 以上,HHI1800以上) 无 高 汽车 钢铁 最高(一家集中率达垄断 100%,HHI为1万) 不可能进入 特殊产品 自来水 完全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 寡头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

垄断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对整个行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整个行业产品的价格就由这种需求与供给决定。

但对个别企业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当市场价格确定之后,对个别企业来说,这

一价格就是既定的,无论它如何增加产量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换句话来说,在既定的价格之下,市场对个别企业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即市场对一个企业产品的需求弹性是无限的。因此,市场对个别企业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平行线。

企业按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也就是每单位产品的平均收益。所以,价格等于平均收益。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个别企业销售量的变动,并不能影响市场价格。这就是说,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市场价格仍然不变,从而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的边际收益也不会变,所以,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相等。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决策的原则是:MR=MC。此时厂商的利润最大。

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

1.S<D,价格水平高,厂商获得超额利润(见图一)2.S>D,价格水平低,厂商出现亏损(见图二)

3.S=D,P=AC,收支相抵,获得正常利润(见图三)

P C P C G G N G ·K·K··E E LMC SMC LAC SAC TR=AR×Q=ONETR=AR

×

dd(AR=MR)dd(AR=MR)TC=AC×Q=ONEM 即亏损部TC-TR=NGKE,M Q=ONEM

短期均衡的条件:AR(P)=MR=MC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各个厂商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和生产,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这样整个行业供给的变动会影响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各个厂商的均衡。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见下图)

长期均衡的条件:MR=AR=MC=AC 四、停止营业点的含义

在图中,市场价格P1低于均衡价格P2,企业有亏损。这时,企业是否生产取决于平均可变成本AVC的状况。价格P1所决定的需求曲线dd与AVC相交于E1,E1就是停止营

业点。这就是说,当价格为P1时,所得到的收益正好抵偿平均可变成本。因为短期中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无论是否生产都要支出,所以,只要收益可以弥补可变成本,企业就要生产。但如果价格低于P1,企业连可变成本也无法弥补,它就无论如何不生产了。这就是E1作为停止营业点的意义。停止营业点是由平均可变成本与价格水平决定的,在这一点上平均可变成本等于价格水平。

第三节 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垄断是只有一家企业的市场,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市场,一个行业。因此,垄断市场的行业均衡与单个企业均衡是相同的的。

一、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在垄断市场上,一家企业就是整个行业。因此,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也就是一家企业的需求曲线。这时,需求曲线就是一条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在垄断市场上,每一单位产品的卖价也就是它的平均收益,因此,价格仍等于平均收益。

但是,在垄断市场上,当销售量增加时,产品的价格会下降,从而边际收益减少,这样,平均收益就不会等于边际收益,而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二、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的条件 垄断市场上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 三、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的条件

MR=LMC=SMC

四、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单一定价与歧视定价

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确定了相同的价格,即卖出的每一单位产品价格都是相同的。这种定价策略称为单一定价。

在垄断市场上还有另一种定价策略——歧视定价。歧视定价就是同样的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一般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把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这就是,假设垄断者了解每一消费者为了能购进每一单位产品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格,并据此来确定每一单位产品的价格。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例如,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对每个患者征收不同的医疗费就是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剩余就全部转变为垄断者获得的超额利润。

第二,二级价格歧视。这就是,垄断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的价格。例如,电力部门对一定量电力(比如说1~100度)实行一种价格,对再增加的电力(比如说101~200度)实行另一种价格。这种情况下,垄断企业可以把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变为超额利润。 第三,三级价格歧视。这就是,垄断企业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例如,电力部门对工业用电与民用电实行不同的价格。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即把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变为超额利润。

在现实中,一级价格歧视比较罕见,常见的是二级价格歧视与三级价格歧视。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竞争市场上短期均衡的条件

MR=MC

二、垄断竞争市场上短期均衡的条件

MR=MC,AR=AC

第五节 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寡头市场具有其他市场结构所没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几家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二、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的决定

各寡头之间有可能存在相互之间的勾结,也有可能不存在勾结。在这两种情况下,产量的决定是有差别的。

当存在勾结时,产量是由各寡头之间协商确定的;

当不存在勾结的情况下,各寡头是根据其他寡头的的产量决策来调整自己的产量。

三、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的决定

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也要区分存在勾结或不勾结两种情况。 在存在勾结的情况下,价格决定的方式是卡特尔。

在不存在勾结的情况下,主要是价格领先制和成本加成法。 价格领先制:

价格领先制是指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的价格。

成本加成法:

是在估算的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加一个固定百分率的利润。

第八章 分配理论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1)是一种派生的需求

(2)也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2.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P

对一家厂商来说,价格是不变的 (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取决于MR。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边际生产力: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以实物来表示的边际生产力,称为边际物质产品;( 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 MPP)

以货币来表示的边际生产力,称为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MRP)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因此,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也是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生产要素的供给依赖于要素的特性和所有者的偏好。一般地,供给与价格正相关。对于供给固定的要素,如土地,供给曲线是完全没有弹性的。在特殊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大大增加了所有者的收入,如劳动或石油,这些要素的供给曲线可能会向后弯曲。(见下图)

要三、工资理论 S 素P 价格(一)完全竞争市场工资的决定

·B · A

在完全竞争市场,工资是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的。Q 0 要素数量

(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

1.劳动的需求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主要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因此,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反方向变动。

2.劳动的供给

劳动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的成本。 劳动的成本主要包括两类:

一是实际成本: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费用以及教育费用。 二是心理成本:劳动是以牺牲闲暇的享受为代价的,劳动会给劳动者心理上带来负效用,补偿劳动者这种心理上负效用的费用就是劳动的心理成本。

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

假设你是一个工人,随着工资的提高,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一方面会受到替代效应的影响,希望工作更多的时间,因为每小时工作的工资比以前更多,这样每一小时的闲暇就变得比以前更贵,你于是受到一种激励想用额外工作替代闲暇。另一方面是受收入效应的影响。工资更高时,你的收入更多。有了更多收入,你就会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此外你还想有更多的闲暇。你可以在春天出去旅游一周,在夏天再加一星期假期,而在以前你却不能做这些事。哪种效应更加有力,是替代效应还是收入效应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这取决于个人。下图中,C点以下的所有工资水平上,劳动供给随工资上升而增加: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C点以上,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反而下降。(见下图)

W

S (二)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C

不完全竞争是指劳动市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这种垄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劳动者对劳动的垄断,即劳动者组成工会,垄断了劳动的供给;另一种是厂商对劳L

0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动购买的垄断。这两种情况的结合就是双边垄断

线)

工会影响工资的方式:

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2.减少劳动供给 3.最低工资法 四、利息理论

市场利息率取决于资本的需求与供给。

资本的需求主要是企业的投资需求,因此可以用投资(I)来代表资本的需求。 资本的供给主要是储蓄,因此可以用储蓄(S)来代表资本的供给。

企业进行投资是为了利润,因此投资就取决于利润率与利息率的差额。在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投资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从而资本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利息。因此储蓄与利息率成正方向变动。从而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五、地租理论

地租又称土地的租金(rent)或称纯经济租金(pure economic rent),是为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

地租由土地的需求和供给决定。

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所以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供给曲线完全没有弹性,形状是垂直的。 六、利润理论 (一)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二)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来源于以下三方面: 1.创新 2.承担风险 3.垄断

第二节 社会收入分配

一、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状态的标准: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根据劳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

当A=0时,基尼系数等于零,这时收入绝对平均。 当B=0时,基尼系数等于一,这时收入绝对不平均。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干预 第一节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失灵产生于公共物品、外部性与垄断。 一、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不能轻而易举地排斥某人消费某种物品。例如,你无法排除其他人利用路灯照亮。非竞争性指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消费者之间并不存在

竞争。例如,多一个人或少一个人利用路灯,并不会减少每个人从路灯中得到的好处。路灯、国防等都属于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种不用购买就可以消费的行为称为搭便车。搭便车就是免费乘车,不花钱而进行享受。公共物品可以搭便车,消费者要消费不必花钱购买,例如,你不必为使用路灯而花钱。这样,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

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但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这样,市场调节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 二、外部性

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

负外部性指一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一个造纸厂的生产不但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而且还影响既不生产纸又不消费纸的第三方——造纸厂附近的居民。这就是说,生产者生产纸张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购买并消费纸张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市场调节使他们双方都满意。但既不造纸又不用纸的居民受造纸厂污染的影响。这种污染就是负的外部性。

当有负外部性存在时,市场调节的供求平衡并不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我们知

道,在没有外部性的情况下,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实现自己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利益相等。私人边际成本是个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物品增加的成本。私人边际利益是个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物品增加的好处。没有外部性时,生产者和消费者付的私人边际成本之和也就是社会边际成本,生产者和消费者得到的私人边际收益也就是社会边际利益。这时,

私人边际成本(生产者边际成本十消费者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 私人边际利益(生产者边际利益十消费者边际利益)=社会边际利益 当没有负外部性时,

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 私人边际利益=社会边际利益 所以,在市场机制调节之下,当 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 就有

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利益

这就是说,当市场调节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供求平衡时,社会利益也最大化了。

但在有负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中不仅包括私人边际成本,还包括污染的成

本,即其他成本承担的边际成本,这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但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利益仍然相同,所以,当 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时, 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利益

这时,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

当某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好处时,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例如,种花者美化了环境,使既不种花又不买花的第三方享受到更好的环境,这就是正外部性。

当有正外部性时,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社会边际利益(包括给第三方带来的好处)大于私人边际利益,这同样是,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并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同样是市场失灵。

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三、垄断

垄断是对市场的控制。如果是生产者垄断,即一般所说的垄断,或卖方垄断。如果是购买者垄断,就称为买方垄断。这两种垄断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干预

市场失灵的存在引出了干预的必要性。的作用并不是代替市场机制,

而是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解决市场机制所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局限

有些公共物品和外部性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的,关键在于明晰产权。 二、的作用

应该说,市场经济中应该尽量利用市场机制。这就是说,市场能做的尽量交给市场去做,例如,当市场可以通过明确产权解决外部性问题时,就交给市场解决。此外,如果能用市场方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就尽量采用市场方法。只有市场无法解决或者不能用市场方法解决时,再用行政或立法方法来解决。

垄断可以分为自然垄断和立法垄断,对垄断的消除一般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

1.价格管制

2.实施反托拉斯法。

3.国有化,即对垄断性的企业实行国有,由经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